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治疗方案与骨转移关系
近年来,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由于DTC恶性程度相对较低,若得到适当的治疗,预后良好。虽然有远隔转移的DTC病人10年存活率为25%~40%,但总体10年存活率可达85%。 1、甲状腺癌治疗方案
目前,DTC患者手术后给予131I治疗联合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治疗方案,本研究对照组单用131I治疗,根据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及骨转移部位多少而确定131I剂量,一般剂量6.48~7.4GBq(150~200mci),1次口服给药,4~6个月后重复治疗,对照组骨疼疗效总有效率78.58%,生活质量改善总有效率71.14%,实验可见131I具有特异性亲合甲状腺(及癌变组织)的能力,可特异性的浓集于转移灶部位,并产生杀伤癌细胞,控制癌细胞进一步发展等治疗作用,因此,大剂量131I能去除残余甲状腺组织外,还能有效地治疗转移灶,研究发现影响疗效的因素有残留甲状腺大小、残留甲状腺摄碘率高低、甲状腺外是否有其他功能性转移灶等。
2、甲状腺癌与骨转移关系
骨转移部位多少有较大关系,骨转移常以混合型为主,骨转移可导致剧烈骨痛,活动障碍,脊髓压迫,高钙血症和病理性骨折等,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并可直接威胁生命。对照组单用131I治疗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减轻症状。但是由于骨转移病灶骨质破坏,病灶处血运差,导致131I在病灶处聚集少。放射剂量低,影响疗效。同时甲状腺癌骨转移患者往往有残留甲状腺组织,影响转移灶的131I的吸收剂量,影响疗效。另外131I治疗的特殊性,再次治疗时间间隔长达4~6个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影响患者骨疼疗效率及生存质量。
3、甲状腺癌运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
有非甾体抗炎药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产生,抑制组胺施放,具有较强的抗炎抑制止痛作用。能降低血钙,抑制破骨细胞对骨质的破坏,抑制骨质丢失,对破坏的骨质进行修复。因此131I治疗前1周给予唑来膦酸4mg治疗(每月1次,连续6次为一疗程),不仅控制肿瘤细胞扩散,而且对破坏的骨质进行修复,改善病灶处血运,有益于131I在病灶处聚集,增加病灶处射线能量,提高射线的敏感性,提高骨疼痛治疗效果。唑来膦酸的治疗促进骨转移灶的好转,有益于提高残留甲状腺一次完全去除率,减短131I再次治疗时间间隔及次数。同时唑来膦酸治疗3~4周可重复用药,可以很好的弥补131I再次治疗间隔的治疗空缺,提高生活质量。唑来膦酸还具有预防恶性肿瘤发生骨转移的作用,减少新发骨转移灶的概率。研究显示联合用药治疗组的止痛效果、显效时间、活动能力较对照组明显提高,联合用药还能发挥较好的补充相加作用。
采用化疗联合生物免疫治疗的综合疗法。化疗可以杀死癌细胞,控制病情的发展,但因没有识别能力,同时会杀伤正常的细胞,并且常伴有恶心、呕吐等副作用,长时间的化疗会降低病人免疫力,残余癌细胞在身体虚弱免疫力低的情况下发展很快形成新的病灶,其后辅以生物免疫治疗,可以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增强病人免疫力,加强化疗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