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2020-10-10
来源:好走旅游网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n.Sci.Bul1.2014,20(22) 141 农学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高 辉 郭文善 严长杰 刘巧泉 苏玉宁 (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摘要:推行研究性教学是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要求,而专业层面的研究性教学改 革是高校办学中的一个新课题与一项复杂、有机的系统工程。该文以扬州大学农学专业为例,阐述了从专业 层面推进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意义与作用,分析了该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提出了推进该专业研 究性教学改革的若干可行举措。 关键词:农学专业;研究性教学;综合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31(2014)22—141—03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in Research-teaching Reform for Agronomy Specialty Gao Hui et a1. (College of Agronomy,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 225009,China) Abstract:The implementation of research—teaching is a reform of traditional teaching,is the basic require- ment of innovate talent—training mode1.However,to introduce research—teaching in agronomy specialty is a new subject,requiirng complex and systematic engineering.Taking agronomy specialty of Agricuhurla Col— lege,Yang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we discussed the significance and function of introducing research— teaching in agronomy subjects.We also analyzed problems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of agronomy specialty, and relevant strategies and tactics to introduce research—teaching in agronomy specialty were proposed. Key words:Agronomy specialty;Research—teaching;Comprehensive reform 研究性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目的是提高 专业建设中起着典型示范与引领作用。在专业主干课 程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推进方面,国内高校已有较多理论 研究与实践探索 —1;但在专业层面推进研究性教学改革 领域,因其涉及承担专业课程的学院及其课程数与教师 本科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它涉及到高校办学的 方方面面,如核心理念、办学类型、顶层设计、培养目标、 课程体系、评价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等 ]。其革新 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逐步转变为以学生为 数较多,须依靠政策、资金与组织管理措施等加以保障, 依托任课教师与专业学生群体具体协同推进专业综合 改革建设,因而尚是一个新课题,具有研究的新意与必 要性。 中心的现代教学方式,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质疑求知精神,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与问题求解能力,提高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技能,形成学生学以致用与 自主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科学研究和创造创新的意识,进 1农学专业推进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意义与作用 1.I意义通过农学专业全员、全程、全面的研究性教学 改革,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有助于革新教学理念,激 而达到确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提高人才质量培养 的目的。 扬州大学农学专业源于1902年,由张謇先生创建的 私立通海农学堂。1952年创办农学本科专业,1987年改 为作物本科专业,1991年恢复农学本科专业办学至今。 2002年在农学本科专业下设立农业信息技术专业方向; 2014年被确定为校级研究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目前 励教师教学创新,激发“教”与“学”的双重双向活力,挖掘 学生学习潜能,增强课程教学效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丰富专业建设内涵,突出专业办学创新,提升专业办学自 信,具有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可在 校内及其他高等农业院校相关专业建设方面产生启发借 该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品牌专业与江 苏省重点专业。其在学校植物生产类专业与其他相关 鉴意义,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1.2作用 其作用在于:(1)通过教师制定课程教学标 基金项目: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扬州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农学专业综合改革与植物生产重点专业类建 设研究(YZUJx2O14—3A);扬州大学农学院教改课题:农学专业复合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NYJG201401)。 作者简介:高辉(1975一),男,江苏启东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业信息技术与农学专业教学改革。 收稿日期:2014—1卜08 142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 .Sei.Bul1.2014,20(22) 准 ,明晰突出课程核心知识,以使教学内容更为精炼、 (5)因教学工作量系数的增加、研究性教材的编写出 版、研究性教学公开课与多层次研讨活动的举行、面向教 合理,有助于催生农学专业教学质量标准的形成;(2)强 调教师精讲课程核心知识,凸显重点,讲透精髓,利于学 生消化、吸收、应用专业知识;(3)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以 扬州大学农科长期办学进程中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办 师的教学竞赛与面向学生的专业竞赛的开展与涉及的学 院及其任课教师皆多等,因而在农学专业研究性教学改 革的组织运行与经费保障等方面形成了多种需求。这就 学特色为指引,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文献查阅、论文撰写 与口头表达等方面的能力;(4)改革课程评价方式 ,提升 要求须从学院层面考虑农学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的系统 化推进,从组织机构、规章制度、人财物力投入等方面做 学生平时成绩权重,注重过程教学质量,推进多元化教学 评价;(5)促进课堂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引 好精心保障支撑工作。 2.2单一课程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 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延长课程教学链,拓展第二课 (1)青年教师使用PPT课件辅助教学渐成主流,应用 堂,实现知识、能力向专业技能的有效转化;(6)激发学生 学习自信、科研实践自信、就业升造自信,有助于推动卓 越农学人才培养工程建设等。 2农学专业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 2.1专业层面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 (1)由于专业层面的研究性教学改革涉及农学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大多数通修课与所有的学科基础课和 专业课,因而牵涉到校内l0多个学院的任课教师,带来了 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工作广度、难度与复杂性。尽管 每门课程初次开课的工作量按照课时数的2倍、第二次开 课时按照1.5倍计算,但因任课教师来自多个学院,对农 学专业及其相关课程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思想认识与行动 力存在较大差异,在教师中怕研究性教学流程复杂、怕授 课耗时的心态尚有存在。 (2)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推进,对任课教师提 出了新的高要求。研究性教学强调教学内容要精、新、 实,并要展现科研为教学服务的功能,因此任课教师要做 到教学与科研并举,强化知识创造创新能力,方能解答学 生所问、所疑、所惑,以增长学生专业知识,激发学生创新 潜能,增强课程教学效果。 (3)个性化教学被提上重要位置。由于课程研究性 教学要求25%的学时须用于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 习,由教师分配给学生自主学习明确的问题与任务,让学 生带着问题去自主学习与探讨研究;任课教师既可在教 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也可带领学生以实验田为课堂进 行自主求知与现场求解,展示了教学的新颖性与吸引 力。因而,面对不同个性特点、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知识 背景的学生,教师要做到个性化精心引导、因材施教、释 疑解惑,由此带来了较大挑战。 (4)根据用人单位于2013年对学校农学专业毕业生 质量的调研反馈,近年农学专业毕业生吃苦能力、创造 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等方面有所欠缺。而学生有些 能力与教学质量相关,有些能力则与学生组织管理有 关。为此,专业层面的研究性教学改革需要在教学与学 生管理2个方面加以协同推进。 普及率高,但板书相对减少,灌输式传授知识比重大;教 学进度偏快,重点不够突出;学生以听、看、记为主,然而 往往跟不上教师教学的快“节奏”、高“效率”。 (2)在课程的提问环节,老师提问、单一学生回答,或 学生提问、老师回答,且往往以前者为多,导致师生互动 深度不足,效果不佳。学生课内外提问的比例小,独立思 考与质疑精神不强,自主学习动力不足,科研兴趣激发 不够。 (3)单一实验居多,综合实验不足;室内实验为多,田 间实验较少。且实验中存在学生自主按教材练习的现 象,同时缺少现场考核评价机制,往往依据实验报告评 分。加之,作为具有强实践性特征的农学专业的有些课 程知识点众多,且缺少课程教学标准,而配套实验课程学 时与实验项目数有限,为此造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传授 的许多知识点难以真实、充分呈现,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 有所脱节,不符合“所见即所得”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 了学生接受多数专业知识点的“夹生饭”。 (4)课程成绩的确定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一般占 70%一80%的比例;而平时成绩占比小,课程评价单一、片 面。这容易造成学生突击复习、突击应考的局面,易使教 学的过程管理质量大打折扣,亟需加以改革。 3农学专业推进研究性教学改革的举措 针对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专业改革的要求与现有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农学专业要继承与弘扬“理论联系 实际”的办学传统,从专业层面采取有效举措推进高等 农业教育教学改革;革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 教学方式,强化实践环节;变革教学评价,提升教学效 果;激励教师投身教学与创新教学的主动性,深度挖掘 学生自主学习与研究创新的潜力;大力培养“有理想、有 追求、有素养、有担当、能做事、能共事”的高层次、复合 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努力将农学专业建成具有现代办 学特色、富有教学改革成效的优势专业。具体推进建设 举措如下: (1)成立院级农学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工作小 组。小组由院领导、专业负责人、系主任与院教学工作 2O卷22期 高辉等农学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143 办公室、院团委、院学生工作办公室等相关人员组成。 题研讨活动,确立起专业研究性教学有特色的范式;根据 负责审核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拟订与实施农学专 任课教师研究性教学的工作绩效,由系主任酌定年度教 业全面推行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工作计划,协调与安排 研教改工作量额外补助(年人均20学时)。继续推行新进 院际研究性教学任务,加强组织管理,落实经费支持等 青年教师教学导师制、校内进修制与科研实践制,实现以 工作。 老带新式的教学能力提升,把好讲台第一关。并倡导教 (2)研讨建立《农学专业研究性教学课程设计规范》、 师积极承担学生科技创新指导工作,引导增强学生的动 《农学专业研究性教学课程学生学习成绩评定办法》、《农 手实践与科技创新能力。 学专业任课教师教学评价标准》、《农学专业研究性教学 4结语 课程工作量奖励办法》等管理制度,为农学专业研究性教 通过以上举措的实施,旨在使农学专业学生学风不 学改革提供制度规范保障。 断优化,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参加科技创新率、发表科技 (3)以“四年一贯制”推进农学专业研究性教学改 论文数、考研率、出国研修率、就业率等有新提升;以专业 革。自2014级农学专业新生起,通过入学教育创新思维 研究性教学改革为驱动力,创建形成农学专业“知识、能 启蒙、研究性教学系列报告、劳动周实践、部分通修课研 力、技能”三位一体的卓越农学人才培养模式,将农学专 究性教学的开展等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指导;规定学院 业建成国内高水平、高影响度专业。 教师承担的农学专业所有学科基础课、专业课须推行研 参考文献 究性教学。 …佴荣本.教学理论与实践——扬州大学文学院教学教改论文集 (4)组织任课教师制定课程教学标准,简化、统一教 [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15. 学核心内容。在教学中,增加课堂讨论与学生自主学习 【2】谷家扬,刘为民.对高校“研究性教学”研究与探索的思考咖.扬卅l 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16(5):78—82. 环节;保证课程实验环节质量,加强现场指导,推行现场 [3】范守信.我国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以扬州大学研究性教 打分,并给出理由;增加平时考核成绩权重(提升至课程 学改革为例fJ1.高等农业教育,2011(8):27—30. 总成绩的30%一50%),改革以往的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方 【4】高辉,孙成明,谭昌伟,等.《农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标准的建立与 式。同时,支持任课教师撰写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出版与 应用fJ1.农业网络信息,2013(7):138—140. [5]5E秀华.高校研究性教学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理科教 所授课程相配套的研究性教学教材。 育,2012(2):91—95. (5)组织开展院、系2个层面的研究性教学观摩与专 (责编:徐焕斗) (上接100页)对土壤水分、养分和光照的争夺,同时在一 在珍贵树种多树种混交模式下,树种生长显著加快, 定程度上减少某些病、虫和啮齿类动物的为害;松土的主 单位面积总蓄积量增加,且在促进林木胸径生长方面效 要目的则在于破碎土表结皮,切断表层和下层土壤的毛 果显著,有利于大径材的培育;此外,多树种混交能够降 细管联系,从而抑制土壤水分的无益蒸发,并改善土壤的 低凋落物层C/N,更有利于养分分解和转化,生态稳定性 通气性和透水性,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质的 更强。因此,珍贵树种多树种混交栽培模式具有可行 分解和转化。在大多数情况下,除草和松土是同时进行 性。由于本研究中多树种混交林目前尚处于幼林阶段, 的。本试验林从造林年度起连续2a,主要在当年生长季 有关林分的稳定性、树种种间关系以及间伐、修枝等抚育 的前半期(6—7月)进行,并结合进行培土、扶正、踏实等 技术等还有待深入研究。 工作,采用穴状除草松土等方式,其深度力求少伤根系为 参考文献 目的。 f11蔡道雄,贾宏炎,卢立华,等.我国南亚热带珍优乡土阔叶树种大径 4.2施肥施肥是指在树木生长过程中加施的肥料,作 材人工林的培育【JJ.林业科学研究,2007,20(2):165—169. 用主要是为了供应树木某个时期对养分的大量需要,或 [2】郭文福,蔡道雄.广西乡土阔叶树种遗传改良策略的探讨 广西 者补充基肥的不足。本试验林结合除草和松土从造林年 林业科学,2004,33(4):217—218,221. 度起连续2a进行追肥,每株每次追肥250g复混nE(N、P、 【3]蔡益航,林星,李宝福,等.降香黄檀杉木混交造林试验研究【J】_安 徽农学通报,2010,16(11):205—206. K总含量30%)。 f4]陈清根.红锥木荷混交林生长状况及间伐试验效果研究[J].林业科 4.3树体管理对于珍贵阔叶树种优树管理的主要措施 学,201l(13):182-184. 就是除蘖,即对萌蘖力强的树种除去从根颈附近发出的 【5】朱吉余,廖培来.广西名优经济树种【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萌条,以促进主干速生,并利于培育圆满通直的干形。具 2o06. 体做法是:萌条应在基部尚未木质化前结合其他幼林抚 【6】殷声毅,王建隆,林露花,等.四年生多树种混交造林调查分析【J]. 林业科学,2011(1):225—227. 育措施及时抹去,每年进行2次。 【7]项仕法.几种速生型落叶阔叶树混交造林技术l J1.科技信息,2011 5结论 (21):387—388.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