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论文-
专业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培养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专门人才,加强专业课程教学设计是关键。粮食工程专业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核心能力,对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实践。课程的教学模式采用以职业任务和生产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紧紧围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基于工作过程”来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突出强调实践性教学,着力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粮食工程;教学设计;课程体系;教学模式
粮食加工是我国现代化工业生产的一部分,由于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及其应用,因此对广大粮食加工技术人员的知识与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技术学院是培养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基地,加强专业课程教学设计是关键。我院开设粮食工程专业后,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核心能力,对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实践。 一、专业核心课程设置
1.本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粮食加工与检验技术,具备从事粮油饲加工、储存、检验、营销管理的能力,具有敬业精神、团队合作和良好的职业生涯发展基础,能够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专门人才。 2.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构建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通过岗位群的工作过程及职业能力分析,根据专业核心能力对应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设置课程,要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适度够用的原理和概念为辅,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解决学生主要专业技术的掌握和实际应用经验的学习。要与区域经济及企业结合,针对职业培养目标,紧贴岗位开发课程,更新教学内容,采用模块化、层次化和综合化等多种课程模式,优化课程结构,合理、科学、均衡地设置各类课程。形成以职业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企业真实生产任务为导向,涵盖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内容的课程体系。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有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部分。理论教学体系包括公共素质课、职业基础素质课、职业技能课及职业延展课四大部分,要重点突出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基本技能训练、职业技能训练、职业综合实践等组成。实践教学应突出工学结合理念,能很好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并尽可能考虑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接轨;要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把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道德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实践教学时间,严格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作风。本专业核心课程:粮油饲检测技术、油脂加工技术、谷物加工技术、饲料加工技术。 二、本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的设计思路
1.课程的教学模式。采用以职业任务和生产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根据学生对未来就业岗位典型的职业工作,进行项目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技术,遵循“设计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确定本课程学习领域目标和学习领域情境设计。紧紧围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基于工作过程”来选择和组织课程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学习并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具有敬业精神、团队合作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2.课程的项目任务设计。在每一个学习领域情境中,均设计若干项目任务,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而理论知识的选择,则紧紧围绕项目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通过校企合作
和工学结合方式,充分开发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课程的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的评价采用学生小组成员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
各课程教学顺序都是根据工艺前后设备的顺序来制定的。教学的主要功能载体是设备。 1.教学任务的确定。根据 “必需、够用”的原则,结合行业、企业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对课程教学任务进行整合设计。理论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教并重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主线,强化“工学结合”,将企业的实际生产作为教学项目载体,结合岗位工作流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设计完成任务,通过实践任务设计所需学习的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做到“学中做、做中学”,有效实现工学结合。同时,聘请行业专家、学者、企业能工巧匠、技术骨干,参与课程改革与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及时将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更新到课堂教学内容中。
2.教学内容组织及表现形式。本专业各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是通过设计成若干个学习情境和学习子情境,并通过项目任务教学而实现。其中理论与实践学时设计比例不超过1∶1。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教材、扩充性资料、图书网络资源。(1)教材。教材选择要做到适应高职高专教育的变化发展以及粮食行业发展的变化,优先选用新出版的、高职高专的、国家规划教材,尤其选用省级以上精品教材。为了更好的体现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特色,应根据课程和专业特色、不断完善教材。如修订校本教材,含实验、实训教学指导书等配套辅助教材。(2)扩充性教学资料。建立教学资源库,教师编制并上网备课笔记、电子教案、课件、习题库、试题库、网上测试软件等学习资料。方便学生的学习。另外,还建立有图片库、动画库、视频资料等多媒体素材,使抽象的理论更直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3)图书、网络资源。学院图书馆馆藏图书达56.3万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推荐参考书籍,利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全天开放时间,学生可随时查阅相关专业资料。学校建有完善的校园网、电视系统,开通了《清华同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九个数据库,学生可以共享网络资源。粮食工程专业还建有专业课程网站,实现了课程资源共享化、课程组织网络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管理智能化。借助课程网站的运行,可随时随地帮助学生学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设计
1.教学模式的设计。(1)教学模式实施 “四改变、四结合”。 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培养能力为本位,引导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四改变”: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为“师生双方共同参与”;改变“以课堂为中心”为“课内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改变“以课本为中心”为“以课本为线索,以课程网络为平台,网络化学习,重组构建知识”;改变“教师传授知识”的传统观念为“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知识,有组织、有体系、有目的的开发应用知识。”“四结合”: 教室与实训基地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项目必选与项目自选相结合,课程需求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2)依据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对教材进行改革。将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操作任务和工艺设计改造项目结合起来,选定若干典型任务和项目来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3)依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实施“三引入”:将制粉工职业资格的考核认证知识引入课程内容;将行业标准引入课程标准;将企业氛围引入课程氛围。(4)创新考核办法。采用“基本+激励”、“三评价”、“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方法。 “基本+激励”:学生能基本完成学习任务的,给予基本分及格,对创造性、创新性学习的学生,给予激励分。“三评价”:是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过程考核主要通过学习情况、协作精神、规范程度、实训态度、实训效果、承担任务等方面综合评定。结果考核主要通过实训报告、讨论分析、设计资料、社会反映等方面综合评定。
2.教学方法的运用。粮食工程专业是工科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设备操作与工艺调整技术,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设备的操作与维护、工艺调整技术等方面的关键能力。教学任务的实现途径主要是实践教学,常采用现场教学、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动画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实现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
3.教学手段的运用。(1)锁定行业岗位任职资格标准,开展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证工作。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粮油检验工、制粉工、制米工、制粒工、制油工等职业资格培训和考证工作,并通过职业资格考证,加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压力,学习有目标、有针对性。(2)加强教学场所的建设,实现“三个一体”。“三个一体”:实验室与教室一体,实训室与教室一体,工厂与课堂一体。通过“三个一体”的建设,强化学生知识接受,知识运用,提高职业技能。(3)精心设计课程教学资源。建立动画库、图片库、录像资料库、实物陈列室。如专业课程中的筛选设备、去石设备等的结构、原理、工作过程等知识一直是课堂上教学难点,教师往往要花费大量课堂时间去分析讲解,效果却事倍功半。但通过实物、动画、图片、录像等资料的配合,教学效果显著提高。(4)建立网络课程和多媒体系统教学。精心设计电子课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改革,提高课堂的信息量。并通过建立课程网站,课程资源全部上网,学生利用网站来组织学习。利用网上在线测试系统,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查;利用网上互动交流平台,在线进行答疑、辅导。 五、课程教学设计取得的初步成效
粮食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设计经过实践,并在不断完善、发展的情况下,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由于学生的培养质量高,粮食工程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百分之百。为此,也受到了学院的高度肯定:教学改革成绩显著,特别是工学结合、基于工作过程人才培养模式上取得很大的成效,体现了高职教学特点;教学能结合行业和企业的实际,培养的学生职业素养好,动手能力强,能胜任企业的生产及技术管理工作。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对本专业的毕业生给予很高的评价:粮食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高,毕业生有很强的吃苦精神和团队精神,动手能力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