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幼儿益智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2023-09-10 来源:好走旅游网


幼儿益智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导读:本文 幼儿益智成语故事:自相矛盾,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

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自相矛盾

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他在集市上既卖盾又卖矛(古时候,矛和盾都是作战用的武器。矛用来刺杀敌人,盾则用来保护身体,以免被对方的矛刺中),为了让人家愿意买他的东西,使自己的商品尽快出手,他不惜夸大其辞、言过其实地高声炒卖。

他首先举起了手中的盾,向着过往的行人大肆吹嘘:“列位看官,请瞧我手上的这块盾牌,这可是用上好的材料一次锻造而成的好盾呀,质地特别坚固,任凭您用什么锋利的矛也不可能戳穿它!”一番话说得人们纷纷围拢来,仔细观看。

接着,这个楚人又拿起了靠在墙根的矛,更加肆无忌惮地夸口:“诸位豪杰,再请看我手上的这根长矛,它可是经过千锤百炼打制出来的好矛呀,矛头特别锋利,不论您用如何坚固的盾来抵挡,也会被我的矛戳穿!”此番大话一经出口,围观的人都觉得很好笑。 过了一会儿,只见人群中站出来一条汉子,指着那位楚人问道:“你刚才说,你的盾坚固无比,无论什么矛都不能戳穿;而你的矛又是锋利无双,无论什么盾都不可抵挡。那么请问:如果我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结果又将如何?”

楚人听了,无言以对,只好涨红着脸,赶紧收拾好他的矛和盾,

灰溜溜地逃离了集市。

“自相矛盾”就是由这个故事演变而来的。 ——《韩非子·难一》

【求解驿站】比喻做事、说话前后自相抵触。

【活学活用】你刚才的发言前后~,大家不知道该如何理解才好。 【妙语点拨】现实生活中,我们在言辞、做事或写文章时,如果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关系中,竟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说法,前后互相抵触,那就会矛盾百出,像这个故事中的楚国商人一样,经不起推敲。楚国商人的经历告诫我们,说话要说实话,办事要办实事,不要任意夸大其词。倘若不能自圆其说,终会被人揭穿,招来嘲笑,落得一个灰溜溜的下场。

【反义】自圆其说、无懈可击 解释

矛,长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 1.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2.也指同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 示例

1.*《论持久战》:“英勇战斗于前,又放弃土地在后,不是自相矛盾吗?”。

2.《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二年》:“今二宫危逼,猾寇滔天,臣子当戮力同心,岂可自相矛盾?” 原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众皆笑之。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

楚人:楚国人。 鬻(yù):卖。

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利:锋利。 以:用。 弗:不。 应:回答。 译文

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其破坏!”,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众人嘲笑他。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刺不破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启示

不要夸过头,免得喧宾夺主。

分析评论

一个人在同一判断中,对同一问题,是不能做出截然相反的判断来的。若是这样做了,那就是犯了逻辑上的错误。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不管是物质的客观世界,或是思维的主观世界,都有矛盾问题。有矛盾不见得是坏事。有矛盾才有事物的进步与发展。关键是我们要认识矛盾,分析矛盾,研究矛盾,解决矛盾。只有这样才能让事物得到发展。 揭示道理

世上不大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没有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做事说话皆应三思而后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