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江苏省徐州市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川教版

2021-09-16 来源:好走旅游网
江苏省徐州市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提醒:本卷共_8_页,满分为__100__分,考试时间为__60__分钟;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卷上无效。) 第I卷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1-10题,每题1分,11-30题,每题2分,共50分) 1、我国境内发现的距今约170万年的原始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2、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

(1)聚落 (2)农作物出现 (3)城市的出现 (4)磨制石器 (5)家畜出现 (6)房屋出现 A.①②③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3、战国七雄不包括

A.齐国 B.秦国 C.楚国 D.晋国

4、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而名垂青史。“他”是( )

A.黄帝 B.禹 C.舜 D.启 5、商朝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朝的( )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青铜立人像 D.大盂鼎

6、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是商

7、下列人物带领人民讨伐无道的商纣王并建立西周政权的是 ( )

A.桀 B.汤 C.周文王 D.周武王 8、下列中国古代的著名战役不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 )

A.马陵之战 B.桂陵之战 C.牧野之战 D.长平之战 9、秦朝统一后,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什么字体( )

A.隶书 B.大篆 C.小篆 D.楷书

10、秦末农民起义出现多支起义军,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是( )

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11“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因此其生活方式是

A.过着定居生活

B.过着群居生活

C.过着游牧生活 D.过着游牧渔猎生活

12、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想要获得他们生活的第一手资料,主要通过 A.神话传说 C.学者推断

B.史书记载 D.考古发掘

13、下列有关“北京人”(如图)的陈述正确的一项是

A.开始使用天然火 B.开始使用磨制石器 C.开始烧制陶器 D.开始培植农作物

14、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15、“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文中“轩辕”指的

A.黄帝

B.禹

C.启

D.汤

16、下列古代传说中,重大发明创造与发明者的连线,错误的一组是( )

A.伶伦﹣﹣发明纺织 B.隶首﹣﹣发明算盘 C.嫘祖﹣﹣养蚕缫丝 D.仓颉﹣﹣发明文字

17、“明君兴国,昏君误国。”下列有关夏、商、周君王的叙述对应正确的是( )

A.周文王﹣涿鹿之战,灭商建周 B.商纣﹣任用贤臣,建立商朝 C.周幽王﹣专断横行,国人暴动 D.夏桀﹣荒淫无度,暴政亡夏

18、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 )

A.龟甲或兽骨上 B.竹简或木牍上 C.丝帛或麻布上 D.宣纸上

19、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天子依附于诸侯 C.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D.周王室地位衰落

20、“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的由来直接得益于( )

A.铁犁牛耕的推广 B.商鞅变法的实施 C.都江堰的修建 D.秦朝统一的完成

21、根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A.奖励生产 B.加强刑罚 C.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D.推行县制

22、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问题并存。早在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 阿尔文在巴黎机会上就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文中“智慧”是指( )

A.“兼爱”“非攻” B.“无为而治” C.“仁”和“礼” D.实行“法治” 23、如图是一则寓言故事“塞翁失马”的漫画。故事出自《淮南间训》。后人由此得出“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塞翁得马,非祸”的结论。它所表达的观点最接近于( )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24、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秦朝长城的东西起止点是( ) A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 西起陇西、东到辽东

C 西起临洮、东到山海关 D 西起长安、东到辽东 25、以下选项不能体现秦朝的暴政的是( )

A.徭役重 B.刑法重 C.赋税重 D.兼并六国 26、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这一事件发生在

A.公元前2世纪初 C.公元前3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末 D.公元前3世纪末

子•人焉知

27、下列哪一措施不是汉高祖刘邦时期采取的措施( )

A.让士兵还乡务农 B.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 C.减轻农民的赋税,减免徭役及兵役 D.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

28、西汉统治者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因此,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

A.提倡节俭 B.大兴文治 C.休养生息 D.平抑物价

29、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

A、西周—东周 B、春秋—战国 C、秦朝—西汉 D、西汉—东汉 30、为加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汉武帝实行的“大一统”政策不包括( )

A、实行“推恩令”,削弱地方诸侯势力 B、废除严刑峻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

C、统一货币促进经济发展 D、抗击匈奴保卫边疆

二、非选择题(共四题,第31题10分,第32题6分,第33题18分,第34题16分,共50分) 31、(10分)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的推论作出判断,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1)史实:《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推论:分封制走向解体。

(2)史实: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在秦国变法。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土地国有制。

推论:这一措施承认了私人的土地所有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史实:《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

推论:由于触犯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商鞅变法最终失败。

(4)史实:秦始皇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整齐划一各项制度。

推论:秦始皇采取这些措施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 (5)史实:“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推论:将儒学当做社会的主导思想,禁绝了其他学说。

32、(6分)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于今受其赐”。

——《论语》

材料二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管仲相桓公” 成就了齐桓公怎样的千秋伟业?(1分)

(2)找出材料二中商鞅变法的依据。(1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至少两点)(2分,不得摘抄原文 )用材料三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1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可获得怎样的启示?(1分)

33、(18分)制度文明是人类发展水平和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礼记·礼运》

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

——《三字经》

材料三:“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材料四: 如图所示

材料五: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任能”反映的是史前时期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制度?请举一例说明古代传说中的哪位先贤是通过这种方法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4分)

(2)材料二反映出更替首领的办法有了什么新变化?禹建立的中国第一个王朝是?(4分)

(3)材料三描述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 这个制度实行的目的是?(4分)

(4)材料四表明秦朝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图中①空缺处应该填什么官职?(4分)

(5)依据材料五,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2分)

34、(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

﹣﹣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史》

材料二 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三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

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墨家和道家的代表人物各一位。(6分)

(2)材料二中“致命的打击”指的是哪一事件?(2分)

(3)材料三中“孔子之术”指的是哪家学说?董仲舒为推崇该学说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4分)

(4)材料四中的《汉代讲学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什么机构?(2分)

(5)结合上述问题,试比较材料二、三所采取措施的不同之处。(2分)

七年级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1 A 16 A

二、非选择题 31、(10分)

(1)A (2)A (3)B (4)B (5)B

32、(6分)

(1)使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1分) (2)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1分)

(3)措施有:按军功受爵;奖励农耕;废井田开阡陌。(3分)

作用:“倾邻国而雄诸侯”。 (1分)

(4)要勇于创新,改革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改革是强国之路等言之有理即可。(1分)

33、(18分)

(1)禅让制;舜、禹。(4分)

(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或家天下代替公天下;夏朝。(4分) (3)分封制;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4分) (4)郡县制;丞相。(4分)

(5)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2分)

34、(16分)

(1)百家争鸣;墨子,老子。(6分) (2)秦始皇焚书坑儒。(2分)

(3)儒家学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分) (4)举办太学。(2分)

2 C 17 D 3 D 18 A 4 B 19 D 5 A 20 C 6 B 21 C 7 D 22 C 8 C 23 A 9 C 24 A 10 D 25 D 11 B 26 D 12 D 27 D 13 A 28 C 14 D 29 C 15 A 30 B (5)秦始皇对儒家学说实行了极其野蛮粗暴的破坏,结果不但没有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汉帝将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结果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