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校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21-09-21 来源:好走旅游网
高校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的兴起与发展,高校学生社团在完善大学生的个性,提高大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高校学生社团在发展也存在着明显不足:学生参与程度不高,缺乏专业教师指导,社团活动效果不明显,育人功能发挥不显著等,导致对学生社会化影响未达到预期。究其原因,是社团活动本身缺乏吸引力和实效性,高校对社团的作用缺乏正确认识,国家教育政策没有落到实处。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多方协作,形成教育合力。大学生应努力提高个人实践能力,积极参与社团活动,高校应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促进社团健康发展,国家应积极地进行引导,坚持主旋律教育,大学生社团的社会化育人功能方能有效实现。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大学生社会化; 问题;对策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社会实践,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理论观点、价值准则,从而逐渐适应社会,并以自己的方式作用于社会,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学生社团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逐渐引起社会和高校的广泛关注,它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使大学生更快地融入社会。

1 高校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生社团作为我国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培养综合性人才的重要方式,它对丰富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目标,促进大学生社会化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1 高校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一般来说,高校学生社团在大学生道德社会化、政治思想社会化、角色社会化和知识技能社会化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1.1.1 道德社会化

通过广泛的研究,大家已经意识到社团的道德教育功能,社团在促进大学生道德社会化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高校学生社团是由大学生同辈群体组成的,同辈群体对于大学生的社会化能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同辈群体的趋同性有利于民主、开放和进取型社团文化的形成。高校学生社团内部的交流,是大学生与同龄人之间的接触、交流和比较,使大学生更容易从心理上接受、认同学校的规章制度,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1.1.2 政治思想社会化

目前,有两条途径可以促进高校学生社团的政治思想社会化:一是高校学生社团中必然有一些思想政治型的社团,可以加大对这些社团的宣传力度,通过这些社团本身的所具有的教化功能来促进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社会化;二是通过高校正在推进的“三进”政策来促进大学生政治思想社会化,“三进”就是让高校党建工作进公寓、进社团、进网络,从推广这一政策以来,很多高校社团积极响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到学生活动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1.3 角色社會化

角色是指与一个人地位相联系的社会行为模式,社会化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个体担任某个社会角色或同时担当几个社会角色。高校学生社团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并学习如何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解决不同角色之间的矛盾,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如果能在社团中担任社长或者副社长,担任一定的职务,参与社团的管理和建设,还可以锻炼其才能,增长其才干,为其顺利进入社会做好充分准备。

1.1.4 知识技能社会化

学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地方,但当今社会,不再只是关注书本上的知识,知识技能的应用性,也是值得关注的。传统的大学生在知识技能社会化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例如大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程度不相称,许多专业知识没有办法很好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习传授的知识很多陈旧过时,与社会需求脱节,新的问题层出不穷,但教学方法却是旧瓶装新酒,缺乏实效性。所以现在的大学生不再拘泥于课堂和课本,更多是通过参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来提高自己在专业技能和其他方面的知识技能。 1.2 高校学生社团在影响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虽然高校学生社团在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受到社会和高校的重视,但是想要真正有效地发挥社团的作用,现在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涉及大学生自身对参与社团的态度,教师的专业指导,高校的引导方式和社会的重视程度等多个方面。 1.2.1 学生参与程度不高

虽然每年有许多学生参加社团活动,但是相较于全体学生来说比例却并不高。许多学生可能参加了多个社团,但很多学生一个社团也没有参加。而且参加学生社团的学生一般是大一大二的居多,到大三大四之后,参加社团的人数明显减少。这是因为随着年级的升高,面临考研、实习、找工作等压力,课余时间逐渐减少,许多同学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了。也有许多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参加社团活动的次数也逐渐减少。这是因为很多学生刚开始都是好奇心而报名参加社团而并非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所以在随后的社团活动中,逐渐失去兴趣。而且许多社团宣传力度不够,社团活动本身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留住学生,社团活动缺乏创意、缺乏实用性,不能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很难让学生感到社团活动的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1.2.2 缺乏专业教师指导

虽然每个社团都有负责的指导教师,但事实上,指导教师一般是团总支书记兼任,只是负责各个学院社团的日常管理工作,并且是一名指导老师负责管理多个社团,就很难在专业问题上给予正确的指导,致使很多社团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专业问题时没办法很好的解决。此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还是高校在社团管理和发展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只注重社团的日常管理,希望学生社团正常运作不出现问题就好,而忽视了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对大学生社会化及其他方面的积极影响。一个优秀的学生社团不仅能够对大学生的学业有所帮助,而且可以促进对大学生社会化,使大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这一观点在上文已有论述。所以,社团缺乏专业教师指导也就反映了高校对社团的作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

1.2.3 社团活动效果不明显

高校学生社团虽然会定期开展各类社团活动,而且每年也会定期进行社团风采展示,但很多时候社团都是为活动而活动,为展示而展示,所以这就导致社团活动所起到的实际效果并不是很明显,而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缺乏实效性是这一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高校学生社团有文化艺术类、学术科技类、体育竞技类和志愿服务类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社团会根据社团自身特点来开展不同的社团活动,比如文化艺术类的社团会开展各种文艺晚会,学术科技类会开展各种学术研讨会,体育竞技类会开展各种比赛等等,虽然内容和形式都有所不同,但归根到底这些社团活动在形式上都是一样的,只是内容稍微有些不同罢了。社团活动缺少实效性,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只是为活动而活动,学生很难在活动过程中体会到社团活动真正的意义,从而使社团活动流于表面和形式,很难发挥社团活动所应起到的预期效果。 1.2.4 育人功能发挥不显著

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对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及其他各方面都有很大作用,但是很多社团只是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实际收获,比如满足学生一些技能或者能力发挥和提高的需要。而除了像

西柏坡精神宣讲团这种文化氛围浓厚的社团之外,很少有社团能够真正认识到社团对学生精神层面的引领和塑造。针对此问题出现的原因,最主要的还是高校以及社团本身对社团活动真正作用的认识不足。有句话说得好,三流社团搞活动,二流社团搞建设,而一流社团搞思想引领。想要真正地做好一个社团,做一个一流的社团,不仅要搞活动,搞社团建设,最重要的是要搞思想引领。因为社团是大学生在班级集体之外凝聚力和感召力最强的集体,在社团里,社团成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很多思想也在社团中更容易推广和传播,社团可以起到很好的育人功能。所以社团育人功能发挥得不显著也正是由于高校以及社会对社团真正作用的认识不足。

2 促进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社会化影响力的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在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个人角度、高校角度以及国家角度提出对策建议,不断促进高校学生社团健康发展,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社会化。 2.1 提高个人实践能力,积极参与社团活动

从个人角度来看,社团活动与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密切相关,社团的运作和管理也几乎都是由学生自主进行的,指导老师也只是起了辅助作用。高校学生社团如果想要健康发展,真正发挥其学生群体的作用,就应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想要加强学生社团建设,营造有利于大学生社会化的良好氛围,就应该寻找方法,帮助学生的提高個人实践能力,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社团活动中来。首先,大学生应积极参与社团的建设。每个社团都应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召开主题讲座,创造各种锻炼和学习的机会,为社团成员提高展现自我的舞台,帮助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个人实践能力。社团成员还应共同致力于开展更多有层次、有水平、有质量、有效果的社团活动。如果活动水平太低,学生根本无法通过参加社团活动满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要,从而慢慢失去参与社团活动的兴趣,这样社团的存在无疑是没有意义的。社

团活动的成果,让学生“蹦一蹦才能够得到”,才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热情。其次,大学生应以正确地态度对待社团活动。大学生应以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为目的,而不单单是为了获得学分之类的物质性的回报而报名参加;大学生也应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出发,有选择地参加自己感兴趣的并且适合自己的社团活动,避免因为随大流而盲目参加。最后,大学生应先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而后再去参加社团活动,不能因为参加活动而耽误学业,这样得不偿失,也就失去了参与社团最本质的意义。 2.2 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促进社团健康发展

从高校角度看,高校应培育优良的校风,营造有利于学生社团和大学生健康发展的精神文化环境,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不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现代社会条件下,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就是建设校园的精神文化,所以校园文化建设就是精神文化建设。首先,要凝练出具有本校特色的精神文化内容,使其成为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观。比如某一高校的校风是“厚德博学,崇实求新”,意思是尊重事实,追求真理,去浮求实,去伪存真,并要勇于开拓创新。这一要求贯穿于高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进全体师生的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中,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校风,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要把校园精神文化渗透到各个社团的建设和发展中。校园的精神文化只有与各项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在学生社团日常活动中体现校园文化,根据校园精神文化来组织活动,才能与大学生的发展联系起来,实现其价值。每年五月可以举办以五四青年节为主题的花车巡游,鼓励学生社团参与其中,每个社团可以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诠释爱国情感和展现大学生的风采。最后,就是把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以及社团自身的发展结合起来。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也就是说,校园文化与大学生以及学生社团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主体素质的提升和社团的健康发展也是相互依赖的。高校应帮助大学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抵制不良环境因素的诱惑,从自身做起,主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2.3 贯彻国家教育政策,发挥社团育人功能

从社会角度看,当前我国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国家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进网络、进社团、进公寓”的“三进”政策以来,国家以及社会越来越重视社团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作用。通过社团活动,在大学生中广泛深入地进行主旋律教育,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努力发挥学生社团在维护校园和谐稳定、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首先,要发挥国家对社团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作用。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学生社团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也逐渐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规律,所以国家应调整策略,关注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及时掌握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动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仅要做好社团日常的管理工作,更要充分利用社团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引导高校学生社团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其次,要在社团活动中坚持主旋律教育。高校学生社团活动不仅要与专业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更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入文化艺术、科技学术、志愿服务等各种社团活动中,鼓励学生社团积极开展有深度、有内涵,充满正能量的社团活动,坚持主旋律教育,让大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最后,要积极发挥社团的育人功能。前文提到过,三流的社团搞活动,二流的社团搞社团的建设,而真正一流的社团搞思想引领。国家应积极引导高校学生社团由活动组织者和社团建设者向思想引领者的角色转变,让大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作出正确的政治选择,杜绝散布不良言论,拒绝参加非法活动。这样,就为大学生走入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贡献社会打好基础,使能够更好更充分地发挥高校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 总之,高校学生社团在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的影响是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跟上时代的潮流。而这就迫切需要高校以及学生社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倾听当代大学生发

展的诉求,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努力完善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发挥高校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 参考文献

[1]王宝山.高校校园文化与大学生社会化探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2]管赢.校园文化视角下大学生社会化研究[D]. 广东财经大学, 2015.

[3]吴颖.高校政治理论型学生社团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功能研究[D]. 重庆师范大学, 2013.

[4]高群.论高校党建的新“三进”工作[J].理论前沿,2008年24期:P43-P44. 作者简介

张鑫(1994—),女,汉族,山东青岛人,在读研究生,中国海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决策

感谢您的阅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