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血白蛋白的合理使用

2022-04-07 来源:好走旅游网
诊疗康 复E-mail:qiuhuayan@jcyy120.com.cn 责编/邱华艳人血白蛋白的合理使用文/ 陈伯钧(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 蔡海荣(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急诊科)人血白蛋白注射液是从对乙型肝炎病毒完全免疫的健康人的血浆中提取而成的一种血液制剂,其主要成分是白蛋白。人体中的白蛋白主要在肝脏中合成,体重60kg的健康成年人每天大约可生成7.8~12g,在肝脏合成后经淋巴进入血液并分布于全身,人体血液含量约3.5%~4.5%。人血白蛋白的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调节组织和血管之间水分的动态平衡、增加血容量:20%人血白蛋白渗透压相当于人体血浆总渗透压的4倍,并且穿透血管的速度较慢,可以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并抵抗静水压的作用,从而吸收组织中的液体进入血液循环中,增加血容量。2.运输和解毒:白蛋白与酶、离子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可以发生可逆性结合,从而发挥运输和解毒的作用。3.营养供给:白蛋白主要由氨基酸组成,进入血液循环后可以分解为氨基酸合成机体所必需的其他蛋白质(例如酶),当机体氮源代谢障碍时,可以为组织提供氮源,20%人血白蛋白50ml中氨基酸的含量相当于400ml全血氨基酸的含量。不合理使用现象普遍由于制造人血白蛋白的原料来源局限和国家药监局对血液制品的监管力度较大,加上临床上人血白蛋白不合理使用现象非常普遍,导致人血白蛋白远远供不应求。其最主要的不合理使用现象有以下几个方面:补充蛋白质:一般肿瘤患者和手术患262019.02 No.4者经常将白蛋白用于补充蛋白质。肿瘤患者由于蛋白质合成减少、分解增加,加上放化疗等引起食欲减低,导致低蛋白血症的出现。不过,美国大学医院联合会不推荐将人血白蛋白作为补充蛋白质的来源,认为肿瘤患者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推荐通过进食或氨基酸来补充蛋白质。肝胆、腹部等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出现白蛋白偏低是由于术中出血原因造成,并非营养不良的原因,不合理使用人血白蛋白,不仅起不到补充蛋白质的作用,还可能引起血清白蛋白降解,导致病情加重。增强营养:临床上经常可见将人血白蛋白作为营养增强剂使用于一些术后、营养不良或危重患者。但是人血白蛋白半衰期为10~24天,输入后并不能马上分解为氨基酸供人体合成必需的蛋白质,并且人血白蛋白缺乏色氨酸和异亮氨酸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不能满足机体合成蛋白质的需求。提高免疫力、促进组织愈合:传统观念认为,人血白蛋白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术后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减少水肿、促进伤口愈合、提高免疫力等作用。但是人血白蛋白不仅可能抑制机体某些蛋白质的合成,并且可能引起过敏反应,进一步降低机体的免疫力。而术后低蛋白主要是血浆白蛋白渗漏至组织间隙引起,有研究发现,术后输注人血白蛋白对促进组织愈合、减少并发症和改善预后等方面并没有明显效果。更新观念,规范使用人血白蛋白在临床急危重症患者中的使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医生应该改变观念,重新认识人血白蛋白的药用价值,合理规范使用人血白蛋白。人血白蛋白适用于:1.出血性休克:晶体液作为扩张血容量的首选药物,当输注4L晶体液后仍无效,可考虑使用人血白蛋白。2.非出血性(分布异常性)休克:当发生毛细血管渗透伴肺水肿或外周严重水肿时可使用人血白蛋白,但是对于败血症患者慎用。3.烧伤:当输注晶体液超过4L和烧伤面积大于体表面积的30%,可以加用人血白蛋白。4.维持脑灌注压:对于中枢出血性疾病,可以使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当存在脑水肿风险,可以使用人血白蛋白维持脑灌注压。5.营养干预:当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低于20g/L、严重腹泻(>2L/天)、使用短肽治疗无效患者,才推荐使用人血白蛋白。6.心脏手术:当存在肺间质水肿风险,可以加用人血白蛋白。7.术后扩充血容量。8.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9.肝硬化和穿刺术:肝硬化大量腹水(>5L)需行穿刺术时,或使用利尿剂治疗无效时,可给予人血白蛋白。10.肾病综合征:当外周严重水肿和肺水肿,可以联合使用利尿剂和人血白蛋白。11.肝脏移植。12.血浆置换:大量血浆置换(单次>20ml/kg或>20ml/kg/周)和治疗性血浆置换。■(发稿编辑:刘晓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