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构建“读思品悟”模式,提升语文阅读水平

2020-09-15 来源:好走旅游网
构建“读思品悟”模式,提升语文阅读水平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好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有直接的作用,对知识的获取、智力的开发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为此,我们努力探索,构建了语文“读思品悟”基本阅读教学模式。 一、模式的内涵

“读思”是指在教学中以课文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不同角度的思、多元性的议,逐渐生成,逐步构建,从整体上感知、把握文本。“品悟”是指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语文材料的积极反应,通过联想、想象和理解加深情感体验。“读思品悟”就是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为目的,让学生直面文字质疑问难,自读自悟,品评涵咏,以读中知其韵,思中学其法,议中感其情为主要教学方式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二、具体操作流程 1.创设情境,激发阅读期待

(1)激情导入。阅读课开始,教师可通过生动的语言或有关的情境,使学生形成新表象,产生各种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驱动学习需要,产生阅读欲望。

(2)读文感知。初读文章,整体感知。教师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①课文的主要内容;②文章的感情基调;③文章的表达顺序。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对课文形成一些初步的印象和感受,情感受到一定触动。

(3)质疑问难。在读文感知以后,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引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示学习方法,并提出恰当的自读要求,帮助学生整合问题。 2.自主品悟,合作交流

这一环节是阅读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要努力创设两种教学氛围:一是自主学习氛围;二是合作学习氛围。 这一环节的主旨是:读文自悟、疑难交流。

(1)“读文自悟”就是精细阅读,局部揣摩。可以从对文章中心内容的理解入手,指导学生抓住文章的精彩片段和动人之处,通过抓词、抓句来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在美质。这个过程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思、一边画,同时,将自己的读书感受与体会标注在相关的语句旁,为下面的合作、悟情、议法做好铺垫,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养成圈点批注的读书习惯。

(2)合作交流,小组交流。在学生精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也可以提出宽泛的话题,选择那些具有一定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个别学习,独立思考,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读、思、画、批,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认识,整理自己的思维,做好与小组成员交流的准备。 研讨品味,全班交流。由中心发言人代表小组谈收获,讲真感受、真体验、真理解,按照“读—悟—读”的要求深入体会作者情感,不断提高学生的感受力。张扬个性,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三、情感升华

学生研讨交流之后,教师用富有感召力的语言过渡,引导学生再次回到文本,感情朗读课文或自己喜欢的段落,再次从整体上把握作者情感,同时,将读者、听者、作者、编者之情融合在一起。 四、积累拓展

通过朗读、背诵、默读、诵读、浏览、摘抄等办法积累文中经典之处的语言或文章的表达方法。在新课授完的基础上,可以开展拓展性阅读,实施“一带一”阅读训练。即在学习教材中的文章的基础上,再阅读一篇课外的文章。所带文章可以是与教材中的文章在写法上类似的;可以是与教材中的文章是同一位作者的;可以是与教材中的文章是同一题目但内容不同的。所带文章略读即可,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作者单位 吉林省舒兰市白旗中心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