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铃儿响叮当的变迁教案

2021-02-24 来源:好走旅游网
铃儿响叮当的变迁教案

【篇一:人音版音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铃儿响叮当

的变迁》】

【篇二:铃儿响叮当教案】

《铃儿响叮当》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让我们从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

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通过歌曲《铃儿响叮当》的合唱训练,让我们从中体验到和声的美感,进一步培养学

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演唱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歌曲的赏析与演唱表现艺术处理的结合统一以及尝试用不同的音乐要素表现歌曲。 二、教学过程:

1. 师:最近几天的天气可以说是春光明媚、春风拂面,非常舒服!大家能不能用声音来

模仿一下春风是怎么吹的?用“wu”。

师在黑板上画出短促有力的短旋律线。学生用“lu”来演唱。(强弱对比) 师:我们来试一试加入音高和唱词又是一个什么效果。 2/4

(1)5 - | 5 - | 5 - | 5 - | …… wu ……

(2)33 3 | 33 3 | 33 3 | 33 3 | …… 叮叮 当,叮叮当 ,……

(3)11 1 | 11 1 | 11 1 | 11 1 | …… 2、学唱歌曲:

1、师:大家刚才表现的非常好,老师也想和大家比试比试。(单簧管演奏)演奏的音乐

线条和刚才黑板上的哪条旋律线相似?

第一段: 单簧管低音区 《铃儿响叮当》b部分 缓慢

第二段: 单簧管高音区 《铃儿响叮当》a部分低声部 欢快

生答,师复奏,学生随音乐律动。

2、师:刚才老师演奏的曲子大家熟悉吗? 生答:《铃儿响叮当》!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学习这首《铃儿响叮当》!

师: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首圣诞歌曲,是由美国的作曲家彼尔.彭特所作。 师:跟着老师的钢琴划拍视唱全曲。(低声部视唱,高声部评价)。 强调:把坐在雪橇上的感觉唱出来。(高声部视低声部评价)、

4、师:这首歌曲的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答:……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似,第二段不同…… 师:第三段和第一段有什么不同?(结束部分不同) 5、讲解弱起。(b部分) 6、跟琴试唱歌词。 三、结束部分:

师:刚才我们听到了很多的音乐场景,首先是我们用声音模仿的圣诞老人马拉雪橇的场

景,然后是歌曲,后来有出现了一个 3拍子的变奏……你们回去以后能不能利用这些音乐

素材来组成一个音乐故事或者一段音乐剧……相信大家会从中找到更多的乐趣

【篇三:铃儿响叮当 教案】

《铃儿响叮当》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感受歌曲带给的快乐,并能用小乐器为歌曲伴奏。

2、通过歌曲《铃儿响叮当》的学唱,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演唱技巧。

3、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一、通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让我们从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 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二、

通过歌曲《铃儿响叮当》的合唱训练,让我们从中体验到和声的美感,进一步培养学

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演唱技巧。

三、

通过不同版本的《铃儿响叮当》的欣赏,把握不同的音乐要素所带来的音乐形象的不 同。

四、通过对作品的再创造与实践进一步加深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铃儿响叮当》, 并能用各种小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难点:

感受歌曲意境,用欢快生动的情绪演唱来表现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小乐器(碰铃、双响筒、铃鼓、三角铁)。 教学过程: 教法和学法】

针对以上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境创设法、视觉图像 法、图谱示意法、对比演示法

采用的学法有:联想想象法、声势律动法、对比听唱法、合作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关键所在 ,

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 ,

和实际学生水平情

况来设计教学过程,本课我围绕“圣诞节”这一情景主题,将整个教学过程设为

以下几个环节:

一、迎接圣诞——听赏歌曲 二、圣诞歌声——演唱歌曲 三、圣诞联欢——拓展歌曲

下面我就结合教法和学法具体阐述这节课的教学流程 一、

迎接圣诞、听赏歌曲 1 、

音乐课的导入语犹如一段乐章的前奏, 它同全曲的音调紧密相关,

因此, “导 入语”

应该旗帜鲜明地讲明主题思想, 不可

“拐弯抹角” 。

我围绕

“圣诞祝酒歌”

这一线索,开门见山的引出本课的主题“铃儿响叮当”

“同学们,圣诞节马上就要来了,为了迎接圣诞,我们将举行联欢活动,圣诞晚

会上流行一首非常好听的祝酒歌,你们知道吗?” 运用情境导入法, 随后直接出示 《铃儿响叮当》 的

flash ,

开门见山的歌曲导入

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情绪,既引出课题,又为歌曲学唱埋下伏笔。 2

、音乐是听觉艺术,通过第二遍听赏,引用联想想象法,让学生联想看到的画 面,并为歌曲分段,为下面的歌唱教学做铺垫。

??分段的目的就是降低歌曲的学唱难度,运用跟琴模唱法和识谱法学唱第一、

第三段,通过对比法,学唱第三段的房子二,引导学生演唱高音,高而不破,注 意音色、节拍!

第二段是弱起小节,

为了很好的唱好这个弱起, 我运用律动法, 加入了滑雪 橇的动作,

还有一个有可能出现的难点就是此处的圆滑线, 利用手势法,

解决旋

律的音高位置;

最后完整的演唱,(在第二部分的时候可加入滑雪橇的动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