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考卷答案

2024-05-29 来源:好走旅游网
```

.

一、名词解释题 (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1.具体形象思维: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2.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婴幼儿以依恋行为 ( 如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

依和跟随等 )表达对依恋对象的依恋关系。

3.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 (范型或称榜样 )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4.性别稳定性:是指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其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5.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 0 至 6 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16.记忆的恢复现象 P142

指学习某种材料后,像个一段时间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17.直接判断 P205、

主要是感知形式的判断,不需要复杂的思维加工

18.转导推理 P208

是一些从特殊事例到另一些特殊事例的推理,这种推理还不是逻辑推理,而是属于以前概念的推理

19.出声的自言自语 P250 是内部言语发展的初级形态,是在外部言语基础上,产生内部言语的过度形态

20.自我意识 P327

是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存在以及自己对周围的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

二、填空题 (每空 1 分,共 24 分 )

1.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2.颜色视觉方面的一个重要缺陷是——色盲。

3.婴儿三种不同的典型气质类型是——容易抚育型、——抚育困难型、——启动缓慢型。

4.观察他人的过程有——注意、——保持、——运动复现、——动机等 4 个组成部分。

5.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设计的视崖装置是——知觉研究

中的一个经典实验装置。

6.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再——前后,然后是——左右

7.儿童在音乐世界中扮演着——感知者、——表现者和——欣赏者的角色。

8.婴儿的情绪和情感表现为易——变换 、易——冲动、易——感染、易——暴露

的特点。

9.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儿童既能理解又能使用的词称为——积极词汇。

10.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工具性侵犯,一种是 ———敌意性侵犯。

11.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 自我评价 的发展。

三、简答题 (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

1.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特点?

对规则的理解上认为规则是万能不变的; (2 分 )评定行为的态度上, 抱极端态度, 并认为别人也这样看; (2 分 )判断行为时根据后果的大小;

(2 分)看待惩罚上,把惩罚看成天意,赞成严厉惩罚。 (2 分)

2.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 直觉行动思维在先; (2 分 )具体形象思维随后; (2 分 )抽象逻辑思维最后; (2 分)其发展顺序而言是固定的、不可逆的。 (2 分)

3.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

环境因素; (2 分)认知因素; (2 分) 移情; (2 分)强化。 (2 分)

21.3—6 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P126

①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

②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

```

③记忆容量的增加。 .

````

```

④记忆内容的变化。

22.幼儿想像夸张性的表现及原因。 P162

幼儿想象夸张性表现在:

①夸大事物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如:幼儿画小孩放风筝,会把小孩的手画得很比身体长 3 倍。

②混淆假想与真实。如:幼儿常常把自己想象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

造成幼儿想象夸张的原因有:

①认知水平的限制。

②情绪对想象的影响。

③想象表现能力的局限。

23.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P185

儿童思维的真正形成是在 2 岁左右,幼儿期是思维开始发展的时期。学前儿童最早发展的是直观行动思维,其发展具有如下特点:思维解

决的问题复杂化;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概括化;思维中语言的作用逐渐增强。

在直观行动思维的基础上,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逐渐发展,成为幼儿期思维的主要形式。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是具体性和形象性,另外还具有经验性、拟人性、表面性、片面性等派生特点。

在幼儿期末,幼儿明显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24.学前儿童恐惧分化经历的阶段。 P283

学前儿童恐惧分化经历了四个阶段:本能的恐惧阶段;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阶段;怕生阶段;压力感阶段。

四、论述题 (共 16 分)

试论述今天学习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学说有什么现实意义。

1.个体成熟的原则的含义: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儿童在成熟以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 (6 分)

2.育儿观念及其启示: (10 分 )

不要以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

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

不要老去想“下一步应发展什么了” ?应该让你和孩子充分体验每一个阶段的乐趣。

未详细阐述,酌情减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请任选 1 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 1 小题评分。每小题 12 分,共 12 分)

25.怎样理解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特性?为什么在谈到儿童心理发展时要强调年龄特征? P18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在谈到儿童心理发展时要强调年龄特征是因为年龄是儿童生活时间的标志,而时间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

要以生理发展为基础,而儿童的生理成熟受生活时间 —— 年龄的影响。另一方面,儿童的心理发展与他们的知识经验有关,而知识经验的积累是需要的。时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而年龄是儿童生活时间的标志。年龄对儿童心理发展起着带有客观规律性的制约作

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年龄不能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此外,在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时还要注意与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特征相区别。个别特征是指每个儿童身上表现出来的具体特征,它与年龄特征之间是一般性与个别性、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年龄特征是从许多个别儿童的心理表现、心理特征中概括出来的,只代表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典型特点,而不是说,这一年龄阶段中每个儿童都具有这些特点。因此,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问题上,要正确处理一般性与个别性、典型性与多样性、本质与非本质的辨证关系,既不能用一般性否定个别性,用典型性否定多样性,用本质特征否定非本质特征,更不能反过来以个别性否定一般性,用多样性否定典型性,用非本质特征否定本质特征。

26.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阶段特点及影响因素。 P376

.

````

```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分两个阶段:

①亲社会行为的萌芽阶段( 2 岁左右)

这个阶段的儿童已表现出初步的分享、援助等行为。 .

````

```

②各种亲社会行为迅速发展,并出现明显个别差异(

这个阶段的儿童合作行为发展迅速,分享行为有所变化,并表现出明显的各性差异。影响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

3~6、7 岁)

①社会生活环境,如社会文化、电视媒介等。②儿童日常的生活环境,

如家庭、同伴相互作用等。

③移情

五、案例分析题 (共 16 分 )

强强对妈妈提出了一个要求,让他独自在洗衣机中洗自己的一双袜子,并且要把手伸到洗衣机里去操作,他说大人都是这样做的,他也要这样做。妈妈告诉他小孩子是不可以去弄洗衣机的,这样很危险的。强强不愿意听,偏要去弄,妈妈只得拔掉了洗衣机的电源插头。强强

折腾了半天,这边扳扳摸摸,那边敲敲打打,发现洗衣机没能转动起来,于是他大怒了,哭闹着: “我自己来” 、“我要”。

请你运用儿童个性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

学前儿童性格特征表现为:好动;好奇、好问;好模仿;好冲动。 (6 分)

作为家长要充分了解学前儿童在此阶段的性格特征,在教育过程中让孩子多动,激发他的好奇心,对孩子冲动的不良行为要有耐心,并晓之以理。 (6 分)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独立性的出现是以下哪一种心理现象开始产生的明显表现 ?( B

社会性 B .自我意识

C.情绪 D.意志

2.3 岁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都属于 ( A )

A .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选择性注意 D.定向性注意

3.以下对婴儿注意偏好描述错误的是 ( A )

A .偏好简单的刺激物 B.偏好曲线

C.偏好对称的刺激物 D.偏好集中的刺激物

4.起先儿童观察图画只能认识到个别对象,后来逐渐能观察到图画的整体内容,把握图画的主题,这说明的是儿童观察 ( D )

A .目的性的加强 B.方法的形成

C.细致性的增加 D.概括性的提高

5.儿童最晚出现记忆的是 ( B )

A .形象记忆 B.语词记忆

C.情绪记忆 D.运动记忆

6.最能体现幼儿记忆发展中质的飞跃的方面是 ( D )

A .无意识记的发展 B.有意识记的发展

C.机械记忆的发展 D.意义记忆的发展

7.幼儿认为男的是 “头发短短的 ”,女的是 “梳小辫的 ”,这说明儿童所掌握的概念 ( C )

A .以低层次概念为主 B.外延不恰当

C.内涵不精确 D.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

8.儿童最初出现的推理是 ( D )

A .演绎推理 B.归纳推理

C.类比推理 D.转导推理

9.儿童的数概念的形成,经历的四个阶段分别是 ( B )

A .口头数数 — 按数取物 —给物说数 — 掌握数概念

B.口头数数 —给物说数 — 按数取物 —掌握数概念

C.按数取物 —口头数数 — 给物说数 —掌握数概念

````

```

D.按数取物 — 给物说数 —口头数数 — 掌握数概念

10.掌握言语表情技巧是下列哪一方面发展的表现 ?( A ) .

````

```

A .口语表达能力 B.书面语阅读能力

C.词汇数量和词义 D.语音及语法意识

11.儿童出生后,立即可以产生情绪表现,这可称为本能的情绪反应,或 ( A )

A .原始的情绪反应 B.基本的情绪反应

C.混合的情绪反应 D.高级的情绪反应

12.“男孩摔倒,从来不哭。 ”是家长、教师等对儿童自我情绪控制的有效 ( C )

A .鼓励 B.转移

C.暗示 D.自我说服

13.儿童坚持性发生明显质变的年龄约在 ( B )

A.3—4 岁 B.4— 5 岁

C.5— 6 岁 D.6 岁以后

14.幼儿期儿童占优势的动机是 ( D )

A .直接、远景、外部动机 B.间接、近景、内部动机

C.间接、远景、内部动机 D .直接、近景、外部动机

15.儿童选择同性别伙伴的倾向日益明显的时期约在 ( B )

A.2 岁以后 B.3 岁以后

C.4 岁以后 D.5 岁以后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孩子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 C )

A. 嗅觉 B. 听觉

C. 味觉 D. 痛觉

2.幼儿最容易辨别的几何图形是( B )

A. 三角形 B. 圆形

C. 长方形 D. 半圆形

3.儿童最初的情绪反应是与( C )

A. 尊重的需要相联系的 B. 归属和爱的需要相联系的

C. 生理需要相联系的 D. 自我实现的需要相联系的

4.婴儿先是用整只手臂和手一起去够东西,以后才会用手指去拿东西。动作发展的这种规律属于( C )

A. 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B. 首尾规律

C. 近远规律 D. 大小规律

5.儿童开始使用单词句的时间一般是在( B )

A.0.5 岁~1岁 B.1 岁~1.5岁

C.1.5岁~2岁 D.2岁~3岁

6.父母对孩子和蔼可亲,善于与孩子交流,支持孩子的正当要求,尊重孩子的需要;但同时对孩子有一定的控制,常常对孩子提出明确而

又合理的要求,并给予引导。这种亲子关系属于( A )

A. 民主型 B. 专制型

C. 放任型 D. 溺爱型

7.先将重量、质地和颜色完全相同的两块球形橡皮泥让幼儿进行重量比较,然后当着幼儿的面把其中的一块压成扁平状,这时,幼儿一般

会认为球形的橡皮泥比压成扁平状的橡皮泥更重一些。这说明幼儿的思维具有( B )

A. 可逆性 B. 不守恒性

C. 守恒性 D. 自我中心化

8.幼儿最初的想像都属于( B )

A. 有意想像 B. 创造想像

C. 幻想 D. 再造想像

9.认为个体心理发展是人类进化过程的简单重复,个体心理发展是由种系发展决定的。这种观点是( B )

.

````

```

.

````

```

A. .

说 成熟势力 B. 论

二因素

C. 论

环境决定

D. 复演说

10.形式是(在幼儿的记忆中,占主要地位、比重最大的记忆

C ) A. 忆 运动记B. 情绪记

C. 11.形象记忆 D. 语词记

( 幼儿思维的主要形式是B ) A. 思维直观行动 B. 具体形象思维 C. 思维形式运算 D. 抽象逻辑思维 12.程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

A ) A. 觉 感觉和知

B. 记忆

C. 13.3想像 D. 思维 点是(~6

岁儿童注意的特

A ) A. 逐渐发展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 B. 逐渐发展有意注意占优势,无意注意 C. 发展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都没什么 D.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同步发展 14.幼儿(好奇好问、活泼好动是

C ) A.

气质特征的表现 B. 能力特征的表现 C.

性格特征的表现 D. 思维特征的表现 15.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最基本的方法是( B ) A.

投射法 B. 观察法 C.

测验法 D. 问卷法 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

(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 16

.亲社会行为 指个体帮组或打算帮助他人的行为及倾向,具体包括分享、合作、援助、谦让等

17

.能力 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18

.记忆恢复 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19.选择性注意 指儿童偏向于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样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的现象

20

.最近发展区 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请任选 3 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 3 小题评分。每小题 8 分,共分)

21

.幼儿句型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P237 (

1)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 (

2)从简单句到复合句。 (

3)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 (

4)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 22

.动作和语言在儿童思维活动中的作用发生变化经过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P177 ①思维活动主要依靠感知和动作进行,语言只是行动的总结。

②思维主要以表象为工具,边做边说,语言和动作不分离。

③思维依靠语言进行,语言先于动作而出现,并起着计划动作的作用。

23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P356 ①亲子关系的发展。

②同伴关系的发展。

③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

````

24 ```

④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⑤攻击性行为的发展。 .

````

```

24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有哪些? P117 ①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

②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

③记忆容量的增加。

④记忆内容的变化。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请任选 1 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 1 小题评分。每小题 12 分,共 12 分)

25.举例说明 5~ 6 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P50

①好问、好学。

5~6 岁儿童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他们喜欢探索,还经常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想知道为什么收音机能说话,电视机里那些人躲在哪里。 5~6 岁儿童喜欢学习。他们喜欢动脑筋,做算术题、编故事、编谜语、下棋等等,都是他们喜欢的活动。每当学到一些新知识或解答一些智力活动问题时,他们会感到很满足。

②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发。

5~6 岁儿童已经能够根据概念分类,如能将物体图片按照交通工具、家具、水果等概念分类;在日常生活中喜欢运用已经学会的一些概念,如能发现生活环境中的 “三角形 ”;对因果关系有所理解,懂得物体沉浮的原因等。

③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5~6 岁儿童出现了有意地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心理活动的能力,如在观察活动中能学会按一定的方向或路线观察;在注意活动中,能采取各种方法使自己不分散注意;能用默默地跟着念、复述等方式帮助记忆。

④个性初具雏形。

5~6 岁儿童对事物已经开始有了自己比较稳定的兴趣,如有的爱玩球,有的爱看书;情绪也变得比较稳定、不那么外露。 26 .联系实际说明社会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P402

社会环境是指儿童的社会生活条件,包括社会的生产发展水平,社会制度,儿童所处的家庭状况,周围的社会气氛等等。

社会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所起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① 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没有社会环境,那么即使是人的后代也不可能具备人的心理。印度狼孩卡玛拉和阿玛拉就是典型的例子。早期隔离或剥夺实验的大量事实也充分说明人类的社会生活环境对儿童心理发自的重要影响。

② 宏观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从根本上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国民经济生活,影响科学文化和教育水平,从而影响儿童心理的发展水平。现在的儿童比过去的儿童聪明就是一个说明。生产关系对儿童心理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后代得不到教育,心理发展水平可想而知。

社会风气不但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也影响儿童个性形成的方向。

③ 微观的社会环境是影响儿童心理个别差异的最重要的条件。

微观的社会环境主要是指儿童所处的具体的生活条件,如家庭生活环境与教育,托儿所、幼儿园的环境与教育等。对儿童来说,家庭环境

是最重要的因素,而其中的家庭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作用最大。家长的教育观点、教育内容、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都会影响孩子心理的发展。家长的教育观点正确,教育态度民主,教育方法适当,则孩子个性品质良好,反之则会造成诸如任性、孤僻、不求进取等问题。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 14 分)

27.小班幼儿莉莉的妈妈是个善于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母亲。一天,莉莉跟着妈妈逛商店时看到一个玩具要妈妈买,妈妈认为这与家里已

有的一个玩具很类似,便不想给她买,可莉莉又哭又闹,一定要买这个玩具。这时,莉莉妈妈略一沉思,便对莉莉说: “莉莉,走,咱们

到另外一个地方去看看有没有比这更好的玩具。 ”说完便领着孩子迅速离开了原地,接着就给孩子讲故事、做游戏,一起唱歌 ⋯⋯ 莉莉很

.

````

```

快就沉浸在妈妈所引发的欢乐的情绪中。

请根据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有关理论回答下列问题:

( 1)莉莉妈妈所采用的是哪种帮助幼儿控制情绪的方法?

莉莉妈妈所采用的是转移法,当莉莉又哭又闹时,妈妈采用了带莉莉离开原地、讲故事、做游戏、唱歌等方法转移莉莉的注意,从而达到控制莉莉情绪的作用。 .

````

```

(2)联系实际说明成人帮助幼儿控制情绪的另几种方法。

此外,成人帮助幼儿控制情绪的方法还有:

①冷却法。即当孩子情绪十分激动时,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比如,孩子上床睡觉前非要吃糖不可,不给吃就哭闹。如果妈妈说: “你再哭,我打你! ”或“你哭什么,不准哭。 ”会使孩子的情绪更加激动。可以采用给孩子擦眼泪,把孩子哭的声音录下来再让他听,然后和他

讲道理的方法。

②消退法。即孩子的消极情绪采用条件反射消退、不予理睬的方法。如,孩子上床睡觉一定要妈妈陪,否则哭闹,成人可以采用不予理睬

的方法,孩子每天晚上哭闹的时间会逐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年龄段是 ( D )

A.0—6、 7 岁 B.3— 6、 7 岁

C.0— 12 岁 D.0— 18 岁

2.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被称为 ( C )

A. 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 B. 儿童生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C.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D.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3.学前儿童在游戏活动中,能逐渐与别人联系、合作活动,这说明他们的注意的 ( B )

A. 选择性增强 B. 范围扩大

C.稳定性提高 D.分配提高

4.视触协调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 A )

A. 能伸手抓到东西

B.看到喜欢的东西时会手舞足蹈 C.一抓到东西就不放,且将它塞到嘴里

D.不断地把成人放在他手上的物体扔到地上

5.儿童记忆策略发展的转变期,约出现在 ( C )

A.2—3 岁 B.4—5 岁

C.5— 7 岁 D.7 —8 岁

6.幼儿时常会提出一些不平常的问题,具体表现的是 ( B )

A. 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 无意想象 D.有意想象

7.幼儿看到天上白云的形状,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匹飞奔的 “骏马 ”;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座会动的 “山 ”⋯⋯这种想象属于 ( C )

A. 再造想像 B.有意想像

C.无意想像 D.幻想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 学前儿童对昨晚和明早的认知水平高于对上午、下午、晚上的认知

B.学前儿童对明早的认知水平高于对昨晚的认知水平 C. 幼儿的时间知觉,主要是依靠生活中接触到的周围现象的变化 D.学前儿童对一年四季的认知早于对 “周”的时序的认知

9.在幼儿期,幼儿大量使用的判断是 ( A ) A. 直接判断 B.间接判断

C.形式判断 D.客观判断

10.在学前儿童思维工具的发展变化中,语词的作用 ( B )

A. 基本不变 B.越来越大

C.越来越小 D.始终很小

11.我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儿童词汇量增长的活跃期是 ( B )

A.3—4 岁 B.4—5 岁

C.5— 6 岁 D.6 —7 岁

12.与儿童最初出现的情绪反应相关的是 ( A )

A. 生理需要 B.社会性需要

.

````

```

.

````

```

C.社会性适应 D.脑成熟

13.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有 ( D )

A. 从局部到整体的规律 B. 尾首规律

C.远近规律 D.大小规律

14.与儿童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相联系的是 ( A )

A. 言语的发展 B. 动作的发展

C.意志的发展 D.情感的发展 15.婴儿与主要照顾者的依恋大约出现于第 ( B )

A.5、6 个月 B.6、 7 个月

C.7、 8 个月 D.8、 9 个月

16.提出 “成熟势力说 ”的心理学家是 ( C )

A. 高尔顿 B. 华生

C.盖塞尔 D.斯金纳

17.儿童空间维度形容词出现的顺序是 ( A )

A. ①大小②高矮、长短③粗细④高低

B.①大小②高矮、长短③高低④粗细

C.①大小②高低③粗细④高矮、长短

D.①大小②粗细③高矮、长短④高低

18.布里奇斯认为 3 个月以后,婴儿的情绪分化为 ( D )

A. 快乐和愤怒 B. 快乐和厌恶

C.快乐和恐惧 D.快乐和痛苦

19.儿童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是 ( C )

A.2—3 岁 B.3—4 岁 C.4—5 岁 D.5 — 6 岁

20.具有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等典型特征的气质是 ( A )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二、简答题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

21.一般地,了解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P10

答:一般地,了解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访问法、问卷法、谈话法、作品分析法。

22.儿童痛觉发展的规律及帮助幼儿减轻疼痛的方法有哪些? P97

儿童痛觉发展的规律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表现在痛觉感受性越来越提高。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很低,婴幼儿年龄越大,对痛刺激的感受越敏感。

减轻疼痛的方法有:

①改善外部环境。减少环境中可能引起碰撞并造成伤害的因素,如降低地面的硬度、楼梯和家具尽可能做成圆角等。

②调节情绪。采用积极暗示和分心等方法减少儿童在碰撞过程中产生的紧张、恐惧、伤心、焦虑、烦躁等情绪,增强儿童对痛的耐受力。

23.简述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P185

答:儿童思维的真正形成是在 2 岁左右,幼儿期是思维开始发展的时期。

学前儿童最早发展的是直观行动思维,其发展具有如下特点:思维解决的问题复杂化;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概括化;思维中语言的作用逐

渐增强。在直观行动思维的基础上, 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逐渐发展, 成为幼儿期思维的主要形式。 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是具体性和形象性,另外还具有经验性、拟人性、表面性、片面性等派生特点。

在幼儿期末,幼儿明显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24.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 P387

①从简单到复杂(从不齐全到齐全,从笼统到分化) 。

.

````

```

.

````

```

②从具体到抽象。

③从被动到主动(从无意到有意,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到自己主动调节) 。

④从零乱到成体系。

25.影响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P379

①父母的惩罚

②榜样

③强化

④挫折

三、论述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26.如何利用幼儿注意选择性发展的规律来组织幼儿园活动? P71

注意的选择性是指幼儿倾向于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样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

随着年龄的增大,幼儿期注意的选择性表现较以前更加明显。它一方面依赖于生理的成熟,另一方面与后天的学习、训练,个人的知识经验以及兴趣、情绪有关。

根据幼儿注意选择性发展的特点,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应注意以下方面以提高幼儿活动的效果:

一是应当根据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和教育的目的要求,有意识地训练幼儿注意的选择性,使幼儿的注意指向和集中到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内容上来。

二是教师或家长在安排幼儿教育教学内容时,一定要适合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

三是教师要了解、研究幼儿的兴趣及当时的情绪状态。

27.试述影响学前儿童意志行动发展的因素。 P312

学前儿童意志行动的发展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的,它们是相互影响的。

①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对儿童动作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而动作发展是意志行动的基础, 因此,遗传因素会影响儿童意志行动的发展。

动作的发展与整个身体的发育有密切关系,而在体格发育上,遗传因素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身高的增长方面遗传因素为 63%,男女儿童

动作能力发展的差异, 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遗传决定的。 此外,体型在相当程度上也与遗传有关。 而遗传带来的身体个别部位的特征或缺陷,

对相应动作的发展也有影响。

②成熟。儿童动作的发展受生理成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当婴儿生理上没有成熟到会坐时就让他学坐是无效的,也不利于他身体

的发育。儿童动作发展有关键期和敏感期,如果抓住时机,在儿童最容易掌握某种动作的时候,促进其发展,则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③教育和练习。儿童各种基本动作的发展都要经过练习,也就是说,在成熟的时间范围内,教育和练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婴幼儿来说,在学习各种动作时,练习与不练习,动作发展区别很大。指导孩子掌握各种动作,主要依靠手把手教,通过小步子的学习和模仿进行的。如,教孩子爬行和穿衣服,都可以采用分步训练的方法。④激发动机。婴幼儿自身的积极性,是促进其动作发展,特别是意志行动发展的主要力量。如激发孩子的兴趣,鼓励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通过降低诱惑物的价值、提高幼儿对意志行动理解、同伴间进行比较等方法使幼儿产生积极的心态,这些方法能激发孩子良好的动机,促进他们动作和意志行动的发展。

四、案例题(本大题共 10 分)

28.认识三角形、长方形时,采用让幼儿边观察边触摸边说出边角的方法,和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边角的方法,哪一种方法会更有利于幼儿辨识和记忆?并运用心理学原理加以分析说明。

认识三角形、长方形时,采用让幼儿边观察边触摸边说出边角的方法更有利于幼儿辨识和记忆。

从幼儿感知觉发展特点角度分析,在视觉、触觉、动觉的协同活动中,幼儿对几何形状知觉的效果最好。研究表明,只用视觉辨别三角行

和长方形,幼儿的错误率高,而在视觉、触觉、动觉的共同参与下,幼儿的正确率则得到提高。因而,边观察边触摸边说出边角的方法有

利于幼儿对三角形和长方形的辨识。

.

````

```

从幼儿记忆发展特点角度分析,幼儿无意记忆占优势,当被记忆的物体成为幼儿认知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而且在活动中

感官参与的数量多,则幼儿记忆的效果好。案例中所述的边观察边触摸边说出边角的活动中,认识三角行和长方形成为幼儿辨识和记忆活

动的主要对象,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有眼、耳、手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因此有利于幼儿对三角形和长方形的记忆。

综上所述,采用让幼儿边观察边触摸边说出边角的方法更有利于幼儿辨识和记忆。 .

````

```

.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

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成熟论 ”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 ( C ) A. 霍尔 B.华生 C.盖塞尔 D.施太伦

2.当物体触及新生儿手掌心时,他会立即把它紧紧握住,这种反射属于 ( B ) A. 莫罗反射 B.达尔文反射 C.巴布金反射 D.巴宾斯基反射

3.人们吃过糖以后再吃桔子,会感到桔子很酸,这种现象属于 ( B ) A. 感觉适应 B.相继对比 C.同时对比 D.感觉相互作用

4. “绘人测验 ”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属于 ( C ) A. 观察法 B.访谈法 C.作品分析法 D. 实验法

5.人按照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而逐渐形成的( D ) A. 亲社会行为 B.攻击C.合作行

行为,是 行为 为 D.性别角色行为

6.当孩子情绪十分激动,又哭又闹时,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和妈妈常常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结果孩子自己会慢慢

停止哭闹。这种帮助

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是 ( D ) A. 转移法 B.自我说服法 C.反思法 D.冷却法

7.认为儿童智力最初是混沌不明晰的,儿童智力因素的数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A ) A. 智力分化B.智力复合C.智这种理论属于 论 论 力 内容变化论 D.智力多

元论

8.儿童积极说话发展的( B ) A.1 ~ 1 岁半 B.1 岁半~ 2、3 岁 C.2、3~4、 5 岁 D.4、

阶段指 5~ 6、 7 岁

9.在儿童思维发展过程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作用的变化规( B ) A. 动作的作用由小到大, 语言的作B.动作的作用由中, 用由大到小 大 律是

到小,语言的作用由小C.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大D. 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小

到小 到大 到大

10.儿童想像的萌芽是在 ( A ) A.1 岁半~ 2 岁 B.1 C.2 岁~ 2 岁半 D.2 岁半~ 3

岁~ 1 岁半 岁

11.幼儿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效果的比( A ) A. 意义记忆效B.机械记忆效果好 C.两者都很好 D.两者

较,是 果好 都很差

12.幼儿正在教室里画画,教室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探头去看,或侧耳倾( D ) A. 注意的分B. 听。这种现象属于 配 注 意的转移 C.注意的广度 D.注意的分

13.学前儿童先会走、跑,后会灵活地使用剪刀,这说明儿童( C ) A. 整体局部动作发展具有 规律 B.首尾规律 C.大小规律 D.近远规律 14.某婴儿生活较有规律,愉快情绪多,情绪反应适中,对新异刺激一般反应积极,较易适应环境。按托马斯、切斯等

的气质分类理论,该

婴儿的气质属于 ( D ) A. 困难抚育型 B.兴奋型 C.

启动迟缓型 D.容易抚育型

15.在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2~ 7 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 A ) A. 前运算阶段 B. 感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理论中, 知运动阶段 算阶 段

三、名词解释

16、原始情绪反应

是儿童出生后立即可以产生的情绪表现,如,最初几天的新生儿或哭,或安静,或四肢划动等

17、学前儿童心理学

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18、选择性注意

是指儿童偏向于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样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的现象

19.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是指儿童心理在一定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20、幼年健忘

是指 3 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的现象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请任选 3 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 3 小题评分。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 21.运用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心

理应注意哪些问题? P10

(1)制定观察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观察者对被观察儿童的影响

(2)观察记录要求详细、准确、客观

(3)对学前儿童的观察一般应反复多次进行

22.幼儿活动动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P334

答:学前儿童活动动机的发展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

①从动机互不相干到形成动机之间的主从关系。②从直接、近景动机占优势发展到间接、远景动机占优势。

③从外部动机占优势发展到内部动机占优势。

23.1~3 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P39

( 1)学会直立行走

( 2)学会使用工具

(3)言语和思维真正发生 .

````

```

(4)出现最初的独立性 24. 学前儿童句型的发展有何趋势? P237 答:幼儿句型发展的趋势是:

①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

②从简单句到复合句。

③从无修饰句到有修饰句。

④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请任选 1 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 1 小题评分。每小题 12 分,共 12 分) 25.举例说明幼儿个性形成的

标志。 P324

(1)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

孩子刚出生时,心里刚刚开始发生,只具备简单的感觉现象,如微弱的视力、听力及嗅觉、味觉等( 2)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

如,一个 2 岁半的小女孩,手里拿着一根塑料棍摆弄,听到外面鞭炮声后马上说: “新娘子。 ”鞭炮声刺激了她,使她想起了枪炮声,说:

“我有大枪,咚咚 ⋯⋯”

( 3)心理活动独特性的发展

在能力方面,幼儿的智力的差异及特殊能力也开始显露出来,特别是作为个性特征核心部分的性格开始形成

( 4)心理活动积极能动性的发展

在兴趣爱好方面,有的孩子对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索,有的对什么都无所谓;有的喜欢昆虫,有的喜欢画画,有的则喜欢舞蹈等。

26.联系实际说明学前儿童无意想像的特点。 P153

( 1)想象无预定目的 ,有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如,看见小碗小勺,就想象喂娃娃吃饭;看见小汽车,就要开汽车;看见书包,有想象去当小学生

( 2)想象的主体不稳定

如在游戏中,幼儿正在当 “医生 ”,忽然看见别的小朋友在 “包糖果 ”,他就跑去当 “工人 ”,和小朋友们一起 “包糖果 ” (3)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

幼儿绘画常常有这种情况,画了 “小人 ”,又画 “螃蟹 ”;先画了 “海军 ”,然后又画了一把 “牙刷 ”

( 4)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幼儿常常在一张纸上画了一样又画一样,直到整张纸画满为止,甚至最后把所画的东西涂满黑色,自己口中念念有词,感到极大的满足

( 5)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幼儿的形象不仅容易受外界刺激所左右,也容易受自己的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五、案例分析题 (本题 14 分) 27.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很多年轻父母工作都十分繁忙,或经常外出工作,所以,有的父母就把孩子长期托付给家中老人或其他亲属抚养;有的父母则干脆把孩子送到全托幼儿园。其中,第一种现象在当前我国农村尤为突出。这样使得很

多学前儿童不能经常与其父母见面,与父母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亲子关系越来越淡漠 ⋯⋯ 请您结合案例,分析早期依恋对儿童发展的作

用,并谈谈如何帮助学前儿童形成良 好的依恋。

(1)依恋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安全的依恋有助于儿童积极的探索能力

研究表明,早期安全性一脸的孩子在 2 岁时产生更多复杂的探索行为,儿童对事物产生积极的兴趣,主动去活动、探索婴儿期的依恋质量影响到儿童的同伴关系

研究证明,安全型一脸的儿童比不安全型儿童更容易接触,情绪比较愉快,牢骚少,攻击性低,具有更强的社会性适应能力

( 2)形成良好依恋的措施

注意 “母性敏感期 ”的母子接触

有研究认为,最佳依恋的发展需要在“母性敏感期 ”孩子与母亲的接触

.

````

```

尽量避免父母亲与孩子的长期分离

研究表明,孩子与父母的长期分离会造成孩子的 “分离焦虑 ”,而影响孩子正常的心理发展父母亲与孩子之间要保持经常的身体接触

如抱孩子,还要适当和孩子一块玩耍

父母亲对孩子发出的信号要及时做出反映 .

````

```

.

要注意孩子的行为,如找人、哭闹,并给予一定的关照

五、案例分析题 (本题 14 分) 27.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很多年轻父母工作都十分繁忙,或经常外出工作,所以,有的父母就把孩子长期托付给家中老人或其他亲属抚养;有的父母则干脆把孩子送到全托幼儿园。其中,第一种现象在当前我国农村尤为突出。这样使得很

多学前儿童不能经常与其父母见面,与父母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亲子关系越来越淡漠 ⋯⋯ 请您结合案例,分析早期依恋对儿童发展的作

用,并谈谈如何帮助学前儿童形成良 好的依恋。

( 1)依恋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安全的依恋有助于儿童积极的探索能力

研究表明,早期安全性一脸的孩子在 2 岁时产生更多复杂的探索行为,儿童对事物产生积极的兴趣,主动去活动、探索婴儿期的依恋质量影响到儿童的同伴关系

研究证明,安全型一脸的儿童比不安全型儿童更容易接触,情绪比较愉快,牢骚少,攻击性低,具有更强的社会性适应能力

( 2)形成良好依恋的措施

注意 “母性敏感期 ”的母子接触

有研究认为,最佳依恋的发展需要在 “母性敏感期 ”孩子与母亲的接触

尽量避免父母亲与孩子的长期分离

研究表明,孩子与父母的长期分离会造成孩子的 “分离焦虑 ”,而影响孩子正常的心理发展父母亲与孩子之间要保持经常的身体接触

如抱孩子,还要适当和孩子一块玩耍

父母亲对孩子发出的信号要及时做出反映

要注意孩子的行为,如找人、哭闹,并给予一定的关照岁儿童的有意注意有哪些特点? P69

( 1)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

( 2)幼儿的无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的要求下发展的。

( 3)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的方法;

( 4)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的。

22.学前儿童判断的发展变化有哪些趋势? P204

①判断形式间接化

②判断内容深入化

③判断根据客观化

④判断论据明确化

23.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有哪些阶段及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表现怎样? P218\\P243

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阶段:

①前言语阶段( 0~1 岁)

②言语发生阶段( 1~3 岁)

③基本掌握口语阶段( 3~6、7 岁)

学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表现:

①对话言语的发展和独白言语的发生

②情境言语的发展和连贯言语的发生

③讲述逻辑性的发展

④掌握言语表情技巧 24.P336 学前儿童兴趣发展有哪些阶段及特点? (1)兴趣发展初级阶段(出生 ~1 岁)。可以分为三个小阶段: 1~3 月是先天反射性阶段, 4~9 个月是相似性物体再认的知觉阶段, 9 个月

以后是新异性探索阶段。 2)多种兴趣开始发展阶段(1~3 岁)。进入 1 岁以后,孩子的兴趣逐渐丰富起来。对活动的、微小的物体、突然

消失的物体、成人的动作或活动以及因果关系感兴趣。 2 岁后,孩子对语音的兴趣加强,避开那个开始有意识的模仿。

````

```

( 3)兴趣的广泛发展并逐步稳定阶段( 3~6 岁)。进入幼儿期后,在婴儿兴趣发展的基础上,幼儿兴趣发展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特点:第一,在兴趣的范围方面:孩子对任何新鲜的事物都感兴趣,对客观世界充满了好奇,对游戏的兴趣是幼儿期占主导地位的兴趣,对因果

关系的兴趣发展迅速,对动画片、活动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第二,在兴趣的稳定性方面:幼儿兴趣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个别差异。

四、论述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请任选 1 小题回答,全答的只按前 1 小题评分。每小题 12 分,共 12 分) 25.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根据记忆的 .

````

```

保持和遗忘规律,科学地安排学前儿童的活动。 P139~P144

保持就是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在保持阶段,头脑中存储的知识经验会发生量和质的变化。保持的数量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最显著的表现就是遗忘。质的变化是由于每个人原有的知识经验不同,加工、组织经验的方式不同,因而回忆出来的内容会发生多种形式的变化。遗忘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进程是先快后慢。

因此,在安排学前儿童的活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1)学过的东西要及时的复习。

(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如,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复习时眼耳手脑并用等等,以提高复习的积极性和增强复习的效果。

( 3)利用记忆恢复的规律。幼儿有一种特殊的记忆恢复现象。即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后测量的记忆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我们应当以记忆恢复的规律来正确看待学前儿童的记忆,并利用这一记忆规律来组织孩子的学习、游戏等活动,以提高记忆的效果。

( 4)排除影响学习材料之间的干扰。在同一时间内不要求孩子学习、识记的内容太多,否则,产生干扰,加重孩子的负担。要求孩子记牢的材料或事情,要一件一件地巩固。

( 5)排除疲劳的干扰。学习或识记活动的安排,要动静交替,劳逸结合;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交替安排,以使大脑皮质神经细胞轮流工作,轮流休息,以利于提高记忆效果。

26.学前期儿童情绪培养的策略。 P286

( 1)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 A 保持和谐的气氛; B 建立良好的亲自情和师生情。

( 2)成人的情绪自控。成人的情绪示范对孩子情绪的发展十分重要。对孩子的爱是孩子情绪发展的必要营养。但不能过分溺爱和过分吝啬爱。为人之师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教师还要理智地对待每个幼儿的情绪态度。

( 3)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 A 肯定为主,多鼓励进步; B 耐心倾听孩子说话; C 正确运用暗示和强化。

( 4)帮助孩子控制情绪。 A 转移法 B 冷却法 C 消退法

(5)教会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 A 反思法 B 自我说服法 C 想象法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 14 分) 27.5 岁的成成在看动画片时,往往能看上半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而不分散注意力;但当他看图书时,相

比时间就短了很多,请从影响儿童意志行动发展因素的角度分析: (1)造成这一差异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影响因素: A 遗传因素。

B 成熟因素。敏感期。 C 教育和练习。成熟只是提供了一种生理上的可能性。在成熟的时间范围内,练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指导需要技术。

D 激发动机。婴幼儿自身的积极性,是促进其动作发展,特别是意志行动发展的主要力量。兴趣;鼓励和增加自信心;幼儿自己的态度。

一、选择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 C 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C.0 —6 岁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 A 横向研究

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 B 纵向研究

二、填空题

1.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2.我们通常所讲的遗传物质存在于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里 ,全名叫脱氧核糖核酸 ,简称 DNA.DNA2

3.在怀孕后的第四周,胚胎第一个形成的就是/神经系统/。

4.首先发展起来的是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

5.儿童大脑机能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增强;/第一、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发展等几个方面。

6.新生儿的神经活动,主要在皮层下部位进行。他们利用先天遗传的无条件反射来适应环境。这些基本反射包括/食物反射/和防御反射 /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等。

7./明确的条件反射/的出现被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也可以笼统地把新生儿时期视为心理发生的时期。

8.大脑皮层机能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兴奋过程中,还表现在抑制过程中。儿童年龄越小,神经的/兴奋过程/比/抑制过程/占优势就越强,兴奋也就特别容易扩散。

.

````

```

9.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

````

```

10.在儿童条件反射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刺激物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那就是/语词。

11.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皮层机能系统叫/第一信号系统/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皮层机能系统叫/第二信号系统

12.事实证明,许多先天缺陷并不完全决定于遗传,而往往是由于/胎内环境的危害/与/遗传的某种相互作用/引起的。

13.影响胎内环境的因素主要有/母亲年龄/(育龄) 、营养、药物、辐射、健康状况、 Rh 因子以及情绪和态度等。

14.新生儿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

15.婴儿从/ 4 个月/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性反应,能辨别彩色和非彩色。

16.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再前后/,然后是/左右/。

17.早期运动经验丰富的婴儿,对/深度/更敏感,表现出的恐惧也/越少/。

18.有研究表明在出生后/第一周/中,婴儿就具有大小恒常性了。

19.研究表明婴儿(尤其是 6 个月以前的婴儿)的记忆主要属于/内隐记忆/。

20.婴儿期的记忆主要是/再认/,大约 5 个月左右,儿童对熟悉对象特点的明显变化 ,会给予新的注意。

21.婴儿末期回忆开始出现,主要表现是出现/客体永久性/和/延迟模仿/的行为。

22.7 个月以后的婴儿能寻找从视野中消失的物体,说明婴儿已经具有了/回忆/。 23 年幼的儿童更倾向于/无意识记/随着年龄的增大,幼儿/有意识记/的能力逐步增强

24.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是儿童识记的两种方法。

25.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儿童的思维最初是/直观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的,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思维/。

26.皮亚杰将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27.在感动运动阶段,儿童只能对当前感觉到的事物施以实际的/动作进思维/,于阶段中、晚期,形成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

28./前运算阶段/,物体永久性的意识巩固了,动作大量内化。

29.在表象思维的过程中, 儿童主要运用/符号/ (包括语言符号和象征符号) 的象征功能和替代作用, 在头脑中将事物和/动作内化/。

30.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智慧发展的最重要表现是获得了/守恒性/和/可逆性/的概念。

31./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婴儿通过笑能引起其他人对他作出积极的反应。

32.一般来说,新生儿的面部表情在很大程度上是/反射性/的。 33.随着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4-5 /岁幼儿能正确判断各种基本情绪

产生的外部原因。

34.8 个月以后的婴儿主要采用两种方式开展交流活动 ,一种是/陈述/ ,.另一种是/请求/。 35.学前儿童口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语音、

词汇、语法、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语用技能的发展等方面。

36./4 岁/以上儿童一般能够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以后发音开始稳定,趋于方言化,即开始局限于本族或本地语音。

37.儿童一般先掌握/实词/,再掌握/虚词/。实词中最先掌握/名词/、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和其他实词。

38.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积极词汇/,即既能理解又能使用的词;也有一些/消极词汇/,即或者对词义不十分理解,或

者虽然有些理解但不能正确使用的词。 4

39.皮亚杰研究了 2— 7 岁儿童的语言,将儿童的语言划分为两大类:/自我中心语言/和/社会化语言/。

40.自我中心语言共分为三个范畴:/重复、独白、双人或集体/的独白。

41.社会化语言有下列四种/适应性告知/批评和嘲笑/命令/、请求和威胁/问题与回答

42.皮亚杰认为,在自我中心语言阶段,儿童之间的交谈没有因果关系的解释,只有对事物的描述和对事实的陈述。

43.语言获得理论有/先天获得论、语言习得论、相互作用论/。

44.美国心理学家哈洛的/母爱剥夺实验/有力地说明了母爱对于儿童的不可替代性。

45.对儿童来说,/寻求亲近/是依恋的核心与基本的外在行为表现,而强烈的相互依存的/情感/则是依恋基本的内在心理压力。

46.有研究认为,婴儿期同伴相互作用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客体中心阶段/简单相互作用阶段/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

47.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的认知因素,主要包括儿童对/社会性行为的认识/、对情境信息的识别、/观点采择及归因/等。

48.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工具性侵犯/,一种是/敌意性侵犯/。

.

````

```

49.儿童在 2~4 岁之间,攻击形式发展总趋势是:/身体攻击逐渐减少,言语攻击相对增多。 50.柯尔伯格采用了/道德两难故事/,让

儿童在两难推理中作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51.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水平分为/前道德阶段( 0—2 岁) 他律道德阶段( 2—7 岁)自律道德阶段/ ( 7—12 岁)

52.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 教师 是影响儿童最有力的人物

53、柯尔伯格将儿童道德发展阶段划分为 3 水平, 6 阶段。 .

````

```

54.到了 2 岁左右,儿童歌曲的基本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自发唱出来的/“咿呀之歌”/已经具有了歌曲所具备的一个大体的构架和轮廓,心理学家称之为婴幼儿的“轮廓歌” 。 5

55.处于/象征期/的儿童开始逐渐画人,但是这些“人”具有同一个特征,那就是光光的脑袋上长着长长的尾巴,因此,人们把儿童早期画的“人”,称为/蝌蚪人/。

56.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涂鸦期、象征期及定型期/。

57.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能力的发展经历了/本能直觉期/和/直接感知/美术形象期/。

58.心理学家 Parten 根据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游戏分为四种:/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

59.随着年龄的递增,儿童的社会性游戏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从/独自游戏/到/平行游戏/,从平行游戏再到/联合游戏/,最后发展到/合作游戏/。

60.搭积木、插积塑、捏橡皮泥、折纸、小制作等游戏是/结构性游戏/。

61.到了 4 岁左右,/结构性游戏/成为儿童最主要的游戏形式。

62.按照学前儿童在象征性游戏中表现的年龄特征,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自我导向的装扮游戏/,/外在导向的装扮游戏,/序列性装扮游戏/及角色游戏。

63.当儿童的几个装扮行为具有连贯性时,这种游戏被称为/序列性装扮游戏/。

64.托马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三种类型: ( 1)容易抚育型( 2)抚育困难型(启动缓慢型。

65.观察儿童的各种活动,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性格的种种表现。总的来说有如下特点:好动、好奇、好模仿、好冲动

66.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结构,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67.自我意思是一个多维度结构,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包括/物质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

68./4 岁/儿童,开始出现了对自己的认识活动和语言的意识。

69./3 岁/左右的孩子仍倾向于用名字称呼自己,而不用代名词“我” ,象是将自己和自己以外的人或物同等对待的。

70./3 岁儿童/,开始意识到“愿意”和“应该”的区别。这就意味着儿童开始了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意识。

71.儿童的性别概念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性别认同、性别稳定性和性别恒常性/。

72.儿童一般要到六七岁才能获得/性别恒常性/的认识。

73./ 6—8/岁的儿童所持有的关于男性和女性的各种认识,是以男女之间在机体上所存在的生理差异和外貌特征为依据的。

74.9—13 岁的儿童处于对男性和女性所持有的各种性别角色概念是以/社会文化的要求/和/社会角色的期待/为依据的。

75.华生强调/环境/对塑造儿童行为的决定性作用,进而发展为教育万能论,强调对/儿童发展的控制/。

76.当儿童把玩过的玩具放进筐子里后 ,老师立即表扬这个行为 ,以后这孩子收拾玩具的行为会大大增加 .这是/操作性行为/。

77.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

78.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的理论不仅适合于儿童/新行为/的塑造,也同样适用于对/不良行为/的矫正。

79.班杜拉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学习/而习得新行为。

80.强化除直接强化外,还有/替代强化/,即榜样行为的强化对观察者也是有效果的。

81 格塞尔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 ,都是按/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次序地进行的 .

82.格塞尔把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成熟/。

83.格塞尔认为,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

84.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既不是来自主体(即大脑) ,也不是来自客体(即环境) ,而是来自/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85.儿童思维的核心特点是/自我中心/。

86.维果茨基认为,心理机能分为两类,一类是/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类是高级心理机能

87.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 “/学校教学/是发展的源泉。 ”

88.维果茨基认为,在儿童的发展中,教学的性质具有若干个极限点。第一个极限点是 3 岁以前的儿童,他们是按照“/自己的大纲/”

进行学习的。

三、判断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及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对)

.

````

```

2.个体心理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环境反映的是心理发展的社会性特征。 (对)

3.发展的连续性重点描述量的增减(对)

4.发展的阶段性揭示质的变化(对)

5.个体心理发展指一个人作为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再从新生儿到成熟直至衰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 ,心理发展的全过程。 .

````

```

6.遗传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对)

7.对于胎儿首先发展起来的是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 (错)

8.六七的儿童的脑重已基本接近成人的脑重。 (对) 9.明确的条件反射的出现被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 (对)

10.母亲产生的长时间不良情绪对胎儿的身体和精神会产生影响。 (对)

11.在怀孕后的头五个月,母亲生病对胎儿影响最大。 (错)

12.母亲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太大或太小。 (对)

四、名词解释

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2.发展的差异性,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3.感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4.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5.客体永久性是指当一个物体从视野中消失后,儿童仍能知道它的存在。

6.记忆恢复,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7.记忆策略是指是我们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8.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叫自传体记忆。

9.直觉行动思维,就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

10.形式运算:这种摆脱了具体事物束缚,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的运算。

11.具体运算意指儿童的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有些问题在具体事物帮助下可以顺利获得解决。

12.这种摆脱了具体事物束缚,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的运算就叫做形式运算。

13.所谓自我中心,是指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和观点之上的现象。

14.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 ,持久的情感关系 .4

15.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16.儿童“观点采择”能力。儿童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来理解情境的能力

17.社会性游戏指的是儿童在与游戏玩伴的社会互动中进行的游戏。

18.结构性游戏指的是有组织的目标导向的游戏。也就是说,儿童在一定目标的指引下,通过操作,将一些无意义的材料变成有意义的结果的游戏 19.合作游戏 指的是儿童为了达成同一个目标或满足同一个需要,在合作中一起游戏。

20.象征性游戏是通过使用替代物并扮演角色的方式,来模拟社会生活的假装或想象游戏。象征性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典型游戏。

21.自我导向的装扮游戏指的儿童装扮的行为指向的是自己,他们自己是装扮行为的行动者。

22.角色游戏是儿童在扮演他人的角色中进行的游戏 5

23.性格是表现为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个性心理特征。

24.性别稳定性是指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其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25.性别认同是指对自身性别的正确认识,即掌握自己的性属性或相应的作用。

五、简答题

1.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答 1)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 2)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3)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

2.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答: 1)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 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

的机制。

3.试述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1)探索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促进心理科学的发展。

为一切有关儿童的实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首先为学前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其次,儿童心理学为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医疗和保健提

供必要的知识、此外,儿童心理学对一切与儿童有关的法律条文的制定、对儿童文学艺术的创作、儿童出版物的策划和装帧、儿童玩具的

设计和制作、儿童服装的设计、儿童食品的开发和调配等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4.简述儿童大脑机能发展的主要表现阶段。 答: 1.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 2.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增强; 3.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发展等

.

````

```

几个方面

5.简述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以无意识记忆为主,机械记忆和意义识记忆是儿童识记的两种方法并较多地运用机械记忆;再认好于回记忆;具有自传体记忆能力;有特殊的记忆恢复现象。

6.简述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直觉行动思维阶段;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

````

```

7.简述儿童产生惧怕的原因。熟悉环境的改变;被他人惧怕情绪感染;后天经验所致。

8.简述儿童的自我中心语言及其表现范畴。 1)儿童不考虑与谁说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听他说话而自己讲话。 2)分重复、独白、双人

或集体独白。

8.简述依恋及其表现。 1)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持久的情感关系。 2)通常表现为微笑、啼哭、吮吸、喊叫、

抓握、依偎和跟随等,以此表达对依恋对象的依恋关系。 9.试述依恋的特征。 1) 依恋对象具有选择性; 2) 有亲近行为; 3) 能从依恋关系中

获取慰藉和安全感; 4)依恋关系的破裂会导致分离焦虑和痛苦; 。 5)双方在情感和行为上有协调性。

10.简述安沃斯提出的儿童依恋的模式类型。 焦虑——回避型、安全型、焦虑——反抗型

11.简述 2— 6 岁儿童语法结构的发展趋势? 1)从浑浊 —体到逐步分化; 2)句子结构从简单到复杂; 3)句子结构从不完整到完整; 4)句子长度由短到长。

12.简述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1)环境因素; 2) 认知因素; 3)移情; 4)强化。

13.简述处于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特点。 1)对规则的理解:规则是万能不变的 ;2) 评定行为的态度是极端的;判断行为根据后果大小; 3)把

惩罚看成是天意,赞成严厉的处罚; 4)单方面尊重权威,遵守成人标准和成人规则。

14.以社会性参与程度可将游戏分为几类? 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

15.简述操作性游戏的发展阶段。无目的游戏、功能性游戏、结构性游戏

16.简述学前儿童的性格特点。好动、好奇、好模仿、好冲动。

17.简述儿童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 1) 从依从性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性和多面评价 2) 从对自己的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3)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到初步的客观评价

六、论述题

1.试述母亲对胎儿发育的影响及如何做好优生。

胎儿的发展受母亲的年龄、自身营养、药物、辐射、健康状况、情绪和态度等因素影响。在准备怀孕或怀孕过程中要注意这些方面的因素,

做到优生优育。(要求列出各因素的影响及如何去做)

2.试论述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帮助发展社会能力的功能:同伴使儿童获得了支持资源,在儿童与同伴交往中出现的冲突将导致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促进社会交流

所需技能的获得;

帮助发现自我的功能:儿童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促进自我概念的形成和人格的发展

提供情感支持的功能:儿童可以从同伴中得到情感的宣泄、宽慰、同情和理解,因而产生安全感和责任感,相互帮助克服情绪上的问题,

获得良好的情感发展。 3.试述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

教养方式(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对儿童性格的不同影响;

儿童自身身体的吸引力:相貌漂亮的儿童更易受其他儿童欢迎;

自身不同的行为表现:外向、友好无攻击性行为的儿童较受欢迎;

认知能力的高低:智商高的儿童与同伴的接纳程度呈正相关;

教师的影响:教师对儿童特征和价值的认可程度影响其他儿童对该儿童的接纳性。

4.试述学前儿童游戏活动中的心理特点。

对游戏内容有强烈的兴趣

注意力高度集中

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自由地参与游戏

有假想与真实的转换

游戏中有人与人(物)的交流

各方面能力得到延伸发展

5..维果斯基是如果看待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的,对我们的儿童教育有何启示?

.

````

```

1.教学应与儿童的发展水平相一致。

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的发展水平,第二种水平是可能发展的水平即“最近发展区” (通过成人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可

以达到的水平)

维果斯基将学校中的教学与发展比作是最近发展区和现实发展水平间的关系。童年期的教学只有走在发展的前面并加以引导才是好的教学,教学的可能性由它的最近发展区决定,一个正确有效的教育既要确定教学的最低阈限,也要确定教学的最高阈限。 .

````

```

2.启示:

对儿童的教育存在最佳时期,一定时期的教学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

水平。

教学应着眼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对发展过程加以及时的组织、对不良倾向加以及时调整,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新的最七、应用题

(一)根据材料描述请指出孩子的气质类型,并谈谈研究儿童气质的教育意义

材料: 她易于察觉别人不易察觉的事情。在实验中,两根铁丝本应是等长的,但实际上有极细微的差异。先后参加实验的 10 个同龄小

朋友,只有她一人注意到这个差异。

她不喜欢说话,喜欢一个人玩。有时其他小朋友凑过来玩,她也不说话,只是厌烦地把

他们推开,更不易与陌生人接触。

她情绪不易外露,受到表扬时,也没有什么表示。在幼儿园里遇到不高兴的事,可以毫无表情,但回家后对着妈妈哭。

她上课时很安静,总是一个姿势坐着。吃饭时,不管饭菜多么好,从不见她大口吃。

午睡时,她总是把衣服一件件叠好放在椅子上。如果椅子稍歪一点,她要把它放正,还要看上几眼,然后才躺下。起床时,穿衣动作也很慢。

她是偏于抑郁质的孩子。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气质的问题,它有类型的差异,而没有好坏的区别。也就是说,每一种气质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都存在着消极的一面。

对于发展中的学前儿童来说,其周围的成人和教师,应当在了解、尊重儿童气质差异的前提下实施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对抑郁质的儿童,则应注意发扬他的长处,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他的自信心等。

(二)根据材料描述请指出孩子的气质类型,并谈谈研究儿童气质的教育意义

材料: 他性子很急,每次拿小人书,都是拿一大叠,翻得很快,即使新书也很快看完,喜欢活动量大的活动,每次玩创造性游戏,总是

玩打仗。他是全班扔沙包扔得最远的一个。

他爱逞能。有一次全班小朋友正在排队,他突然跑出队伍,用力拉住正在转动的转椅。

他上课时坐不住,随便站起来,或在椅子上乱动,常常发出叫声。即使老师对他有所

示意,他仍然克制不住。对老师的提问常常没有听清楚就急着回答,因此常常答非所问。

他偏于胆汁质。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气质的问题,它有类型的差异,而没有好坏的区别。也就是说,每一种气质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都存在着消极的一

面。对于发展中的学前儿童来说,其周围的成人和教师,应当在了解、尊重儿童气质差异的前提下实施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如对胆汁质的儿童应培养他的自制力,让他学会冷静、沉着和有耐心。

(三)每天睡觉前,倩倩必须把一条粉红色的毯子放在枕头边,她总是把脸贴在小毯子上才愿意入睡。如果哪天小毯子被妈妈洗了还没有

干,倩倩就哭闹着不愿意睡觉。就这样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现在她连上幼儿园也要带着她的小毯子。为此,倩倩的妈妈有些迷惑不解,

女儿为什么睡觉时就要盯着平常的一条小毯子呢?

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列进行分析。

这是一种明显的依恋行为的表现,倩倩将小毯子看成是获取心理安全的替代物。

儿童依恋的表现(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跟随等) ;

依恋对行为的影响:对社会性、情感、认知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需要认真对待。

作为家长要关注孩子平时的行为表现,给予更多的关爱,包括生体上的触抚和语言、目光上的交流等,使孩子有更多的安全感。

(四)当孩子遭遇挫折时

小一班的毛毛从幼儿园回家一直噘着小嘴,一副可怜的样子。妈妈一问才知道,今天幼儿园小朋友画画比赛,很多小朋友都得了五角星,可毛毛没有。毛毛越说越委屈, “哇”地一声哭了。

.

````

```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毛毛的心理,并为毛毛妈妈提供教育孩子的建议。 这是毛毛在幼儿园受挫后自尊心受到伤害后的正常表现。

说明毛毛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始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了。

挫折最容易损伤孩子的自信,但也可以增强孩子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的成长总是伴随着成功和失败,要教育孩子正确看待成 .

````

```

.

功和失败,孩子自尊的健康发展,必须以真实的成就为基础;

一味的赞美和无条件地接受的方式来提高孩子自尊的做法是错误的;

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养育行为能帮助孩子建立可信赖的自尊:

作为妈妈一方面要维护孩子小小的自尊心,鼓励孩子增强自信心,另一方面也要向孩子提出切合实际的目标,使其通过主观努力去实现。

(五)基尼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小女孩。她母亲双目失明,丧失了哺育孩子的基本能力;父亲讨厌她,虐待她。基尼自婴儿期起就

几乎没听到过说话, 更不用说有人教她说话了。 除了哥哥匆匆地、 沉默地给她送些食物外, 可以说, 基尼生活在一间被完全隔离的小房里。

她严重营养不良,胳臂和腿都不能伸直,不知道如何咀嚼,安静得令人害怕,没有明显的喜怒表情。基尼 3 岁被发现后,被送到了医院。

最初几个月,基尼的智商得分只相当于 1 岁正常儿童。多方面的重视使她受到了特殊的精心照顾。尽管如此,直到 13 岁,都没有学会人

类语言的语法规则,不能进行最基本的语言交流。据调查分析,基尼的缺陷不是天生的。

根据以上案例,运用学前儿童心理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基尼的缺陷说明了什么 ?

(2)小基尼在精心教育下,仍不能学会人类语言的语法规则,这说明了什么的影响作用?

提示:(1) 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生物性和社会性的统一。需要解释遗传和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关系;特别是幼儿亲子关系对儿童心理发展作用。( 2)说明儿童各种心理的发展存在关键期。需要解释关键期概念及适时的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影响。

(五) 常有家长问,“孩子都上大班了,可还是那么胆小,见什么怕什么。前几天带他去公园玩滑梯,他愣不敢上去,好不容易抱上去了,他又不敢往下滑,吓得哭起来。惹得周围人议论纷纷,我们做家长的挺不好意思的。可这孩子天生就胆小,又有什么办法呢?”

试分析孩子胆小的原因并提出家庭教育中的措施。

(六)小明在家里能说会道,想要干什么表达得一清二楚,还能把一家人指挥得团团转,甚至稍不顺心就大喊大叫、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但一出家门,到了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人时,就像霜打的茄子 —— 蔫了,不敢当众说话,见人直往爸妈身后躲,要是爸妈不在身旁,还会害怕得大哭 ⋯⋯

试分析小明的这种心理并提出建议。

上述(五)(六)之类分析题 ,在回答时先要从家庭教育、孩子自身气质及性格特点角度分析孩子胆小的原因 , 提出相应措施。

````

```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