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慧巧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7年第5期
一、从培养兴趣开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背诵名诗名篇。让学生读一些名诗名篇,从这些名诗名篇中感受文学的魅力,再让他们背诵自己特别喜欢的诗文,慢慢地,学生就会有一种自己想写一些东西的冲动,就像听故事的人故事听多了,自己就有一种编故事的冲动一样。
第二,写自己感兴趣的事。教师在命题时,范围不要太窄,尽量让学生写自己感兴趣或熟悉的事情,既可以避免学生在写作文时“无话可说”,又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第三,教师要多夸奖学生。在进行作文点评时,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夸奖,应适时对那些好词好句好段进行点评和夸奖,还可以对作文写得较好的,或者有明显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二、坚持写日记,养成动笔习惯
学生在平时的口头交流中用语大都很流畅,甚至有的还很形象生动,可一旦动起笔来就无从下手。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书面表达不习惯的缘故。要想改变这种现状,语文教师一开始不能对学生的写作要求太高,可让他们从最简单的事做起,比如写日记。因为日记可长可短,且不需要人来阅读,学生可放开了写。只要解决了“动笔”的问题,假以时日,就不怕作文写不好了。
第一,写“一句话日记”。对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从写“一句话”开始,到后来的两三句话,甚至向一个自然段、一个小故事过渡。只要坚持动笔,要说的话就会越来越多。
第二,将事情写完整。如果学生的写作水平达到可以写小故事的程度,教师可将标准适当地提高一些,要求学生把一件事情的起因、发展过程和结局写清楚。
第三,将事情写具体。学生达到第二步的水平后,就可以要求他们进行一些细节描写,多角度刻画人物,展示情节。
第四,写认识和感受。要使日记更加完美,就得有一定的思想性,这需要锻炼学生能够通过事件本身看社会、看人生的独到眼光。
只要坚持不懈去写,日积月累,学生的日记就会越来越丰满,越来越像作文。
三、弄清段落特点,练习谋篇布局
学生刚开始学写作文,教师不能要求学生追求结构的“新”和“奇”,可让学生先从固定模式开始练习。以写记叙文为例,记叙文一般有三个意义段:开头、过程和结尾;也可以说成四段式:起因、发展、高潮、结尾。因为任何事情都有个发生、发展和结束的过程,任何人都有一个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不论是大作家写小说,还是小学生写作文,只要把起因、发展、高潮、结尾四个部分写齐全,就能把人物和事情的发展变化表述清楚。再如写议论文,需要具备
的三个要素为论点、论据和论证,常用的说理结构为三段式,即提出问题(入题段)—分析问题(展开段)—解决问题(结束段)。掌握这些基本常识以后,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模仿,用这些固定的模式去写作文,这样学生就不会在写作文的时候茫然无措,不知如何下笔。只要勤读勤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将一些巧妙的方法用到自己的作文里去了。
四、扩大观察范围,拓宽素材来源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写好作文的法宝。见多识广,参照点多,感受也多,思维就活,更容易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文章自然能立意新而深,论据也新而多。这就要求学生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去扩大观察范围。
第一,走出家门校门,观察社会人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让学生走出家门和校门,广泛了解、参与、观察、体验外面的世界,收获一定不会少。学生可以假期和大人一起去旅游,参加社会团体活动,也可以通过书籍、报刊、电视等观察外界,写游记、心得、观后感等,还可以通过摘抄一些中外的名言警句来积累素材。
第二,眼观各种事,笔录各种人。有位作家说过:“每个人都是一部长篇小说。”只要有一双慧眼,任何地方都能发现丰富的素材。身边的人是最熟悉的人,只要愿意观察,可以写得很有特点。上学途中或旅行途中,会遇到形形色色值得观察、描写的人和事,学生只要留心,说不定就能写出一篇声情并茂的好作文。
第三,写心得感受,留记忆线索。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随身带个小本子,一旦有什么发现或感受,及时记录下来,最好能当场记下,或者晚上抽空补上几笔。用这种方式搜集素材,既节省时间,又效果明显。
总之,只要调动起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加上持之以恒的练习和积累,教师再做一些恰当的辅导,就不愁学生的作文写不好了。
(责任编辑 陈剑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