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原创]

2022-06-23 来源:好走旅游网


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原创]

以下是关于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原创],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一、背景材料

1.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亚洲许多国家货币大幅贬值,中国外贸出口增长速度迅速下降。同时,中国从1992年以后对过热的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经济增长速度逐步下降,到1998年,我国经济增长失速,并出现了明显的通货紧缩现象。1998年中央明确提出把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使我国经济有效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克服了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不利影响,抑制了通货紧缩趋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发展的基础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2.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到2003年,积极财政政策已实行了6年,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8000亿元,带动投资近4万亿元,年均拉动经济增长1.5—2个百分点,成效显著。6年来,我国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充足,支持了经济的增长。

·

3.2003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着重把握好: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切实把工作重点转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主要内容

(一)我国近年来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把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等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二)为什么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1.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

我国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期,但供大于求的总体格局尚未根本改变,消费需求特别是农村消费需求不足问题依然存在,消费价格水平仍然较低,民间投资和国外投资相对较少,内需并没有真正拉动起来。同时,我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还没完成,经济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许多薄弱环节需要加强。因此,需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

2.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是国际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

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增长缓慢,贸易、投资增长率下降,全球性通货紧缩的压力较大,我国扩大出口、利用外资都有较大难度,人民币还面临升值压力。国际形势要求我国政府必须保持经济政策的稳定和连续性。

3.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意义

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效地拉动经济增长;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增强我国防范和化解各种经济风险的能力,引导经济健康平稳运行;有利于解决我国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的稳定,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三)怎样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1.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 ⑴什么是扩大内需?

需求是相对于供给而言的,需求包括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扩大内需是指通过扩大国内投资需求和国内消费需求来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⑵为什么要扩大内需?

·

参见为什么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⑶怎样扩大和保护内需?

①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详细内容见下) ②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详细内容见下) ③采取积极措施,刺激消费需求。主要是要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取消各种限制消费的政策,鼓励居民消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发展各种新型消费方式,扩大消费信贷,努力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提高城市化水平。 ④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分配结构等内容。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有利于扩大有效供给,促进消费和投资增长,扩大国内需求。 ⑤扩大内需的根本立足点是要培育和保护内需,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为此,要继续推动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对城市低收入家庭的补助,落实各项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政策措施等。

⑥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通过扩大外需来促进内需的增长。出口、投资和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通过扩大外需,可以促进国内投资和消费的增加,拉动经济增长。 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地启动民间投资,吸引国外投资。

·

⑧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克服人们的后顾之忧,刺激消费的增加。

2.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由货币政策担纲主力调控政策

⑴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含义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适度增加货币供应量来防范金融风险、促进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 ⑵为什么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参见为什么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⑶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具体措施

①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中上缴给中央银行的部分为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占商业银行吸收存款比例称为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再贴现利率(贴现率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以及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调节货币供应量)等方法,保持货币供应量的适度增长。

②继续保持较低利率水平,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1996年到2002年我国先后八次降低银行利息。通过降息,促进了居民储蓄向消费、投资的分流和银行信贷的增加。

③支持资本市场建设,改革投融资体制,整顿金融市场秩序。

·

④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稳定的汇率对国民经济稳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是投资、消费和出口的重要保证。 ⑤适当控制货币信贷投放,调整货币信贷结构,保持信贷总量的稳定增长。

3.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⑴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含义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拉动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

⑵为什么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参见为什么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具体措施:

①增发国债。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已6年,到2003年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8000亿元,年均拉动经济增长1.5—2个百分点,成效显著。2004年将发行1100亿元左右的国债。 ②强化税收征管,增加财政收入,更好地发挥财政的作用。 ③加大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的力度,保证各项重点支出。国债和新增财政资金的使用,要重点向“三农”倾斜,向社会发展倾斜,向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倾斜,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倾斜,向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改善困难群众生活倾斜。

④推进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

⑤适当增加投资,积极调整国家投资结构。加强科技和人力资本开发投资,增加财政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增加财政对国土整治和西部大开发的投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城市化,实施生态环境工程和西部大开发战略。 三、与教材结合点 1.经济常识

⑴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能够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力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特别是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人,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⑵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利于刺激居民消费,增加投资,扩大内需,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体现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另一方面,只有通过扩大内需,促进生产发展,才能增加社会财富,提高居民的收人,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这体现了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

⑶货币、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针对90年代初期我国出现的通货膨胀,我国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以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抑制通货膨胀;针对90年代末期我国出现的通货紧缩现象,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

·

增加货币供应量,促进经济发展。

⑷国民收人的分配。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对国民收人的分配进行调整,体现了在国民收人分配中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三者关系的原则。 ⑸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具体体现。

⑹银行的作用。银行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部门。我国在当前有效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的情况下,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度增加货币供应,降低银行存贷款利息率,为消费提供贷款支持等,有力地刺激了投资和消费,这是银行作用的具体体现。 此外,还可以运用财政的作用、税收的作用、社会保障制度、汇率等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的相关内容。

2.哲学常识

⑴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自力更生,努力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开拓国内市场,扩大内需,这体现了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同时,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开拓国际市场,增加出口贸易,扩大外需,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这体现了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

⑵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面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道理。

⑶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党和政府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⑷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的现状和市场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做出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体现了尊重规律客观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⑸联系观点、发展观点。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体现了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3.政治常识

⑴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了国家组织领导经济建设和搞好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国家之所以要履行这些职

·

能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⑵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原则。国务院决定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及其实施过程,是国家机关遵循对人民负责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具体体现。

⑶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性质和宗旨。党中央决定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是由党的地位、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 4.历史知识

联系苏联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它们都是通过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来促进经济发展的。 四、高考试题导向 (一)选择题:

2003年11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回答1—3题

1.中央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成效显著。从哲学上看,其原因在于

①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②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③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从经济学角度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①有利于发挥宏观调控的基础作用 ②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 ③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④是国家机关遵循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 ⑤有利于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⑤ 3.下列措施中,属于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是 ①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 ②征收利息税 ③国家加大对西部大开发的投入 ④积极开展信贷消费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

4.材料一:从1998年到2003年的6年中,我国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8000亿元,带动投资近4万亿元,年均拉动经济增长的速度是1.5—2个百分点。2004年预计国债规模将保持在1100亿元左右。

材料二:1998年以来,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适时适度进行调整,货币供应量保持适度增长,积极支持了经济发展的需要。据国家信息中心预测,2004年全年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速将达到18%左右D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具体体现,能有效克服市场调节

·

的缺陷,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⑶①扩大内需的方针。②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社会的稳定,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或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和联系的普遍性;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这体现了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