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得普鲁士国王为陶瓷痴狂,用六百勇士换取十五只景德镇陶瓷花瓶的故事;犹记得因为嫉妒制陶技术高超的哥哥而在哥窑中加稻草的弟弟„„陶瓷,是粉蓝果绿的一笔,无论是在人类的历史上,亦或是文明史、科技史上。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绝望之时,往往是转机。当人们多少个日月星辰苦思冥想却始终无法解决陶器漏水这个难关时,找到了石英。聪明的古埃及人发现:苏打与沙子共热,由此制成类似玻璃的物质,并且用玻璃作为制陶原料之一——将玻璃粉末覆盖在陶器表面,再进行烧制,这就是上釉的产生。可是这样制成的陶瓷仍然会渗水。直到中国陶工发现了草木灰上釉的方法,使灰与黏土的一种化学反应,是的釉质吸附的陶瓷表面并且防水。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从瓷器的雏形产生的那一天起,人们就想方设法提高烧制的温度,从一开始的露天烧制,到在顶端添加柴草,再到筑起烧窑的炉子,烧窑的炉子又从地上转变为地下„„从几百度到一千度,再到一千一百度,几千度„„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为此付出了汗水。
除此之外,《陶瓷》也介绍了许多陶瓷相关的遗迹遗址。秦始皇兵马俑就是其一,我一直认为人工制造高达一米八的泥人是相当困难的。可是我却没有考虑到缩水问题。考虑到煅烧缩水的因素,工匠实际制造的泥人至少两米。没有巧夺天工的高超技艺,怎么可能制造出浩浩荡荡的兵马军队呢!此外还有世界上最早的城邦——吾珥、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其中有一个镶嵌着蓝宝石和贝壳的鸵鸟蛋„„
陶瓷这条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路上,有太多的宝藏、思考、求索、探险,是人类进步的缩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