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草地退化概念
在不合理利用下,草原生态系统逆行演替、生产力下降的过程称草地退化,也称草原退化。主要表现是草地植被的高度、盖度、产量和质量下降,土壤生境恶化,生产能力和生态功能衰退。长时间、大范围的草地退化,引起的不仅仅是草地本身生产力的下降,还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和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威胁。
天然草地在干旱、风沙、水蚀、盐碱、内涝、地下水位变化等不利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或过度放牧与割草等不合理利用,或滥挖、滥割、樵采破坏草地植被,引起草地生态环境恶化,草地牧草生物产量降低,品质下降,草地利用性能降低,甚至失去利用价值的过程称为草地退化。(红色为百度内容,下同,你可以参考参考)
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是指草地生态系统在其演化过程中,其结构特征和能流与物质循环等功能过程的恶化,即生物群落(植物、动物、微生物群落)及其赖以生存环境的恶化。
草地退化从本质上讲就是草地生态系统中能量与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之间失调,系统的平衡与稳定遭到破坏,引起产量下降,草群变矮、变稀,草群种类成分发生改变,饲用价值变劣,生境条件恶化。(蓝色为书上的内容,比较专业一点,下同,你也参考参考)
二、草地退化原因
草地退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类从草地上不断取走大量的物质与能量,草地长期入不敷出,违背了生态平衡的基本原则而造成的。其中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是:
(1)过度放牧。草地上放牧的家畜长期超载,频繁啃食和践踏,牧草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进行,种子繁殖和营养更新受阻,生机逐渐衰退;
(2)不适当开垦、挖药材、砍薪柴、割草、搂草、搂发菜等,破坏了草地植被,使风蚀、水蚀、沙化、盐渍化和土壤贫瘠化加剧;
(3)管理不当。在居民点、畜群点、饮水点或河流、道路两侧,由于缺乏保护与管理措施,各种不适当因素强烈影响,草地退化以同心圆或平行于河流、道路,逐步向外扩展,离基点、路道、水源越近,退化愈严重;
(4)草地使用、管理权限不明。家畜户有户养,而草地权属不清,无偿无限使用,造成抢牧滥牧。
原因:人为+自然
人为:
(1) 超载过牧
由于单纯地追求牲畜存栏头数,通过加大畜群规模和放牧频率,对草地进行掠夺式的利用,牲畜对草地的需求量远远超出草地自然供给量,致使草地生产力衰退。
(2) 放牧制度不合理
在广大牧区,长期以来一直进行着传统的游牧方式。1949年以后,由游牧改为定居放牧,传统的自由放牧制度一直沿用。而且过牧、滥牧、抢牧现象十分普遍。由于家畜常年
在一块草地上自由放牧,造成放牧不均匀,局部草地因过牧而发生退化。因为家畜自由地选择采食牧草,使优良牧草的生机被削弱,在长期自由放牧状态下草地的优良牧草便衰退或从草地上消失,而不被采食的劣质牧草或毒、害草生长旺盛,数量大增。
(3) 草地开垦
耕作破坏了草地植被,松散了生草土层,裸露松散的沙质土地在干旱的风沙中极易受风蚀,疏松的细沙土随风而起,成为沙丘的物质来源。过多的开垦缩小了草地面积,增加了草地的牲畜负荷量,又引起草地植被的退化。这种连锁反应使开荒区草地变成了沙地。
(4) 草地鼠虫害猖獗
草地鼠虫害是我国草地上严重的生物灾害。
(5) 挖药材、樵采等滥砍滥挖行为
挖药材破坏草地的平整度,缩小草地利用面积,污染牧草。在新疆、宁夏、内蒙古等地挖药材破坏草地比较严重。
(6) 气候因素
气候变化是引起草地变化的重要自然原因,其中降水量的变化尤其重要。
我国北方,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年均气温在波动中呈现增高的趋势,特别是从80年代开始以来增温的趋势更为突出,这也从另一方面表明,由于气温变暖,使土壤水分损失增加,导致区域干旱化,进而加速草地退化的过程。
三、 草地退化类型与特征
1、 草地退化类型
草地退化包括草地退化、沙化和盐渍化。
i. 荒漠型退化
主要发生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是自然和人为造成的气候土壤旱化和植被破坏所致,是目前草地退化最主要的形式之一。荒漠化发展的结果,就会使土地资源变为沙漠(沙质荒漠)、戈壁(砾质荒漠)、石漠(石质荒漠)、壤漠(壤土荒漠)、盐漠(盐土荒漠)等丧失生物生产力和生态功能的土地。
根本原因是干旱。
ii. 盐渍性退化
土壤盐渍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绿洲下游和边缘、河湖及滨海滩涂。盐碱草地
在放牧畜牧业中,是牲畜补充矿物质营养来源的主要牧场。但由于盐碱草地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加深,常引起草地退化,给畜牧业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如何改良利用盐碱草地,应值得重视。
盐碱草地因其土壤中含有氯化物、硫酸盐、碳酸钠和硝酸盐等盐类而得名,地面常覆盖松散的盐霜和盐结皮。人们对各种盐碱化的土壤,一般统称为盐渍土或盐碱土。在我国干旱、半干旱以及滨海地区,盐碱化土壤分布广泛,类型繁多,按其成因和分布大致分成
以下几类:
① 滨海盐土
② 草甸盐土
③ 沼泽盐土
④ 结皮盐土
⑤ 碱化盐土
土壤盐渍化的原因是土壤中盐分的积累。
盐渍化土壤的形成中除具有一定的盐分外,还受到下列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首先是气候,其中主要是温度及降雨。
(3)“黑土滩”型退化
主要发生在我国青藏高原半湿润和湿润的高寒草甸类草地上,包括西藏、青南、川西北、甘南等地,主要是过牧,鼠类危害,再加干旱,使原有植被破坏后不能恢复,而变成裸露的“黑土滩”。 “黑土滩”是指退化的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条件下高寒草甸严重退化经风蚀和水蚀后形成的大面积裸地,是特殊环境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iii. 毒杂草型退化
主要是在家畜过牧及鼠类等活动下,优良牧草过度啃食而不能恢复,原来以优质牧草为优势种的草地演变为以毒杂草为优势的植物群落。如北方草原上最常见的棘豆、醉马草、狼毒等,这类植物不但无利用价值,而且家畜误食后还会中毒甚至死亡。
另外,还有水土流失型退化(黄土高原区)、鼠害型退化(青藏高原区)、石漠型退化(南方多石山区)等。
2、 草地退化特征
①草群种类成分中原来的建群种和优势种逐渐减少或衰变为次要成分,而原来次要的植物逐渐增加,最后由大量非原有的侵入种变成为优势植物;
②草群中优良牧草的生长发育减弱,可食产草量下降,而不可食部分比重增加;
③草原生境条件恶化,出现沙化、旱化及盐碱化,土壤持水力变差,地面裸露;
④出现鼠害、虫害。
(1) 草群种类成分发生变化
草地植被的草层结构简单化,原来的一些建群种或优势种逐渐衰退或消失,而相继侵入大量一年生和多年生杂草,甚至有毒有害植物增加。
(2) 草群中优良牧草生长发育减弱
数量减少,产量下降。不可食牧草比重增加。
(3) 草地生境条件恶化
主要表现为旱化、沙化、盐碱化、地表裸露、土壤贫瘠、土壤持水量差,水土流失加剧。
(4) 鼠虫害时常发生
进一步损害牧草,破坏环境。
3、 草地退化分级
草地退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既是渐进的,又有阶段性,按其退化程度分为: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严重退化。
轻度退化。牧草在频繁采食或刈割下,生机衰退,草层高度、盖度下降,产量较正常下降20%~30%;
中度退化。草层中优良牧草明显减少,劣质牧草或有毒有害植物相对增加,草地向低产低质演替的同时,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明显恶化,牧草产量下降30%~40%,放牧家畜牧草严重不足;
严重退化。植被和土壤条件进一步恶化,牧草产量降低40%以上,草地出现严重的侵蚀,家畜长期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物质,生长发育受阻,生产性能衰退,个体变小,或由低产家畜取代高产家畜,草原的整个生产能力和生态功能下降。如不能及时扭转,整个系统就可能崩溃,草原将不复存在。
人们应采取强力措施防止草地退化,对已退化的要进行重建,使它恢复,并提高其生产能力与生态功能。[1]
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
四、 退化草地恢复技术
退化草地恢复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草地学、农作物牧草栽培学、土壤学、生态学等实用技术,而且要求具有强大的科学理论作指导,如恢复生态学、草地资源学和草业生产系统理论,特别是恢复生态学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门新兴科学,它是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技术与方法,生态学过程与机理的科学。退化草地恢复的首要条件是排除施加给草地的超负荷利用压力,使之降低到草地生态系统恢复功能的阈限。这就是说草地退化具有可逆性,一般情况下当消除过度的利用压力后,退化草地都具有恢复的潜在功能,但有些恢复过程是非常漫长的。
1.完善衡量畜牧业生产指标。传统上讲,政府部门多以牲畜年末存栏头数来衡量畜牧业生产的发展,这不仅在政府制定的规划纲要、工作总结、统计报表中而且在考核乡镇干部工作绩效时均有一定程度的体现。多年的实践证明、仅以牲畜头数来衡量畜牧业的发展,虽然是一个容易理解和操作简单的考核指标,但往往造成片面追求牲畜头数,忽视牲畜个体生产性能和商品畜产品生产量,陷入草地退化和牲畜生产性能低下之间的恶性循环。据调查,某些地方制定短期或长期规划时,均要求在某年新增奶牛头数若干,
绵羊存栏头数若干等等,造成牲畜头数连年翻番,从而加剧了草地的退化。简单的计算如下,一牧户饲养一头高产奶牛,年产奶量达8000公斤,而另一牧户饲养4头低产奶牛,每头每年生产奶2000公斤,才能抵得上前一户的奶产量,但两户消耗的饲草料、人
力、物力等却非常悬殊。在种植业生产方面,衡量其生产能力往往有单产,而畜牧业生产方面,就没有将衡量牲畜个体生产性能的指标列入衡量体系。
2.封育禁牧是退化草地恢复最经济的技术方法。解除放牧压力,使草地自然恢复,作为一种低投入、经济的措施在退化草地恢复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内蒙古典型草原,冷蒿、针茅、羊草为主的退化草地,经过7年封育后,地上生物量由每公顷1100提高到1900公斤,羊草比例由9%增加到35.7%,冷蒿等为主的菊科比例由31%下降到9%。
3.农业改良措施人工促进恢复。利用农业措施进行人工促进恢复退化草地是较为普遍的,包括松土、轻耙、浅耕翻、补播等,均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如在羊草退化草地进行的松土试验结果显示,羊草地上生物量增加了49%,其他禾草比例由43%上升到57.2%,豆科比例由6.2%上升到12.3%,而菊科由41.14%下降到16.6%。在退化羊草草地上补播羊草能使其生产力在二三年内达到与自然恢复的羊草草原一样,是实现快速恢复的有力措施。
4.建植人工草料地,提高人工饲草料生产能力是退化草地恢复和重建的强有力支撑超载过牧、草畜不平衡是引起草地退化的主要动因。矛盾的焦点是草少畜多且严重失衡。只有通过人工草料生产能力的扩大,增强家畜生产的物质基础,才有可能提高牲畜个体生产性能,加快牲畜周转,才能实现“退牧还草”,以休养生息,才能促进草原畜牧业从传统的粗放经营向集约、半集约化经营转变。特别是,任继周院土提出的系统耦合与荒漠——绿洲草地农业系统的理论与试验成果,在我国草地生态治理实践中具有先导性。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在内蒙古浑善达克试验示范研究,提出“1/10递减治理模式”,即种1亩人工草地,可使10亩天然草地得以合理利用,从而使100亩沙化退化草地得以恢复重建;许鹏教授在新疆荒漠草地生态优化调控原则和总体模式研究中提出的“三带三季一改模式”与“生态置换”理念都具有创新性和指导性。这些理论和技术对于解决草地修复具有相当的
科学性和前瞻性。
5.退化草地恢复与重建的法律政策保障:1985年颁布实施的《草原法》,在近20年来对草地建设和经营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草地资源管理建设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现行《草原法》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畜牧业生产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新需要,修订和完善《草原法》已经非常迫切。应继续推行“草畜双承包责任制”,加强草原监理队伍建设和监理的力度和效率。
根据草地生态学家的研究,退化的草地如依靠自然恢复,需要经过漫长的时期,估计需
20~30年,甚至更长。只有通过人工投入进行改造,才会加快退化草地恢复的速度。退化草地改良的方法有治标改良和治本改良两种。治标改良是在不改变原有的土壤和植被的情况下,采取一些农业技术措施,如灌溉、施肥、清楚杂草等,以提高草地的生产力。草地的治本改良,是将天然草地的植被全部耕翻,然后播种牧草,建立高产、优质的草地(即人工草地)。
1、草地复壮
(1)草地封育
①草地封育的意义
退化草地在其生产力尚未受到根本破坏时,采用草地封育,即能收到明显的效果,达到恢复草地生产力的作用。草地封育也称封滩育草,就是把草地暂时封闭一段时期,在此
期间不进行放牧或割草,使牧草有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积累足够的贮藏营养物质,逐渐恢复草地生产力,并使牧草有进行结籽或营养繁殖的机会,促进草群自然更新。
②草地封育的效益
一方面,植被盖度和土壤表面有机物的增加,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使土壤免遭风蚀和水蚀;另一方面,植物根系得到较好的生长,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结构和渗水性能。
③草地封育的方法
ⅰ草地封育地点的选择
根据利用目的、植被类型和草场的退化情况而定。为了培育打草场,应选择地势比较平坦、植被生长较好,而且以禾本科牧草为主的草场;若为培育退化草地,应选择退化较严重的草地进行封育;为了固沙,可选择流动沙丘或半固定沙丘草地。
ⅱ草地封育的时间
根据当地草地面积的宽裕情况,以及草地退化的程度,可封育几个月、一年或几年。封育时间有以下几种:
a 全年封育草地。一年四季均封闭。
b 夏秋季封育。留作冬季利用。
C 每年两段封育。即春季封育,留作夏季利用;秋季再度封育,留作冬季利用。
小块草地可以实行逐年轮流封育。草地封育后,牧草的生产力得到一定的恢复,应在适当时期内,进行放牧或割草,以免牧草生长过老,草质变劣,降低适口性。
ⅲ封育草地的保护
为了防止家畜进入封育草地,最好要有一定的保护措施。如草地面积不太大时可本着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原则,采用垒石墙、围篱笆等防护措施。封育大面积草地,只要采用围栏方法。
围栏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a 刺铁丝围栏
b 网格围栏
c 电围栏
d 生物围栏
(2)草地延迟放牧
延迟放牧是保持牲畜在晚于正常放牧开始时间进入放牧地。延迟放牧应与减少放牧牲畜的数量相结合。只进行一段时间延迟放牧,而不是全部生长期,效果也不明显。
(3)草地松土
草地经过长期的自然演替和人类的生产活动的影响,使土壤的通气和透水作用减弱,微生物的活动和生物化学过程降低,直接影响牧草水分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因而使优良牧草从草层中衰退,降低了草地的生产力,草地出现退化。为了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加强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促进土壤中有机物质分解,治理退化草地,对草地进行松土改良。草地松土有下面三总方法:
① 划破草皮
ⅰ划破草皮的作用
通过划破草皮可以改善草地土壤的通气条件,提高土壤的透水性,改进土壤肥力,提高草地生产能力。
划破草皮能使根茎型、根茎疏丛型优良牧草大量繁殖,生长旺盛;划破草皮还有助牧草的天然播种,有利草地的自然复壮。此外划破草皮还可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和减少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这是因为土壤通气条件的改善,抑制了厌气微生物,而使好气微生物活跃起来。
ⅱ划破草皮的方法
划破草皮应用拖拉机牵引的特殊机具(如无壁犁、燕尾犁)进行。划破的深度应根据草皮的厚度来决定,一般以10-20cm为合适,行距以30-60cm为宜。划破草皮的适宜时间,应视当地的自然条件而定。有的适宜在早春或晚秋进行。早春土壤开始解冻,
水分较多,易划破。秋季划破后,可以把牧草种子掩埋起来,有利于来年牧草的生长。
划破草皮应选择在地势平坦的草地进行。在缓坡草地上,应沿等高线进行划破,以防止水土流失。
② 草地松耙
松耙即对草地进行耙地,是改善土壤空气状况的常用措施之一。作用如下:
ⅰ消除草地地面的枯枝残叶,促进嫩枝和某些根茎型草类的生长。
ⅱ耙松草层和土壤表层,有利通气和水分的渗入。
ⅲ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起到保墒的作用。
ⅳ消灭杂草和寄生植物。
ⅴ有利草地植物的天然下种和人工补播。
③耕翻耙
耕翻耙就是讲草地耕翻后,进行耙地,以促进草地的自然更新。
翻耙时期最好在土壤水分较充分的季节。春旱地区,须避开春旱阶段,在雨季来临之前的5月初翻耙较为适宜。
为了保持翻耙草地的旺盛生产力,翻耙后的头几年应禁止放牧,先做割草地,待羊草草层较稳定后再开始放牧利用。
④ 草地烧荒
自然:由于雷电所引起。
人为: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草类处于枯萎状态,由于用火引起草地燃烧,一旦烧荒发生以后,地面自然聚积枯枝叶助燃,极难扑灭。
但是有目的的草地烧荒是草地管理的措施之一。
ⅰ烧荒对草地的影响
a 不良影响
Ⅰ烧荒以后,地面有机物被烧毁,使土壤裸露,蓄水作用减弱,地面径流增加,并加速土壤表面的侵蚀,干旱季节更易受到旱灾的影响。
Ⅱ烧荒温度如果很高,直接伤害植物,枯枝落叶和半分解的植物部分全被烧毁。营养物被破坏,上层土壤的钙、磷、钾的化合物变成可溶性状态,易流失,氮素气化而损失。
Ⅲ烧荒之后,草地贮存的草量减少,对高茎阔叶性草类、灌木和半灌木类影响更大。牧草大量损失,影响枯草期的放牧。
b 有益作用
Ⅰ烧荒后,地面发生变化,改变了植物的生境条件,火烧后由于土壤表面裸露和焚烧后黑色地表的增热作用,提高了土壤温度,有利于烧荒当年或下一年春季牧草的返青或生长。同时也改善了土壤的热状况,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Ⅱ灰烬可做肥料。土壤的盐基性增加,土壤的PH上升,接近中性,有利于细菌的活动,有助于消化作用的进行。土壤条件改善,短期内营养物质增高,促进植物生长。但此为暂时现象,不能使土壤性质长期改善。
Ⅲ烧荒后可以增加地面接收的光照,促进阳性植物的迅速生长。
Ⅳ烧荒后能减少不需要的植物,提高饲料的质量。
Ⅴ烧荒的高温,可以消灭一部分害虫的蛹和卵,减轻草地病虫的危害。
ⅱ有目的的烧荒与实施
a 烧荒地点的确定
有目的的烧荒应选择以根茎性禾草为主的草地,效果较为理想。
b 烧荒的准备
烧荒区的四周应建立防火道,防火道的宽度与草层高度有关,通常应为草高的5倍。采用拖拉机将防火道上的草层犁翻或用割草机将草层割倒,事先烧掉,使之成为
一条防火隔离带。烧荒地的面积,应能在一天之内烧完为好,期望能完成火烧的任务,并能对烧荒控制。
C 烧荒的时间
应在晚秋或春季融雪后,选择无风之日进行。因为这时烧荒对牧草生长的影响较少。在干旱地区最好在早春烧草。因为枯草在冬季扔可起到防风保雪的作用,且枯草还能作为备荒饲料。
d 烧荒的组织
成立统一的指挥机构,管理草地的烧荒和防火,派人在现场严密监视火情,组织一定的人力和准备好防火器材,以防火势蔓延时能迅速扑灭。
后面还有草地补播,草地水分条件的改善,草地施肥,草地有毒、有害植物的防除,草地鼠虫害的防除。由于内容较多,比较耗时,所以先就这些,你先看着,后面我抽时间尽量快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