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隧道综合堵漏注浆技术应用实践

2020-06-28 来源:好走旅游网
第12卷 第z1期 2012年 中 国水运 Vo1.12 May No.Z1 2012 5月 Ch i na Warer Transport 隧道综合堵漏注浆技术应用实践 舒辉 ,马立家 ,马斌 (1浙江省隧道工程公司,浙江杭州310005;2山西震益监理公司,山西太原03000) 摘要:注浆堵漏技术在处理隧道渗漏水方面已经有很多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文中通过尖山排洪隧道的堵漏注浆 实例,进一步说明了注浆堵漏技术的实用性。 关键词:隧道;渗漏水;堵漏;注浆 中图分类号:U4536 工程概况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2)OZ1—0162~02 一、水不漏是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开发的高效防潮、抗渗、 堵漏材料,也是极好的粘结材料。分“缓凝型”、“速凝型” 和“超速凝型”三种,均为单组份灰色粉料。“缓凝型”主 要用于防潮、防渗; “速凝型”和“超速凝型”主要用于抗 渗、堵漏。其主要技术指标:凝固时间:1 ̄90min;抗压强 度:30 ̄40MPa;不透水性:>O.7MPa;其主要特点:快速 尖山排洪隧道全长2,069m,断面型式为圆拱直墙城门 型,有4个支洞,其中1#、2}}支洞净断面为3.2mX3.4m, 3}}、4}}支洞净断面为1.9m x 2.1m,全部为砼衬砌。经过几 年时间的运行后,隧道内多处地方出现渗漏水、管涌、混凝 土脱落、底板起砂、开裂、下沉等病害,而且洞内各种杂物 堆积,有淤塞现象。为了确保尖山排洪隧道能正常运行,避 免出现淤塞、堵塞现象,对隧道的整体结构造成影响,必须 带水堵漏;迎背水面均可使用,施工简便;凝固时间可控。 3.堵漏施工工艺 对尖山排洪隧道的各种病害进行处理。本文主要介绍其中堵 漏注浆处理渗漏水的情况。 二、渗漏水情况 隧道内的渗、漏水是最主要也是最严重的病害,存在下 列几种情况: (1)对于裂缝渗漏水,沿裂缝剔凿出宽深各为20ram、 40ram的凹型槽,xC-P渗漏点,则以渗漏点为圆心凿洞,孔洞直 径为10—30mm,深为20~40ram,孔洞尽量保持与基面垂直。 (2)彻底清理并清洗凹型槽及孔洞; (3)取适当量的堵漏材料加水拌制成泥状,搓成条形或锥 (1)拱顶灌浆孔漏水:拱顶灌浆孔漏水的水量较大,原 因为灌浆孔内灌浆不密实,有空腔,地下水汇集到一起从灌 浆孔流出。 形,迅速将胶泥堵塞到槽(洞)中,并用力挤压密实,保持45 ̄60s 不动。对已经堵漏处理的部位进行观察,未发现渗漏水即说明 堵漏成功,如果仍有渗漏水情况,需重新进行堵漏操作。 (4)对漏水情况严重的,须采用注浆施工方案。 4,注浆 (2)拱部线流水:拱部多处地方发现有大面积流水,水 量也较大。 (3)边墙冒水:边墙冒水多集中在底部的孔洞中,水量 较大。 (1)注浆原则 针对漏水影响段的渗漏水情况,并结合节理裂隙发育情 况,合理选择浆液配比,以确保灌入浆液有效的扩散半径,扩 散半径控制在3m以内,混合浆液初凝时间控制在2min以内。 注浆孔位布置应遵循“分段,分批,逐步加密”的原则,针对 (4)底板涌水:在局部部位隧道底板有较大涌水,有两 种原因,一为确实此处地下水发育,从底板冒出,另一种为 底板下冲空,上游来水从底板下汇集在此薄弱处冒出,两种 情况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三、处理方案 1.标定位置 不同的渗漏情况布设中深、浅孔,中深孔排水降压,浅孔注浆; 注浆时应遵循“先外后内、先稀后浓”的原则,即施工先从影 响区边缘向中心逐段逼近,灌注浆液浓度应由稀逐渐变浓。 (2)注浆材料及配比参数 1)注浆材料:选择水泥一水玻璃双液浆。 首先标定发生渗漏水的位置,根据位置情况、漏水量大 小不同分别处理,采用堵漏与注浆相结合,认真做好注浆、 堵漏,确保漏水处理的工程质量。小范围和小量的漏水将采取 堵漏材料直接封堵。排洪塔底部至3#、4#支洞各200m漏 水泥:选用P.0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水玻璃:选用浓度Be =30 ̄40,模数M=2.8 ̄3.1的 水玻璃原液。 2)配比参数 为控制水泥一水玻璃浆液胶凝时间及浆液扩散半径,取得 良好的注浆封堵效果,双液浆胶凝时间可在几秒至几十分钟 水情况严重的,将采用注浆施工方案,注水泥一水玻璃双液浆, 拟对紧邻200m漏水区域外的20m不漏水区域先进行注浆, 然后对漏水情况严重的区域进行注浆,以确保注浆效果。 2.堵漏材料 收稿日期:2012—03—09 作者简介:舒马辉(1978一),男,浙江省隧道工程公司工程师。 斌(1981一),男,山西震益监理公司助理工程师。 马立家(1981一),男,浙江省隧道工程公司工程师。 第z1期 舒辉等:隧道综合堵漏注浆技术应用实践 163 内准确控制,其胶凝时间与水泥品种、水泥浆水灰比、水玻 璃溶液浓度、水玻璃溶液与水泥浆的体积比等因素有关。在 同一条件下,水泥中硅酸三钙越多、水泥浆水灰比越低、水 玻璃溶液浓度越低、水玻璃溶液与水泥浆的比例越小,浆液 胶凝时间越短。在保证浆液可灌性和有效扩散距离前提下, 应根据渗漏水情况、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合理选用浆液配比, 并同时在实际施工中根据吸浆量和注浆压力适时加以调整。 (3)注浆工艺 b.每次注浆前,要认真检查安全阀、压力表的灵敏度, 并调整到规定注浆压力位置。 c.浆液应随配随用,减少浆液浪费。 d.注浆过程应有间歇,以便注入的浆液凝固,间歇时问 的长短,应根据注浆前浆液调配时的凝固时间而定,间歇时 间应比浆液凝固时间稍长,避免浆液连续注入,造成浆液四 处渗漏而造成的浪费。 e.严格控制注浆机压力表读数。读数低,注浆封水效果 差,读数过高,则注浆压力过大,一是造成浆液渗漏过远, 二是避免造成侧壁破坏。 f.当一注浆口浆液注入量过大时,表明该孔注入浆液扩散 范围较大,应马上停止注浆,需先查明原因后再继续施工。 g.注浆结束条件:当邻近孔口有浆液溢出或压力表读数 升高,就可以结束注浆。 h.注浆完毕后,次日应查清封水效果,若仍有渗水,则 应在渗水处重新埋管补注。 压力裘 1)作业方式:注浆方式采用全孔一次性压入或间歇式压 入进行,选用双液注浆机。 2)注浆压力:采用“分级升压法”进行注浆压力控制, 开始注浆时,不宜将压力升至过高,而应由低到高逐渐提高, 注浆压力控制在出水点压力的2 ̄3倍范围内。 3)注浆工艺流程详见图1。 圈困 l 5.底板涌水治理 暖盘 匦盘]_ —口 显 卜幽— 圜甲 产 一廊 底板涌水要视情况分别对待,因此必须查找出涌水的真 正原因,才能对症下药,采取正确有效的处理方法。把涌水 周围50cm范围内的混凝土全部凿除,查看下部涌水情况, 以判断此处涌水是属于上游来水还是真正地下冒水。涌水属 图1 双液注浆工艺流程图 (4)注浆方法: 于上游来水这种情况治理相对简单,属于地表处理,只要把 1)注浆管预埋 底板下面的空腔回填灌浆就行。如果是属于真正的地下冒水, 治理就相对复杂,要对涌水周围进行注浆,注浆的材料、设 备、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与前面的基本相同。 注浆结束后,再把凿除位置的底板混凝土修复,为了保 证强度,采用高强度抗冲耐磨混凝土,混凝土标号为C40。 四、结语 隧道壁成孔采用电钻凿孔,凿入孔深约为0.5m,埋入 注浆管后,隧道壁与注浆管之间的空隙先用水泥水玻璃密封, 达到强度后方可注浆。排洪塔底部至3:}l、4#支洞各200m 漏水情况严重的区域以及紧邻的20m范围埋设注浆管,注浆 管埋设沿隧道拱部每排布置3根,注浆管纵向间距为2m, 梅花型布置。局部漏水情况严重的部位,根据现场情况合理 加密布置注浆管。 2)注浆施工 尖山排洪隧道经过3个多月的堵漏注浆施工,隧洞内的 渗漏水情况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同时也解决了其他的病害, 堵漏注浆的施工技术进一步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 B 50208-2002)【MJ.北 京:中国工业出版社出版. 注浆前应调试注浆机,调试运转正常后配浆液注浆。 初期注浆浆液应增大水玻璃掺量,但掺量应通过现场调 配以防掺量过大,凝固速度较快,造成注浆机堵塞。渗水段 亦应增大水玻璃掺量,渗水段以外应适当减少。 3)注浆时注意事项: 12l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 B 50108--2001)【M1.北京: 中国工业出版社出版. a.注浆现场操作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防护眼镜、口罩和手 套等弓 保用品,安全防护用品要穿戴齐全,方可进行注浆施工。 一‘一●一●一●一…一_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l3建筑材料标准汇编——建筑防水材料2003[3lM].北京:中 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_一…一●一_一_一_一_一●一- (上接第161页) 砖砌墙,墙高1,600mm,管底与隧道 底板距离为100ram,管顶回填500mm,在回填过程中, 2012年3月底完成衬砌、4月底全部完工,隧道施工进度已 能满足2012年底管道通气的目标要求。 管周先填砂袋,再填碎石土。砖墙底部每隔10m左右预埋 50泄水管。 (4)现场需密切观测监控量测,对更改段进行有效地观 测,及时反馈量测数据,如发现异常,需对更改段另行处理。 四、效果评价份 本工程采取了上述技术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1)本工程隧道开挖于20l1年12月15日全线贯通, 同时,二次喷砼支护也已完成80%,并于2012年1月中旬 全部完成。现仅剩余两洞口V级围岩段的砼衬砌,预计于 (2)根据监控量测结果,二次喷砼支护段处于安全稳定 状态。 (3)采取本方案,增加工程资金投资300余万元(不 含围岩调整段增加部份),这对本工程缩短4 ̄5个月工期所 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来说是微不足道的。 参考文献 [1】铁道部第二工程局主编.隧道【M1.北京:中国铁道出版 社.199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