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导学案

2024-01-24 来源:好走旅游网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导学案 授课时间:2013.4.2 复习目标 1.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重点)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3. (重点)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重点)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重难点)知道二力平衡条件并能做简单的应用。 5.通过实验,(重难点)认识牛顿第一定律并能解释简单的问题。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基础知识总结 一、运动的描述: 1.把 叫机械运动。 2.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是相对 来讲的。确定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就看这个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在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则这个物体是 的;若不发生变化,则这个物体是 的。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 。 3.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 例如,教室的讲桌,以黑板为参照物,讲桌是 的;以来回走动的老师为参照物,则讲桌是 的。 二、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经过的路程; ⑵经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 ⑶比较 。 2.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 通过的路程,用符号 表示,速度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速度的单位有 和 ,换算关系是 。 速度的计算公式是 ,变形为求路程 和求时间 。 3. 叫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注意:p32想想议议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长度单位:基本单位: 符号 ,其他单位有(从大到小写出来,并写出换算关系): 2.填单位:课桌高0.7 、篮球直径24 、铅笔芯的直径1 、一支新铅笔长度1.75 。 3.特殊的测量方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测硬币的直径 4.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 “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 “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 、 、 。 c. “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 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1)时间的单位: 、 、 ;1h= min= s (2)古代测量时间的工具: 日晷、沙漏等;实验室用 来测量时间。 6.误差: (1) 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 测量方法 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① ② ③ 。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 ,而错误是能够避免的。 四、力 1.力的作用效果:⑴ ⑵ 。 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一般指: 的改变和 的改变。 2.力用符号 表示,力的单位是 。 3.力的三要素:力的 、 和 称力的三要素。因为这三点都会影响力的 。 4.力的示意图:用一根 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表示出来,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5.力的概念: 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课本43页图12.4-4、12.4-5) ⑵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⑶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 N。 五、牛顿第一定律: 1.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 。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 ,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以 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2.牛顿第一定律: ⑴内容是: 。 ⑵说明:①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 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惯性: ⑴定义: 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 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⑶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如p46图12.5-5p47图12.5-7 六、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 或 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 。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4、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物体受力条件 物体运动状态 说明 不受力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 受平衡力 合力为0 静止 运动状态 匀速运动 不变 原因 受非平衡力 运动快慢改变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合力不为0 运动状 运动方向改变 态改变 的原因 跟踪练习 1.如图所示,一小闹钟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则( ) A.闹钟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闹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闹钟受到的重力和闹钟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桌面受到的支持力和闹钟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桌面受到的重力和闹钟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2.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如图12-115所示,用同一小车从同样的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接着在材料不同的平面上继续运动,分别停止在图中所示的位置. (1)使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材料不同的平面上开始运动时有相同的 . (2)小车在不同的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不相等,是因为小车受到阻力不同,越光滑的表面,受阻力越 (填“大”或“小”),走得越 (填“远”或“近”),车的运动越接近 运动. (3)从这个实验可推出结论: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任何力,它将 . 中考链接

1.(2012•嘉兴)如图是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其实验过程用到了许多科学方法.(1)怎样控制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的速度相等呢? 方法是:把小车放在同一斜面的 ,由静止开始下滑. (2)怎样反映“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方法是: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或 . (3)怎样得到“小车不受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呢?必须要

用推理的方法,即:如果小车运动时不受摩擦力的作用,那么小车将 . 2.(2012•襄阳)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老师指出实验桌面越光滑越好,其原因是 。

(2)实验中保持F1和F2相等,用手拉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的条件之一是 . 巩固训练

1.在物理学中我们是以“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而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一些成语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下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 )

A.离弦之箭 B.风驰电掣 C.一日千里 D.姗姗来迟 2.图像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规律,如图12-106所示表示物体做匀速

直线运动的是哪一段( )

A.AB段和EF段 B.AB段和DE段 C.BC段和EF段 D.BC段和DE段

3.如图12-107所示表示四个力作用下体现的不同作用效果,其中有一幅图与另外三幅不同,你能说说是哪一幅图吗 ( )

4.煎鸡蛋时,将鸡蛋往灶台一碰,则鸡蛋很容易打破,而灶台却没有破,是因为( )

A.灶台作用鸡蛋的力比鸡蛋作用灶台的力要大 B.鸡蛋和灶台受到的力一样大,而鸡蛋壳易碎 C.鸡蛋的质量比灶台的质量要小 D.灶台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5.今年我省的雪灾特别严重,在与雪灾的抗击中人们采取了许多措施,下面列举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因惯性而造成损害的是 ( )

A.禁止载重车辆上路 B.及时给电线除冰 C.将水表包起来 D.在汽车水箱内加防冻液 6.“水涨船高”这句成语中,“船高”是指船升高了,这一运动是以 为参照物,以 为参照物时,船是静止的.

7.狂风把小树吹弯了腰,把落叶吹得漫天飞舞.从力的作用效果分析,风力不仅使小树发生了 ,还使落叶的 发生了改变.

8.如图12-110所示,在光滑桌面上铺有薄桌布,桌布上放置盛有水的两个杯子.当猛地将桌布从桌面沿水平方向拉走时,桌布上的杯子 随之运动(填“会”或“不会”),这表明杯子 .

9.小利同学在超市购物时,用5 N的水平力推着一辆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小车受到的阻力是 N,突然,小利发现前面有一小孩,她马上用10 N的水平力向后拉小车,使小车减速,在减速运动的过程中,小车受的阻力为 N,方向 . 10.甲、乙两人在一次赛跑中,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12-111所示,则由图知道:(1)这是一次 m的赛跑.

(2)甲、乙两人中先到终点的是 . (3)乙在这次赛跑中的速度为 m/s. 11.如图12-113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A的长度是 ,.

12.如图12-114甲所示,小朋友用力推车,虽然累得满头大汗,可是车却一动不动.请在乙图中画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示意图.

13.某地区道路如图12-118所示,歹徒在A处作案后沿AB以5m/s速度逃跑,到达B时停留1 s,接着沿BC以6m/s速度逃命.在歹徒经过AB中点时被见义勇为的小明同学发现并立即从A出发,沿AC拦截歹徒,结果警方和他恰好在C处将歹徒抓获.歹徒从被发现至在C处被捕共历时多长时间?小明追捕歹徒的速度为多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