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旅游攻略
菩萨顶
菩萨顶位于山西省五台山的灵鹫峰上,金碧辉煌,绚丽多彩,具有皇宫特色,是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寺院。清朝康熙和乾隆二帝数次朝拜都住在菩萨顶,并留下了不少手书。
菩萨顶位于山西省五台山的灵鹫峰上,金碧辉煌,绚丽多彩,具有皇宫特色,是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寺院,也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菩萨顶始建於北魏孝文帝时,称“大文殊院”。唐太宗贞观五年(631年),僧人法云重建,称“真容院”。宋景德年间,真宗敕建,设文殊像,赐额“奉真阁”。明永乐年间,真容院“敕改建大文殊寺”。明朝以后至今,一直沿称“大文殊寺”(又称“菩萨顶”)。
广化寺
广化寺原为五台山著名的华严道场,后为章嘉活佛的五处之一,也是五台山“黄庙十大寺”之一。寺内有艺术珍品十六尊者石刻。
广化寺原为五台山著名的华严道场,后为章嘉活佛的五处之一,也是五台山“黄庙十大寺”之一。寺内有艺术珍品十六尊者石刻。
殊像寺
殊像寺始建于元代,是五台五大禅林之一,也是五台十大青庙之一。
殊像寺在五台山怀镇西南0.5千米处,因寺内供奉着文殊菩萨而得名。它创建于东晋
初年,唐代重建,元泰定二年(1325)又予重建,后毁于大火。明代弘治九年(1496)再建,万历年间(1573-1620)又予重修,寺内有重修碑记。是五台五大禅林之一,也是五台十大青庙之一。
显通寺
显通寺在五台山台怀镇北侧,是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也是五台山寺庙群中最大的一座寺庙。始建于东汉时期,它是中国最早的佛寺之一。寺内巧夺天工的建筑设计和珍藏着的众多珍贵文物都是游者不得不去参观的理由。
显通寺位于山西省台怀镇中心地,是五台山历史最古、规模最大的寺庙。该寺始建于汉明帝永平年间,原名大孚灵鹫寺。北魏孝文帝时期扩建,因寺侧有花园,赐名花园寺。唐代武则天以新译《华严经》中记载有五台山,乃更名为大华严寺。明太祖重修,又赐额“大显通寺”。
罗睺寺
罗睺寺是五台山保存完好的十大黄庙之一和五大禅寺之一,创建于唐代。寺内共有天王殿、文殊殿、大佛殿、藏经阁、禅房、配殿、廊房地产118间。山门旁的一对石狮子气势威猛,是台怀地区仅存的唐代遗物。
罗睺寺是五台山保存完好的十大黄庙之一和五大禅寺之一。在寺院的后殿有五台山最为著名的十大奇观之一的“开花见佛”。殿中置有1座莲花台,是一个转盘,有水波形状的雕刻。转盘内侧安装了四方佛,二十四诸天和十八罗汉画,中央有木质瓣。花瓣便会张开。当花瓣开放时,背对背、面朝外的四尊佛像便会显现出来。“开花见佛”之名,便由此得来。
五爷庙
五爷庙建筑精美,古朴厚重,装饰性很强,在五台山众多寺殿中别具一格,本身即为明清遗存的珍贵宝物。
五爷庙,本名万佛阁,位于山西五台山风景区万佛阁,面积虽然不大,占地仅2000平方米。原是塔院寺属庙,与大白塔相毗邻,是通往显通寺的又一条路径。万佛阁创建于明代,现在建筑多为清代重修后的遗存。主建筑有三,一是文殊殿,二是五龙王殿,三是古戏台。
黛螺顶
位于台怀中心寺庙群以东的陡峭山脊上,始建于明成化年间,明万历年间和清康熙、乾隆年间都曾重修。黛螺顶上的寺院内有五台山5座台顶的5种文殊菩萨法像,到这里,可以一次性朝拜5尊文殊菩萨。
在山西省五台山台怀镇中心寺庙集群区,有台内五峰”紧紧环抱:黛螺顶、菩萨顶、寿宁寺、灵应寺在四周的山脊、山顶上座落,与腹地巍然高耸的大白塔相呼应,确实象雄伟壮阔的生座会预下面秀丽挺拔的“台内五峰”。
尊胜寺
尊胜寺始建于隋代,至今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因地处五台山古代朝山必经之地,故称五峰咽喉。唐代艺凤元年,印度佛陀玻璃尊者朝台(朝拜五台山传统称朝台)至此亲见文殊菩萨现圣,于是返西域奉请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梵本,并译成汉语,奉旨敕建寺院于
此。
乘车前往五峰咽喉第一寺,台外大寺庙——【尊胜寺】。(如闭关则取消,敬请谅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