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 语言艺术
一、单元教材分析 。
第三组课文的主题是以 “语言的艺术 ”,为专题组织教材,其最大的特点是在人物语言上见功力。 这一组教材选编了多种文学体例, 包括两篇精读课文文言文《杨氏之子》和历史小故事《晏子使楚》,两篇略读课文是剧本《半截蜡烛》和相声《打电话》。在以课文学习为主的前提下安排了一次小型综合性学习活动,“发现、积累、学习运用有艺术性、有魅力的语言 ”,还安排了五下教材中唯一的一次 “展示台 ”,它是作为展示小综合的学习成果而安排的。
教材着眼于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表达艺术, 意图学生通过对不同体裁文
章的阅读,体味不同风格的语言,了解不同体裁的表达方式,习得语言的恰当 表达方式,同时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材在指导学习上有比较系统的设计,如: 在“导语 ”中点明了学习重点:搜集、积累用得精妙的语言,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在课文学习中,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说的话妙在 哪儿;感受剧本、相声的语言特点 。在语文实践活动方面,提出日常注意发现、积累不同特点的谚语、歇后语、广告词、提示语、古今笑话等,并鼓励学生试写提示语、广告词。
二、学情分析
由于本单元的课文多为新体裁 ,且内容具有较强的趣味性 ,学生会有较强的新奇感。这为教师采用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提供了契机。 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 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三、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2.通过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体味不同风格的语言,了解不同体裁的表达方式。 3.积累优美语言,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四、课例解读及教学建议
《杨氏之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 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选编本课的
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 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是理解古文 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二)教学建议 1.设计思路 教学本课, 要使学生对文言文有初步的感觉,重点抓朗读,释句和背诵 。朗读要通过范读,让学生注意停顿,体味语感,而后领读、自读,直至正确、读流 利;释句要借助注释,带领学生疏通文句,要词词落实,句句落实,在此基础上交流 “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以及阅读心得;背诵不仅要正确,还要注意
---
---WDRD格式--可编辑--
停顿和语气 。
2.弄清古文与现代文的不同 。在这篇古文中,有许多典型的单音节词,如 “孔君平诣其父 ”中的 “诣”指拜见。还有 “未”、“闻 ”、“示”等,那么我想让孩子学会借助注释学习,这是一种习惯。先举出注释中有的 “诣 ”,再让孩子去研读。
3.本文虽行文简洁,不足百字,但古今字义不同是学生阅读理解的难点。建议采取以下步骤帮助学生理解短文的意思:
(1)学生尝试读文,根据学生读文情况教师示范读文,帮助学生在把短文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2)在读通课文后,请学生根据注释、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 思。教师加以点拨, 如:“为设果 ”是说谁为谁摆放水果 ?“家禽 ”是现在说的 “家禽 ” 吗?使学生能贯通上下文。
4.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要在古文的语境中读出语感来,这可有点难,不像现代文的有感情朗读。 古文要读好,首先当然要理解意思, 这是学生通过自读及合作交流可以基本达到的,那么这可以放手让学生操作。在此基础上,学
习适时停顿朗读。 此时,学生可能读不出古文味,读得一字一停,什么也不像。 这时可加强教师范读和学生练读,这样花费的时间可能会很长。虽然时间很长,
但是,我不觉得浪费,这绝对不是简单的模仿, 这是入情入境地品味。 品味够了, 我们就可抛出本文的中心问题:读了文章,杨氏之子应答如何?我们再结合重
点句子将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与 “孔雀是夫子家禽 ”作比,实在不行还可教师与学生相互演一演。
5.教师在教学时, 可根据情况拓展学习 《世说新语》 上的其他关于言语表达的小故事。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 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
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 故事盛赞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 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二)教学建议 1.设计思路:
从总体感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入手;然后师生共同探究原因,选取一个故事内容认真导读,明确因果联系,启发学生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阅读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或自己的看法;再通观全文,进行情景再现,加深对全篇文章的理解、掌握,加深对人物个性的把握。
2.抓住中心问题,将课堂引向深入
新课开始时,教师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 可设计三个问题,即:故事中,
什么地方让你最气愤?谁令你最佩服?有没有使你感到大快人心的情节? 三个 问题的提出既巧妙地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了文章的思路, 又使教师了解了学生的 认知水平,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另外,虽是问题,我们可以不以问题的形式提出,
而是告诉学生 “老师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小问题, 谁愿意帮助我解决呢? ” 这样可体现教师对于学生的尊重, 无形中拉进了师生间的距离, 使课堂的气氛更 为和谐,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3.利用有效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堂上,我尽量把时间还给学生, 通过合作、交流、探究等教学环节的设置,
---
---WDRD格式--可编辑--
调动每一个孩子的积极性, 让大家更多地参与。 如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使学生与文本对话,从而在阅读课文后有所领悟, 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进行表演。我们不求学生表演的优劣,但求孩子在表演中的自我理解和感受。
4.本课适合分角色朗读。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重点朗读晏子和楚王三次斗智的部分,要读出楚王的骄横、傲慢、阴险和在失败面前的窘迫;要重点引导读好晏子的话,晏子的语气或义正词严,或嘲弄戏耍,或诙谐反问,语气虽然变化较多,这些多变的语气,却充满了他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
5.在教学晏子三次反驳侮辱的故事导读过程中,可采用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的结果到分析理解个别的句子,词语的方法进行。然后再串联起三个故事,
进行总体的再现领悟。 例如:首先理解掌握每则故事分别讲什么主要意思, 最后结果又是怎样的? 三个故事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 。从“只好 ”的结果来分析,楚王是步步退却,晏子却一次比一次更淋漓尽致的在反驳,最后,楚王 “只好 ”落得个 “赔不是 ”的下场。由于这种强烈的首尾反差,能很好地引领学生去深究细抠,在深入的研读中,找出个中原因,得到人生的启迪。
6.扩大课堂的信息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晏子使楚》是发生在春秋末期的有名的历史故事, 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虽然它中间的推理、 斗智深为学生喜爱, 但其中深远的历史背景、 人物性格的特征却不好把握和理解, 尤其对于十岁的孩子来说, 所以我在课前精心设计了资料交流的环节。这次资料的交流不同于以往, 不光是选择资料的孩子要经历一个搜集、筛选的过程,其他听的孩子也要说说你在听完后有什么收获或不懂的地方,这充分体现了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人的不同,体会和需求自然不同,学生间的交流也正是一个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提高的过程。
《半截蜡烛》 本篇课文是一个短小的剧本,反映的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某城市的故事。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握剧情,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建议 1.设计思路
本课是略读课文,首先通过自读自悟了解课文大意,知道
“半截蜡烛 ”的重要
性;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方式,理清课文脉络,深入学习课文,
可引导围绕 “蜡烛里的秘密是怎样被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的 ”这一问题进行细读、 探究,体会人物语言透出的机智勇敢;最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评价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到旁白语言的作用, 以便更好地揣摩人物的语气, 把课文读好。
2.以读为主,贯穿始终
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参与阅读实践,引导他们从读中质疑,读中释疑,既为
学生创造了阅读实践的环境和空间, 又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智力,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训练了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如:上课伊始,我们出示 “半截蜡烛 ”的图片,引导学生质疑,学生的阅读欲望一下子提高了,教师用一
---
---WDRD格式--可编辑--
些鼓励的话引导学生自己读书。在读对、读顺、读好的基础上,让学生身临其境
的读,使其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作斗争时的机智、 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3.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 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让学生自由读文,告诉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学习内容, 自由选择学习伙伴。如教学中,学生在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 我们让学生从文中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人物学习, 还可以离开座位和你最信任的小伙伴讨论交流。 并让学生自由表达,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允许学生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4.教师注重引导。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我
们要充分尊重学生, 让学生享受到学习乐趣, 获得成功喜悦。如在指导学生读 “杰 克 ”这一段内容时,教者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动作、神态、心理等有关词句多 读,体会杰克从容、机智,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
《打电话》
《打电话》就是一段惹人发笑、发人深省的相声,它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
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 。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小事, 结果被这个人东拉西扯,说了两个多小时,既误了自己的事,又耽误了别人的时间。选编这段相声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相声语言的精妙和幽默, 了解相声这种特殊的语言表演艺术。在读中感悟到,打电话与人交流要言简意赅,这样不仅节省时间,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 理解主要内容, 体会相声语言的精妙与幽默。
(二)教学建议 1.设计思路
对于相声,学生并不陌生。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积累,调动起学生读相声 的兴趣。本文是略读课文,首先通过引导学生浏览全文,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
人物的特点。 然后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自主阅读, 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感受人物 语言的特点。
2.明确学习目标,阅读课前提示:想想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弄懂哪些问题? (1)浏览全文,想想说的是件什么事? (2)故事里的那个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 (3)这个相声对你的启发是什么?
(4)说说这个相声或听听其他相声,感受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 3.根据目标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学习全文。
4.在学生理解完课文后,可以交流一下这个相声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5.最后请同学们分角色读读这个相声,来感受感受相声语言的艺术风格。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 “劝说 ”,这里有规劝的意思,劝说别人改掉不良的习惯。安排这次口语交际的目的, 是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怎样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地劝说别人,了解规劝语言的特点,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建议:
1、创设情景、激发劝说欲望
学生模拟表演 — 孙女劝说爷爷戒烟,教师提出问题:这个模拟表演为什么颖 没有说服爷爷?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总结: 在劝说别人时, 以理压人、 说软话求人都不大可能奏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对方心服口服。另外,劝说还
---
---WDRD格式--可编辑--
要注意对象、场合、方式方法。
2、交流、体会劝说语言特点假如你是颖,你会怎么劝说爷爷?把每个小组的方法进行全班交流,比较,说说哪种说法更容易奏效,体会劝说的艺术。
3、拓展、运用
教师引导:刚才大家帮颖解决了难题, 可是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问题, 如: 爸爸烟瘾很大、妈妈多次劝爸爸戒烟,可他就是不听;走在大街上,好朋友把果 皮随手乱丢,其实不远处就有果皮箱;剧院里,大家都在静静地看戏,可身旁的 两个人就是说个没完没了; 邻居的大哥哥一放学就玩电子游戏, 顾不上吃饭, 既影响学习,又伤身体 ⋯⋯ 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应该怎样劝说别人?先请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说说你打算针对什么事进行劝说, 再商量一下怎样劝说会更有效,最后请若干小组上讲台进行模拟表演后,让学生评一评谁的劝说效果好。
习作 本次习作是写常用应用文 ──发言稿。发言稿是参加会议者为了在会议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
教学建议:
1.课前让学生收集发言稿,如:班委竞选发言稿、班队会发言稿等,先让学生 在全班朗诵自己所收集的发言稿, 以此调动起学生的经验积累, 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发言稿,体会到发言稿的作用。
2.师举例讲一讲在写某一发言稿的时候要写进哪些内容。 请学生根据以上例子归纳总结发言稿的写作特点:发言稿的内容要根据具体需要、具体环境而定。
3.尝试让学生根据习作提示自己选择写作情景。 写作时要先明确习作要求: ① 内容具体、适合当时需要;②感情真实;③语句通顺。
4.评改、交流。教师根据巡视观察指名几个学生读习作草稿, 让学生结合评改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自己修改作文草稿。 评价时不必拘泥于字数多少, 以符合当时的发言要求为评价标准,以发言稿内容是否具体、语言是否通顺为评价重点。
回顾拓展
一、交流平台
1.结合本单元内容, 自由交流。 请两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 我们可引导:听了这段对话,你想说些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感受。
2.展开话题、深入交流。如师:小林和小东学了本组课文有这么多收获,老师
相信在座同学的收获肯定也不少, 那就把你们的收获说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根 据学生交流的话题,教师相机引导,使话题展开;并就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引 导学生深入交流。 鼓励学生把课内和课外的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 而不是仅仅拘泥于几篇课文。
二、日积月累 首先让学生自由读对联, 并把你喜欢的对联读给同桌听, 并说出喜欢的理由;然后学生齐读对联,在全班交流你的发现(简要说说特征);再鼓励学生背诵喜欢的对联;最后如时间允许可安排学生默写对联。
三、展示台
“展示台 ”作为综合性学习的组成部分,是为学生提供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的 舞台。教材从展示方式方面提供了三个例子:说快板、说相声、写提示语。这些 仅仅是例子,我们还可根据综合性学习的实际情况,除了教材中说的三种形式, 启发学生采用其他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比如:朗诵、办班级板报、讲故事等形
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中、 在自主的语言实践中, 调动探究感悟语言
---
---WDRD格式--可编辑--
的兴趣、热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拓眼界。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