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5-06-11T11:42:19.37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5年4月总第153期供稿 作者: 夏金军
[导读] 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夏金军 江苏省盐城市马沟小学 224056
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深钻教材,精心备课,确立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落实“先学”
教师只有把目标写准了,做到心中有数,教学才有方向。为了把目标写准,为了节约时间,一上课就要直接引入课题、出示目标。我在每节课上课前都精心研读教材,掌握本班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按照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围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及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课前巧妙设计好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并力求做到所设计的问题明确具体、“浅”中见“深”、具有启发性。 二、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师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所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三、培养问题意识,养成有问题自己解决的习惯
1.尊重学生,让学生敢问。如教学《5的倍数的特征》时,让学生大胆去猜、去发现:“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鼓励他们有什么问题就提出来、有什么想法就说出来,对学生一视同仁,尤其是后进生,只要有需要,就要给予提问的机会。
2.激励学生,让学生乐问。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总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这种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使一些爱偷懒的学生有了可乘之机,让学生的怀疑、好奇、挑战精神逐步丧失,取而代之的是听从老师指令的依赖感及较强的惰性心理。他们在课堂上总是当“收音机”,不想开动脑筋、主动提问。针对这种现象,教师一方面要摈弃一问一答的传统教学方式,另一方面要利用典型案例教育学生(如爱因斯坦的发明、爷爷奶奶辈种稻谷的学问等),使学生认识到问题对学习、成长的重要作用。有了外在与内在的双重动力,加上我及时的肯定与鼓励,学生提问的兴趣也就渐渐浓厚起来。 四、寓教于乐,使学生活泼地学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对具体形象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具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寓知识教学于活动之中,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如一年级教学“2”的认识,教师可以用儿歌的形式帮助学生学写,即:“2字像小鸭,圆圆小脑瓜,斜着长脖子,直着小尾巴”。学生学得有趣,记得牢固。 五、注重联想,使学生创造性地学
所谓“联想”是指由眼前的事物而想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基石。通过联想,能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例如五年级教学“比的基本性质”,就可以以“联想”为突破口,以“联想”贯穿整节课。教学过程如下:1.通过4∶7=4÷7= ,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2.让学生回忆在除法中学过一个什么性质、在分数中学过一个什么性质。3.既然比与除法、分数有着这样密切的联系,引导学生联想在比中应不应该存在一个性质,如果存在的话,该怎样叙述。4.根据学生的叙述,师生共同举例验证。5.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抽象出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都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
这样,通过“联想”来突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达到了数学教学使学生“既学知识又长智慧”的目的。
总之,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激励性的问题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动手实践中,学生能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在民主教学中,学生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数学的方法,而且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