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哈尔滨之旅有感

2020-11-25 来源:好走旅游网
哇塞

,终于解脱了耶!简直不敢相信!“妈呀,这学校简直是阴

曹地府啊!”奄奄一息的我从“考试阎王大人”的铡刀下顺利躲过。回到家,终于能缓一缓了。

老爸信守了他的诺言———带我们去一次哈尔滨。考完试第二天早上七点,我就起来了坐飞机到北京转机至哈尔滨,已经是下午3点多了,做了好长好长时间的出租车,终于来到了宾馆啊!我到了宾馆的第一件事就是猛地扎进被窝里打滚。打到累了,就坐起来,伸了个懒腰,余光瞬时瞟到外面的天色—OH MY GOSH 天都快黑了!墨一般的天一点点压下来,你甚至感到2012来了。虽然地理老师原先讲过越东端的城市天亮的越早,天黑的也越早。但我的确是被这一景象吓到了。 才刚刚下午四点多,天已经黑了。。。。 还是有点接受不来啊。。。。

晚上(其实只有五点多)我们来到了离宾馆很近的一家春饼店,尝到了香喷喷的春饼。据古书记载:(不喜欢学知识的同学可以略过这一段。。。。)“春饼是面粉烙制的薄饼,一般要卷菜而食。最早,春饼与菜放在一个盘子里,成为“春盘”。宋《岁时广记》引唐《四时宝镜》载:“立春日食萝菔、春饼、生菜,号春盘。”从宋到明清,吃春饼之风日盛,且有了皇帝在立春向百官赏赐春盘春饼的记载。明《燕都游览志》载:“凡立春日, ( 皇帝 ) 于午门赐百官春饼。”到清代,伴春饼而食的菜馅更为丰富。现在,人们备上小菜或各式炒菜,吃春饼时随意夹入饼内。立春吃春饼有喜迎春季、祈盼丰收之意。”

吃过饭,肚里过载,想去转悠转悠。绕了几条街,远处是哈尔滨著名的建筑:圣索非亚教堂。在夜的笼罩下,这座宏伟的建筑放出别样的光彩:清水红砖砌成的墙壁在岁月的磨砺下变成沧桑的土黄色,金黄的灯光打在上面,显得熠熠生辉。拜占庭式的球状尖顶煞是吸引眼球:那朦胧的绿色,像芭蕉叶荡漾在波光粼粼的水中,那样轻柔。顶尖上还立着金灿灿的十字架,据说在文革时期还被人们取下来过,那么高.....怎么取下来的啊?.......

冒着凛冽的寒风,我们回到了宾馆。回宾馆的路上,我想起来下午坐出租车时,司机告诉我们这几天是哈尔滨从未有过的最暖和的几天,以往这里都零下20、30℃。那“暖和”两个字与迎面吹来的寒风极其地不符,这也叫暖和,真是“暖和”啊。我不禁又打了一个哆嗦...... 来这里的第二天,老爸领我和妈妈来到哈尔滨虎园一赏老虎的威风。坐上加了防护网的考斯特,一车人激动地驶进一个个封锁的铁门。。。。。在过了大约第五个铁门(真够无聊的哈,老虎才不会跑呢,里面的待遇那么高。。。。)终于从窗户上看到三个黄色的影,因为外面温度很低,车里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了气温极低的车窗发生了凝华(我又开始想物理了。。。)厚厚的冰花挡住了我看老虎的视线,我瞬间就怒了,用我的手套狠擦三遍,终于在冰花中“开”了个小洞,我把眼睛贴上去,从这个唯一清晰的地方往外巡视。突如其来的一幕吓到了我:一辆皮卡车在三只老虎旁边打开车门,老虎们立马扑了过去,没想到坐在里面的人只扔出两只活鸡来,就立马关上了车门。

两只老虎的腿用力一蹬,就看见他们大腿上的肉向后一甩,分别一口咬住一只鸡。另一只老虎见状,落寞地走开,慵懒地卧下,背过头睡去。呵!竟然还懒得瞅人类,故意侧过头去,是有多么高傲啊。得了鸡的一只老虎大概是害羞在人面前进餐,叼着鸡跑远了。而另一只则大方地在考斯特车前趴下,粗而有力的虎尾渐渐软软地伏在地上。两只厚实的掌紧紧地裹住瘦小的鸡。我还以为它会一口咬下鸡的头,没想到这只孤芳自赏的虎竟安静地拔起鸡毛来,一根一根地扯,开始还活蹦乱跳的鸡,抽搐的频率越来越小,当毛被扒光时,鸡脖子一下子软了,头垂了下去,之后可想而知了。

第二天我们组了去亚布力滑雪的团,据说亚布力滑雪场是中国第一大,亚洲第二大滑雪场,心里很鸡冻。老爸却淡定地告诉我和妈妈,先别太高兴,等一会这旅游团的尾巴就露出来了,等着看是怎么跟你套钱吧。坐了三个小时的大巴,不出老爸所料,一路上那个姓唐的胖子导游,不停的给人们介绍参加这参加那,每项都得200多,她还不让人们叫她“唐导”(躺倒),要叫她“小唐”,可真是,到最后我们都被她“躺倒”了。在被“小唐”硬是多收了400多元后大巴在快到亚布力的地方停下来,“小唐”叫人们下去租滑雪服、又从我们身上搜刮出很大一笔。 到了亚布力,首先我们要先登上海拔1374.8米的大锅盔山。坐上索道缆车缓缓的向上开。第一阶梯的索道与两位日本大妈同车,两个人叽里呱啦不知道在说什么。坐第二阶梯的索道时又遇见一对情侣,据他们说好像是哈尔滨的在校大学生。旁边有两位穿着警服的同志拿着佳能的单反,应该是去顶峰取景的吧?在第二阶梯索道和第三阶梯索道的交

接点,有一个衣架上挂着一件件绿色的军大衣,是免费为游客提供的。穿上军大衣我就成了只熊了,那天哈尔滨好像是零下20多度(因为降温了,那天是我们在哈尔滨过的最冷的一天),再加上我们数学讲的: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摄氏度,所以山上足有零下三十多度。所以我在穿了一件羽绒服、一件滑雪服、一件军大衣的情况下,身子还是不住地打颤。

坐上通往顶峰的缆车(半封闭式),向下望去,山上的树全被冰激凌一样的白雪裹着,茫茫一片,针叶林相拥相簇组成海一样的圣景、积雪连成一片组成原一样的奇观。迎面而来的寒风残忍的打在脸上,那股沉沉的冷让你感到有些发疼。此时山上静的很,因为是在半空中而且积雪形成的小孔会吸音,即便是扯着嗓子喊向离你30米左右的人,都杳无声息。这刺骨的寒风和寂静的歌在这美丽的林海雪原上荡着,别是一番意境。山顶分布着1亿年前地壳运动时期形成的高山石海,自然形成的雪有没腿深。冬日的暖阳在手边放出热量,仿佛一探便能摸到。PS:在这里往眼镜上哈气,不过3秒立刻凝华,在眼镜上变成冰花!下山后因为不怎么会滑雪,在缓坡玩了一会就累得不行了。虽然没有体验到什么是国际性的滑雪场,但这绮丽的北国风光着实让人叹为观止。

来到见证哈尔滨发展的中央大街,光滑的方块花岗石铺砌的路面、集十五、六世纪的文艺复兴式,十七世纪初的巴洛克式、折衷主义,以及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建筑让人大饱眼福。下午来到了冰雪大世界,这是这次哈尔滨之行最精彩的一段。

刚到冰雪大世界门口,我就不得不被那鬼斧神工的创作所折服:巨大的冰砖垒成的城堡隐隐冒着寒气,冰砖中冻住的霓虹灯放出彩色的光,在冰砖的折射下更显迷幻,这简直就是梦一般的世界。进入“大世界”眼前立刻放出光啊!(请理解我的惊叹)这里五光十色的建筑一座挨着一座,都是仿造世界有名的建筑筑造的,位于冰雪大世界中心的建筑是模仿圣索非亚教堂建造的,绿色的球状尖顶里嵌入了粉色的灯,粉红色的教堂在夜色中像一个贵妇人,端庄的立着。还有仿制大雁塔小雁塔的冰雕,一层一层,一段一段都清晰可见。黄色的塔像金砖垒起来的,金碧辉煌。

登上一座堡垒,俯瞰全景区,美不胜收:各色各式的建筑,如同五彩缤纷的宝石,清澈而含蓄的光映入眼帘,穿透了心灵。有意思的是用冰砖砌成的巨型可口可乐瓶、哈尔滨啤酒和茅台迎宾酒:“红咖色的可乐”在透明的冰瓶中“冰镇着”;黄色的”啤酒“也透明可见;“茅台酒”的右下角还写着“500ml”,完全是按原比例放大的啊(好想跳进可乐瓶里畅饮啊......虽然都是假的......)有好几个建筑的旁边都有滑梯,我想起小时候去劳动公园看冰灯坐冰滑梯,玩儿完一次再玩儿,就是不想回家。我也“童心”一下,上了冰滑梯,在我身边的都是一些7、8岁的小朋友......而万万没想到的是,滑梯底部与地面还有一段距离,我刚滑下来,屁股就重重的摔在地上.....我们看过冰上杂技后,因为太冷了,被迫回到了宾馆。

繁华、美丽、庄重、是我对哈尔滨的评价;善良、大方、热忱、是我对哈尔滨人的评价;这座城市的灵魂从此升腾在我的脑海。

再会了,

Harbin

未完待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