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变电站电缆沟积水监测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2020-09-08 来源:好走旅游网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CN201983827U*

(10)授权公告号 CN 201983827 U(45)授权公告日 2011.09.21

(12)实用新型专利

(21)申请号 201120026142.7(22)申请日 2011.01.27

(73)专利权人邯郸供电公司

地址056002 河北省邯郸市中华大街19号(72)发明人田毅 吕国华 邢新明 周晨光

杨海运 申刚(74)专利代理机构邯郸市久天专利事务所

13117

代理人薛建铎(51)Int.Cl.

G01F 23/00(2006.01)G08C 17/02(2006.01)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变电站电缆沟积水监测装置(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变电站电缆沟积水监测装置,该装置包括信号采集单元、中央处理单元、供电单元、报警单元、数据有线传输单元和无线发射单元,信号采集单元、中央处理单元、报警单元、数据有线传输单元和无线发射单元的电路的VCC分别与供电单元的VCC连接,信号采集单元、报警单元、数据有线传输单元和无线发射单元均与中央处理单元信号连接。是一种能够将自动检测的数据自动传输给有关人员的变电站电缆沟积水监测装置。

CN 201983827 UCN 201983827 UCN 201983830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变电站电缆沟积水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信号采集单元(1)、中央处理单元(2)、供电单元(6)、报警单元(5)、数据有线传输单元(4)和无线发射单元(3),信号采集单元(1)、中央处理单元(2)、报警单元(5)、数据有线传输单元(4)和无线发射单元(3)的电路的VCC分别与供电单元的VCC连接,信号采集单元(1)、报警单元(5)、数据有线传输单元(4)和无线发射单元(3)均与中央处理单元(2)信号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电缆沟积水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央处理单元(2)主要包括集成电路IC1,IC1的型号为PIC16F983,IC1的1脚通过电阻R13接供电单元(6)的VCC,在IC1的20脚与15脚之间连接有电阻R12、发光二极管L3和TL,在IC1的20脚与16脚之间连接有电阻R13、发光二极管L4和RL,IC1的20脚接供电单元(6)的VCC,IC1的8脚和19脚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电站电缆沟积水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电单元(6)包括一个集成电路U2,U2的型号为MC7085,在U2的2脚和3脚之间并联有电容C4,电容C4的正极接U2的3脚,U2的2脚接地,在U2的1脚和2脚上连接有插口J1,J1的型号为CON2,IC1的20脚接U2的3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电站电缆沟积水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信号采集单元(1)的执行元件为数字液位传感器,在变电站电缆沟的不同深度设置有两个数字液位传感器,两个数字液位传感器通过插头连接在信号采集单元(1)的两个不同的插口上,其中一个插口为J3,另一个插口为J2,J3和J2的型号为CON2,J3的负极接地,J3的正极串联电阻R4后接IC1的2脚,在J3的正极和负极之间并联有电阻R2、电容C2和二极管D5,二极管D5为反向连接,在J3的正极与供电单元(6)的VCC之间反向连接有二极管D6,J2的负极接地,J2的正极串联电阻R3后接IC1的3脚,在J3的正极和负极之间并联有电阻R1、电容C1和二极管D3,二极管D3为反向连接,在J3的正极与供电单元(6)的VCC之间反向连接有二极管D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电站电缆沟积水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据有线传输单元(4)包括一个集成电路IC3,IC3的型号为MAX232A,IC3的9脚接IC1的18脚,IC3的10脚接IC1的17脚,IC3的15脚接地,在IC3的1脚和3脚之间连接有电容C8,IC3的1脚接电容C8的正极,在IC3的2脚和16脚之间连接有电容C9,IC3的2脚接电容C9的正极,在IC3的4脚和5脚之间连接有电容C7,IC3的4脚接电容C7的正极,在IC3的6脚、7脚和8脚上连接有一个通讯串口P1,P1型号为RS-232, IC3的6脚接P1的1脚,IC3的7脚接P1的3脚,IC3的8脚接P1的2脚,在IC3的6脚与P1的1脚之间串联有电容C5,P1的1脚接地,IC3的6脚接电容C5的正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电站电缆沟积水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线发射单元(3)包括一个插口J6,J6的型号为CON7,J6的1脚连接有发射天线,J6的2脚接供电单元(6)的VCC,J6的3脚接IC1的14脚,J6的4脚接IC1的17脚和IC3的10脚,J6的5脚接IC1的17脚和IC3的9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电站电缆沟积水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报警单元(5)包括一个报警器和一个三极管Q1,报警器的正极接供电单元(6)的VCC,报警器的负极接三极管Q1集电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的基极串联电阻R6后接IC1的13脚。

2

CN 201983827 UCN 201983830 U

说 明 书

变电站电缆沟积水监测装置

1/3页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电站电缆沟积水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变电站内电缆沟积水监测仍需依靠人工巡查方式,监测设备还是空白。由于变电站受到地理位置、交通等影响,运行人员巡检也十分困难。即使运行人员赶到变电站现场,变电站电缆沟也都为密闭形式监测其是否积水十分困难。电缆沟不易观察到水位情况,容易引起污水、雨水倒灌,电缆沟积水,严重时引起设备接地短路,影响电网安全运行。因此,设计一种变电站电缆沟积水监测装置,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2]

发明内容

[0003]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变电站电缆沟积水监测装置。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0005] 变电站电缆沟积水监测装置,该装置包括信号采集单元、中央处理单元、供电单元、报警单元、数据有线传输单元和无线发射单元,信号采集单元、中央处理单元、报警单元、数据有线传输单元和无线发射单元的电路的VCC分别与供电单元的VCC连接,信号采集单元、报警单元、数据有线传输单元和无线发射单元均与中央处理单元信号连接,信号采集单元将采集的电缆沟内积水深度的信号传至中央处理单元,中央处理单元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通过无线发射单元将数据以无线信号方式传输至局域网上的服务器的数据库上,当数字传感器监测到的水位超过预先设定的深度后,报警单元现场报警器报警并将信号发送至局域网,系统可根据设定将报警信息发送至相关值班人员手机上,数据有线传输单元可将分析处理后的数据以有线传输方式进行有线传输,中央处理单元也可将分析处理后信号通过无线发射单元以无线信号的方式发送至局域网上的服务器的数据库内。 [0006]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

[0007]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中央处理单元主要包括集成电路IC1,IC1的型号为PIC16F983,IC1的1脚通过电阻R13接供电单元的VCC,在IC1的20脚与15脚之间分别连接有电阻R12、发光二极管L3和TL,在IC1的20脚与16脚之间分别连接有电阻R13、发光二极管L4和RL,IC1的20脚接供电单元的VCC,IC1的8脚和19脚接地。 [0008]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供电单元包括一个集成电路U2,U2的型号为MC7085,在U2的2脚和3脚之间并联有电容C4,电容C4的正极接U2的3脚,U2的2脚接地,在U2的1脚和2脚上连接有插口J1,J1的型号为CON2,IC1的20脚接U2的3脚。

[0009]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信号采集单元的执行元件为数字液位传感器,在变电站电缆沟的不同深度设置有两个数字液位传感器,两个数字液位传感器通过插头连接在信号采集单元的两个不同的插口上,其中一个插口为J3,另一个插口为J2,J3和J2的型号为CON2,J3的负极接地,J3的正极串联电阻R4后接IC1的2脚,在J3的正极和负极之间并联有电阻

3

CN 201983827 UCN 201983830 U

说 明 书

2/3页

R2、电容C2和二极管D5,二极管D5为反向连接,在J3的正极与供电单元的VCC之间反向连接有二极管D6,J2的负极接地,J2的正极串联电阻R3后接IC1的3脚,在J3的正极和负极之间并联有电阻R1、电容C1和二极管D3,二极管D3为反向连接,在J3的正极与供电单元的VCC之间反向连接有二极管D4。

[0010]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数据有线传输单元包括一个集成电路IC3,IC3的型号为MAX232A,IC3的9脚接IC1的18脚,IC3的10脚接IC1的17脚,IC3的15脚接地,在IC3的1脚和3脚之间连接有电容C8,IC3的1脚接电容C8的正极,在IC3的2脚和16脚之间连接有电容C9,IC3的2脚接电容C9的正极,在IC3的4脚和5脚之间连接有电容C7,IC3的4脚接电容C7的正极,在IC3的6脚、7脚和8脚上连接有一个通讯串口P1,P1型号为RS-232, IC3的6脚接P1的1脚,IC3的7脚接P1的3脚,IC3的8脚接P1的2脚,在IC3的6脚与P1的1脚之间串联有电容C5,P1的1脚接地,IC3的6脚接电容C5的正极。 [0011]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线发射单元包括一个插口J6,J6的型号为CON7,J6的1脚连接有发射天线,J6的2脚接供电单元的VCC,J6的3脚接IC1的14脚,J6的4脚接IC1的17脚和IC3的10脚,J6的5脚接IC1的17脚和IC3的9脚。

[0012]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报警单元包括一个报警器和一个三极管Q1,报警器的正极接供电单元的VCC,报警器的负极接三极管Q1集电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的基极串联电阻R6后接IC1的13脚。

[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智能化、无线化、网络化的特点,结合先进的数字传感器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技术,通过可靠地通信技术,实现了示温腊片的电子化,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电缆沟积水监测方式。 [0014] 本实用新型采用无线、以太网等多种通讯方式相结合,易于系统的扩展。同时本发明的安装方式十分方便,系统更改十分便利。采用数字传感器技术,可实时监测电缆沟内是否积水及积水的深度。并且可通过局域网将数据传至服务器的数据库内保存。其他用户都可通过局域网来查询数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方块图。

[0016]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0015]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如图所示,变电站电缆沟积水监测装置,该装置包括信号采集单元1、中央处理单元2、供电单元6、报警单元5、数据有线传输单元4和无线发射单元3,信号采集单元1、中央处理单元2、报警单元5、数据有线传输单元4和无线发射单元3的电路的VCC分别与供电单元的VCC连接,信号采集单元1、报警单元5、数据有线传输单元4和无线发射单元3均与中央处理单元2信号连接,信号采集单元1将采集的电缆沟内积水深度的信号传至中央处理单元2,中央处理单元2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通过无线发射单元3将数据以无线信号方式传输至局域网上的服务器的数据库上,当数字传感器监测到的水位超过预先设定的深度后,报警单元5现场报警器报警并将信号发送至局域网,系统可根据设定将报警信息发送至相关值班人员手机上,数据有线传输单元4可将分析处理后的数据以有线传输方式进

4

CN 201983827 UCN 201983830 U

说 明 书

3/3页

行有线传输,中央处理单元2也可将分析处理后信号通过无线发射单元3以无线信号的方式发送至局域网上的服务器的数据库内。所述的中央处理单元2主要包括集成电路IC1,IC1的型号为PIC16F983,IC1的1脚通过电阻R13接供电单元6的VCC,在IC1的20脚与15脚之间分别连接有电阻R12、发光二极管L3和TL,在IC1的20脚与16脚之间分别连接有电阻R13、发光二极管L4和RL,IC1的20脚接供电单元6的VCC,IC1的8脚和19脚接地。所述的供电单元6包括一个集成电路U2,U2的型号为MC7085,在U2的2脚和3脚之间并联有电容C4,电容C4的正极接U2的3脚,U2的2脚接地,在U2的1脚和2脚上连接有插口J1,J1的型号为CON2,IC1的20脚接U2的3脚。所述的信号采集单元1的执行元件为数字液位传感器,在变电站电缆沟的不同深度设置有两个数字液位传感器,两个数字液位传感器通过插头连接在信号采集单元1的两个不同的插口上,其中一个插口为J3,另一个插口为J2,J3和J2的型号为CON2,J3的负极接地,J3的正极串联电阻R4后接IC1的2脚,在J3的正极和负极之间并联有电阻R2、电容C2和二极管D5,二极管D5为反向连接,在J3的正极与供电单元6的VCC之间反向连接有二极管D6,J2的负极接地,J2的正极串联电阻R3后接IC1的3脚,在J3的正极和负极之间并联有电阻R1、电容C1和二极管D3,二极管D3为反向连接,在J3的正极与供电单元6的VCC之间反向连接有二极管D4。所述的数据有线传输单元4包括一个集成电路IC3,IC3的型号为MAX232A,IC3的9脚接IC1的18脚,IC3的10脚接IC1的17脚,IC3的15脚接地,在IC3的1脚和3脚之间连接有电容C8,IC3的1脚接电容C8的正极,在IC3的2脚和16脚之间连接有电容C9,IC3的2脚接电容C9的正极,在IC3的4脚和5脚之间连接有电容C7,IC3的4脚接电容C7的正极,在IC3的6脚、7脚和8脚上连接有一个通讯串口P1,P1型号为RS-232, IC3的6脚接P1的1脚,IC3的7脚接P1的3脚,IC3的8脚接P1的2脚,在IC3的6脚与P1的1脚之间串联有电容C5,P1的1脚接地,IC3的6脚接电容C5的正极。所述的无线发射单元3包括一个插口J6,J6的型号为CON7,J6的1脚连接有发射天线,J6的2脚接供电单元6的VCC,J6的3脚接IC1的14脚,J6的4脚接IC1的17脚和IC3的10脚,J6的5脚接IC1的17脚和IC3的9脚。所述的报警单元5包括一个报警器和一个三极管Q1,报警器的正极接供电单元6的VCC,报警器的负极接三极管Q1集电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的基极串联电阻R6后接IC1的13脚。

5

CN 201983827 UCN 201983830 U

说 明 书 附 图

1/2页

6

CN 201983827 UCN 201983830 U

说 明 书 附 图

2/2页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