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为达成经济高质量低能耗的发展标准,在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碳中和”目标。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集合公司治理、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相关理论,基于的大背景之下,对现代企业如何更好地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和探究,并对此提出应对建议,为现代企业迎合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低碳经济;企业;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的起点是统计碳源和碳足迹,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在全球各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能源问题。目前中国国民经济行业中二三产业占比已超90%,低碳经济在国内广泛推行,我国已将绿色经济发展纳入宏观经济管理,致力于维护我国经济资源合理开发和使用。在低碳经济,承担着重大责任,这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代表了从工业文明向生态经济文明的巨大进步,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我国企业如何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实现是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一)低碳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企业需要跟随发展方向
。为推动在低碳经济下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相继推出《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为企业和各行业的低碳绿色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指导建议,体现了当前国家和政府对低碳发展领域的重视深度。从现实情况来看,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人口资源消耗使得碳排放量持续上升,工业文明发展的同时,工业排放和生活排放带来了大量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在有限的资源和无限的需求之间,企业需要紧随低碳发展大方向,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提升能源利用率,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碳中和、碳达峰”成为了全球竞争的制高点,新的投资机会将围绕着低碳经济展开,国内经济需要在此阶段抓住机会以减少行业受到国际上的限制,社会需求变化和产业变迁是必然的,低碳经济也随之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价值。在这个大的政策基调和社会变革的推进过程中,企业如果不进行改变,未来很可能会面临很大的政策压力,无法获得高利润率和可持续的发展。
(二)低碳经济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期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取发展,满足利益。如果不对企业生产加以控制,会加速后期利益的消耗,对企业后期的利益和发展都带来不可预测的风险,也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可持续发展也存在不可预期的环境震荡,投入低碳行业可以通过创新的生产技术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以及碳排放,使得同等数量的资源发挥出成倍的价值。以汽车行业为例:据中汽中心测算,“十三五”期间,生产碳排放基本保持在0.6~0.7亿吨/年;其中,约90%的生产碳排放来自电力使用间接排放。初步来看,如果不采取积极的节能减排措施,未来生产碳排放将依旧保持在0.7亿吨/年左右。因此,为实现生产碳排放的逐步降低,整车企业在提升电气化率的同时,应提高清洁电力使用比例,推广回收利用技术,并进一步提高能效。汽车行业呈现出由内燃机时代向电气时代转变的趋势。能源消耗型企业都在积极探索低碳发展的道路,以期获得更优效率和更长远的发展。
(三)低碳经济是企业经营发展的新契机
“当前,我国已经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明确提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泽炎讲道。面对政策性的指导和规划,企业迎来新的机会,新生活方式必然会随着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出现。低碳经济不仅仅是“双高”型企业需要重视的问题,各行各业都需要重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下某些企业面临着被归零、颠覆的局面,从能源结构来看,我国仍然以化石能源消费为主,占比高达85%左右。同时,也出现更多新企业,行业竞争性更强,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产品不断开发,在国内外市场上产生明显增幅,低碳经济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我国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新能源汽车、光伏、半导体等相关行业现阶段的利润极低,但在众多投资者预测中未来发展向好,在政策支持下,企业通过投资碳市场,可以为企业的低碳转型获取相应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在这些问题中隐藏着商业机遇,为企业进行产业转型提供推动力。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可持续发展现状
(一)资源紧缺状况下高耗能高污染型企业面临严格整治
。。但目前,国内资源紧缺使得国内企业生产经营对国际资源市场的依赖性大,企业主导权降低,能源供应不足,此类企业由于其成产的特殊性,在生产成本上更高、资源浪费量更大,使得利润率较低,可用于投入的资金有限,在此状态下循环不仅会使得企业浪费掉大量生产成本,还会使得生态环境每况愈下,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环保部门对于规模小、环保设备不够、工艺滞后、排污严重、污染性强的“散乱污”企业打击治理力度小等因素,使得以利益至上为出发点的部分“双高”型企业宁可缴纳罚款以代替内部整改的成本、在检查期间做面子功夫掩盖问题躲避处罚,环保部门治理方式的欠缺难以在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双高”型企业需要进行严格整治。
(二)国内部分企业低碳发展内生力不足,低碳表现浅显
目前,国内外很多企业投身于低碳行业,开发新产品,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工业节能和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和节能材料等的产业,通过几年的发展和改进,已有很大的进步成效,“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超市”“低碳校园”“低碳交通”“低碳环保”“低碳网络”“低碳社区”逐渐衍生并出现在大众的眼前。虽有所成效,但仍然表现出内生发展力不足,低碳表现力还较为浅显,负面现象不可忽视。例如,某些共享单车成批生产,出现“供大于求,肆意破坏”的不可控局面;再如某些企业只局限于表面低碳以应付上级部门检查,在实际运行管理和生产过程中依然处于“高消耗、难循环、低效率”的死循环中;同时,大部分高耗能企业忽视内部管控体系,或管控体系过于简单,目的仅仅为了减少开支,而忽视效用,使得工作效果不佳,无法发挥真正的作用。究其原委,各行各业仅仅是蜂拥而上冠以“低碳”二字,使“低碳”成为一种表面时尚,企业自身并未真正的从管理体制、生产活动、运行机制等方面作出改革,总体呈现出“低碳发展缺乏内生力量、低碳表现浅显”的发展状态。
(三)技术创新不足和专业人才缺失阻碍企业可持续发展
能源的价值发挥高低取决于技术水平,而技术水平的提高又依赖于技术人才,所以技术和人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技术问题反映在在能源开发和利用中,目前可以使用的九大清洁能源已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发,但太阳能、生物能、氢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水能、核能、飞轮储能在低碳经济技术方面还不成熟,相关经验不足,且开发费用较高,存在一定的阻力。由于技术水平低和较高的使用维护费用,部分国内龙头企业处于低碳经济发展的初步阶段地位,展现出投身新经济模式的姿态,但是依然存在技术和经验不足,在企业之间对于清洁能源的使用还没有普遍开来,还需要循序探究。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对外公布的《2010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迈向低碳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未来》称中国实现未来低碳经济的目标,至少需要60多种骨干技术支持,而在60多种技术里面,有42种技术中国目前不掌握核心技术。国内高等教育人数每年都呈上升趋势,但多数学生在选择专业研究方向的时候都考虑经世致用的原则,考虑的是性价比,就业快、待遇好的专业成为热门专业,而“生化环材”专业在本科阶段没有就业优势,往往需要更深入的学习与研究、投入更多的时间和成本。在面临生计问题下,大部分人很难专心一致的研究技术,相关骨干人才增长缓慢,然而,这些专业正是“双碳”经济所需要的。这是引起我国相关专业骨干人才的缺口的一大原因。技术是国家经济发展实力的体现,通常发达国家要高于发展中国家,我国正在大量投入研发创新技术,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创新人才,但总体推行速度缓慢。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可持续发展建议
(一)提高企业经营环境应变能力,集中发挥资源优势加以低碳整治
一方面,单纯的依靠企业自身减少碳排放,是不灵活的,可能会导致脱离市场轨道,企业必须要有灵敏的洞察力来应对变化的环境。企业想要实现低碳经济下的可持续发展,不可忽视社会政策环境、同行业发展方向、竞争对手领域转型等经营环境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企业应当以开源节流的理念贯彻生产经营活动中去。根据经营环境的特点,企业可基于产业组织模式或者资源基础模式来制定自己的企业战略。应对在低碳经济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企业需要科学理性分析,只有取舍清晰、资源集中、持之以恒的企业,才有可能建立核心专长并借此持续、稳定的获得发展和收益。企业可以在自身资源优势的基础之上,通过实施绿色标准、绿色管理、绿色生产,加快内部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低碳产业,推动产业体系向集约化、高端化升级,实现能源消费结构清洁化、低碳化。同时,创新能源科学管理模式,做好企业使用能源规划、年度计划及各专项规划之间的有机衔接,建立规划实施、监督检查、评估考核机制,保障规划有效落实,用企业先天优势进一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和约束力,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培养低碳型企业文化,增强企业低碳发展内生力
“双高”型企业要转型不能只做面子工程,内发性的转型才能有坚定的发展力量。企业应当树立长远的发展目光,低碳经济是现在的时代主题,全球各个国家都在参与竞争,若企业此时坚持发展“双高”经济,保留了短期利益,却难以获得可持续的长期发展,最终会落入淘汰的队伍。。企业内部员工应当统一思想,深入学习宣扬低碳经济的内涵,加强组织领导,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协调重大关系,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积极稳妥推可持续发展整体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面对产业趋势、经济周期、国际经济形势、突袭疫情等诸多变化中果断、从容的面对,在危机中寻找契机。真正理解低碳经济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重视人才与技术培育、引入,加快企业低碳可持续步伐
应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骨干人才以及技术的缺失问题,本文认为需要从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自身三个层面入手解决。在国家层面,国家需要就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加大财政投入用以支持技术创新。同时,推出与能源开发相关人才引进、培养以及技术引进、培育的政策以提高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吸引力,为重点专业优秀人才提供一定的环境支持。此外,需要严格监督人才培养与技术培育的进程,对于滥用公关资源、骗取科研经费、学术作假等行为进行严格管控。在政府层面,各级政府应配合好国家各项政策,落实好政策的实施,将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贯彻到各行各业中去,同时妥善处理人才和技术在政府当地引进和培养方面的问题,从量与质上加强人才培养与技术引进。在企业自身方面,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实体,应当从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考虑,制定内部人才和技术培育引进计划,改善就业条件,给予员工一定的学习时间,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截至2019年底3M公司获批的发明专利已经超过12万项,由最初的矿业制造公司转变为高端杂货店,其成功的转折点在于总裁德鲁制定了“15%原则”,就是允许每个技术人员在工作时间内可用15%的时间来“干私活”——即搞个人感兴趣的工作方案,不管这些方案是否直接有利于公司,往后带来了大量的发明,为公司创造的极大的价值。正是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创新精神,令3M公司为全世界不断带来新产品,在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不竭活力。同时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能源检测、管理、调度信息平台、服务体系和产业体系,打造低碳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另外,应当学习借鉴国际发展经验和技术,与国际市场接轨,改善能源使用技术,掌握核心技术,创造自身竞争力,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力,加强对新技术的不断创新,通过技术的创新研究,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与整合。转制企业可以抢抓战略机遇,积极引进这些先进适用技术,从而在壮大自身的同时获得政府“低碳”支持,推动企业的做精做强。
四、结语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社会需求,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能够更好的解决现阶段的社会发展问题,因此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更高的要求。从企业的角度出发,首先,要实现低碳经济环境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从内外部着手,内部转型优化,外部积极合作;其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明确社会责任,积极加入节能减排行列,从思想上引导企业的发展方向,提高低碳经济在企业内部的重视程度;最后,结合现有技术,开拓创新,加强技术投入,大力培养吸引所需人才,为企业增加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总之,低碳作为经济发展的一大新兴领域,企业要在此背景下融合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协调低碳经济与企业发展的关系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同时加快低碳转型,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刘朝霞 邓婷 王一珺 陈青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