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后锚固件抗拔试验要点分析
2023-04-25
来源:好走旅游网
广东建材2017年第1期 质量控制与检测 混凝土后锚固件抗拨试验要点分析 任健伟 (广州开发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摘 要】本文以广州科学城某工程的混凝土后锚固件抗拔试验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混凝土后锚固 件抗拔承载力现场检验的相关问题,根据混凝土后锚固件抗拔承载力检测标准,对该项目混凝土后锚 固件质量进行了综合评定。 【关键词】混凝土后锚固件;抗拔试验:承载力 1项目概况 本项目地处广州科学城神舟路北与科翔路南交汇 处以东,总用地面积为36888m 。包括由三栋四至五层的 研发楼、总部楼、天线部及辅助楼、设备机房、厂区市政 道路、水池景观、园林绿化组成,建筑面积为27630m。,是 集科研、办公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其中研发楼为地上 五层,建筑高度20m,建筑面积为14950m ;总部楼为地 上五层,建筑高度20m,建筑面积为6220m。;天线部及辅 助楼为局部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建筑高度l9.5m,建筑 面积为6420m 。本工程局部采用植筋进行锚固连接,为 检验植筋的锚固性能,对该工程的植筋进行抗拔试验, 共检测3根植筋。 2检测仪器设备、方法和标准 2.1检测仪器及设备 采用DALQFZ30—8型锚杆拉拔仪,加载装置用穿在 植筋上的油压千斤顶逐级对试验植筋进行加载,轴向位 移用百分表测读。 2.2试验方法 (1)本次试验按照广东省标准《混凝土后锚固件抗拔 和抗剪性能检测技术规程》@BJ/T15-35—2004)的规定 进行。试验采用分级加载法,试验前施加植筋抗拔力试 验最大荷载的2/10(第一级)使加载装置保持稳定,并 以此时对应的位移测量值设为初始值SI=O.OOmm,每级 荷载维持不少于3min,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l、2、3min 测读位移值,当位移变化速率连续两次小于 0.05mm/min后,施加下一级荷载,直至最大试验荷载。 加荷等级与位移观测间隔时间见表l。 (2)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 表1加荷等级与位移观测间隔时间 注:N 为植筋抗拔力试验最大荷载。 ①当试验荷载大于后锚固件承载力设计值后,在某 级荷载作用下,后锚固件的位移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 下位移量的5倍; 注:当后锚固件位移量小于1.Omm时,宜加载至位 移量超过1.Omm。 ②在某级荷载作用下,后锚固件的总位移量大于 1.Omm或设计提出的位移量控制标准; ③当后锚固件或基体出现裂缝或破坏现象; ④试验设备出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状态; ⑤试验荷载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量。 (3)结果评定应采用以下条件: ①在各级荷载作用下,加载系统油压能够在预定数 值保持稳定; ②当试验荷载不大于最入试验荷载时,后锚固件的 级间位移量应变化均匀,且累计位移量宜小于0.3mm; 后锚固件的总位移宜小于1.Omm; 注:在特殊情况下,可根据设计要求改变位移量控 制标准。 ③试件和基体没有产生新的裂缝及破坏现象。 2.3检测标准 广东省标准《混凝土后锚固件抗拔和抗剪性能检测 技术规程》(DBJ/T l 5—35—2O04)。 一23~ 质量控制与检测 3试验结果 本次植筋抗拔试验检测结果汇总表见表2,详细的 试验数据见图1~图3,荷载一位移(Q—S)曲线详见图 4~图6。 广东建材2017年第1期 ∞ ∞ 从试验数据分析可知: 本次试验的01g、02#、03#植筋在各级试验荷载作 用下加载系统油压能够在预定数值保持稳定;在试验荷 表2抗拔试验结果汇总 后锚固蚌菇烈 彻 规格 中2o, o 20lu 22 B 锗于L苴径(终 m越) 锚圈辫度如-) 48O 0.8馥u 6T 0 锚露靛辜|辩 譬童 0 e0№ ∞,量走试 葡藏 蕾篇椎鞠件樊墨 擅崩 封蝮糖袋 ‘ 规格 审20, O 20 n 22 5 牯魏蕈轻《 n) 2s O柏*q 45.绉船掘睦“h) 4e0 0 8 67 9 锚瓤睦材料 慧量 O 8OHq ∞5 量太试麓葡藏 ■q ua薅 ll3 1 O 20Hu 22 8 lI3 l 0.∞■ 22 6 分蜢葡蛾 ‘螺' O 4ol[ ̄a 45 2 l OO№ l”l l 00k l13 I S 2 现瑚I ̄llmin) 3 3 3 , 观鞠臂|满(眦琦 攮llI彘够 镊 3 0.0O 3 O 13 口n 3 矗ll —O铂 投出慌档 镀 t ) j髋 O∞ O∞ 力靛 O 0 O lO 压椭定 O∞ O 1日 趱力括定 al 4 a 32 压力括定 O.tB O I8 压力镥定 -o篱 O 匿力穗定 汁 自 )l曩计 油压寰工作 撬况 O 0O 压办稳定 O 3 压力稳定 O拍 蜃力¥I定 0 35 难力穗定 O 5O 压力珞定 O∞ 孤力黛定 油压裹工作 ∞ ∞ 试验瑶檀鳙嘏 舔状况 鲁 {耋 米出现绉嗣璩 魂曩・檀翦报部完辨。 1置验詹埴箍根 部状况 鲁 I耋 一委一 龉 来出璁链时骥韩瑰曩埴赫搪端好. 神 ∞ 肫 ∞ ¨ 。如 0 图1 后钳固 樊銎l 筋 j}级荷靛 (kN) 22.图2 最武试验荷毂 Nu(Id1) 规格 昏∞. 枷妞畦cO 钻孔■径,瑚m) 25 0 4011a 锚圈磔疰(聃, 460 O.6O舳 67 9 饕屈膝材科 藏皇 O。80鲰l 90.5 ll31 ./ 1.oo* 113.1 0.2aN. .6 6 4 .2 鼹涌时阍(m 3 , 拨出位移I摩壤 (-) 景计 O.O0 O.12 O.13 O.25 O.16 O.4l O.1e O.50 "-0 4S 0.14 // // / / / / 0.1 0.2 0.3 0。4 0.6 O. 油睢袁工作 状况 匪丸蜷定 试验后糠黼根 窨B状况 备 J 压期自I定 压力穗宠 。驻力张定 箍兜穗定 鹾尢樽定 未出现锚凰破坏现象檀筋根笛菇好. 注 位移(帅) 图3 图4 01#植筋抗拔试验荷载一位移(Q—S)曲线 /z-/ ∥ ∥ // 0.1 0.2 0.3 0。4 0.5 0. ∥ // // / / 0。l 0.2 0.3 0.4 0.5 O.6 0. 位 (呲1 位移(mm) 图5 02#植筋抗拔试验荷载一位移(Q—s)曲线 图6 03#植筋抗拔试验荷载一位移(Q—S)曲线 一24一 广东建材2017年第1期 质量控制与检测 近红外线法测量新拌混凝土含水量 李方贤 李学文 余其俊 (1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广东省建筑材料研究院) 【摘 要】基于红外线检测原理,通过对硬件电路和相应软件的设计,开发出了近红外线法测量新 拌混凝土含水量的检测装置;利用己知水灰比的混凝土,建立了新拌混凝土含水量检测装置的含水量 电压曲线,以此作为检测的标准曲线;验证了检测装置实际的检测能力和检测精度,含水量理论值 与实测值误差在6%以内。 【关键词1红外线:混凝土;含水量;标准曲线 1前言 随着混凝土在基础建设中的广泛应用,混凝土的需 求量日益增大,混凝土质量检测的需求也随之增长,而现 在混凝土的质量检测主要集中在混凝士的结构和耐久性 方面,包括混凝土的强度、裂纹和有害物质的检测[1吲。强 外线法不仅能够测定混凝土中游离水,还可以测定水泥 水化、骨料中的含水量,这样就不用考虑取样体积的影 响,即骨料含水对检测精度的影响;该方法还具有快速、 准确、方便和检测装置体积小等特点,有利于施工现场 的快速检测。 度检测已经是混凝土的必检项目,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 较多,也比较成熟和完善,但主要集中在对一定龄期混 凝土的强度检测。用新拌混凝土预测强度时,一般是检 测新拌混凝土的含水量,通过与理论用水量的对比来确 定混凝土是否符合配合比的要求;同时,通过水灰比与 混凝土强度的对应关系,进而可以确定混凝土的强度能 否达到设计要求。但直接和快速检测新拌混凝士含水量 2检测装置硬件电路及相应软件的设计 2.1检测装置硬件电路的设计 检测装置硬件电路的设计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模块 电路设计、信号转换电路设计、单片机电路设计,使用 Prote]99 SE的PCB设计功能,做出来STC单片机的 电路板如图1所示。具体电路设计描述如下: (1)数据采集模块电路设计 数据采集模块包括红外传感器信号、饱和甘汞电极 的成熟方法较少,传统的热重法虽然可以测量新拌混凝 土的含水量,但所需时间较长,不适宜于现场检测和监 控 41。 组成原电池的信号以及温度传感器的信号。 红外发射模块:由SRSD5电源稳压芯片提供精准的 红外线法检测原理是水分子中的O-H键在近红外 光谱区有两个特征谱带睁 ]:1.94 u m(组合频)和 电压,保证红外发射的稳定,可以提供相同功率的红外 发射源,保证检测的精度。控制信号经过编程在 STC12C5410AD的P1.3脚输出低电平或高电平,从而控 1.43 la nl(OH伸缩振动的一级倍频);利用这个特点,红 载不大于1 13.ikN时,植筋的各级间位移量变化均匀, 力≥1 13.1kN,能达到最大试验荷载的检测要求。● 观测时问内的位移变化速率达到相对稳定,级间位移量 均小于o.3mm。在最大试验荷载作用下植筋的总位移分 【参考文献】 45—2004,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Es]. 别为0.48mm、0.50rnm、0.59mm,小于1.Omm。试验结束后 [1]JGJ12]王磊.后锚固高强无机锚固材料试验研究[J].科技致富向 观察植筋和基体的锚固状态完好,没有产生新的裂缝及 [破坏现象。 导,201l,27. [3]左献军.植筋后锚固技术在结构加固改造工程中的应用[J]. 4结论 综合分析,本次试验的0l#、02#、03#植筋极限抗拔 科技创新导报,2011.13. 一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