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效课堂重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023-02-12 来源:好走旅游网


高效课堂重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前的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着“满堂灌”的现象:教师不厌其烦地讲述枯燥乏味的内容,学生则一脸呆滞地坐着,即使是课堂讨论,学生的声音也远没有教师一人声大,课堂死气沉沉。可见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很难引起学生听课的兴趣,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学习效果。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高效的历史课,首先要能吸引学生,不然什么都谈不上。怎样才能吸引学生呢?讲故事?总不能将所有要讲的内容都变成故事;历史中素材倒不少,但这么做又背离了历史教育之道。那历史课靠什么吸引学生兴趣呢?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一、优化导入,激情引趣,做好开场白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必须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使他们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因此,课堂导入成功与否,直接关系整堂课的效果。

例如我在新授“美国的独立”这课时,先把美国在本世纪以来霸权主义行径以幻灯片投影,让学生分析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原因。之后话锋一转,介绍美国简短的历史。再将其国旗挂在黑板上,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美国的国旗有何含义?学生回答后,由教师解释:13条代表美国独立前的13个殖民地;一个星代表一个州,50个星代表现在美国的50个州。当今美国是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是就在200多年前,它还是英国的殖民地。那么,美国是怎样诞生的呢?谁是领导美国人民的“大救星”?它经历了怎样艰苦卓越的斗争?让学生带着极大的求知欲去学习新课,首先就调动了学习兴趣。

这种形式的导入,是从学生熟悉的事件开始,缩短了历史与现实的时空差距,也能引起学生的话题,使大部分学生可以很自然地参加到学习氛围中,激发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气氛,为新课的继续进行开了个好头。

二、增强教师语言修养和教态的亲和力

有亲和力的教学语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教态则是一种形体语言,有亲和力的教态,能让学生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我曾经听过一节文化课,讲敦煌壁画的片段:

师:同学们知道绘画中常出现的‘小天使’形象吗? 生:小天使有两只翅膀,像鸟儿一样。

师:对!长着翅膀的小天使是会飞的。同学们再看看,这是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拿出一幅挂历画),“飞天”也是在天空中的,但是并没有翅膀,那为什么我们觉得“飞天”会飞,不会掉下来呢?

生:“飞天”的衣服在飘,看上去很轻的样子。 师:你观察得很细致。大家认真看看,(举着图片走近同学)这“飞天”的衣服,似乎能感觉到质地的轻盈,再看这衣服的线条是那么流畅,似乎在随风飘舞,人也随衣飞起来了。(教师提起一角,做飞翔状)我觉得呀,这“飞天”衣服真是画得传神,比那小天使的翅膀更能让人感觉到是在空中飞舞呢!

教师讲课时的语言、神态,传达了对美的鉴赏和向往,形象的肢体语言,直观地展现了事物的特征。不但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也深深地感染了学生每一个人,

使他们情不自禁融入教师设计好的教学情境。

三、用精彩的故事情节给课堂加点调料

历史课堂是漫长的,学生的兴趣很难维持长久,为了改善课堂沉闷的气氛,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有时不妨给课文内容“翻新改造”一下,用精彩小故事稍加点缀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在讲授“文艺复兴”一课,介绍名画《蒙娜丽莎》,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名画体现的人文精神,我就增加了作者创作背景的小故事:达?芬奇创作这幅画的动机,是由于蒙娜丽莎长得非常漂亮,为了在画中充分地表现出来,他做了周密的准备之后才着手创作,达?芬奇在描绘人物的时间里,为了自始至终地使人物感情温和、面带笑容,他尽了最大的努力,不断在人物的周围安排音乐师、歌手以及舞蹈家等。“想象优美的音乐,动听的歌曲和美妙的舞蹈,体会一下心情。你是否也会保持着迷人的微笑?”我边说边做出迷人状,也有同学直抒胸怀“太享受了”,师生共同把人的本性表现的惟妙惟肖。马上课堂上响起议论声、笑声和惊叹声,声声改变了课堂气氛,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心情。一段小小的故事插曲,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同时也完成教学目标。

四、课堂上多给学生充分的话语权,增强个人成就感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教师要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立场进行提问,从而加以启迪、诱导、点拨和恰当赞赏,让处在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回答问题的愉悦,增强学习的幸福感和成功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追求成功的信心。

例如在学习《秦末农民起义》中“大泽乡起义”一目时,在讲到起义的原因时,我就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如果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没有遇到大雨,也没有延误期限如期到达,还会有农民起义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议论纷纷,教师留给学生辩论,甚至争吵。激烈的讨论过后,一些活跃的学生急不可耐地发表观点:“不会,因为秦朝刑罚残酷,百姓不敢。”“都活不了了,还怕什么?”反对声四起“对啊,大不了同归于尽!”应和声接起。“那百姓为什么敢揭竿而起呢?”教师因势利导,“因为秦朝的残暴统治,让人民实在活不下去了!”部分同学马上回应。“官逼民反啊”“那由此可以判断,大雨和期限都不是根本原因喽!”“是”异口同声的回答充分证明疑问解决了,师生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下进入到下一个知识的学习。这种自主探究与师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刺激求知的欲望,极大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热情。

五、适当运用历史图片和影像为教学增色

高效的历史课一定不是枯燥的。历史教学面对的难题之一,就是历史学习材料的枯燥。将学习材料以学生乐于学习的方式呈现,才能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在新授“全面内战的爆发”一课时,用影片《重庆谈判》片段来进行讲解,投影谈判桌上国共双方激烈争论;蒋介石一方面假装和谈,另一方面发动军事威胁等。为了在一些历史氛围的再现上更加真实可信,同时将拍摄的某些历史性场面,如蒋介石与毛泽东合影、毛泽东在飞机上的挥手致意等,专门选择茶褐色,使图片具有历史感和文献感,艺术地再现了67年前那场举世瞩目的国共和谈。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变换历史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播放音像资料让学生随机进入历史情境,亲眼“目睹”当时的历史场景;动态展示历史事件发展过程,使学生的情绪也跟着活跃起来;用图片拓展历史人物的事迹,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不用做比较我们也能得出结论,形象多样的历史学习材料比单一的文字材料更能

吸引学生和提高教学。在教学中适时利用各种图片、影像可以调动学生听课兴趣,使注意力集中,并且可以使激发起来的学习兴趣持久。

当然,课堂上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只是教学手段,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高效的课堂应该让学生舒展头脑,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这要求教师有较高的学问和修养,有对历史独到深刻的理解,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巧妙设问引导探究的技巧去驾驭课堂。但要想真正地做到这一点,非要下一番苦功夫不可,期待着今后的历史课堂在师生共同努力下是个趣味横生,激情四射的大舞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