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对传统大曲功用的再解析

2021-04-25 来源:好走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3器 第2期 2 0 0 6年3月 酿 酒 V01.33.N0.2 HQUOR MAKING Mar..2006 文章编号:1002—8110(2006)02—0085—03 对传统大曲功用的再解析 沈才洪,许德富,沈才萍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殴川泸州市 6Z6000) 摘要:针对曲定酒型、投粮作用、曲块皮张厚薄与曲表毛霉、曲决断面杂茵与有害茵、曲药的储存与合理储存 期、曲药用量、产酒能力以J=爻出酒率等固态发酵白酒生产中对大曲质量存在的传统认识,并结合相关实验结 果,进行了新的解析,期望能以此推动中国白酒生产技术的深入研讨。 关键词:解析;传统;太曲;功用 中国分类号: ,3;FSlO.42 文献标识码:B 认可,为此,当初发明那种酿造方式就这样沿袭下来了。即使 中华7000年文明的传承精髓就是“中庸之道”(即“和 谐”),同时也伴生了“易经八卦”、“风水勘舆”、“奇门遁甲” 等神秘文化。中国白酒又是伴随中华文明而诞生成熟:从非 蒸馏酒到蒸馏酒、从小酒到大酒直至发展到曲酒的传承过程 有创新亦是在工艺精髓不作大的变化基础上的继承性创新。 现代科学证明:白酒香型并不取决于制曲工艺,更与制 曲品温的高低没有必然的正相关性,只与酿造工艺密切相 关,大曲只是酿造工艺中的一个重要元素而已。换句话说, 用高温曲按浓香型生产工艺酿造出来的大曲酒,其主体风格 中,由于其工艺、技艺传承的主要途径是口授心传,因而就有 精华亦会有局限。在科学发展的今天,我们全新反省祖宗留 下来的宝贵遗产的同时,对其局限性作理性解析,这对中国 白酒业及其工艺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是大有裨益、亦是非常有 必要的。现就有关传统大曲功用方面的诸多概念作一次新 的解析。 1何为“曲定酒型”? 只能是浓香型而绝不会是酱香型,只是在酒体微量成分上会 有些改变。我们曾用凿香工艺在浓香老窖池发酵,产出的酒 主体风格是浓香,只是风味上某部分糟醅生产出的某段酒带 有酱香的某些特征,而酱香风格的形成与其原酒的贮存和酿 造工艺关系非常密切。 大曲作为发酵生香剂酿造出来的酒,具有大曲的复合曲 香香气。无论酱香、浓香还是清香,通通都称为大曲酒,也是 曲定酒型”,这里的“曲”,是酿造固态白酒无法替代的 发酵生香荆;而“型”,则应该是指白酒的“类型”,也就是“烧 酒”(小曲酒)和“曲酒”(大曲酒)之区分,而不是指曲酒的“香 型”。 我们通俗所说的“曲酒”;而以小曲酿造出来的酒,具有小曲 的特殊曲香香气,都归为小曲酒,也称为“烧酒”。我们想, “曲定酒型”的真实内涵应该如此。 2大曲在白酒酿造中是否起投粮作用? 各种教科书或者技术文献在介绍白酒酿造中大曲的作 业界曾经存在一种观点:高温曲酿造酱香白酒、中温曲 酿造浓香白酒、低温曲酿造清香白酒。事实上,在先发明了 大曲药之后,才伴随酿造出来大曲酒,并且由于水质、土壤、 气候、空气、生物链等自然环境条件以及原粮、工艺等因素存 在的差异,酿造出了不同风味的白酒,同时又得到了大众的 用时,基本上都认为大曲除产酒和生香作用外,还起到了投 粮的作用? 通过制曲发酵,虽然尚有70%一80%的原料淀粉残留在 收稿日期:2006—01—05 曲坯中。但鲜曲曲坯在4O一65℃的高温条件下连续持续lO一 15d发酵,其生淀粉可能因高温变性而大大降低原有的可糊 化性能,由于采用生料制曲,因而由曲药带入糟醅体系的这 作者简介:沈才洪,工程硕士,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 理、总工程师,国家白酒评委,四川省优秀专家,国务院特殊津 后创建了四大新的固态白酒发酵理论并发表学术论文4O余 篇。 贴专家,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政府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先 部分淀粉在当排是生淀粉,不易被酵母菌作用最终转化为乙 醇,在漫长的发酵过程中更容易被生酸细菌利用生成有机酸 而白白消耗掉。实验室研究表明:将大曲直接加水发湿后密 85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二期 酿 酒 封发酵。相当于大曲以生淀粉形式进入糟醅体系的当排发 们认为可能就是曲皮微生物群系更丰富。特别是形成积累的 酵,最终结果是只能产酸而不产乙醇,说明大曲生淀粉不能 曲药香味物质更丰富的缘故。 被酵母菌利用生成乙醇;而将大曲加水发湿后蒸煮,再摊晾 4如何看待曲块断面杂菌及有害菌7 后又加人大曲密闭发酵,类似上排残留下来的大曲淀粉进入 医学研究表明:正常的健康人,体内都有“癌”细胞存在, 第二排糟醅体系发酵,最终结果是生成的乙醇含量也处于较 而事实上,最终只有一些人得癌症,有些人则终身健康。制 低的水平。说明大曲淀粉在制曲过程中产生了变性,可糊化 曲微生物也是如此,在制曲环境中。除绝大多数是有益微生 性能大大减弱,淀粉不能正常地糊化,也就不能进一步正常 物外。始终还存在杂菌和有害菌,而且制曲整个过程都是开 降解为乙醇,况且在上排就以生淀粉形式消耗掉一部分,残 放式操作、开放式发酵,其过程的控制不像机械加工,曲块个 留到第二排的淀粉数量就少之又少了。 体存在差异是必然的事实,因而我们对曲块质量的感官认识 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把大曲强调为粮食来用,和小麦 就应该看其主流。 相比,不仅淀粉含量降低了,而且单位成本大大增加了;而且 传统意义上的断面杂菌及有害菌主要表现为:青霉菌 发酵质量越好的曲药,其制曲过程消耗淀粉越多,其投粮的 斑、红曲霉菌斑、黄曲霉菌斑、黑曲霉菌斑等,往往都是在曲 作用会更弱。因此,在酿酒生产上,不应过多强调大曲的投 坯温度降到自然室温后,曲坯内的水分仍然较高,此时为杂 粮作用,这对合理应用大曲、发挥其主体功能及控制生产成 菌形成优势菌落提供了较为适宜的条件。在业内存在以下 本,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同时也为 些看法:A、曲心有红曲霉菌斑或黄曲霉菌斑的曲药酯化力 进一步创新制曲工艺提出了一系列研究课题。 高,酿造的酒质量就好;B、曲心颜色较深(深褐色甚至灰黑 3如何看待曲块皮张厚薄与曲表毛霉? 色)的曲药液化力高或糖化力高,用于酿酒的出酒率高;C、大 大曲的皮张是指曲块表层菌丝不密集的部分,一般把曲 多数是一看到有青霉菌斑就色变,哪怕很少,也就认为这房 块断面水圈(风火圈)以外部分都形象地称为曲药的皮张。 曲整体都不好。其实,青霉菌基本是在低温、低水分条件下 水圈的形成是因为曲坯表层水分散失较快,霉菌菌丝生长不 生长出来的,曲块的青霉菌斑一般仅占曲块总量的1%左右。 密集,没有形成正常的茵丝通道,曲心部分的水分以水蒸气 我们知道,大曲在酿酒中的用量为投粮的20%左右,粮糟比 形式由内层向曲表排泄过程中,高温蒸气在曲表内层骤冷形 为1:5左右,因此,即使每块大曲都长有这样的青霉菌斑,在 成的炭化作用。影响曲块皮张主要有以下因素:A、曲坯成型 糟醅体系中的比例也只能达到0.03%左右,是无法与其它有 到入室安曲的时机掌握;B、曲坯制作的松紧度和曲表提浆等 益大曲微生物比拟的,况且长青霉菌斑的曲块还只是少数, 形成的曲坯感官形态;C、曲坯水分的大小;D、入室安曲后的 在酿酒体系中绝对形不成主流。曲块中杂菌也是如此,除非 如像盖覆盖物、洒水、墙菌室的门窗是否开启等工艺措施的 我们酿酒所用的整批曲药出现重大的质量问题,才可能导致 采取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人工踩制曲坯,因其反复踩制 酿造出现质量事故。 过程中把曲料中的浆子提取到了曲坯表面,赋予了曲坯表面 也许我们都肯定地回答,青霉菌会代谢青霉索,青霉素 相对较丰富的营养,这种面筋质增强了曲表的保湿功能,霉 呈苦味,可能给酿造的原酒带入苦味。但实验表明:在固体 菌菌丝在曲坯表层就开始生长较好,曲坯里面的水分能够正 培养酵母菌时,大多数都是采取添加青霉索来抑制细菌的生 常通过菌丝通道向外排出,因而皮张较薄;机械压制曲坯为 长繁殖,将固体培养的麸皮酵母种添加到酿酒体系,酿造的 次成型,谈不上提浆,曲表缺少人工制坯的营养优势,其保 原酒并没有苦味,说明体系内存在微量的青霉素不会致酒 湿功能较差,如果后期工艺未能跟上,皮张就相对较厚。为 苦,或者是因为青霉煮是水溶性物质,根本就没有提馏到酒 解决机械制坯曲块皮张问题,曲坯就必然处在低温、潮湿的 中。事实上,传统固态白酒是纯粮酿造,单凭正常发酵产生 条件下培菌发酵,在这种条件下,水毛(一种霉菌)就自然而 的一定范围的苦昧是正常的,而白酒产生大苦、极苦现象,就 然地率先滋生在曲表,表现出较好的穿衣状态,增加了曲坯 只能从酿造工艺人手进行系统解决。 表层的保湿性能,促进了霉菌菌丝在曲坯表层的较好生长, “久香”牌大曲生产实验表明:传统感官优级曲与普级曲 再由表及里地形成菌丝通道,环境中的O 得以借助菌丝通 (皮张厚或者断面有异杂菌等现象的曲块)单独酿酒,其原酒 道进入曲坯内部,构成制曲的坯内微 环境,曲坯内部微生 口感趋于一致。 物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又得以借助菌丝通道正常排出,使曲 5关于大曲的储存与储存期7 坯不致于空心而是表现出断面发酵均匀。同时,毛霉具有较 在制曲过程中,一般规定曲块的水分小于l5%就可以入 强的蛋白酶代谢能力,类似豆腐乳的发酵原理,在制曲过程 库储存,虽然此期间曲坯还处于一种“后酵”状态,即游离水 中将原料蛋白质降解为氨基酸,形成曲香成分,这对大曲自 分还可能挥发,但很快会下降到8%一13%的水分含量水平, 身品质来说是件一举两得的好事,但在制曲过程中毛霉孢子 这种条件下曲块已呈固体状态,绝大多数微生物已经不能正 很快就成熟,颜色也由白色急速变深,特别是转变成黑色,业 常进行生命活动(即不能繁殖代谢),按“酒是陈的香”的贮存 内人士对大曲表面毛霉会否对大曲酒质量产生负作用持不 原理(酒分子间的缔合与化合),曲药要通过储存来生香,即 同观点。“久香”牌大曲生产实践表明:将曲皮和曲心进行剥 是在常温常压的固体状态下合成新的化合物,迄今为止国内 离并单独用于酿酒,曲皮酿造的原酒仅理化指标与曲心酿造 外还未见研究报道。 的原酒无明显差别,而口感上还略优于曲心酿造的原酒。我 大曲适宜的储存期是为了进一步挥发游离水并使之至 86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二期 沈才洪,等:对传统大曲功用的再解析 2006 8%一13%,使曲质在短时间内相对稳定而不至感染,便于酿 多年来一直谋导着酿酒生产,把许多并非大曲品质造成的酿 酒生产中的问题嫁祸于大曲,严重制约了酿酒行业的发展与 进步。 酒使用;而传统酒企认为,大曲储存期3个月、3~6个月或者 6—12个月不等。我们研究表明,储存期过长,不利于稳定大 曲质量,大曲的储存,跟随时间的延伸,其微生物及其酶类物 质的数量和活性都逐渐降低。至于大曲合理储存期,要依据 各个制曲工艺要求及酿酒生产工艺需要而定,但要想通过储 传统固态大曲发酵的酒化过程,实质包含了淀粉在淀粉 酶作用下液化为短链糊精,短链糊精在糖化酶作用下转化为 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转化为乙醇,若其中哪一个 存使大曲生香,初衷与结果是相背离的。 6如何确定大曲的使用量? 步骤受阻,最终都不能顺利地将粮食淀粉转化为乙醇,生产 上表现为出酒率低。 为此,我们探讨大曲“酒化力”检测方法,~方面要考虑 传统作坊酿酒时期,利用热季酿酒停产阶段制作“伏 曲”,供~年使用,大曲用量一般为25%~30%(对投粮计); 制曲工艺从酿酒整体工艺中剥离独立后,酿酒规模的扩大促 进了制曲也为气候暖和的4~1O月,曲药的用量也调节到 2o%~25%(对投粮计)。事实上,大曲的这一使用量是依据 传承的经验保留下来的,在现代固态酿酒融入科技及制曲作 为独立工艺乃至专业化生产、质量不断提高的今天,大豳用 到大曲是一种多酶多菌的动态物质,大曲参与大曲酒发酵过 程,是一种动态发酵过程i另~方面也要考虑到大曲中的酶 和茼系将粮食淀粉转化为乙醇是一个连续性的递进式联动 过程,因而必须是在同一密闭体系内以蒸煮的粮食为发酵对 象,并让大曲中的酶和菌系自发地、协调地、彼消此长地完成 其动态发酵。这才是传统固态大曲发酵的酒化原理,也是大 曲“酒化力”检测方法设计的依据。 8大曲产酒能力是蕾是决定产量高低的唯一因素? 量可以依据具体的酿酒生产不同季节、工艺来确定,如像双 轮底糟的生香作用显著,用曲量应该较正常糟醅大些,养渣 挤回用曲量也可大些。 大曲“酒化力”是衡量大曲自身拥有的生成乙醇的能力, 总之,传统的经验使用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行业内各兄 弟单位应通过研究来确定自己企业酿酒用曲的适宜比例。 7如何看待大曲的液化力、糖化力与发酵力等传统指标? 这个能力能否得到充分发挥,主要与入窖工艺条件的控制密 切相关,特别是入窖酸的组成与含量。 研究表明,窖内发酵体系内的有机酸对酒精发酵存在控 制作用,它们抑制酒精发酵的抑制强度是己酸>丁酸>>乙 酸>乳酸。我们知道,己酸、丁酸是醇溶性物质,它们来源于 窖泥功能菌的代谢;而乙酸、乳酸是水溶性物质,它们则来源 于糟醅微生物的代谢。 因此,入窖糟醅表观酸度的高低、窖池窖泥微生物的代 谢旺盛程度、热季转排、母糟状况或来源等,都得具体问题具 体分析其配料条件和工艺措施,否则,都将是影响出酒率的 重要因素。 这个问题是大曲营销过程中遇到最多争议的问题:有的 认为液化力高,出酒率就高;有的则要求糖化力不能低于700 单位;有的则要求糖化力在400—800单位最好;有的则认为 发酵力高,产量好,酒质差;有的认为发酵力低,出酒率差等。 正是针对这些问题,才促使我们研究一套对酿酒生产有指导 作用的大曲质量标准体系。 传统的大曲标准体系中,其体现大曲产酒能力的三大指 标一液化力、糖化力和发酵力,一方面,液化力和糖化力的 检测方法是把大曲视为酶制剂而测定,把大曲这种多酶多菌 的动态物质看成了酶制剂那种静态物质;另一方面,把粮食 酿酒过程的“淀粉在淀粉酶作用下降解为糊精、糊精在糖化 酶作用下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转化为乙 通过对大曲功用的再解析,有如下体会: A、对大曲的认识观念,要通过对大曲研究的深入而不断 更新; B、大曲的研究离不开酿造这一大发酵环境; 醇”这一连续性的递进式联动过程割裂开来,以孤立的观点 来认识大曲这种多酶多菌的动态物质。因而传统企标中衡 量大曲产酒能力的指标对现实酿酒生产没有任何指导意义, c、传统固态白酒要保持典型风格,大曲是无可替代的, 佩制曲工艺,大曲的功能、功用则可以不断的创新和发掘。 87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