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蒙学在现代语文教学中的现实意义探讨
【摘要】近年来传统文化重新备受追捧,国学课堂、孔子学院的兴起让我们重新拾起并关注我国的传统文化。针对现今语文教学中出现的中华民族经典文化缺失严重、学生识字困难导致的语文基础不扎实及学生的文学素养降低的现状,很多学者提出从传统蒙学中吸取精华。为此,我们科研小组对吉林、山西等地的传统蒙学应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进行了思考与总结,希望能为语文教学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参考。
【关键词】传统蒙学;现实意义
一、调研背景
近年来传统文化重新受到追捧,国学课堂、孔子学院的兴起让我们重新拾起并关注我国的传统文化。在我们听到和搜集来的大多数意见中,有很多声音是对现今的语文教学存在不满,他们认为现今的语文教学并没有为我们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而放眼历史上曾接受传统蒙学教育的文学大家大多数都是五六岁就能读文学著作,八九岁就可以写诗做文章,二十岁左右就已经成名。因而,针对现今语文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很多人提出应从传统蒙学中吸取精华,改革我们的教育。与此同时,同样有一些声音反对将传统蒙学应用于现代语文教学,他们认为传统教学中的死记硬背不利于孩子思维的开放。在这样的热议中,我们科研小组对吉林、山西等地的蒙学课堂进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情况简述
1.蒙学班发展情况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走访了吉林省东辽县、山西省大同市等地方,调查各地是否有蒙学班以及蒙学班的发展情况。经过走访我们得知,大部分地区并不存在蒙学班,而少数地方也只是打着蒙学的旗号办学,并没用很好地实施蒙学教育,没有形成系统的传统蒙学的教学模式。
2.学生家长反馈
在调研中,我们采访了多位学生家长,听取了他们对现今小学语文教学、传统蒙学的看法。大多数家长表示:尽管现在语文教学有很多不足,但他们并不想让孩子接受传统的蒙学教育方式。在他们的思想观念中,传统蒙学的教育方式就是死记硬背,教育方式枯燥乏味,缺乏思考的空间。也有小部分家长支持传统教育,他们认为传统教育重视学生德育培养,有利于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德。
当被问及是否愿意自己的孩子参加课外蒙学教育或接受家庭蒙学教育时,家长们皆表示在现行教育制度下,让孩子们学习传统知识用处不大,会加重孩子的
学习负担。尽管大家对传统教育有赞成的地方,但很少有人学过系统的教育方法,家长们自己无法对孩子进行蒙学教育,也不愿意增加孩子负担。
3.教育机构及教师反馈
我们走访了几家打着蒙学教育旗号办学的幼儿园,与幼儿园老师进行交流,探讨了关于传统教育的一些问题。他们表示,现在并没有成形蒙学教材,他们的蒙学教育仅限于对学生传授《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一些启蒙读物。对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教学很多家长表示观望的态度,再加上现今一些从事传统蒙学教育的启蒙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缺乏研究,使得教学过程过于枯燥,因而并没有完成预计的教学目标。幼儿园老师告诉我们,他们的语文教学以儿歌为主,过于简单,没有经典文化内涵,但是孩子压力不大;若改用传统蒙学教材,过重的课业负担可能导致孩子厌学。
我们还走访了一些中小学,与语文教师、班主任等进行交流,了解小学毕业生的语文基础。她们的观点基本一致:现今中小学学生的语文基础大多数都很差,作文语言匮乏、字迹潦草等情况很严重。有老师表示,现今的语文教学应该进行改革,应吸取传统蒙学中的一些精华。比如说,传统蒙学识字量大、古词背诵的押韵、识字的规律等都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应该借鉴,但在语文教学中也应该开展一些活跃思想、开发智力的活动,避免传统蒙学中因为死记硬背造成的思想僵化。
4.学生反馈
我们在走访地区进行了抽样实验,对一些学生进行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传统蒙学读物的讲解与传授,很多孩子都对此有着极大的兴趣。一些高年级学生说,回头来看他们以前背的那些儿歌,虽然简单轻松但是没有什么文化内涵,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曾经背过的儿歌都忘记了,也没有太多的用处。如果当初在低年级教学中多接触一些古诗词,会有助于他们更好的进行现在的学习。
但大部分学生仍然认为现今课本中留下的古文极难懂,他们理解的传统教育就是死记硬背,没有丝毫用处,不愿意接受传统教育。
三、传统蒙学在现代语文中的现实意义
通过调研结果我们可以发现,不论是学生本人、学生家长还是一线教师,他们都对传统蒙学有着很大的偏见,基本上都把传统教育与死记硬背划了等号。大多数人对传统蒙学只是一知半解,仅凭着刻板印象来理解传统蒙学,并没有看到传统蒙学的精华。
对于处于教学一线的老师们而言,大多数人并没有接触过传统蒙学的系统教学模式,不了解蒙学教育的方式方法,无法将这种方法应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之中。老师们在课堂上讲授古诗词与文言文时多显枯燥乏味,同学们兴趣不足,课
堂效果较差,学生古文素养普遍偏低。
据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分析传统蒙学在现今语文教学中的意义,消除社会上对传统蒙学的误解,使传统蒙学能够更好地运用于现代语文教育。
1.文言文的意义
据说,巴金先生在童年的时候读书用功,能够将《古文观止》全文背诵下来,通过《古文观止》他就懂得了文章的结构、布局,并根据所掌握的规律去写文章;茅盾先生能背诵《红楼梦》的许多章节;当代的一些有造诣的大家都有能背诵经典的本领。传统蒙学教材中蕴藏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包括忠信、仁义、孝悌、谦让等,这些信念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发展中不断形成的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激励着中华儿女关爱善待他人。这种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数千年绵延不绝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有着深厚的根基、丰富的内涵、显著的特色。
我们现代的教育,是按照西方的教育观念,讲究寓教于乐,围绕着孩子的认知能力进行教学;孩子能理解多少接受多少,老师就教授多少。教材的编写也考虑到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在幼儿园时,教小孩子读简单的识字儿歌,这些儿歌识字量小,韵律极差,对小学的学习帮助不大;到了小学时教一些浅显的课文,其主要任务就是为识字而识字,学两三千字要用五六年的时间,那些小学课文并没有多少意义和价值,例如“春天到了,燕子来了”之类浅白如水的文字,远不如“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所负载的信息量博大深厚,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精炼的语言能够留给学生充足的想象空间,激励学生在学习中思考问题。到了初中时要写作文时,小学的课文内容是无济于事的;到了高考作文,初中课文又是很难用上的,这是循序渐进学习的不足。
2.读经典对孩子的意义
很多家长都认为,现在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经典已经过时了,再让学生读那些经典是很迂腐的,孩子读经典会加重学习压力,且对提高成绩无益,是会吃亏的。那么,孩子们学习传统文化是否很迂腐、是否会吃亏呢?
让我们看一看孩子们要读的《古文观止》是本什么样的书。《古文观止》是清朝吴楚材、吴调侯二人,从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选取的,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散文精品222篇。它是一部比较系统的通史选本,以短篇为主,对学生学习古文非常适用,历代传颂名篇,大都收录在内,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北大著名学者金克木说:“读《古文观止》可以知历史,可以知哲学,可以知文体变迁,可以知人情世故,可以知中国的宗教精神与人文精神,几乎可以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切。”《古文观止》中的奇谋妙计、外交辞令、治人治军的方法,经国的方略,为人处世,无所不包,真是一个智慧的宝库。读这样的书怎么会迂腐、吃亏呢?
3.传统文化不应当对学生们创造力低下负责任
当下有这样一个事实:中国教育出来的学生虽然勤奋好学,饱读诗书,可就是比外国的孩子创造力低,所以有许多人都认为,这些都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化落后,中国历史负担太沉重了,我们应当甩掉这个包袱。我们现在的教育体系,从小学到大学,基本上是接受了西方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而中国传统教学的内容已经渐渐的淡化了,这几年偶然才冒出一些私塾教育,随即受到猛烈地攻击。所以,学生们的创造力不高,不能归罪于传统文化作怪。中国古代四大名著能给与人们无尽地智慧和启迪:《水浒传》中好汉们侠肝义胆、率性而为、快意恩仇、顶天立地;《三国演义》是军事、政治的百科全书;《红楼梦》是社会学的百科全书;《西游记》上天入地、变化多端,创造力、想象力无限。读这样的书是不会影响学生们创造力的。
参考文献:
[1]赵习裕.传统蒙学教育对当代中学语文教育的启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3):179
[2]王炳照.传统蒙学读物的现代价值[J].寻根,2007(2).
[3]任雯,林丹燕.关于在当代蒙学教育阶段推广传统蒙学和传统文化的思考.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4):9-10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