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死时是仅封为“忠武侯”的将军,死后却被历朝统治者追封为“忠惠公”、“义勇武安王”、“协天大帝”、“忠义神武大帝”、“伏魔大帝”,把他当作忠义和气节的化身,捧抬到了吓人的程度。成为和孔子平起平坐的“武圣人”。
据说关羽原本不姓关,而是姓冯名贤字寿长。他从小练就一身好功夫,长大后靠打铁为生。当时解州城里有个熊虎员外,绰号“解州虎”。这个鱼肉乡里的恶霸,串通官府,把全城的水井填死,单留下他家后园的一口甜水井, 想借此敲诈勒索,欺男霸女。冯贤出于义愤,就乘夜杀死了“解州虎”,为民除了大害。杀人后,他不得不亡命外出。谁知行至潼关,捉拿他的画影图形已经张贴在潼关的城门上了,他无法过关,正在为难之际,经一位老婆婆的指点,他打破自己的鼻子,把血涂在脸上,装疯卖傻,指关为姓,骗过把守城门的士兵,混了出去。过关后,想用涧水洗掉脸上的血迹,不料,黄脸壮士一下子变成了面如重枣的红脸大汉,再也难以辨认他的真形了。从此,冯
贤就改姓名为关羽,戎马终生,战死麦城,再也没有回过故乡。
“天下关庙数解州,解州庙头数春秋楼”。关羽是河东解梁人氏。这块三国时代蜀汉名将的诞生地,就在距解州镇东南10公里的常平村。这位曾被历代封建统治者神化了的“武圣人”,原本是个铁匠。他膂(lǚ)力过人,武艺高强,爱打抱不平,喜扶危济困,很受乡里群众的爱戴。然而历史的局限,又给他背上了沉重的“忠义”包袱,历代统治者逐代加码,官上加衔,于是,桃园三结义中的这位老二,就远远超过了他的皇帝兄长和情同手足的贤弟,成了同孔丘平起平坐的大人物。从此,国内建造关庙之多,也和文庙可以交相媲美了。解州散文关羽的故乡,出了这么一位不简单的乡党,自然要格
1
外优礼一番,庙貌甲天下,更是理所当然了。
拔地而起的关帝庙,在隋朝开皇年间就落成了。后遭地震、水灾等破坏,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被宣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修葺了主要建筑物,栽植了多种多样的花草,装点得繁花似锦,浓荫匝地,楼阁峥嵘,面貌一新。使之成为劳动人民的游览胜地,并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开发。
这座宫殿式的建筑群,占地面积约18570多平方米(25.86亩),体现出我国建筑学上传统的、以中轴线为基础的、对称式布局的民族风格,庄重典雅,层次分明,跌宕多姿,急缓相间,给人一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感觉,因而获得了“小故宫”的盛誉。
春秋楼被称为关帝庙的扛鼎之作。历史上,解州关帝庙的春秋楼和万荣县的飞云楼、秋风楼是并称于世的“河东三楼”。春秋楼又名麟经阁,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楼高33米,是解州关庙中的最高建筑。全楼有木制隔扇108面,传说是象征历史上山西所辖的108个县。孔子作《春秋》,至获麟而绝笔,因而《春秋》一书别名《麟经》。传说关羽一生爱读《春秋》,所以他的读书楼,就叫作麟经阁,或者春秋楼了。
居全国“武庙之冠”的解州关帝庙,除了它的主要建筑外,保存的历史文物还有很多。像色彩绚丽的琉璃影壁,刻工精致的石头牌坊,满镌纹样的万斤铜钟,制作精巧的铁铸焚香炉,都是值得一观的艺术精品。
如今,关帝庙一派崭新面貌。浓荫深处,藤萝满树,花香鸟语,蜂飞蝶舞,使气象森严的关帝庙,平添了生意盎然的图景:“关帝庙焕发了艺术青春!”
2
(摘自《山西名胜·天下关庙解州甲》)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