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外交与中国国际形象的塑造
2020-05-06
来源:好走旅游网
第2l卷第5期 vo1.21 No.5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ich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2011年10月 oct.2010 论 文化外交与中国国际形 象的塑造 谢娟 (成都大学,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在当今这个世界多极化机加速前行,经济全球化突飞猛进的时代。世界许多国家纷纷将塑造国际形象作为增强国家 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在国际社会中塑造当代中国的良好国际形象,已成为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一个迫切而重要的问 题。而中国文化外交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塑造国际形象。 关键词:文化外交;中国;国际形象;塑造 中图分类号: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O94(2O11)05-0012-02 在中国与世界接触越来越频繁的今天,作为“软实力”的 国际形象问题到了必须正视的时候。2011年的全球的目光 依旧聚焦中国。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国际形象问题日益 引起关注。如何在国际社会中塑造当代中国的良好形象,己 成为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一个迫切而重要的课题。 发展的助推器。 1.3文化外交与国际形象的关系 文化外交与国际形象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文化 外交是一种形象政治,即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设计自身形 象,用以表达自身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品貌与水平的国 家行为。文化外交寻求的是表现和传播良好的国际形象,以 l文化外交与国际形象 1.1文化外交的含义 推进国家整体外交的运作。当今文化外交已经成为中国继经 济、政治外交之后的第三大支柱,文化外交作为国家对外政 策的一部分,肩负的重要使命就是塑造一个有利于自己国家 现代意义上的“文化外交”一词足美国历史学家拉尔夫・ 特纳在20世纪40年代最早提出来的,他认为“文化外交”就 是由一国政府所从事的、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的对外文化交 流行为。中国学者认为文化外交是以文化传播、交流与沟通 的良好形象。文化外交的形式也呈现日益多样化的特点,通 过文化活动、教育交流、旅游、传媒等多种手段,影响舆论和 公众看法,对树立良好国际形象起重要作用。 2中国国际形象塑造的现实困境 为内容所展开的外交,是主权国家利用文化手段达到特定政 治目的或对外战略意图的一种外交活动。某项活动是否属于 文化外交”的范畴,可以用四条标准衡量,一、是否具有明确 的外交目的;二、实施主体是否是官方或受其支持与鼓励; 中国大国地位,带来的不仅仅是全球影响和博弈实力, 更意味着责任和义务,也意味着要经受更多关注和挑剔。当 今的“妖魔化中国”、“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论调使 中国国际形象面临严峻的现实困境,积极开展文化外交来塑 造国际形象成为中国和平崛起的需求。 三、是否在特殊的时间针对特殊的对象;四、是否通过文化表 现形式开展的公关活动。文化外交具有其他外交形式所不具 备的独特性:柔软似水、平和直观、易于接受。这种“柔”性和 “软”性直抵人心,促进人与人之间思想、观念和情感的沟通, 使得文化外交在国家对外宣传和传播中被广泛运用,其重要 1、中国的迅速崛起让西方价值观占支配地位多年的国 际社会受到震撼、感到不安,尤其是在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 性日益突出,被誉为“外交中的外交”。 1.2国际形象的含义 价值观方面,国际社会对中国还存在大量的疑惑和误解。 2、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媒体对中国形象有意无 意的曲解、丑化中国的国际形象。这极大的损害了中国的声 所谓国际形象,是一个国家的外部公众对其政治、经济、 社会、文化与自然要素的一种综合认识与评价,是一个国家 过去的所作所为给国际社会留下的关于该国的意志、决心和 能力的印象。国际形象的判定标准是国际社会的主流舆论。 誉,干扰了西方民众对中国形象的认知。随着中国的不断崛 起,它也正成为一些国家极力“妖魔化”的对象。 3、中国现在是‘‘树未大,先招风”。在我国发展过程中。 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与其他国家国家利益相冲突的方面,由 国际形象作为国家力量和民族精神的表现与特征可以塑造。 国际形象通过政府外交、经济交流、文化产品输出、人际交 往、传媒等途径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国际形象的好坏往往会 影响国际社会对该国所从事的事业的理解与支持,同时也会 影响其他国家对这个国家的外交政策的制定,良好的国家形 象是国家对外交往的旗帜,走向世界的通行证,社会和经济 于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和能源作为保障,世界上一 些国家将中国看作“经济怪兽”,认为中国不仅庞大,而且胃 口贪婪,难以满足,将其它国家的就业机会和资源吞噬,造成 了全球的粮价、油价纷纷上涨,它们因此对中国产生忧虑和 恐惧。 收藕日期:2010—08—25 作者简介t谢娟(1965一).女,湖北武汉人,成都大学经济政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12・ ・ 谢娟 4、中国国内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导致中国形象受损。“贫 富差距、城乡差距拉大、环境在恶化,还有社会不公正、腐败 现象等,这都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也是国际社会 攻击中国的软肋。 总之,要想打消其他国家的“中国威胁论”思想,改变他 国政府和民众对我国的负面印象,用文化外交树立良好的国 际形象不仅能给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带来机遇,而且也有助 于减轻其他国家的担心,使中国的发展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 境。 3文化外交与中国国际形象的塑造 3.1塑造和修复国际形象是中国文化外交的主要目标 改革开放3O多年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国际影响 力迅速扩大,但中国在文化与传媒领域的软实力大大落后于 经济的发展。在多数外国人(尤其是西方人)的眼中,中国的 国家形象是一个复杂、矛盾、可畏但不可亲、充满不确定性的 “共产党大国”。因此,用文化外交塑造和修复中国国际形象 是中国文化外交的主要目标 l、所谓国际形象的塑造,指在世人面前展现出中国的一 种新形象,也包括国际形象的创新。例如,王逸舟教授提出把 21世纪的中国塑造成:“一是富强文明的中国、二是民主自 由的中国、三是统一完整的中国、四是完全负责的中国。”的 新国际形象。文化外交作为一种战略手段,肩负着塑造新时 期中国国际形象重任。正面、积极的国际形象对内可促进本 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外能促进与其他国家的友好 关系。反之,如果中国的形象塑造得不好,国际社会就会不了 解中国,也就很有可能误读中国。为此,必须为中国国际形象 进行准确地定位,要树立中国独立自主的形象,爱好和平的 形象,追求和谐的形象,务实负责的大国形象。 2、所谓国际形象的修复,即按照新思路、新意图,运用一 定手段对原有的国际形象进行全面或部分的改造、修饰和调 整。近年来,中国提出:“与邻为伴,以邻为善”,“睦邻、富邻、 安邻”的政策,中国在周边的国际形象大幅度改善,中国被视 为“繁荣的创造者”。随着中国和平发展速度的加快,消除国 际社会对中国的误解,展示良好的国家形象已经成了当代中 国文化外交的当务之急。 3.2近年来中国文化外交塑造国际形象的实践探索 文化外交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塑造国际形象。近年来, 中国积极开展文化外交,通过文化外交的实践探索,取得了 显著成效,使中国的国际形象在“妖魔化中国”、“中国威胁 论”等喧嚣环境中得到了改善和大幅提升。 3.2.I北京奥运会是中国国际形象的一次历史性展示和提 升 北京奥运会为中国提供了一个空前的形象展示机会,奥 运会为提升中国形象提供了五大平台:(1)宽广并优先的资 讯传播台:(2)地位对等的文化融化平台;(3)充分互动与反 馈的情感交流平台;(4)以注意力为向导的共赢经济平台; (5)全世界认同和尊崇的伦理平台。第29届奥运会2008年 论文化外交与中国国际形象的塑造 在中国这个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举行,这是中国文化与世 界各国文化一次握手与对话机遇,中国文化也前所未有地为 世界各国所了解。作为文明古国,北京奥运会为中国提供了 一个向世界全面展现中国,树立民族形象、国际形象的绝好 机会。实践证明,北京奥运现代化的体育设施、辉煌的开局、 快乐的比赛过程、优异的比赛成绩和胜利的落幕令世界感 动,尤其是现场观众所表现出的成熟、热情和宽容以及中国 人幸福的笑脸,让世人看到了中国人的全新风貌。 3.2.2孔子学院正成为在全球推广中国国际形象的极佳品 牌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状 况的兴趣越来越强烈,形成了一股世界性的“中国热”,而这 】i殳‘‘中国热”又具体表现为“汉语热”,目前全世界学汉语的外 国人多达4000万。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辞世虽有 2500多年之久,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孔子学院,作为传播中 国语言和文化的载体,正逐步在全球扎根。到2010年。全球 已建成近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以推动汉语传播等为 主要任务的孔子学院,成为向世界传播中国语言和文化的重 要窗口,是外国人了解中国的文化桥梁,也是中国展示国际 形象的一个平台。通过孔子学院这个平台,将中国传统文化 “和为贵”的精髓和“和谐发展”的理论介绍给世人,营造理 解,释放善意,打破隔阂和误解,塑造一个爱好和平、追求和 谐的中国国际形象,应该是海外汉语文化传播最重要的意 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孔子学院已经成为中国软实力的最大亮 点。孔子学院成为“让中国走进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一 座重要桥梁,如果说以前“让中国走向世界’,偏向于经济方面 的话,现在“让世界了解中国”就是指文化因素了。 总之,近年来,通过举办奥运会、在世界各国建立孔子学 院、举办中国文化年(节)等等,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 化互动交流,树立了中国睦邻友好、和平交往的形象,驳斥了 西方国家“中国威胁论”、“中国军事威胁论’’等种种“妖魔化” 中国的奇谈怪论。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信任,消除和弱化了 国际社会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误解和担忧,这些都是当前中国 运用文化外交取得有效成果。事实证明,中国文化外交在塑 造中国中国和平、和谐、负责的大国形象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智.文化外交一种传播学的解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24. [2]汤光鸿.论国家形象[J].国际问题研究2004,(4). [3][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重建[M].新华出版 社,2002.254. [4]王逸舟.中国外交新高地[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59. [5]王艳红.国际体系与中国软力量[M].时事出版社,2006.138. [6]彭新良.文化外交与中国的软实力:一种全球化的视角[蛔.北 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444. 责任编辑:邓荣华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