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就业问题探析
2020-07-17
来源:好走旅游网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2010・10,12(5):96—100 师范生就业问题探析 杨志秋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高校招生就业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大学生就业问题 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师范生是我国面向各级各类学校系统,特别是基础教育系统培养的具有一 定学科专业知识并接受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大学生,是我国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自主择 业,双向选择”就业制度建立以后,特别是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与教师资格制度实施以后,师范生面临着与 普通高校毕业生同样的就业问题,甚至要比普通大学生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关键词:师范院校;师范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篇号:1008-2441(2010)05-0096-05 一、师范生就业政策的演变 成本。此时,师范生的就业政策也加大了改革的 力度,逐步与非师范生就业政策并轨。特别是 大学生的就业政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完善与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师范生就 业政策随着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演进也呈现出不同 阶段的特点。 2003年《面向21世纪教育行动计划》明确提出: 要面向社会招聘有教师资格的非师范类高校优秀 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以后,我国建立了开放的教 师教育体系,开始实施教师职业资格制度。这种 情况下,师范生就业开始完全按市场化的走向发 展,教师不再是师范生所独享的职业,而是公开 第一阶段(1978~1987年),大学毕业生统包 统分阶段。师范生在教育系统内部实行计划分配 的就业制度,师范生全部享受国家的助学金。 第二阶段(1988~1997年),大学生就业双向 选择阶段。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学生选报志 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用。在大学生就业 进入双向选择的初期,师范生就业仍然实行行业 保护与流向控制,在教育行业系统内,重点师范大 学毕业生在全国范围内由学校推荐就业,毕业生 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纳人国家计划派遣。l1j省 的、公平竞争的市场。 二、当前师范生就业形势与特点 (一)师范生供给量较大 我国在传统师资培养的体制下,师范院校的 布局较为密集。辽宁省所属l4个市均建立了高 等师范院校,专门为当地培养各级各类的师资力 量。随着国家扩招政策的实施,以及教师职业吸 引力的增强,报考师范学校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 而在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下,师范生就业压力却 越来越大。例如,我省有本科师范类院校4所 (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渤海大学、鞍山 属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则是一定比例的学生 可以在一定区域内双向选择,大部分毕业生回生 源所在地,由市县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在市县区域 内采用行政手段安置。 第三阶段(1998—2008年),大学生就业自主 择业阶段。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学 生自主选择职业。在这一阶段,全国高校全部实 现并轨招生,师范生交学费上学,师资培养由完全 师范大学),但是,全省尚有多所培养本、专科层 次师范生的综合类院校。据资料显示,2008年辽 宁省普通高等师范类毕业生约有15 900人,2009 年约有13 900人,而目前的教师接收情况根本无 的国家投资转变为政府和学生个体共同承担教育 收稿日期:2OlO一05—18 作者简介:杨志秋(1982一),女,辽宁朝阳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 第5期 杨志秋:师范生就业问题探析 97 法全部实现就业。L2 J (二)师范生的社会需求减弱 多地接受教师专业教育的学生来说,还要掌握比 教师专业教育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四)师范生就业人才供给过剩与结构性短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及 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我国人口的自然出生率已 经开始大幅度下降,近几年,已经直接体现在中小 学适龄人口的大幅度下降方面。我省师范院校培 养的毕业生主要面向的是基础教育系统的就业市 场,生源的不断减少必然影响目前中小学校的在 缺现象并存 目前,师范生就业市场与其他科类的大学生 就业市场一样,存在着人才培养的相对过剩与结 构性短缺的问题。一方面,在一些发达城市、地区 的公立学校,或基础教育领域的主要学科,师资人 校生规模,进而影响到中小学校的教师需求。以 辽宁省为例,2004~2008年,义务教育阶段在校 生规模在持续下降,根据辽宁省教育事业发展统 计公报的数据显示,2004年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 为447.1万人,2005年减少为423.6万人,比 2004年减少了5.3%,2006年为404.7万人,比 前一年减少了4.5%,2007年为393.1万人,比前 一年减少2.9%,到2008年已减少到380.5万人, 比2007年减少了3.2个百分点。 此外,随着城乡发展格局的不断变化,辽宁省 的学校布局也在逐渐进行调整,这样学校数量、班 级数量、班级人数也在减少。根据辽宁省教育事 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2004年辽宁省义务 教育学校数量为12 133所,2005年减少为11 109 所,比2004年减少了1 024所,2006年为10 201 所,比前一年减少了908所,2007年为9 406所。 比前一年减少795所,到2008年已减少到8 694 所,比2007年减少了712所。 除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规模在不断减少外, 高中阶段的招生规模与在校生规模也呈现出下降 的趋势,这同样对师范生的就业市场有一定的影 响。根据2008年辽宁省教育事业统计公报数据 显示,2007年初中毕业生数为46.9万人,2008年 减少到46.4万人,比前一年减少1%,普通高中 招生数2007年为23.4万人,2008年为24.4万 人,有小幅的增长,但普通高中生在校生数却在减 少,2007年为74.2万人,到2008年减少到了72. 4万人,比2007年减少了2.5个百分点。 (三)师范生就业渠道多元化 在师范生的就业市场还没有完全打开时,师 范生一般只在教育系统内就业。当师范生的就业 制度发生变化以后,师范生的就业市场就变得较 为广阔。除了教育体系外,还可以考取公务员,或 到各种事业、企业等用人单位,这对于师范生来 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为对于在大学阶段更 数基本饱和,但是仍有大量的师范毕业生前来应 聘;而在许多相对欠发达的地区、私立学校或计算 机、音乐、美术等学科,虽然缺少师资,但应聘毕业 生有限,或小学科人才培养的数量较少,供不应 求。师范生对于区域选择具有明显的倾向性。 2009年是各省市公开向社会招聘中小学教师规 模最大的一年,因此有很多师范毕业生报考热情 很高。而毕业生的集中力首先放在了辽宁省经 济、文化和政治强大优势的沈阳市,竞争压力与招 聘压力也相应提高。而对于沈阳市区内的区域选 择,师范毕业生又显示出了很明显的以经济为衡 量标准的选择性。沈阳市和平区、沈河区、皇姑区 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也因此受到报考者青睐。 这三个区报名人数与岗位数量的比例达到了52: 1。在报名岗位中,沈阳市第48中学初中数学教 师岗位受到热捧,虽然只招聘一名教师,报名者达 到了164人,它成为竞争最激烈的一个岗位。与 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苏家屯、康平、新民等地学 校一共有6个岗位,一直没有人报名。在沈阳市, 沈河、皇姑和平区是经济发达地区,因此该区的实 报比例较大,而康平、苏家屯以及新民区,经济相 对欠发达,而且处于沈阳经济繁荣区域边缘,毕业 生没有考虑就业于这些区域,出现了明显的冷门 现象。【3 J因此,可以看出,师范毕业生在就业时针 对经济指标所表现出的选择性。 三、师范生就业困境的原因分析 当前影响师范生就业因素主要来自学生个 人、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 (一)个人因素 1.实践经验匮乏,瓶颈现象突出。师范专业 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类别。用人单位在师资招聘 时,除学科专业知识要求外,更注重教师专业技能 与实践教学经验。l4 J以全日制教学为主的师范类 毕业生对学生的学科专业知识传授较为系统,教 师的职业技术训练也比较到位,但唯一不足的是, 98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第l2卷 由于基础教育教学实习基地的匮乏,学生的教学 实习时间较短,个别学生不重视实习机会,甚至在 实习期只是走形式而已。这种情况下,部分师范生 的实习经验只停留在学习期间做家教的经验方面, 大班授课以及学生管理经验成为空白区,从而导致 很多师范类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岗位后,师生合作的 难度增加,不能快速转换角色,工作适应性不强,教 育教学方法简单,难以适应用人单位要求。 2.就业倾向攀高,就业观念尚需引导。师范 生在求职中存在一定的期望值过高和“等”、“靠” 的心理状态。在就业问题日渐突出的情况下,师 范院校毕业生还要认清就业形势,从现实出发,根 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找到合适位置。目前,大型城 市和发达地区的师资已经基本饱和,但偏远的农 村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一部分私立学校和教育培 训机构还存在师资不足的问题,如果师范毕业生 一味留恋大城市的高薪岗位和舒适生活,一味追 求稳定的工作,往往会失去更多的就业机会。此 外,部分毕业生在就业时缺乏主动性,将就业希望 寄托于家长和熟人的推荐上,这样也会浪费一些 就业时机。 3.自我认识及自身定位不合理。一个人在社 会中要找到合适的位置,首先必须对自己有一个 正确的认识,了解自己能做什么,擅长做什么,哪 些地方是弱点等。 然而,目前许多师范生缺乏 对自我的正确认识,不知道自己的长处在哪里,也 不了解自己是否适合做教师这一职业,盲目地去 求职,这就难免造成在求职过程中屡遭失败,或者 在工作考察中不被认可。 (二)学校因素 1.师范特色不突出,导致毕业生竞争力较弱。 师范类大学毕业生是以“师范”二字为其特殊标 志的,这无疑要求其毕业生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方 面要有别于其他类大学的毕业生。师范类的毕业 生不仅专业知识功底深厚,而且要具备把专业知 识转换为便于学生理解的实际语言的能力。也就 是说,在师范生进行实践的过程中,至少应该包括 教学方法适当、教学过程顺利、教学结果合格三个 方面的内容。而教学技巧与教学能力则要在平时 的大学课程中习得,而且要获得经常性的实践经 验。知识与转换知识的能力与技巧构成了师范生 的特色,然而,在目前的就业市场上,我国的师范 生在大学期间接受知识教授的时间要远远超于进 行操练的时间,这阻碍了师范生发挥其实际功用, 出现了任何大学生只要有一定表达和组织能力的 天赋就可以当老师的尴尬局面。【6J此外,另一不容 忽略的事实是,我国师范类院校所设计的专业学习 针对性并不强,同类课程的学习内容深度与广度均 无法与综合性大学或其他专门学院相比。因此,师 范特色不突出、学科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又不高,使 师范类大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明显不足。 2.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缺失。高校的就业指导 工作是使大学生能顺利就业的重要保障。学生长 期处于学习知识的思维中,对就业市场、就业信息 及自身就业准备非常缺乏,需要学校做好这方面 工作。但是,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尤 其是师范类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没有给学生带 来实质性的帮助,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仍然处于 初级阶段,指导对象只是大四学生,指导内容只是 提供一些简单的就业政策、信息和应聘的礼仪知 识,缺乏从大一到大四一以贯之的就业观指导和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此环节的缺失,在一定程 度上影响了师范生对就业形势的判断和对自己的 合理定位。[9] (三)社会因素 1.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对师范生就业带来冲 击。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 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全面实 施教师资格制度,开展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工 作,拓宽教师来源,引入竞争机制,完善教师职务 聘任制度,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2003年,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又明确指出, 吸收非师范生进入教师系统。l10 J这一系列的政 策变革对我国原来封闭、独立的师范教育系统带 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实施教师资格制 度,对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变革师范教育体 制、[11]推进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新的 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全面开放教师系统对师范院 校的教育改革与毕业生就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原 本数量众多的师范生在只属于自己的就业空间内 实现就业还算乐观,具有一定综合实力的非师范 类高校毕业生参与到教育系统的就业竞争后,师 范生就业形势更为激烈。 2.就业市场学历要求的提高以及社会需求的 减弱给师范生就业带来的新压力。一方面,随着 我国国民教育素质的不断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各 级各类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到 第5期 杨志秋:师范生就业问题探析 2010年,使小学教师实现专科化,初中教师实现 本科化,高中教师中一部分教师接受过研究生教 育。但事实上,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各级教育对教 师学历要求已经远高于这个标准。而且,随着教 师教育系统的开放,用人单位的用人选择面已经 就业期望值,树立哪里需要人才就去哪里的实用 观念,及时把握住就业机会。二是加强对专业知 识和教学技能的学习和训练,通过学校教育系统 和个人自学,不断提高自身在就业过程中能够脱 颖而出、被用人单位所欣赏的机会。三是加强对 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学习。由于师范生所接触的对 象都是处于身心发展时期的少年和青年,所以其 在心理上会表现出不同于其他发展阶段的基本特 超越师范院校,可以在非师范类院校等更广泛的 范围内选择。由此,师范生就业已经完全改变为 买方市场。另一方面,随着中小学适龄人口的骤 减,中小学结构布局调整的力度加大,社会对新教 征。如果师范生进入岗位后,不能及时适应工作 师补充需求的减弱,加重了师范生就业的难题。 3.城乡发展差距影响师范生就业倾向。我国 城乡发展的差距较大,这种差距不仅表现在人们 的生活条件、办公环境和发展机会的差别,在教育 系统还表现在教育投入和工资、福利待遇的差别 上。【l2 J这种差别,客观地促使一部分大学生宁愿 “漂”在发达城市和地区,也不愿意到西部、农村 等欠发达地区就业。【13 J而且,目前我国师范教育 对师范生的培养、课程设置也是按照现代手段来 实施设计的,在多媒体等现代化工具在大中型城 市得到了广泛应用的情况下,一些偏远农村和西 部地区还没有得到广泛使用,不能所学而有所用, 也造成一部分学生在就业时向大城市倾斜。 四、改善师范生就业困境的思考及对策 (一)政府职能部门加强宏观调控,合理配置 教育资源 师范生就业困境的改善必须依靠政府的有力 指导与宏观调控。首先,在我国现有师资数量基 础上,政府部门要根据教师数量与结构状况,做好 人才需求预测,并根据预测的结果,加快对高校招 生、专业设置的调整步伐,提前预防人才培养的结 构性失调和总量过剩。[14]其次,政府要加大对农 村以及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通过改善教学条 件、提高教师收入等,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 从而从根本上改善师范生就业的地区性、结构性 失衡问题。 . (二)引导师范生认清就业形势,改变就业观 念,提高就业能力 破除师范生就业攀高以及改变学生“等”、 “靠”的就业心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 施:一是通过就业指导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 现实的就业观念。【l5 J将学生“我想从事什么职 业”、“我想干什么工作”的理想化就业心态,转变 为“我能干什么”、“我适合哪种职业”的就业思 想。使学生能够客观评价自己,降低不切实际的 环境,不能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就会增加与学 生交往的难度,也降低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因 此,师范生要自觉培养自己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 学好有关教育心理学知识,这样才能为今后的工 作打下很好的基础。 (三)加大学生实践教学经验积累,提高师范 生教学实践能力 我国目前对于师范类学生的学科知识学习与 教学实习实践的时问分配不太合理,总体表现是 学科知识学习时间较充足,而教学实习、实践课程 的安排略显不足。因此,必须加大政府和中小学 校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建立多种形式的师范 生在校教学实践、实习基地,培养师范生实践教学 经验和学生管理经验,以此为特色,不断提高师范 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改进师范生学业评价制度,加强对师范 生教学能力的评估 目前,我国对师范生学业水平评估,主要仍然 以学科专业知识的评价为主,师范生只要取得职 业资格证,似乎就可以认定其具备了一定的教育 教学能力。这种情况远不能适应就业市场对师范 生就业能力的需求,因此,师范院校在完成对学生 的学科专业知识的评估过程中,还要采用多种措 施对学生实施教师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评 价,把教学能力的评估放在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 并给出一定的等级标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在评 估结果的反馈中激励自己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 也会加大毕业生对就业需要的适应性。 (五)完善学校就业指导体系,做好学生职业 生涯规划指导 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总体上还处于刚刚 起步阶段,仍存在许多的问题。【l6]为此,要借鉴 国外先进的经验,并与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相结 合,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 首先,要改变只对大四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现状, 100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09,(9):18—19. 第12卷 建立从学生人学就开始的内容不同、贯穿整个大 学学习阶段的学习指导体系。大学一年级重点是 [6]周奋.师范生就业现状透析[J].高教高职研究, 2007,(6):58—60. 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培养职业规划意识;大学二 年级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师范生的核心 就业技能是从事教育教学的技能,在这一阶段,训 练“三字、一话、一画”能力,拓宽专业知识面,能 鼓励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是学习的重点;大 [7]谢维和.论师范院校改革与发展的三重目标[J].中 国高等教育,2003,(8):l4—16. [8]周之良.对当前普通本专科师范生就业难的思考 [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1):97—99. [9]何娟,祝惠.关于师范类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思 考[J].高教高职研究,2007,(6):48—49. [10]王宝义.论师范生就业市场化与高等师范教育改革 学三年级的重点是逐步明晰学生的就业的方向和 职业发展方向,制定好职业计划;大学四年级的重 点是就业政策、就业技巧和就业心态和观念的指 导。其次,高校要建立专业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师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1):28—3O. [11]顾明远.师范院校的出路何在[J].高等师范教育研 究,2006,(6):11—13. 资队伍,不断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素质,为全 面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质量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http://www.hnsdjck.cn/2009/0416/40.html[EB/ OL]. [2]http://www.In.xinhuanet.eom/xwzx/2006—03/07/ content 6408624.htm[EB/OL]. [12]余国宇.师范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思考[J].学校 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5):64—65. [13]曹丽萍,陈延宏.论师范生就业市场化与高等师范 教育改革[J].现代教育管理,2009,(5):126—128. [14]张文双.新时期高等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挑 战与对策[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o2,(增):115—117. [15]甘丽萍,石汝杰“落红”如何再“飘红”[J]决策管理, 2006,(11):57-58. [3]http://www.51test.net/show/969405.html[EB/OL]. [4]陈安民.浅谈师范生就业应具备的条件[J].当代教 育论坛,2008,(11):67. [16]向从武.对加强师范生就业指导的几点思考[J]企 业家天地,2o07,(7):227—228. [5]叶云明.金融危机背景下师范生就业危机及其应对 A Research into 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 f0r the Teacher—training Graduates YANG Zhi—qiu (College ofEducational Technology,Shenyang Normal Unive ̄ity,Shenyang Liaoning 110034,China) Abstract:As our higher education universal degree continued increasing,as well as the enrolment system and the reform of employment system deepened,the student employment becomes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society. Teacher—training student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university students,and they are the ones who are facing all levels of he schoolt system,particularly basic education system with a certain subject of professional knowl— edge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training for teachers.After the system of“job-seeking on one’S own and two—way selection”established,especially the system of teacher education opened and teacher qualiifcation carried on, teacher—training heed of the same job problem with common institutions graduates,and even more severe test than common graduates. Key words:Normal university;Teacher—training;Employment (责任编辑:刘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