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幼教学习心得领会5篇

2020-07-18 来源:好走旅游网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幼教学习心得体会

教育评价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指挥棒”,事关教育改革发展方向。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进一步落实落细了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相关要求,用5个维度、15项关键指标和48个考查要点将新时代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要求具象化,为幼儿园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科学的实施指南和明确的行动依据。

一、坚持正确办园方向,树立科学保教理念

《评估指南》贯彻落实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科学质量观,坚持社会主义办园方向,践行立德树人的使命,遵循幼儿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体现了对幼儿园的方向引领。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必须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强调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评估指南》进一步强化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科学质量观。明确了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园方向,践行立德树人的使命,树立科学评价导向,推动构建科学保教体系,整体提升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这一要求表明《评估指南》从幼儿园保教质量发展方面完善了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有效促进了幼儿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化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确保了学前教育正确的办园方向。

二是坚持幼儿为本。学前教育作为一个相对特殊的教育阶段,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与其他阶段存在本质区别,这是由其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决定的。因而必须始终坚持尊重幼儿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注重幼儿发展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坚持保育教育结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评估指南》明确指出要“遵循幼儿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完善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导向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全面提高幼儿园保教水平,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并进一步强化了“坚持儿童为本”的基本原则,专设“保育与安全”、“教育过程”、“环境创设”三个维度的评估内容,对幼儿园保教工作做出了明确规定。这表明《评估指南》以幼儿的发展一—现实的、全面的、协调的发展和未来的可持续的、终身的发展——为出发点与落脚点,这一价值导向的再次明确,对进一步推动树立科学保教理念,真正实现学前教育为儿童终身发展奠基,具有重要意义。

二、坚持科学评估,扭转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倾向

高质量的教育发展必须建立在先进的教育理念之上,加强内涵建设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的实际行动。《评估指南》坚持科学评估,努力完善评估内容、积极改进评估方式,切实扭转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倾向。

一是扭转“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估倾向。一直以来,我们对结果评估的过度关注弱化了对教育过程动态发展的追求。实际上,教育价值体现在过程中而非仅看结果,质量评价应通过强化过程评估来确保结果质量。《评估指南》强调注重过程评估,“关注幼儿园提升保教水平的努力程度和改进过程,严禁用直接测查幼儿能力和发展水平的方式评估幼儿园

保教质量。”这一要求不仅有利于全面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更有助于维护幼儿身心健康、规范学前教育秩序。

二是扭转“重硬件轻内涵”的评估倾向。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更多关注了结构质量(如班级规模、园舍建筑等要素)的保障,而忽视了过程质量(如师幼互动、同伴互动、课程实施、家长参与等要素)的动态发展。这是因为在学前教育大规模发展的初期,需要通过加大对结构质量的建设力度来不断提升学前教育的普及水平,但当资源建设到一定程度后,需要着力于过程质量的建设,才能推动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评估指南》坚持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导向,聚焦幼儿园内涵发展的核心要素,关注保教过程质量,注重幼儿发展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强调有效落实办园方向、保育与安全、教育过程、环境创设、教师队伍五个重要方面的过程性内容,而这五方面正是影响甚至制约着我国幼儿园教育实践向内涵式发展的关键质量要素。特别是,《评估指南》将师幼互动质量作为儿童早期学习和发展的关键指标,表明了《评估指南》抓住了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脉。

三是扭转“重他评轻自评”的评估倾向。教育评估通常可以由教育机构及其教师进行内部评估,也可以通过外部机构或同行实施外部评估。其中,最常见的外部评估是督导,最常见的内部评估是自我评估;督导确保有效的问责和教育机构符合相关的法规,自我评估用以改进和分享教师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经验;而自我评估经常与督导一起用于服务教育质量的评估。《评估指南》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建立常态化的自我评估机制,促进教职工主动参与,通过集体诊断,反思自身教育行为,提出改进措施。”同时,还应“有效发挥外部评估的导向、激励作用,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园不断完善自我评估,改进保育教育工作。”这一规定强化了评估主体的自我内化机制,找准了发力点和突破口,通过内力驱动、外力激励的方式形成相互衔接、彼此协调的工作机构,为整体推进评价改革提供了科学的指引。

三、坚持以评促建,促进幼儿园高质量发展

评价本身不是目的,充分应用评价结果才能积极发挥出教育质量评价对教育政策调整、教育教学诊断与改进、社会舆论引领等多方面的功能和价值。《评估指南》坚持以评促建,从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评估周期、强化评估保障、注重激励引导、营造良好氛围五方面做了工作要求,对进一步建立推进有效实施的工作模式,建设基于评估应用导向的激励引导机制,并营造可持续发展氛围提供了明确的指示,让各级各类评估人员和广大一线教师有方向、有目标、有抓手,能切实有效地推动《评估指南》落实落地。

在推动《评估指南》落实见效过程中,还要做到以评促改、评建并举,推动幼儿园高质量发展。为此,教育行政部门要找准定位,抓住教育评价中的关键点和根本点,以《评估指南》落实为契机,结合实际,完善本地质量评估具体标准,编制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自评指导手册,增强质量评估的操作性,摸清现状、抓住阻碍学前教育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研究转化成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行动方案,坚持科学改革,做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改进;另一方面,健全体系完善机制,通过体制机制建设保障落实,加强评估过程性结果运用的制度建设,如建立常态化自评工作机制、监督机制、信息公开机制等,确保评估过程性结果得到充分应用,切实有效地引导办好每一所幼儿园,促进幼儿园在质量上可持续发展。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解读与学习心得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评估指南》主要从办园方向、保育与安全、教育过程、环境创设、教师队伍等5个方面,用15个关键指标和48个考查要点,构建了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勾画了有质量的幼

儿园保教的基本样态。

如果说近年来我国各省市制定与实施的办园质量督导评估标准,主要目的是规范幼儿园的办园行为,那《评估指南》则是聚焦保育教育过程及影响质量的关键要素,主要解决质量提升问题。

所以说,《评估指南》为我国幼儿园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实施指南和明确的行动依据,不仅是我国学前教育向高质量发展的指南针,更是助推器。

我在仔细学习了《评估指南》之后,感觉这个文件立意高远,旗帜鲜明,改革务实。下面我仅就《评估指南》对幼儿园带来的变化做如下思考:

一、党建引领带来园所组织重构与制度调整

《评估指南》中第一条关键指标就明确指出党建工作在幼儿园的重要性。这个和上个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一脉相承。

无论是健全党组织对幼儿园工作领导的制度机制,还是落实幼儿园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幼儿园的制度机制和工作机制均需进行相应的调整。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幼儿园的“三重一大”一般是由园务会决策,以后将由支委会决策。那么随之带来的影响是,在幼儿园未来中层领导的选择上,党员身份会起到很大作用。

二、品德启蒙成为园所立德树人工作着力点

一直以来,在中小学和高校,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工作的主要抓手,但在幼儿园教育中如何落地,是大家都十分关注的问题。《评估指南》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保育教育结合,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保育教育全过程,注重从小做起、从点滴做起,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基。”

同时提出要“注重幼儿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潜移默化贯穿于一日生活和各项活动,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集体生活氛围,建立积极和谐的同伴关系;帮助幼儿学会生活,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培育幼儿爱父母长辈、爱老师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党爱国的情感”。这就为幼儿品德启蒙工作提供明确的方向、具体的内容与可行的形式。

三、过程质量是园所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关键点

确保幼儿园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是我国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重要任务。

近些年,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实现了学前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圆满完成了普及普惠目标任务。但科学保教的水平、教育过程的质量和教师的专业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评估指南》着眼于解决过程质量中的深层次问题,将切实转变幼儿园教职工教育理念和行为,提升他们的教育实践能力视为更加迫切的任务。

特别是,《评估指南》将师幼互动质量作为儿童早期学习和发展的关键指标,表明了《评

估指南》抓住了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脉。这相比以前评估工作中比较重视结构质量是最大的进步。

四、重视教育过程,进一步落实纲要、指南精神

《评估指南》明确指出要“认真按照《纲要》《指南》要求科学合理地制定教育计划、组织实施各项活动”;“认真观察幼儿在各类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根据一段时间持续观察对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要作出客观全面的分析”;“能一对一倾听并真实记录幼儿的想法和体验”;“能抓住活动中幼儿感兴趣或有意义的问题和情境,能识别幼儿以新的方式主动学习”;“发现每个幼儿的优势和长处,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这都体现了《纲要》和《指南》的精神,而且是把握住了《纲要》和《指南》的关键点。

因此,广大幼儿园应在《评估指南》引导下,更进一步地推进落实《纲要》和《指南》的文件精神,在园本教研活动、园本课程建设过程中,及时进行自我检核、自我修正。

五、开展过程评估维护幼儿的身心健康

《评估指南》。“关注幼儿园提升保教水平的努力程度和改进过程,严禁用直接测查幼儿能力和发展水平的方式评估幼儿园保教质量。”这一要求不仅有利于全面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更有助于维护幼儿身心健康。

因为要做好过程评估,必然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更懂得尊重幼儿、持续地关注幼儿、对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做出客观全面的分析,提供针对性的支持。

六、开展自我评估促进教师的主动发展

《评估指南》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建立常态化的自我评估机制,促进教职工主动参与,通过集体诊断,反思自身教育行为,提出改进措施。”建立常态化的自我评估机制,将有效地改变幼儿园被动评估、应付评估的状态,形成富有生命力的园本经验,带领幼儿园走出自我诊断、自觉反思、自主更新的成长之路。

通过激发教师积极主动反思,看见幼儿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与发展,将助推教师成为提升保教质量的主动参与者,体验到专业成长的幸福感和职业发展的归属感。

七、观察评估成为教师工作最重要的日常

《评估指南》对观察与评估提出了相当多的要求,要求“认真观察幼儿在各类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并做必要记录”同时也并不要求观察之后马上就做评估,要求“根据一段时间的持续观察”,对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做出客观全面的分析”,同时指出观察与评价的最终目标是”提供有针对性地支持,而不是贴标签,做比较。

由此进一步印证,观察与评估是教师工作的日常,也是教师专业的基本功,我们幼儿园再也不能把写观察记录作为一种文档工作任务来完成,而是要将观察评估作为日常教学的依据充分利用起来:要真实地投入到教育的情境中去,用心发现真实的幼儿、客观并综合分析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最终我们才可能给幼儿提供真正有效的支持。

同时,评估结果要在一段时间的连续观察后得出,不能像现在借助某些机构提供的各种试题让幼儿测试后简单得出评估结果。

八、要“活”课程,不要“死”教材

《评估指南》旗帜鲜明的提出“幼儿园不得使用幼儿教材和境外课程,防止存在意识形态和宗教等渗透的图画书进入幼儿园”,这对一些仍然采用幼儿教材的幼儿园来说,需要想办法解决园本课程的建设问题。真正的园本课程应该源于对本园幼儿的观察与研究。

九、教研工作要重实践,看成效

《评估指南》非常重视幼儿园的教研工作,提出教研工作要“聚焦解决保育教育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注重激发教师积极主动反思,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增强教师专业自信。”幼儿园的教研工作是解决日常工作中的真问题。而对于幼儿园科研工作,基本没有提及,反而要求“树立正确激励导向,突出日常保育教育实践成效,克服唯课题、唯论文等倾向,注重通过表彰奖励、薪酬待遇、职称评定、岗位晋升、专业支持等多种方式,激励教师爱岗敬业、潜心育人。”这也说明《评估指南》非常务实,重实践,看成效,园所教研需要回归幼儿,回归研究在工作中出现的幼儿发展真问题。

十、空间设施不重奢华,重适宜

《评估指南》提出“合理规划并灵活调整室内外空间布局,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游戏活动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评估指南》提出“除综合活动室外,不追求设置专门的功能室,避免奢华浪费和形式主义。”

《评估指南》用了一个非常考究的词“追求“。这个词,我个人的理解是不提倡,但是也不是设置专门的功能室就有犯了错误。因为后面还跟了一句”避免奢华浪费和形式主

义”。

一句话,以后质量检查,你有功能室不加分,没功能室也不减分。幼儿园如果现在有专门的功能室,也完全没必要去拆除,因为拆除本身才是真正的浪费。

总之,这次《评估指南》务实、具象、落地,便于各地依照建立各地的质量评估标准,可以相信,会对我国幼儿园的高质量发展起到一个非常巨大的推动作用。

学习《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心得体会

20世纪中期以来的相关研究揭示:幼儿园教育能否对幼儿产生积极影响取决于环境质量和教育质量的高低;高质量的幼儿园教育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因此,确保幼儿园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2030行动框架》的主要目标和各国的普遍追求,也是我国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重要任务。学前教育提前完成普及目标,普惠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优质学前教育的期盼更迫切、更强烈。《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的颁布,无疑将成为质量提升的助推器,对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早日实现学前教育普惠优质的目标具有重要引导作用。

一、《评估指南》引领学前教育进入质量提升的新阶段

学前教育普及必须要有质量保证。没有质量的幼儿园教育不仅不会对幼儿产生良好的影响,反而可能会对幼儿造成误导,甚至是难以弥补的伤害,这是国际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达成的基本共识。正因如此,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提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规划目标的同时,强调“学前教育对幼儿习惯养成、智力开发和身心健

康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同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又具体从七个方面提出了“科学保教”的基本方向和要求,国家从顶层制度设计上确定了学前教育“普及”与“提高”同步发展的双重任务。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的新目标,要求普及必须坚持公益普惠的方向,质量提高必须以“安全优质”为基准。在国家的积极推动下,各地聚焦“普及”与“提高”的双重任务,多措并举一路前行,实现了学前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圆满完成了普及普惠目标任务。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和硬件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孩子们人均拥有玩具教具和图书的数量逐年增多,幼儿园教师的学历水平和敬业精神等显著提高,但科学保教的水平、教育过程的质量和教师的专业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两年,为了推进保教质量提升,教育部组织了全国性的幼儿园优秀游戏案例遴选和“安吉游戏”试点推广活动,部署开展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治理活动,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部署开展幼小衔接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实践现状也说明,各种专项措施和相关活动尽管有效,但反映在过程质量中的深层次问题,即切实转变幼儿园教职工教育理念和行为,提升他们的教育实践能力更加迫在眉睫。《评估指南》的出台,恰逢其时,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导向,必将引领我国学前教育进入质量快速提升的新阶段,推动幼儿园保教质量踏上新的征程。

二、《评估指南》引领幼儿园提高保育教育专业性

从专业性来看,只有科学的、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幼儿园教育,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评估指南》从5

个方面,用15个关键指标和48个考查要点,构建了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勾画了有质量的幼儿园保教的基本样态。《评估指南》具有四个突出特点:

(一)重视办园方向,落实教育方针。文件将“坚持正确方向”作为首要基本原则,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园方向,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在评估内容中将“办园方向”作为五项重要内容之首,并确定了从党建工作、品德启蒙和科学理念三项关键指标和7项评估要点,对幼儿园落实党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工作机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对幼儿园落实五育并举和五爱教育、培养幼儿民族认同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基本方向;对幼儿园遵循幼儿身心发展和学前教育的科学规律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把这些要求作为评估考查要点;重申了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等重要理念。

(二)关注人的发展,体现人文关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决定幼儿园保教质量优劣的关键是人,即教育者和教育对象。《评估指南》强调“坚持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导向”,将“坚持儿童为本”作为基本原则。再次重申“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注重幼儿发展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坚持保教结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等基本理念和教育原则;将卫生保健、生活照料和安全防护的重要方面列为考查要点;还特别关注幼儿个体发展和满足特殊幼儿的个体需要。文件还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五项重要评估内容之一,不仅对师德师风建设和人员配备提出了具体要求,还提出关心教职工思想状况,加强人文关怀,促进其身心健康,不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并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激励教师爱岗敬业,潜心育人。

(三)注重过程质量,提升保教专业性。国际研究证实,教育过程质量是幼儿园保教

质量的关键因素,而师幼互动质量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保教过程质量。教育过程质量和师幼互动质量与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直接相关。长期以来,保教过程质量特别是师幼互动质量一直是幼儿园教育实践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短板,也是制约保教质量提升的重点和难点。《评估指南》不仅将“教育过程”作为评估的重要方面,设置的考查要点最多,占到三分之一的比例;而且将不少于半日的连续性班级自然观察作为了解师幼互动的基本评估方法,凸显了评价的循证性和保教工作的专业性特点。评估指标体系中给出的考查要点,直击当前的突出问题,指出了发展改进的方向。

(四)引导评价转型,旨在改进提高。《评估指南》具有“增值性评价”的视角,强调评估的激励引导作用以及评估结果的运用,强化幼儿园自我评估和行为改进。《评估指南》不仅以“坚持问题导向”为基本原则,而且关键指标和考查要点的确立也带有有鲜明的问题导向性,针对当前幼儿园保教质量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了明确的质量要求并作为考查的要点,以期达到纠偏扶正、防微杜渐的作用。如针对教育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长期存在的忽略幼儿学习特点、游戏活动落实不力、显性和潜在“小学化”倾向、盲目搞特色课程等问题,均给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规定,力图通过评估扭转幼儿园保教实践中的偏差和顽疾。同时,文件还提出在评估方式上要关注幼儿园提升保教水平的努力程度和改进过程;强化幼儿园的自我评估,通过集体诊断、行为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三、《评估指南》实施需把握方向系统推进

《评估指南》具有显著的方向性、引导性特点,其评估内容和评估指标,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关注过程的特点。各地要将《评估指南》作为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学习指南》)的重要抓手,进一

步树立科学导向,深化幼儿园教育改革,全面带动辖区内幼儿园保教质量和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在《评估指南》引导下进一步推进落实《学习指南》等相关文件要求

《评估指南》为幼儿园保教质量提高提供了标准和方向,以幼儿园为基本单位,从教育视角和“问题导向”对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出了要求。针对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突出问题,评估指标包含了结构性质量、过程性质量的关键要点,凸显了《评估指南》着力解决保育教育实践问题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价值导向,即通过确保和不断提升幼儿园保育教育各关键要素特别是过程性要素的质量,保证所有幼儿更好地达成《学习指南》的基本要求和良好的发展。

实施《评估指南》是为了更好地落实《纲要》和《学习指南》。在全面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评估指南》提供了落实《纲要》和《学习指南》具体方式方法,如“认真按照《纲要》《学习指南》要求科学合理地制定教育计划、组织实施各项活动活动”;“认真观察幼儿在各类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根据一段时间持续观察对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要作出客观全面的分析”;能“一对一倾听并真实记录幼儿的想法和体验”;“能抓住活动中幼儿感兴趣或有意义的问题和情境,能识别幼儿以新的方式主动学习”;“发现每个幼儿的优势和长处,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这些均是在教育过程中落实《纲要》《学习指南》的关键要点。“关注幼儿发展的连续性,注重幼小衔接。大班下学期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建立对小学的积极期待和向往,促进幼儿顺利过渡”,旨在引导和推进落实《幼小科学衔接指导意见》相关要求。可见,在《评估指南》引导下,将会更进一步推进落实保教质量的相关文件,更好地促进

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

(二)整合工作方式和培养专业队伍是保证评估和质量提升的关键

《评估指南》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视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工作,将其作为促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举措,纳入本地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建立党委领导、政府教育督导部门牵头、部门协同、多方参与的组织实施机制。各省(区、市)要结合实际,完善评估标准,编制自评指导手册,确保评估工作有效实施。还特别指出要逐步将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工作与已经开展的各项评估工作统筹实施,“避免重复评估,减轻基层和幼儿园负担”。整合各项评估工作,增效提质,是实施评估的基本要求。

专业的评估队伍是保证评估质量,并能引领幼儿园质量不断提升的关键。《评估指南》要求各地完善评估标准、研制自评手册,建立“相对稳定的专业化评估队伍”和提升“评估人员专业能力”,可见评估的专业性和专业人员至关重要。各地应高度认识和重视评估的专业性、过程性和改进功能,将《评估指南》的组织实施作为当地学前教育专业队伍建设和专业人员培养的契机,整体带动辖区内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从而实现当地学前教育发展从普及普惠到安全优质的重点转移。

(三)幼儿园作为评估主体和评估对象应提升内力和借助外力

落实《评估指南》需要幼儿园通过自我评估,修炼质量提升的内功。在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园本课程建设中,要自觉将《评估指南》中倡导的基本方向、指出的突出问题作为核心内容,及时进行自我检核、自我修正;还要把教育过程的自我评价和质量提升作为

重点、难点、着力点,常抓不懈,对照教育过程的各关键指标和考查要点,查缺补漏,自我诊断,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本园的问题清单、改进目标和具体措施,制定出提高质量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幼儿园还要借助相关的外力不断提高自身的质量。如可以借助学前教育教研指导责任区的力量,争取到教研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助力。教研员也可以根据本区县、本学区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现实状况,查找突出共性问题,集中解决,并针对幼儿园存在的个别问题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解决。在工作方式上,教研人员可以将《评估指南》作为自身教研工作的指导和参照,保证教研工作的方向和基调,指导和助力幼儿园自我诊断、自我提高。借助外部力量为幼儿园形成保教质量不断提高的内部机制赋能,确保幼儿园朝着优质的方向一路前行。

幼师学习《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使我深深认识到热爱幼教事业,对教育充满热情与兴趣,对幼儿充满爱心,是教师首先必备的职业行为准则也是保教质量提高的首要内容。有了这种崇高的精神,才能真正理解孩子,才能把情感倾注到孩子身上,才能始终注意用自己的言行去塑造孩子的心灵。促进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与巩固,从而使我爱孩子、爱工作、肯钻研。通过认真的解读,让我对保教常规管理有了新一层的认识。1.关注平常,关注细节。关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各个环节,以问题为引线,探寻科学、轻松、多元化的、人性化的保教策略。2.保教相互结合,包含、渗透、构成充分的有机联系,做到保中有教,教中有保。3.班级是实施保教任务的基本单位。班级是幼儿最具体的生活环境,幼儿的健康成长直接取决于班级保教工作的成效。幼儿园教育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幼儿身心发展的主要阶段。所以我们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特点,为他们创设良好的教育环

境;并加以正确的引导。确保幼儿的生活程序。同时注重常规的培养。

刚开学我班都是新生,其中有位幼儿因为上课时间不敢和老师说,尿了裤子,我发现后,耐心地帮他处理。这个小朋友回家后对妈妈说:“妈妈,我尿了裤子,老师没说我,还说没关系。”孩子从老师的爱心中得到了温暖,同样也会在老师的爱心中变得开心、开口从而开窍。这不是一撮而就的事情,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因为幼儿园的一切都在影响着幼儿,其中既有保证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活动开展的物质环境,又有使幼儿心理、情感得到良好发展的精神环境。通过上述活动,我们深深认识到,良好的物质环境如可供教育之用的室内外环境的布置,教师的爱、言、行,幼儿之间的同伴关系都是影响幼儿健康成长的环境因素。我把这一思想渗透到教育的方方面面,从教育模式到教育方法、内容,都注意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寓教育于良好的环境之中,已成为我实现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学习后,我体会到,如何创设教育环境,如何有创见地利用教育环境,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教育技能,勇于创造,大胆实践。

通过学习我还认识到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教师,要有一种不满足于已有知识的意识。素质往往是个体在强烈的探索欲望驱使下大胆尝试才能获得发展。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方面,因而教师的学识对教育技能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着保教质量。平时注意多读书、争取观摩的机会、认真进行进修、深造,将所学创造性地运用到工作中,对教育质量的提高会有良好的效果。我认为,通过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发展,不能仅靠吹拉弹唱等传统技能技巧,必须探索适应幼儿教育目标、任务需要的多样化、高水平的技能技巧。为此,坚持活动设计、环境布置、泥工、折纸、讲故事等,以提高自我技能技巧的意识。

还有家园同步是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是幼儿园与家庭的共同目标与责任。当前的社会变革,使家长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当务之急是如何帮助家长克服那些不切实际的教育思想,帮助家长正确理解幼儿,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我们加强家园联系窗内的保教知识的更换力度。通过及时与家长交流让家长了解了自己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了解了幼儿园的教育方法,奠定了共同为孩子的发展创造协调教育条件的基础。

指南让我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有了更明细的目标和要求:1.在幼儿一日生活中,一些细节值得我们关注,如在每个环节中的过渡,如幼儿在等待中应做些什么,一段小小的时间也是可以善加利用的,处理好细微的环节,可以为孩子珍惜宝贵时光。2.教师应换一种角度和眼光来看待孩子,应当看到幼儿发展的可能性和必然性,每个孩子身上都具有潜力。3.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教师应该更新自己原有的学习观念,树立起新的学习观。

幼师解读学习《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心得

通过幼儿园对《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几次学习,让我结保教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幼教活动计划主要让教师明确集体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区域活动、生活活动、幼儿自由活动等教学活动的保教目标、活动过程和指导要点。鼓励教师根据活动需要,在活动前自制有质量的教具,为幼儿学习准备必要的操作材料;熟练掌握和使用各类教具及教辅设备;课前熟悉所教内容,做到儿歌能熟练背诵,故事能脱稿讲述,歌曲能熟练弹唱,科学实验事先做过,避免组织无准备的活动。

看起来十分简单,但是真正做到甚至做好是需要很多精力和时间的,可日常教学就是需要老师如此“胸有成竹”,这样才能带给孩子流畅的新知识和精彩的新技能。不打无准备的战,就是对老师最基本的要求。记得有一次一个音乐活动《小白船》,课前我进行了准备,歌曲和弹奏都事先熟悉过了,想想这首歌曲也比较熟悉,应该没多大的问题。结果在活动中,我要边弹奏边演唱,事先准备不是很熟练,所以两者根本配合不起来,看者幼儿一双双的眼睛看着我,我跟紧张了,越加弹不好。最后孩子们好像对我很失望,都自顾自的在那里聊天了。哎!如此糟糕的示范表演,一点都激发不起孩子们学习的欲望,活动效果也可想而知。现在的我知道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严格要求自己,对于示范部分要做到“熟练示范”。

科学实验事先做过。这条规定让我想起了以前在进行科学实验发生的事情。那个时候有个“变变变”的主题活动,其中一个有关颜色变化的活动我准备了很多饮料瓶,瓶中事先装好了一种颜色,在瓶盖中则用了另外一种颜料,只要孩子们摇摇饮料瓶,那么两种不同的颜色交融,即可变成第三种颜色。对于这个充分的准备,我沾沾自喜,信心满满。结果第二天活动的时候,由于天气炎热,瓶盖上的颜料竟已经干透结块,孩子们摇了半天都不见变化,都没有了活动的兴趣,活动也草草结束。如果课前我先试试,那么,这个有趣的活动该带给孩子多少快乐和新认知呀!

备课检查以引导教师提高备课能力、活动设计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为目的。重点关注:教师有否进行主题(单元)整体备课;教材的分析处理是否挖掘教材所特有的价值元素;活动目标是否体现该领域教学的特质;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的选择是否适合幼儿的兴趣需要;活动目标的是否达成;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否低成本高效益;环境的创设有否跟随主题(单元)内容的演进而变化;课后反思是否关注幼儿的发展;教学设计的调整是否及

时等。

备课检查作为引导教师提高的指示点,因此园长规定我们教师要在固定的时间内自己拟定活动方案,自己书写活动的完整过程来加以提高活动的设计能力。

活动内容、方式的选择是否适合幼儿的兴趣需要,目标是否达成。教师在贝壳之前会身系,并针对幼儿的弱点进行活动课上的引导。活动形式也以游戏为主。小班幼儿对于玩是最感兴趣的。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而游戏一般针对目标而定的。

本班的环境创设主要以区域活动为主,如娃娃家、小厨房、美工区、益智区、表演区等与区域活动相融入。在随内容的演讲而变化,在这个方面教师做的比较欠缺,没有及时的变化活动内容和活动材料。在以后的环境创设中,我也会注意这一点,将活动参与到其中,师幼互动,共同创设本班的每月主题墙。

通过学习更让我感觉到管理一个班级,常规十分的重要。如上完美术活动和手工活动后,是教师最辛苦的时候,孩子们用油画棒把桌子变成了一个大花脸,纸削也洒满一地,老师们要一张张桌子去擦,一点一点的去扫,累得老师们都直不起腰来了。面对这样的现象老师一点辙都没有。其实我们老师在一开始就要培养了孩子们“收拾残局”的习惯。用不着老师说,他制作完自己的东西后,就自觉的把自己的桌子椅子和自己周围的地收拾得干干净净。只有教师做到以身作则,幼儿的常规才会培养好,老师不但让孩子们做了,而且她放手让孩子们去做,可她却没为收拾孩子留下的东西费一点点力。教室也干净了,孩子们也开心了。幼儿的常规要从小抓起,不要用强制的手段,只要教师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每一位幼儿,他们才会做的更好。

仔细学习了,感悟也颇多,相信自己在日后的工作中,会时时对照《指南》,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关心和热爱每一个幼儿,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点滴成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满足孩子发展的需求,树立起“一切为孩子”的崇高思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