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统编-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阅读理解复习(含答案)

2024-06-28 来源:好走旅游网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阅读理解复习(含答案)

(一)

一、阅读选文,完成练习。(16分)

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1.用“‖”为选段划分层次。(8分) 2.选段的结构是(

A.分—总

)(8分) B.总—分

C.总—分—总

二、阅读选文,完成练习。(16分)

①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②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③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④它准备着一场搏斗。⑤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1.用“‖”为选段划分层次。(8分) 2.选段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A.逻辑顺序

(

)(8分)

B.空间顺序 C.事情发展的顺序

三、熟读语段,完成练习。(16分)

①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梅兰芳被迫藏身租界,以躲避日本人的纠缠。②1938年底,有人邀请他去香港演戏。③演出结束后,梅兰芳在香港住了下来,深居简出,不再登台……④1941年12月香港沦陷。⑤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⑥梅兰芳可以忍受生活的困顿,直面战争的危险,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⑦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1.用“‖”为选段划分层次。(8分) 2.选段组织材料的顺序是(

)(8分)

A.逻辑顺序 B.空间顺序 C.时间顺序

1 / 14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四、阅读选文,完成练习。(24分)

①纪昌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很满意,以为练得差不多了,就再次去拜见飞卫。②飞卫对他说:“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但你的眼力还不够。你要练到

把极小的东西看得很大,把模糊难辨的东西看得很清楚,那时候再来见我。”③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④他用一根牛尾毛拴住一只虱(shī)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⑤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1.用“‖”为选段划分层次。(8分)

2.本段组织材料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3.写出每层的大意。(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8分)

______________

①我家门前有一棵高大的老杨树。它枝叶繁茂,婀娜多姿;它清秀挺拔,伟岸潇洒,它显示出一种刚正不阿的气质。

②春天,万物复苏。老杨树上挂满了一串串嫣红的花穗,那花穗足有两寸长,是由无数个小米粒大小的花蕾组成的,好像谷穗,缀满枝头。微风吹来,花穗随风摇曳,远远望去,仿佛一片火红的云彩在空中飘浮。

③夏天,风调雨顺,老杨树贪婪地吮吸着雨露,茁壮成长。那树干高得就像一根擎天柱耸立在天地之间;那树冠大得仿佛一把巨型大伞撑在半空之中;叶绿得仿佛滴滴翠色就要流淌下来;那枝叶密得几乎连一丝光线都无法穿过。

④秋天,金风阵阵,树叶尽染,老杨树上一片金黄,就像一朵金灿灿的蘑菇云。一片片黄叶乘着秋风,带着老杨树的心愿飘落到大地的怀抱,暖提供材料。

⑤北国之冬,风雪交加,老杨树在暴风雪中更加坚毅挺拔。早晨,老杨树别具风采。

⑥啊,门前的老杨树,我赞美你的多姿多彩,更赞美你那刚强的性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每逢雪后初晴的为人们生火取

那树

2 / 14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1.请将文章分成三段,并写出每段的段意。(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按照

__________的结构形式和________顺序,写出了老杨树的

__________特点,赞美了老杨树__________的性格和____________的精神。(10分)

3.用“立”字组成词语填空。(6分) (1)那树干高得就像一根擎天柱( (2)人民英雄纪念碑( (3)董存瑞像钢铁巨人一样(

)在天地之间。

)在天安门广场。

)在桥底。

(2分)

4.为短文拟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答案

一、1.盘古倒下以后……巨大的变化。‖2.B

二、1.①‖②③④‖⑤

2.C

他呼出的气息……

三、1.①‖②③‖④⑤⑥⑦2.C

四、1.①‖②‖③④⑤2.事情发展的顺序

3.第一层:纪昌很满意自己的成绩,于是去拜见飞卫。第二层:飞卫正确引导纪昌,让他继续回家练习。第三层:纪昌回家坚持练习,取得了更大的成功。五、1.①‖②③④⑤‖⑥第一段:总写老杨树的特点。

第二段:分别写老杨树四季的生长情况。第三段:赞美老杨树的精神。2.总—分—总

时间

生长

刚强

无私奉献(意思对即可) 3.(1)耸立

(2)矗立

(3)屹立

3 / 14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4.示例:门前的老杨树

(二)

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49分)

卖镜子的人

从前,有个卖镜子的人,他卖各式各样的镜子:大的,小的,圆的,方的……他的镜子质量很好,他的口才也不错,生意做得很红火。

但是,他忙于经营,连梳洗打扮的时间都没有,外观逐渐邋遢己(竟然

(lā tɑ),自

虽然)丝毫没有发觉。后来不知怎的,买镜子的人越来越少了,他的生

意也越来越清淡。

有一天,他在集市上铺开摊子,好多人围过来看货,他就向大家宣传开了。一位顾客手里拿着一面挑好的镜子,本(打算脸,忽然“扑哧”一笑,放下镜子,扭头就走了。

卖镜子的人不明白__拉住一位老人问__怎么__我的话错了吗__老人慢慢地说:“你的话倒是没错,不过,你拿镜子照照自己的脸吧!”

卖镜子的人拿起镜子一照,(顿时

及时)羞得满脸通红。原来他每天只是胡

计算)买,但端详了一下他的

乱擦洗了一下脸,从没拿镜子好好照过自己。他的脸啊,竟像唱戏的大花脸。

他终于懂得了:一个卖镜子的人,必须以自己清洁的脸,作为自己照镜子的最好证据。只有这样,(宣传

宣告)才会有说服力,不然,任凭有多好的口才也

没用。此后,他很注意梳洗修饰容貌了,生意也一天天好转起来。1.用“”划掉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8分) 2.为文中画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肮脏——(

)

(6分) (8分)

)

糊涂——(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10分)

清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端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文章内容填空。(12分)

4 / 14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这篇短文先写卖镜子的人起初_________________,但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在一位老人的提醒下,他终于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短文的中心意思是(

)(5分)

A.要让别人买自己的镜子,自己要先照照镜子。

B.要让别人相信自己,不仅要靠口说,更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作

表率。

C.要想生意好,就要把自己的外貌整理干净。D.卖镜子的人之所以生意不好,是因为他不爱照镜子。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51分)

蚕和蜘蛛

蚕和蜘蛛都是纺织能手,它们俩决定比一比,看看到底谁的成绩优异。孔雀从它那扇子般的尾巴中,选出最漂亮的一根羽毛作为奖品,准备送给优胜者。

蜘蛛抢先..爬上墙角,绕着圈儿不停地织着。不一会儿就织了一张网,一环套一环,又细又密。

织完了网,蜘蛛连忙..向大家介绍:“我织的网非常结实,即使刮风下雨也能粘住许多飞虫。一日三餐,我每一顿都能吃个够。”

白胖胖的蚕爬上了草山,它织得那么快,那么好。左一下,右一下,一丝不苟,不一会儿就织了一个雪白的、光溜溜的茧。

这时,蚕也向大家作了说明:“我吐出的丝

(

)不多,(

)

我一点儿不留,把它们全送给人们,让人们织成光滑的绸缎。”

蜘蛛兴高采烈地爬到孔雀的跟前,对孔雀说:“听了蚕的介绍,这个光荣的奖品应当属于它。”

1.在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填空。(8分)

( (

)的绸缎)的奖品 (

(

)地爬)地织着(6分)

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绕”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3.“绕”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在字典中的解释主要有:①缠绕;②围着转动;③不从正面通过,从侧面或

5 / 14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后面迂回过去。“绕着圈儿”的“绕”应选第(

(

)种解释。(9分)

)(8分)

4.从第2、3段中的“抢先”“连忙”两个词可看出

A.蜘蛛自以为是。C.蜘蛛非常骄傲。

B.蜘蛛性子很急。

5.“孔雀从它那扇子般的尾巴中,选出最漂亮的一根羽毛作为奖品,准备送给

优胜者”一句中,作者将____________比喻成____________。(6分) 6.“这个光荣的奖品应当属于它(蚕)”的原因是什么?(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蚕和蜘蛛,你喜欢谁?为什么?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 虽然2.,

:“

,计算

及时

宣告明白

?” 3.清洁仔细地看。

4.营业数额少。5.生意做得很红火

忙于经营,结果外观逐渐邋遢,生意越来越清淡一

个卖镜子的人,必须以自己清洁的脸,作为自己照镜子的最好证据。只有这样,宣传才会有说服力,不然,任凭有多好的口才也没用

6.B 二、1.光滑2.虽然

兴高采烈

光荣

不停

但是3.R rào②扇子

4.B 5.尾巴

6.蚕把自己吐的丝毫无保留地送给了人们,它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7.示例:我喜欢蚕。因为它把吐的丝全部送给了人们。

(答案不唯一)

(三)

一、阅读《繁星》选段,完成练习。(30分)

6 / 14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候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1.用“”划去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8分)

仰望(yǎngyáng).

摇摇欲坠(duòzhuì) .

半昧(wèimèi).模糊(mómú).

(9分)

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填空。

这句话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

3.海上的夜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分) 4.对文中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作者虽是成人,有时候也有童趣,也渴求妈妈的怀抱。

B.妈妈的怀抱是温暖的,作者在海上感到丝丝凉意,所以想寻求温暖。C.看到繁星,作者想到了家乡,想到了亲人。思乡之情让他倍感温暖,他

带着这份情感睡得踏实、沉稳,就像睡在母亲的怀里一样。

二、阅读《暮江吟》,完成练习。

(25分)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4分) 2.本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A.秋天傍晚

B.春天早晨

)(5分)

C.冬天黄昏

3.第三、四句写了新月初升时的景色,作者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把________

比作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10分) 4.怎样理解“半江瑟瑟半江红”这句诗?

(

)(6分)

A.天上的云彩颜色各异,倒映在江面上江水的颜色就有所不同,一半是青

7 / 14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绿色,一半是红色。

B.江水没有被夕阳照射的部分呈现的是青绿色,而被夕阳照射的部分变成

红色。

三、阅读《蝙蝠和雷达》选段,完成练习。

(29分)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的眼睛特别(敏捷

巧妙)地避开。难道它

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两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实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实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实验的结果(证明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1.用“”划去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6分)

2.“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中的“这个问题”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科学家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做了三次实验。第一次是蒙上蝙蝠的

__________,让它在屋子里飞,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三次实验,分别把蝙蝠的________塞上,把蝙蝠的________封住。结果________________。科学家从而得出结论,蝙蝠的飞行靠的不是

________,

明确),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嘴和

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相互配合。(14分)

4.你从科学家的行动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古诗《凉州词》,完成练习。

(16分) 凉州词

8 / 14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场景?(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写战争的诗,不写(

)而写(

),表现了边塞将士豪放、开朗、兴

奋的感情和视死如归的勇气。(6分) A.将士们开怀痛饮

B.激烈的战争场面

(5分)

3.请写出两句描写战争的诗词句,并注明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yáng

wèi

duò

2.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星星

萤火虫

静寂

梦幻

4.C

3.柔和二、1.唐3.露水4.B

白居易珍珠

2.A

对大自然的喜爱

月亮

三、1.巧妙

敏捷明确

2.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3.眼睛

铃铛一个也没响

眼睛

耳朵

铃铛响个不停嘴和耳朵

4.任何的科学研究都不是凭空想象,而要通过各种实验,经过不懈的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1.这首诗写的是将士们征战前开怀畅饮的场景。2.B A

3.示例: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

(答案不唯一)

9 / 14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四)

一、阅读短文,完成问题。(26分)

关于班级同学近视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为了了解班内同学近视的情况,查找近视的原因,更好地进行预防,我对班内同学的视力状况进行了调查。(二)调查方法

1.通过观察、询问和计算,了解班级同学近视的人数和比例。2.通过观察和询问,了解同学在生活和学习中的用眼习惯。

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近视的原因,统计其他国家学生近视的情况。(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1.四(1)班学生近视情况。

2.中国学生与其他国家学生近视率比较。

小学生近视率

中国德国日本(四)结论

1.一些同学没有让眼睛得到充分休息。在年级升高、学习压力增大的情况

下,休息时间呈递减趋势。

2.抗疲劳眼药水与眼保健操对眼睛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但同学们却没有

引起重视。有些同学近视但未治疗和佩戴眼镜,视。

3.除遗传因素之外,姿势不正确、用眼习惯不良以及营养和睡眠不足都是

导致近视的主要原因。

10 / 14

中学生近视率

54.43% 49%

高中生近视率

72.8% 63.8%

大学生近视率

77.95% 高于63.8% 20.4%

26.96% 25.7% 8.8%

15.6%

说明对近视问题不够重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1.这份报告调查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的对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采用的主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9分)

2.在本次调查中,作者还了解了其他国家学生近视的情况。有人说,这与所在

班级学生的近视情况关系不大。你认为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根据本次调查的情况,给四(1)班的同学提出用眼的建议。(至少2条,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设计一则富有情趣、能打动人的保护眼睛的提示语。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宣传画,按要求答题。

(24分)

1.请简要说明画面的内容。(不超过30字,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这幅宣传画给我们的启示。

(不超过30字,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宣传画的内容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语。要求:主题鲜明,语言简洁,有

11 / 14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一定文采。(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校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组织了很多个课外兴趣小组。请根据下面

的图表,回答问题。(22分)

兴趣小组

活动时间

参加条件

限有一定围棋基础者参

围棋小组

周二、五下午

加,且每周的两次活动都必须参加

游泳小组足球小组科技小组

周五下午周一、三、五下午

周五下午

凡有兴趣者都可参加报名后,无特殊情况,每周的三次活动都必须参加仅限五年级以上同学参加

1.学校开设的课外兴趣小组有__________小组、__________小组、__________

小组和__________小组。(8分) 2.正在上四年级的小明可能无法参加

__________小组。(3分)

(

)(3分)

3.四(1)班的王亮同学只有周五有空,他能参加的小组有

A.围棋小组

B.游泳小组

C.足球小组

D. 科技小组

4.小齐没有学过围棋,周二、周五也有时间,她想参加围棋小组。请问她可以

参加吗?为什么?(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3分)

你会阅读《成语词典》吗?

小明在阅读课外书时,读到这样一句话:“‘啊,大海有这样大呀!跟它比,我实在是太小了。’河伯望洋兴叹。”他不理解“望洋兴叹”的意思,去查《成语词典》,词典里是这样写的:

【望洋兴叹】兴,发出。原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

12 / 14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做事时因为不能胜任或没有条件做好而感到无可奈何。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仔细读了几遍后,小明终于明白了。

《庄子·秋水》中说:“于

1.“望洋兴叹”的“兴”意思是________,根据意思,“兴”应读作______。

(4分)

2.“望洋兴叹”这个成语出自《____________》。(3分)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多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伯望洋兴叹”这句话用的是它的

______(①原意

(15分)

②比喻义)。 (6分)

五、阅读“图书漂流活动”海报,回答问题。

1.取标题图书漂流活动副标题还空着,请你取个别致而吸引人的标题。(5分)

“图书漂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2.读信息

根据海报内容,下列哪一项说法不正确?

(

)(5分)

A.本次活动是为了响应“世界读书日”而举办的。

13 / 14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B.4月23日之后,图书漂流现场活动便结束了。C.接受师生捐赠图书。D.教材和教辅类用书能捐赠。3.改病句

“注意”事项里,第2点是病句,请提出修改意见。(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班级同学近视的情况关资料

2.示例:不能去掉。与其他国家学生近视的情况相比,更能体现我国学生近视的程度较高。

3.示例:保证睡眠充足,让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认真做眼保健操,如果近视,要及时佩戴眼镜。

4.示例:请不要让您的世界一片模糊。

二、1.画面为一片大树叶托着一个地球,整个图形的轮廓似一只亮晶晶的眼睛。

2.示例: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地球,爱护绿色家园。3.示例:让大地清新,让天空蔚蓝,让山河碧绿。三、1.围棋2.科技

游泳

足球

科技

四(1)班的同学

观察、询问和计算,查阅相

3.B

4.不可以,因为围棋小组要求参与者必须有一定的围棋基础。小齐没有学过围棋,不符合条件。

四、1.发出

xīng2.庄子·秋水

做事时因为不能胜任或没有条件做

3.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好而感到无可奈何

五、1.示例:给知识一个美的旅程2.D

3.示例:在“以上图书”后加“的人”。

14 /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