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编录对象和内容
引水隧洞地质编录主要对象为每个开挖循环的岩面,包括前方掌子面、边墙、顶拱、底板。具体的编录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编录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岩石名称、时代、成因、风化程度、接触关系、分布与变化规律。岩石和岩体的工程地质特性;
2)不同地质单元体的接触线,地质构造线,不同岩性的分界线,不同风化程度的分界线; 3)断裂、节理裂隙、破碎带、软弱夹层、岩脉的分布、产状、形态、规模、性质、充填物性质、分布规律、相互切割关系、结构面的形态特征和组合形式;用统计窗的方法进行节理裂隙组数统计,提供节理裂隙节理玫瑰花图和等密度图;
4)地下水出露点(泉眼、湿地)分布、涌水量。 二、 地质编录要求和方法
3.1技术要求
1)隧洞工程地质编录精度为1:100,展示图成图比例为1:200;
2)填图单元的最小尺寸为图上2mm;测绘宽度不及2mm时,扩大比例尺表示,并注明实际尺寸;
3)所有地质点和特殊地质单元体均用全站仪定位,误差不应超过图上3mm~5mm。 3.2方法
地质编录的主要方法是地质素描和数码照相。在编录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步骤。 3.2.1编录原则 1)统一的原则
在编录工作中,每个人必须严格遵守统一的原则,对素描涉及的许多具体问题按照统一的规定执行。如统一岩石的名称、地层划分标准、统一比例尺、图例、图表格式、图幅、坐标、编录方法等。确保其通用性和可读性。
2)正确性
文字描述和图件素描应正确反映实际地质情况,并且简明扼要,突出重点。 3)及时性
编录必须在现场进行,并且在每一开挖循环结束后及时进行,禁止事后素描。 3.2.2编录工具
进行地质编录前,应准备好地质编录的工具。具体如下:1、地质罗盘(或袖珍型地质经纬仪)2、地质锤3、放大镜4、矿灯5、绘图纸、绘图板(或地质记录簿)和铅笔橡皮6、数码相机7、钢卷尺8、皮尺。
3.2.3编录步骤(现场、记录、数据处理) 1、地质编录准备
1)地质编录人员应准备好编录工具、图纸,了解一下上次编录的里程、地质条件,并绘出本次编录隧洞轮廓图。
2)通知现场施工人员在编录地段侧壁标明里程和高程,便于地质预报人员素描。 3)现场施工人员应对围岩面采用风或水进行必要的吹洗,保证地质编录人员能看清岩面层理、构造等。
2、地质编录
1)到达地质编录地点后,首先找到标示的里程和高程,将皮尺拉开置于边墙下,确定地质编录段里程和高程。
2)编录前,应先对编录段隧洞整体进行详细观察,了解其构造、岩层岩性、水文情况等,确定节理、裂隙等重点编录对象。
3)正式编录时,采用坐标纸按统一的比例记录。先对确定的重点部位进行如实的素描,素描内容如前述,然后以此为参照再对其它部位进行认真素描。对于素描对象的说明采用记录簿单独记录,完成后采用数码相机拍照记录,在危险地段编录时,宜先进行拍照,再编录重点部位。
4)编录过程中,需对围岩岩石准确核准定名。节理发育程度的确定主要是通过对围岩面节理组数、类型、间距、闭合度、和填充物等内容。岩体结构类型及特征则通过隧洞两壁、掌子面上的围岩完整状态、结构面的间距、性质、张开度、和填充程度等的观测确定。围岩开挖后的稳定状态,根据围岩是否出现掉块、内鼓等岩石变形特征的调查来确定,最后确定水文条件和岩溶发育状况。
3、地质编录数据处理
1)完成现场地质编录后,及时将编录成果编号,然后输入电脑绘制成地质纵断面图,同时将图纸归档保存。
2)根据地质纵断面图,结合地质构造原理和设计提供的地质资料,判断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条件,并确定围岩级别。
3)对于每一次地质编录的结果均应及时整理。如出现异常情况则应向业主汇报,报告内容应包括预测分析报告、素描图、素描图说明、围岩级别判定卡。
4)注意事项
①、地质素描必须在现场进行,不得根据回忆绘制和编写。
②、素描一律采用写实的方法,记录方式、比例、图例应统一。 ③、拍照时应将重点部位和尺子均纳入镜头,便于判读。
④、地质编录应在每次出碴后与掌子面测量同步进行,尽量减少对施工的干扰。 ⑤、编录时,应保持围岩面清洁,便于观察。 5)附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