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试卷(含答案)
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 考试类型:(闭卷)考试 考试时间: 90 分钟 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选择题(40分,每题1分)
1. 当某一经济活动存在负外部性时,其( )。 A. 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B. 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 C. 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成本 D. 私人收益大于社会成本 答案:A
解析:负外部性又称外部不经济,指某个人的一项经济活动会给其他社会成员带来好处,但他自己却不能由此得到补偿。在外部不经济下,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2. 货币政策规则( )。
A. 规定中央银行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做出反应的方式 B. 描述中央银行如何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做出反应
C. 解释为了控制住通货膨胀应如何改变货币的供给
D. 描述当利率超出控制范围时,中央银行如何改变通货膨胀率 答案:B
解析:货币政策规则的一般形式是it=r*+πt+α(πt-π*)+β[100×(Yt-Yt*)/Yt*],其中,r*为实际的“自然”利率,对应于实际利率;π*为中央银行的目标通货膨胀率。如果α和β比较大,则货币政策规则就会支配经济对过度的通货膨胀和经济活跃做出反应。如果α比β大,货币当局对通货膨胀的响应就将比对经济活跃程度的响应积极得多。β=0的情况是对纯粹通货膨胀目标的响应。请注意,对经济活动的衡量在于产出缺口,这一规则让中央银行操纵利率以稳定潜在的产出,而不仅仅是增加产量。由此可见,货币政策规则描述的是中央银行如何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做出反应。 3. 菲利普斯曲线的存在意味着( )。 A. 存在黏性工资 B. 预期在短期无效 C. 预期在长期无效
D. 短期无工资与失业间的替代 答案:C
解析:一般认为菲利普斯曲线在短期内向右下方倾斜,在长期内是垂直的。因为在长期内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会导致较高的通胀预期,使得
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从而使得长期的通胀与失业的替代关系不再存在。
4. 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即便实施激励机制,但同完全信息情况比较,仍可能存在效率损失,这些损失包括( )。 A. 信息的价值 B. 不合理的风险分担
C. 计件工资合同中,激励很强,由于报酬只与产量挂钩,工人可能为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 D. 以上全是 答案:D
解析:信息不对称问题可以通过激励机制加以缓解,但一般仍达不到完全竞争时的效率。激励的代价可能会带来以下三种损失:①信息的价值。如果有人能提供关于代理人努力程度的完备信息,委托人会愿意支付一定的成本。②不合理的风险分担。在保险中,假定被保险人是风险规避者,保险公司是风险中立者,有效率的风险安排应该使全保险的效率更低,因此只好让被保险人也承担一部分风险,这会产生社会福利损失。③有时激励制度会产生不良的效应,包括负作用。例如,在计件工资合同中,激励性很强,但由于报酬只与产量挂钩,工人可能为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
5. 在国民收入和生产中的个人储蓄可以明确表示为( )。 A. 家庭所有资产的总额
B. 当期所得收入中不用于消费部分
C. 当期所得收入中仅用于购买证券或存入银行的部分 D. 家庭所持有的所有资产总额减去他们的负债总额 答案:B
解析:在国民收入和生产中,储蓄分为个人储蓄和政府储蓄,对于个人来讲其收入有两个去处,即消费和储蓄。所以,个人储蓄可以表示为当期所得收入中不用于消费的部分,即S=Y-C。 6. 人们拥有货币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交易动机 B. 投机动机 C. 预防动机 D. 均衡财富 答案:A
解析:按照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交易动机是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人们愿意持有不生利息或其他形式收入的货币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交易的需要。
7. 经济波动的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为( )。 A. 扩张、峰顶、衰退、谷底 B. 峰顶、衰退、谷底、扩张 C. 谷底、扩张、峰顶、衰退 D. 以上各项均对
答案:D
解析:一般把经济波动的周期分为四个阶段:谷底、扩张、峰顶、衰退。ABC三项都依次包括这四个阶段,只是以不同的时期为起点,故均对。
8. 完全竞争与垄断竞争的一个重要区别是( )。 A. 产品是否有差别 B. 与竞争的厂商数目多少 C. 长期中厂商获得的利润大小 D. 资源转移的灵活程度 答案:A
解析:垄断竞争的产品是有差异的,是导致垄断竞争厂商具有市场势力的主要因素,而完全竞争市场的产品是同质的。
9.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出现低效率的资源配置是因为产品价格( )边际成本。 A. 小于 B. 等于 C. 大于 D. 不等于 答案:C
解析:完全竞争市场均衡时,产品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不完全竞争市场均衡时,产品价格大于边际成本,厂商的生产达不到完全竞争市场下的产量,造成资源浪费。
10. 为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政府对竞争性行业厂商的垄断行为是( )。 A. 限制的 B. 提倡的 C. 不管的
D. 有条件地加以支持的 答案:A
解析:因为垄断容易造成价格高于完全竞争价格,不仅会造成消费者剩余的减少,而且也会造成社会的无谓损失,从而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因此政府会对竞争性行业厂商的垄断行为加以管制。 11. 以下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 A.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提高了实际利率
B. 通货膨胀的稳定性依赖于货币政策的不变性 C. 改变通货膨胀目标导致了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D. 只有财政政策才能使总需求曲线移动 答案:C
解析:改变通货膨胀目标需要通过货币政策改变利率,进而导致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12. CPI不同于GDP折算指数的是CPI包含( )。 A. 消费者购买的商品价格 B. 厂商购买的商品价格 C. 出口商品的价格 D. 进口商品的价格 答案:D
解析:GDP折算指数是指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CPI是计算居民日常消费的生活用品和劳务价格水平变动的指数。CPI和GDP折算指数的区别主要有:①GDP折算指数衡量生产出来的所有产品与服务的价格,而CPI只衡量消费者购买的产品与服务的价格;②GDP平减指数只包括国内生产的产品,进口品不反映在GDP平减指数上,而CPI包含进口商品的价格;③两个指数对经济中许多价格加总的方法不同。
13. 根据现代关于经济周期的定义,经济周期是指( )。 A. GDP值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B. 人均GDP值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C. GDP值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D. 以上各项均对 答案:C
解析:经济周期表示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因而根据现代的定义,则经济中期是指GDP值的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而非GDP值的上升和下降。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国际化的突出特点是( )。 A. 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B. 商业资本的国际化 C. 农业资本的国际化 D. 借贷资本的国际化 答案:A
解析:二战后,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的产业资本国际运动作为资本国际运动的主要形式,带动其他两种资本形态的国际运动,使三者汇成为全面的资本国际化。
15. 公开市场操作( )。
A. 改变货币乘数的大小,但不改变商业银行准备金 B. 改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但不改变货币乘数的大小 C. 既不改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也不改变货币乘数的大小 D. 改变商业银行准备金和货币乘数的大小 答案:B
解析:公开市场操作改变了基础货币,因而改变了银行的准备金,但是货币乘数=M/B=(cr+1)/(cr+rr),只与通货-存款率(cr),准备金-存款率(rr)有关。
16.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 A. 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不存在相互替代关系 B. 传统菲利普斯曲线仍然有效
C. 在价格很高的情况下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仍有替代关系 D. 离原点越来越远 答案:A
解析:在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变成一条垂线,失业率位于自然失业率状态,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 17. 下列( )项命题不正确。
A. 国民生产净值(NNP)减直接税等于国民收入(NI) B. 国民生产净值(NNP)加资本消耗(折旧)等于GNP C. 总投资等于净投资加折旧
D. 个人收入等于个人可支配收入加直接税 答案:A
解析:国民收入,指狭义的国民收入,是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报酬的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从国民生产净值中扣除企业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这一狭义的国民收入。
18. 下列哪一项不是可预期的通货膨胀可能带来的后果,即社会成本?( ) A. 实际工资降低 B. 皮鞋成本 C. 菜单成本
D. 资本利得增加而增加的税收 答案:A
解析:可预期的通货膨胀的成本包括:皮鞋成本;菜单成本;税收扭曲;相对物价变动引起资源配置的无效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等。 19. 在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模型中,若一国利率上升,其资本净流出将( )。
A. 与实际汇率均上升 B. 与实际汇率均下降 C. 增加,实际汇率下降 D. 减少,实际汇率上升 答案:D
解析:资本净流出与本国利率呈反相关关系,因此一国利率上升,资本净流出将减少;而实际汇率与贸易余额呈反向变动关系,资本净流出等于贸易余额,贸易余额下降,此时实际汇率上升。
20. 假设A公司为B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双方约定的报酬为20万元,事后B公司为A公司提供价值10万元的电脑抵消了部分款项,再用价值6万元的售后服务抵消了余下的部分款项,最后只支付4万元现金给A公司。在此种情况下,GDP增量为( )。 A. 20万元 B. 4万元 C. 40万元 D. 36万元 答案:D
解析:因为GDP计算的是生产的最终物品和劳务的价值,现在A、B公司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价值分别为20万元和16万元,合计为36万元,即为GDP增量。
21. 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D=30-P,市场供给函数为S=3P-10,如果对该商品实行减税,则减税后的市场均衡价格( )。 A. 等于10 B. 小于10 C. 大于10 D. 小于或等于10 答案:B
解析:由市场均衡D=S,即30-P=3P-10,可得均衡价格为P=10。政府减税,则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由于需求曲线具有负斜率,因此新的均衡价格小于10。
22. 中央银行采取( )措施时,高能货币数量将增加。 A. 在公开市场出售债券 B.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C. 卖出外汇 D. 贷款给银行 答案:D
解析:AB两项,在公开市场出售债券以及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都会使货币供给减少;C项,卖出外汇则是属于调节本币汇率的行为,与货币供给无直接关系。
23. 很高的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给下列( )带来更高的成本。 A. 债务人,而不是债权人
B. 持有少量货币的人,而不是持有大量货币的人
C. 工资增长和通胀增长程度相同的人,而不是接受固定名义工资的人
D. 处于高收入所得税阶层的储蓄者,而不是出于低收入所得税阶层的储蓄者 答案:D
解析: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会造成不同的收入再分配影响。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使债务人获益,给债权人带来更大的成本;持有越大量的货币,损失就会越大,因此高收入所得税阶层的储蓄者,受到更大损害。
24. 李嘉图的政府债务观点认为筹资减税会导致( )。
A. 消费减少,因为向前看的消费者理解政府今天举债意味着将来更高的税收
B. 消费减少,因为消费者把额外的可支配收入储蓄起来以支付减税所意味着的未来税收负担
C. 消费不变,私人储蓄增加,并且这种增加大于减税的数量 D. 私人储蓄的增加量正好等于公共储蓄的减少量,从而国民储蓄不变 答案:D
解析:李嘉图认为政府的债务相当于未来的税收,用债务筹措的减税并不会影响消费。家庭把额外的可支配收入储蓄起来,以支付减税所意味着的未来税收责任。这种私人储蓄的增加正好抵消了公共储蓄的减少,国民储蓄保持不变。
25. 若中央银行把存款准备金率从12%降到10%,这应该会导致( )。
A. 货币乘数和货币供给都增加 B. 货币乘数和货币供给都减少 C. 货币乘数增加,货币供给减少 D. 货币乘数减少,货币供给增加 答案:A
解析:存款准备金率下降,则货币乘数1/rd增加,从而导致货币供给增加。
26. 下述何种情形属于道德风险?( ) A. 购买火灾保险的企业更注重防火措施 B. 购买火灾保险的企业不注重防火措施 C. 商品的销售者比商品购买者拥有更多的信息 D. 商品的销售者与商品购买者拥有同样的信息 答案:B
解析:道德风险是由事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一方不能察知另一方行动的情形,又称为隐蔽行动问题。购买了火灾保险的企业一般只会比未购买的企业更不注意防火,这是典型的道德风险。
27. 如果人们不是消费其所有收入,而是将未消费部分存入银行或购买证券,这在国民收入的生产中是( )。 A. 储蓄而不是投资 B. 投资而不是储蓄 C. 既非储蓄又非投资
D. 是储蓄,但购买证券部分是投资 答案:A
解析:经济学上的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固定资产投资是用来增加新厂房、新设备、营业用建筑物即非住宅建筑物以及住宅建筑物的支出,存货投资指的是企业持有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国民收入的生产中个人将其收入用于消费之外的部分,拿来存入银行或购买证券,是属于储蓄而不是投资。
28.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 )。 A. 货币政策无效,财政政策有效 B.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有效 C. 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 D.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无效 答案:C
解析: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只有货币政策能够影响收入。财政政策通常的扩张性影响被通货价值的上升和净出口的下降所抵消。 29. 如果人们工资增加,则增加的将是( )。 A. 货币的交易需求 B. 货币的预防需求 C. 货币的投机需求
D. 上述三方面需求中任何一种 答案:A
解析: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量主要决定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交易数量越大,所交换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越高,从而为应付日常开支所需的货币量就越大。因而工资增加,收入增加,货币交易需求增加。
30. 在什么情况下,自主决定的财政政策稳定经济的效果最佳?( )
A. 在衰退期间增加G减少T,存在通货膨胀时减少G增加T
B. 每年预算都平衡
C. 在通货膨胀期间发生财政赤字,在衰退期间发生财政盈余 D. 持续发生财政盈余 答案:A
解析:预算赤字或盈余可以帮助稳定经济,平衡预算的规则将会使得税收和转移支付体系的自动稳定能力失效。当经济陷入衰退时,税收自动下降,转移支付自动上升,增加政府购买,而在经济存在通货膨胀时,税收自动上升,政府支出减少,有助于稳定经济,但同时也使得财政赤字或盈余出现。
31. 在下列项目中,( )不属于政府购买。 A. 地方政府办三所中学
B. 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一笔住房补贴 C. 政府订购一批军火 D. 政府给公务人员增加薪水 答案:B
解析: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一笔住房补贴属于社会保险福利津贴,是转移支付的一部分,并不属于政府购买。ACD三项都是政府购买的内容。
32. 在资本完全自由流动,汇率浮动的模型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A. 出口增加对产出没有持续影响
B. 净出口增加恰好被投资减少所抵消 C. 出口增加导致货币升值和进口增加
D. 出口增加使得利率上升的压力增大,导致货币升值 答案:B
解析:在资本完全自由流动中,利率是不发生变化的,因而也就不能影响投资。一般而言,开放经济下,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表现在其对收入的影响被净出口的变动所抵消。
33. 下列哪一项不是反对使用积极地稳定化政策的理由?( ) A. 存在较长的内部和外部时滞
B. 经济预测者准确预测未来经济状况的能力有限 C. 劳动力参与率会对国民产出的变化作出反应
D. 认为不明智的政策选择是引起大萧条之原因的历史观点 答案:C
解析:反对积极的稳定化政策的原因包括:①稳定化政策存在较长的时滞;②成功的稳定化政策要求准确预测未来经济状况的能力,但通常经济发展是无法预测的;③传统的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忽略了政策对预期从而对私人决策的影响,使得所估计的稳定化政策的效果不再可靠;④历史记录,即不正确的政策可能会导致经济的波动。 34. 关于结构性失业说导致的工资刚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工资刚性就是指工资不能调整到劳动供给等于劳动需求的工资的现象
B. 刚性的实际工资使得劳动的供给量小于需求量,从而提高了就职率,降低了失业率
C. 最低工资法、工会的垄断实力等都会影响到工资刚性状况 D. 由于效率工资的存在,一些雇主向其工人支付了更高的工资,导致工资高于均衡水平,从而降低了就职率,并增加了结构性失业 答案:B
解析:工资刚性是指当实际工资高于供求均衡水平时,劳动的供给量大于需求量。企业必须以某种方法在工人中用配额分配稀缺的工作岗位。实际工资刚性降低了就职率,并提高了失业率。 35. 单位销售税会使( )。 A. 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B. 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C. 供给曲线变得更陡峭 D. 供给曲线变得更平坦 答案:A
解析:对生产者征收单位销售税会使每一生产者的供给曲线将向左上方移动,移动的垂直距离等于单位销售税。
36. 如果经济运行处于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的部分,则总需求的增加会( )。
A. 使得物价水平上升,但不提高实际国民收入
B. 提高实际国民收入,但不提高物价水平 C. 实际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都不提高 D. 实际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都提高 答案:D
解析: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则国民收入增加,物价上升。
37. 积极政策的支持者对时滞的看法是( )。 A. 政策只有内在时滞没有外在时滞
B. 政策不存在任何时滞,因此稳定经济是完全可能的
C. 多变的时滞使稳定经济更为困难,因此成功的稳定政策几乎是不可能的
D. 政策存在时滞,决策者应当对此更为谨慎,但这并不意味着无须采取任何政策 答案:D
解析:积极政策的支持者同样承认政策存在内在时滞和外在时滞。这些时滞要求决策者更为谨慎,但并非意味着政策应该完全是消极的,尤其是在面临较严重而持久的经济衰退时。
38. 如果市场价格超过平均成本,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垄断厂商多卖1单位时( )。
A. 对总利润没有影响,但会缩小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之间的差额 B. 总利润会减少
C. 厂商总收益会减少,其数额等于P-AC
D. 总利润会增加,其数额为MR-MC,并缩小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之间的差额 答案:D
解析:由dπ/dQ=d(TR-TC)/dQ=dTR/dQ-dTC/dQ=MR-MC,可知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那么多卖一单位产品,总利润会增加。但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随着产量的增加,边际收益递减,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差额会逐渐缩小。
39. 美国将机器卖到南非并付给他们南非币( )。 A. 由于美国得到国外资产,这将使美国的净资本流出量增加 B. 由于美国得到国外资产,这将使美国的净资本流出量减少 C. 由于美国卖出资产货物,这将使美国的净资本流出量增加 D. 由于美国卖出国外货物,这将使美国的净资本流出量减少 答案:A
解析:资本净流出是指本国居民购买的外国资产和外国人购买的本国资产之间的差额。美国购买南非的资产,使得美国居民购买的外国资产增加,从而净资本流出量增加。
40. 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最重要因素是( )。 A. 预期未来的税收 B. 预期未来的成本 C. 预期未来的通货膨胀
D. 预期未来的投资报酬率 答案:D
解析:净投资的资本存量变动取决于资本的边际产量与资本成本之差,即预期未来的投资报酬率。
1、判断题(20分,每题1分)
1. 贸易政策不会影响一国的整体贸易平衡,只会影响到特殊的企业和行业。( )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解析: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NX(e)=Y-C(Y-T)-I(r*)-G,由于贸易限制并不影响收入、消费、投资或政府购买,因此它并不影响贸易余额,即不影响一国整体的贸易平衡。 2. 国际贸易降低穷国的工资水平。( )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解析:国家贸易使得穷国可以从专门生产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中获益,同时专业化生产增加了穷国廉价的劳动力需求,因此,国际贸易会增加贫穷国家的工资收入。
3. 若美元的实际汇率高于均衡水平,那么美元的实际汇率会上升。( )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解析:美元的均衡实际汇率是由净出口曲线和储蓄减去投资的垂线决定的,其中储蓄减去投资的垂线并不取决于实际汇率,因此,当实际汇率高于均衡水平,那么美元的实际汇率必然下降,使得贸易余额等于储蓄减去投资。
4. 在浮动汇率下,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主要是指政府支出通过利率上升和本币升值挤出了私人投资。( )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解析:在浮动汇率下,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主要是指政府支出通过汇率上升和本币升值降低净出口,抵消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收入的效应。 5. 已知甲、乙两国的名义GDP分别是40万亿元、5万亿元,政府的名义债务分别是24万亿元、5.4万亿元。显然,甲国的债务规模要大于乙国。( )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解析:甲国的名义债务小于名义GDP,名义债务是名义GDP的60%,而乙国的名义债务大于名义GDP,名义债务是名义GDP的108%,因此甲国的债务规模小于乙国。
6. 通胀会扭曲银行储蓄,因为人们缴纳的是名义所得税而不是实际所得税。( )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解析:存在通胀的前提下,储蓄的机会成本就是物价上涨的水平,因此人们缴纳的所得税考虑了通货膨胀的因素,属于名义所得税。 7. 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政策往往会导致经济衰退的出现。( )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解析: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通常都会导致经济衰退的出现。 8. 减少预算盈余能够有助于提高长期经济增长率。( )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解析:提高政府预算盈余的政策有助于提高经济增长率。
9. 购买力平价理论表明,一单位任意给定货币在所有国家能够购买的东西是相同的。( )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解析: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两国通货之间的名义汇率必然反映这两个国家的物价水平。国内物品和国外物品的相对价格即真实汇率不会改变,一单位任意货币在国内和国外能够购买的东西是相同的。 10. 各经济系统中,国民储蓄等于国内投资加上净资本流出。( )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解析:Y=C+I+G+NX,则Y-C-G=S=I+NX,贸易余额等于净资本流出,因此国民储蓄等于投资加上净资本流出。 11. 封闭经济中,投资一定等于私人储蓄。( )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解析:封闭经济中,Y=C+I+G,即I=Y-C-G,则投资一定等于国民储蓄。
12. 逆向选择一定是由事先信息不对称性导致的。( )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解析:信息不对称通常会有两个问题:事先的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逆向选择,即市场的一方不能察知另一方商品的“型式”或质量,又称为隐蔽型式问题;事后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道德风险,即市场一方不能察知另一方行动,又称为隐蔽行动问题。 13. 只有穷人才面临稀缺性问题。( )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解析:稀缺性存在的原因是人们的欲望超过了客观世界满足这些欲望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稀缺性对任何人,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是真实存在的。
14. 实际GDP的波动只由总需求变动引起,不为总供给变动所影响。( )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解析:长期而言,实际GDP是由总供给决定的,随着影响总供给曲线的劳动、资本以及技术的变动而变动。
15. 宣布一个政策事实上与实施一个政策一样有效。( )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解析:如果人们是理性预期的,他们了解到政策的前后不一致性,此时他们就不会根据宣布的政策而作出私人决策,其效果与实施一个政策是不同的。
16. 在美国,针对非法劳工加强执法可以使实际工资上涨。(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解析:劳动力供给曲线将会向左上方移动,在更高的实际工资处达到新的均衡,造成这一现象的部分原因在于顺周期的涨价假设。 17. 政府的再分配使得收入分配更加平等了一些。( )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 解析:政府的收入再分配计划增加了最贫困家庭的收入,也减少了最富有的家庭的收入。
18. 垄断厂商串谋,是因为可以控制产量水平、谋取高额利润。( )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解析:因为垄断厂商串谋后,避免了相互竞争,可以联合起来控制价格,同时也就控制了产量,可以使寡头的利益最大化,即谋取高额利润。
19. 浮动汇率下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不同于封闭经济,前者通过改变汇率、后者通过改变利率来影响收入。( )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解析:开放经济下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通过货币供给变动改变汇率,通过汇率来影响进出口,进而影响国民收入。而封闭经济下,货币政策只能影响利率,通过利率影响收入水平。 20. M2的范围大于M1,流动性也强于M1。( )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解析:M2包括储蓄账户和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其范围大于M1,但流动性弱于M1。
1、名词题(5分,每题1分)
1. 稀缺性
答案: 稀缺性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用性与有限性。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为“经济物品”。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进行消费。”也就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解析:none
2. 通货膨胀目标制 答案: 解析:none
3. 《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TT)
答案: 《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TT)是指1947年签署、1948年生效的关于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国际性多边贸易条约,同时也是负责实施该协定、组织缔约方之间进行多边贸易谈判和解决贸易争端的非正式国际组织。《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是:各缔约方政府在处理贸易和经济事务的关系时,应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大幅度稳定增长、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以及扩大商品生产与交换为目的。通过达成互惠互利协定,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等措施。以对上述目的做出贡献。GATT虽然名义上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但事实上形成了一个国际组织,其最高权力机构是缔约方大会。 解析:none 4. 贸易转移
答案: 贸易转移是关税同盟的静态福利效果之一,是指原来从同盟外非成员国的更低成本的进口被同盟内成员国相对更高成本的进口所取代。建立自由贸易区或关税同盟,实现经济一体化,实质上是在一些国家之间签署特惠贸易协定,对世界贸易有如下两种影响: (1)更加自由的贸易政策导致这些国家之间的贸易代替了过去各自的国内生产和消费,即创造出了新的贸易;
(2)这些国家之间更为自由的贸易政策,使得它们之间的贸易代替了它们过去同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即贸易活动由它们与其他国家之间“转移”到签约国内部。
前者称为“贸易创造”,能够促进世界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后者是“贸易转移”,它将损害其他非签约国的利益,降低世界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水平。 解析:none 5. 出口限制
答案: 出口限制又称“自愿出口限制”“自动出口配额制”,是指出口国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愿”地规定某个时期某种商品或某些商品的出口数量,超过规定的数量,就自动禁止出口。出口限制具有明显的强制性,主要有非协议的自动出口配额和协议的自动出口配额两种形式。非协议的自动出口配额是出口国迫于进口国的强大压力,自行单方面规定出口配额,限制本国商品向该国出口;协议的自动出口配额是由进出口双方通过谈判,签订“自愿限制协议”或“有秩序销售协议”确定出口配额。 解析:none
1、简答题(20分,每题2分)
1. 试比较征收关税与直接对国内进口替代部门进行生产补贴两种做法的净福利效应。
答案: 关税的净福利效应需要综合关税的生产效应、消费效应和税收效应来获得。具体来说,关税的净福利效应=生产者福利增加+消费者福利损失+政府税收收入。
(1)“小国”征收关税后,虽然该国会因进口产品价格上涨而减
少对进口商品的购买,但这一变化不会对世界市场价格产生任何影响。征税后,国内进口替代品生产者受到较高价格的保护,生产者剩余增加,生产者福利增加;消费者剩余减少,损失了消费者福利。征税后,国内价格的上涨部分就等于所征收的关税,即关税全部由国内消费者来承担。税收收入增加与生产者福利的增加不足以弥补消费者福利的损失,因此,社会净福利下降。
(2)“大国”是进口产品重要的购买者,征收关税后,由于价格的上涨,该国对进口产品的需求量下降,引起世界市场上商品需求量下降,从而导致价格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是生产者福利增加,消费者福利减少。但与“小国”情况不同的是,关税负担实际上是由国内消费者和国外出口商共同承担的,无法确定税收收入与生产者福利的增加能否完全弥补消费者福利损失。因此,大国征税后净福利下降还是上升是不确定的。
(3)如果该国不征收关税而是通过对国内进口替代品生产者给予补贴来保护国内生产,那么,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进口品价格都不发生变化,从而消费者福利是不变的。生产者福利由于得到补贴而必然增加。但补贴是由政府财政收入来支付的,而财政收入又来源于税收,是由社会成员共同提供的。可见,社会福利是由社会大众转移给了生产者。由于国内成本高的生产替代了原来来自国外成本低的生产,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下降所造成的损失。因此,社会净福利是下降的。 解析:none
2. 对以下陈述,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经济总是会逐渐调整到充分就业水平,因此,政策制定者无须
使用积极的稳定化政策;相反,他们应该遵循一个设计的较好的政策规则,以在公众中建立起自己的信誉。” 答案: 不同意。理由如下:
(1)由于在长期中工资具有伸缩性,因此,经济始终会逐渐调整到充分就业水平。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如果预期通货膨胀等于实际通货膨胀,经济就将处于充分就业。因此,政策制定者应该事先宣布货币政策目标,遵循货币政策规则,以增进公众的理性预期。在此条件下,不会存在货币错觉,管理当局如果宣布降低货币供给的增长率,则实现较低的通货膨胀目标未必一定要以失业率的提高为条件。 (2)然而,如果管理当局并不遵循规则,中央银行以经常改变其政策而著名,那么,公众对政策的反映可能会与中央银行的预期背道而驰,其政策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可以设计一个积极的货币政策规则,将货币供给增长率的变动与失业率的变动相联系;也可以设计一个与财政赤字的严重程度相联系的财政政策规则。政策规则是否实际上会起作用,取决于经济会以多快速度调整到充分就业状态,取决于物价和工资的伸缩性有多大。 (3)当发生较大冲击时,规则会限制管理层采取适当措施以对冲击作出反应的能力,而这可能会导致更多的失业。此外,关于政策规则是否应该事先宣布和应该由谁来决定以及什么时候需要改变规则等问题,经济学家们的意见并不一致。
(4)如果冲击较小,最好是让自动稳定器发挥作用而不是用政策加以调节。 解析:none
3. 经济达到一般均衡是否意味着充分就业?为什么追求高就业目标会导致通货膨胀?
答案: (1)经济达到一般均衡意味着充分就业。失业分为自然性失业和经济性失业两种,充分就业就是指不存在经济性失业的就业状态。当经济达到一般均衡的时候,意味着工人在愿意接受的工资水平下可以找到工作。这个时候可能还存在自然性失业,但是这并不影响充分就业。
(2)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即要使失业率降低就必然引起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当追求高的就业目标,即要实现低的失业率时,通货膨胀率就会上升。 根据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因为成本是决定价格的基础。在短期中,工资和价格存在固定比例关系,故可用通货膨胀率代替货币工资增长率。因而,高的就业目标会导致通货膨胀。 解析:none
4. 许多易腐食品,如各种蔬菜水果、鱼类、蛋类等,其生产具有高度的季节性。因此,当这些产品的供给量在一年中出现波动时,其价格也会产生剧烈波动,幅度通常在20%~50%,甚至更高。然而,在19世纪晚些时候开始大规模商业化使用的机械冷冻/冷藏技术极大地改变了这种状况,因为生产商可以将易腐产品从一个季节储藏至另一个季节。据经济学家们估计,冷冻/冷藏技术使得易腐产品在其供给量的旺季价格上涨约10%,而在淡季价格又回落几乎相同的比例。试用需求曲线一供给曲线模型分析冷冻/冷藏技术在旺季和淡季如何影响易腐食品的市场价格。
答案: 如图3-2所示,由于冷冻/冷藏技术便于易腐食品的储藏,减少了一部分旺季时期的供给量,使得这类物品旺季的市场供给曲线从S1左移至S2,并导致其价格从P1上升至P2。同理,在淡季时期,冷冻/冷藏食品可以拿出来销售,增加了一部分市场供给量,导致供给曲线从S3右移至S4,价格从P3下降至P4。
图3-2 旺季与淡季的均衡价格 解析:none
5. 简述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原因和对不同国家的影响。
答案: (1)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原因。具体来讲,引起经济全球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①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出现,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②跨国公司的发展。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
③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各国的选择。经济全球化赖以存在的资源配置机制是市场经济。
(2)经济全球化对不同国家的影响: ①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的影响: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得了大量的利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制定规则获得好处。
b.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贸易获得好处。 c.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国际资本流动中获得好处。
②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把双刃剑,既为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又使发展中国家面临挑战。
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有: a.改善资金和先进技术不足的局面。 b.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c.推动对外贸易的扩大。
d.在参与国际合作中维护自己的权益。 e.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挑战有:
a.资本流动的冲击。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需要引进外资,同时又要避免本国资金的外流,才能保证经济增长的资金供给。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内资金流出的可能性加大,资本的过度流入也会造成对外国资本的过度依赖。一旦因某种因素出现外资大规模撤出,就会对国内经济带来灾难性影响。
b.冲击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使它们的民族经济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在当今世界高附加值产品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比重迅速提高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出口会因初级产品市场价格下降而受损失。而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对发展中国家国内市场的冲击和占领,又使得发展中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更加困难。
c.降低国内政策的有效性。经济全球化是在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制
定的国际经济规则和经贸制度下展开的,在加入这一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由于国力不强,干预经济的能力有限,其主权很容易受到冲击和削弱。 解析:none
6. 什么是准备率?决定准备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1)准备金占其存数总额的比率是准备率。准备率由法定准备率和超额准备率构成。
①法定准备率指中央银行规定的各商业银行和存款机构必须达到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存款的种类不同,银行的规模不同,法定准备率就不同,定期存款准备率低于活期存款准备率,小银行的准备率高于大银行。法定准备率在各个地区之间也会有差别。 ②超额准备率指商业银行超过法定要求数量保留的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银行在决定超额准备率时,一般都会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利息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金融资产利率提高,银行会减少超额准备,反之,则增加超额准备;二是再贴现率,在生利资产的利息率一定时,再贴现率降低,银行会降低超额准备率。
(2)银行在决定持有多少准备金时,一方面要考虑持有准备金所放弃的利息,即机会成本;另一方面会考虑持有的准备金越多,它要求去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就越少。因而利率提高会促使银行要尽量减少储备,而贴现率提高又会促使银行要尽量多留准备金,即提高准备率。此外,银行还要考虑存款净流量的不确定性,流出流入的现金量变化越大,即越不确定,则要求有的准备率会越高。
解析:none
7. 下列事件对棉花供给有何影响? (1)气候恶劣导致棉花歉收。
(2)种植棉花所需的化肥的价格上升。 (3)政府对种植棉花农户的优惠政策。 (4)棉花价格上升。
答案: (1)棉花的供给曲线会左移。因为恶劣气候导致的棉花歉收会使棉花的供给数量减少,它与棉花价格无关。
(2)棉花的供给曲线会左移。因为化肥价格上升使得棉花的生产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农户都会缩小棉花种植面积,导致棉花供给数量下降。
(3)棉花的供给曲线会右移。因为政府对种植棉花农户的优惠政策将激励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农户都会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导致棉花供给数量增加。
(4)棉花的供给曲线不变。棉花的价格-供给数量组合点沿着给定的供给曲线向上移动,它表示随着棉花价格的上升,农户对棉花的供给数量增加了。 解析:none
8. 证明平衡预算乘数等于1,并解释平衡预算乘数起作用的机制和条件。
答案: 平衡预算是指政府的预算平衡,即政府的支出和收入相ΔT=ΔG(假设转移支付Tr不变)。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以相同数量增加或减少后,国民收入变化量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例。
(1)平衡预算乘数的推导过程为:收入的变化是有支出的变化决定的,在三部门情况下即ΔY=ΔC+ΔI+ΔG。
如果税收变化ΔT,则ΔC=bΔYd=b(ΔY-ΔT)。 政府购买变化ΔG,投资不变,即ΔI=0。 因此ΔY=b(ΔY-ΔT)+ΔG。
又因为ΔT=ΔG,所以(1-b)ΔY=(1-b)ΔT即ΔY/ΔT=1,平衡预算乘数为1。
(2)平衡预算乘数起作用的机制和条件
在现实生活中,乘数作用的大小要受到以下一系列条件的限制: ①社会中过剩生产能力的大小。如果没有过剩生产能力,没有闲置资源,则投资增加及由此造成的消费支出增加,并不会引起生产增加,只会刺激物价水平上升。
②投资和储蓄决定的相互独立性。要假定它们相互独立;否则,乘数作用要小得多,因为增加投资所引起的对货币资金需求的增加会使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会鼓励储蓄,削弱消费,从而会部分地抵消由于投资增加引起收入增加进而使消费增加的趋势。
③货币供给量增加能否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假使货币供给受到限制,则投资和消费支出增加时,货币需求的增加就得不到货币供给相应增加的支持,利率会上升,不但会抑制消费,还抑制投资,使总需求降低。
④增加的收入不能用于购买进口货物,否则GDP增加会受到限制。 解析:none
9. 简述西方经济学对不同类型市场结构经济效率的比较,并说明你的评价。
答案: 西方经济学家通过对不同市场结构下厂商的长期均衡状态的分析得出结论: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益最高,垄断竞争市场较高,寡头市场较低,垄断市场最低。可见,市场的竞争程度越高,则经济效益越高;反之,市场的垄断程度越高,则经济效益越低。
(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而且,厂商的长期利润为零,所以,在完全竞争厂商达到长期均衡时,水平的需求曲线相切于LAC曲线的最低点;产品的均衡价格最低,它等于最低的生产平均成本;产品的均衡产量最高。
(2)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厂商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厂商的垄断程度越高,需求曲线越陡峭;垄断程度越低,需求曲线越平坦。
①在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的长期均衡利润为零,所以,在垄断竞争厂商达到长期均衡时,向右下方倾斜的、相对比较平坦的需求曲线相切于LAC曲线的最低点的左边;产品的均衡价格比较低,它等于生产的平均成本;产品的均衡产量比较高;企业存在着多余的生产能力。
②在垄断市场上,厂商在长期内获得利润,所以,在垄断厂商达到长期均衡时,向右下方倾斜的、相对比较陡峭的需求曲线与LAC曲线相交;产品的均衡价格很高,且大于生产的平均成本;产品的均衡数量很低。
③在寡头市场上,没有统一的寡头厂商的均衡模型。一般认为,
寡头市场是与垄断市场比较接近的市场组织,在长期均衡时,寡头厂商的产品的均衡价格比较高,产品的均衡数量比较低。
(3)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益最高,但是会导致产品同质化,缺少多样性;不完全竞争市场的产品存在差异性、个性化,但是市场效率较低。在评价一个市场结构的好坏时,可能评价标准需要多元化,而不仅仅依靠效率标准,因此选择市场结构需要综合平衡各个目标,不能简单认为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就是最好的。 解析:none
10. 使AS曲线发生移动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总供给曲线阐述了国民收入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促使总供给曲线移动的主要因素有:
(1)劳动变动引起的移动。可得到的劳动量增加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如果人们更偏好闲暇,在既定工资水平上可得到的劳动量减少,从而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2)资本变动引起的移动。人力资本或物质资本增加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减少使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3)自然资源变动引起的移动。自然资源可获得性的增加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自然资源可获得性的减少使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4)技术变动引起的移动。技术知识进步会使既定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量,从而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可得到的技术减少,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5)预期物价水平变动引起的移动。预期物价水平下降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预期物价水平上升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解析:none
1、计算题(5分,每题1分)
1. 某寡头行业有两个厂商,厂商1的成本函数为C1=8Q1,厂商2的成本函数为C2=0.8Q22,该市场的反需求函数为P=152-0.6Q。 求该寡头市场的古诺模型解。(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 对于寡头1来说,其利润等式为:π1=TR1-TC1=[152-0.6(Q1+Q2)]Q1-8Q1。
寡头1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π1/∂Q1=152-1.2Q1-0.6Q2-8=0。
从而得出寡头1的反应函数为:Q1=120-0.5Q2。 同理可得寡头2的反应函数为:Q2=380/7-3Q1/14。 联立寡头1和寡头2的反应函数,可得:Q1=104,Q2=32。 从而可得价格P=152-0.6Q=152-0.6×(104+32)=70.4。 解析:none
2. 设一产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Q=1000-10P,成本函数为C=40Q,试问:
(1)若该产品为一垄断厂商生产,利润极大时产量、价格和利润各为多少?
(2)要达到帕累托最优,产量和价格应为多少? (3)社会纯福利在垄断性生产时损失了多少?
答案: (1)由市场需求函数为Q=1000-10P可得,反市场需求函数为P=100-0.1Q,则垄断厂商的利润函数为: π=PQ-TC=(100-0.1Q)Q-40Q=-0.1Q2+60Q 由利润极大化的一阶条件: dπ/dQ=-0.2Q+60Q
解得Q=300。且d2π/dQ2=-0.2<0,故厂商利润极大时的产量为Q=300。
此时价格为P=100-0.1Q=100-30=70;
利润为π=-0.1Q2+60Q=-0.1×3002+60×300=9000。 (2)要达到帕累托最优,则价格必须等于边际成本P=MC,即100-0.1Q=40,得Q=600,此时价格为P=100-0.1×600=40。 (3)当Q=300,P=70时,消费者剩余为:
当Q=600,P=40时,消费者剩余为:
则社会福利的纯损失为:18000-4500-9000=4500。在此,18000-4500=13500是垄断所造成的消费者剩余的减少量,其中9000转化为垄断者利润,因此,社会福利的纯损失为4500。 解析:none
3. 已知参与者A的策略集合为(T,M,B),参与者B的策略集合为(L,C,R),双方博弈的支付矩阵如表14-11所示。
表14-11 博弈的支付矩阵
根据以上条件,回答以下问题:
(1)何谓占优策略?博弈双方是否都具有占优策略? (2)何谓Nash均衡?该博弈的纳什均衡是什么? (3)纳什均衡与占优策略的联系如何?
答案: (1)占优策略是指博弈中一个参与人的最优策略不依赖于其他人的策略选择,不论其他人选择什么策略,他的最优策略是唯一的。
根据占优策略的定义,在如表14-11所示的博弈中,对于参与者A而言,存在着策略M和B都占优于策略T;对于参与者B而言,存在着策略C占优于策略L和R。因此,对于两个参与者而言,都存在着占优策略。
(2)纳什均衡是指这样一种策略集,在这一策略集中,每一个博弈者都确信,在给定竞争对手策略决定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好的策略。如果其他参与人不改变自己的策略,任何一个参与人都不会改变自己策略的均衡状态。即如果给定B的选择,A的选择是最优的,并且给定A的选择,B的选择也是最优的。那么,这样一组策略就是一个纳什均衡,即给定其他人的选择,每个参与人都作出了最优的选择。 该博弈的纳什均衡是(M,C)。因为如果参与者A选择M,则参与者B会选择C;如果参与者B选择C,则参与者A会选择M。所以,(M,C)是一个纳什均衡。 (3)纳什均衡与占优策略的联系
占优策略均衡是比纳什均衡更强的一个博弈均衡概念。占优策略均衡要求任何一个参与者对于其他参与者的任何策略选择来说,其最优策略都是唯一的。而纳什均衡只要求任何一个参与者在其他参与者
的最优策略选择给定的条件下,其选择的策略是最优的。所以,占优策略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而纳什均衡不一定就是占优策略均衡。 解析:none
4. 金老板拥有一个小作坊,生产产品A。小张是金老板唯一的雇员。小张工作x小时可以生产x单位的产品A。每单位产品A售价1元。小张工作x小时的成本为c(x)=x2/2。
(1)假设小张在别处工作能获得的最高收入为0。金老板决定把他的作坊以固定租金租给小张,那么金老板会决定以什么价格将作坊租给小张?小张租到作坊之后,会选择生产多少单位的产品A?这一结果有效率的吗?
(2)仍然假设小张在别处工作能获得的最高收入为0。但金老板现在改变主意,不将作坊出租给小张了,取而代之的是给小张支付激励性报酬。如果小张工作x小时,金老板支付s(x)=wx+k。那么金老板该选择什么样的w和k才是最优的激励报酬机制?
(3)现在假设小张在别处参加某项活动可以获得收入1元而不用付出任何努力。那么这会如何改变第二问的答案呢?
答案: (1)根据已知条件,c(x)=x2/2;并且,1单位时间的工作可有1单位的产出,所以可设生产函数为f(x)=x。有效激励机制的条件是f′(x*)=c′(x*)=1,此时x*=1。
①若金老板以固定租金R租给小张,小张的收益是:s(f(x))=f(x)-R,由于小张在别处工作能获得的最高收入为0,即有: s(x)-c(x)=f(x)-R-c(x)=x-R-x2/2|x*=1=0 解得R=1/2,即金老板会决定以1/2元的价格将作坊租给小张。 ②租到作坊之后,小张追求s(f(x))-c(x)=f(x)-R-c(x)的最大化,则会选择f′(x*)=c′(x*),此时x*=1。因此,
小张租到作坊后,会选择生产1单位的产品A,且生产是有效率的。 (2)支付激励性报酬下,小张的最优问题为:
最优化的结果是c′(x*)=w=1。因为小张在别处工作能获得的最高收入为0,所以,wx+k-c(x)|x*=1=0,解得,k=-1/2。此时最优激励报酬机制为:s(x)=x-1/2。
(3)此时假设小张在别处参加某项活动可以获得收入1元而不用付出任何努力,则在支付激励性报酬下,小张的最优问题为:
最优化的结果仍为c′(x*)=w=1。因为小张在别处工作能获得的最高收入为1,所以,wx+k-c(x)|x*=1=1,解得,k=1/2。此时最优激励报酬机制为:s(x)=x+1/2。 解析:none
5. 假定某市场由高收入者H和低收入者L构成,他们的需求函数和收入分别为:
QHD=50-P+0.2YH YH=200 QLD=60-2P+0.3YL YL=80
(1)求市场需求函数Qd=Qd(P)。
(2)当P=6时,高收入者H和低收入者L的购买量各是多少?整个市场的销售量又是多少?
(3)假定政府执行一项转移支付政策,向高收入者H征税20并全部支付给低收入者L。求市场需求函数(P)。
(4)执行此项转移支付政策后,当P=6时,高收入者H和低收入者L的购买量又各是多少?整个市场的销售量又是多少?
(5)比较以上(2)和(4)的结果,并分析政府此项执行转移支付政策的效果。
答案: (1)根据题意,高收入者H和低收入者L的需求函数分别为:
QHD=50-P+0.2×200=90-P QLD=60-2P+0.3×80=84-2P 即:
QHD=90-P QLD=84-2P
由此得市场需求函数为:
QD=QHD+QLD=(90-P)+(84-2P) 即:QD=174-3P。
(2)当P=6时,高收入者H和低收入者L的购买量分别为: QHD=90-6=84 QLD=84-2×6=72 整个市场的销售量为:
QD=QHD+QLD=84+72=156 或:
QD=174-3P=174-3×6=156
(3)当政府执行转移支付政策后,高收入者H和低收入者L的需求函数分别为:
Q′HD=50-P+0.2×(200-20)=86-P,即Q′HD=86-P Q′LD=60-2P+0.3×(80+20)=90-2P,即Q′LD=90-2P
由此得市场需求函数为:
Q′D=Q′HD+Q′LD=(86-P)+(90-2P),即Q′D=176-3P。
(4)执行此项转移支付政策后,当P=6时,高收入者H和低收入者L的购买量分别为: Q′HD=86-6=80 Q′LD=90-2×6=78 整个市场的销售量为:
Q′D=Q′HD+Q′LD=80+78=158 或:
QD=176-3P=176-3×6=158
(5)比较以上(2)和(4)的结果,可以发现,政府执行此项转移支付政策后,高收入者H的购买减少4单位(因为84-80=4),而低收入者L的购买增加6单位(因为78-72=6)。此外,整个市场的销售量增加2单位(因为-4+6=2)。
假定政府执行此项转移支付政策的目的是为了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低收入者的消费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整个市场的消费水平,那么,可以说该政策是有一定效果的。 解析:none
1、论述题(20分,每题10分)
1. 最近人民币不断升值,但中国的外汇储备仍不断增加,如何看待这种“背离”现象?
答案: 人民币不断升值与中国外汇储备增加,两者看似“背离”,但实际并不冲突。
(1)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原因
①中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经济增长是一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它对汇率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已经逐步融入到全球分工和市场体系之中,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中国的对外贸易范围不断扩大,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经济更是保持了高速增长。在2003~2006年间,中国的经济增长始终保持在两位数,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使外国投资者看好投资中国的前景,不断追加投资,引起了资本项目的顺差,从而使得人民币升值。
②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国际收支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汇率的基本走势和实际水平。虽然我国贸易顺差一直保持在很高水平,但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账户的顺差对整个贸易收支的影响在逐渐下降,取而代之的是资本账户下的大幅顺差,使得我国外汇储备大量增加,从而导致外汇供给的增加,根据市场供需关系,供给增加必然导致价格下降,而货币的价格就是汇率。所以外币相对于人民币贬值,即人民币升值。
③热钱的大量流入。“热钱”又称国际游资或叫投机性短期资本,是为了追求最高报酬以最低风险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本。由于中国经济连续多年的持续稳健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者看好中国市场,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他们把资本投资在获利快且收益高的房地产等行业,大量热钱涌入中国,引发了投资过热
的现象,从而导致人民币升值。
④西欧发达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强大压力。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效应也日益增强。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21世纪初,中国经济却保持了令人惊叹的高增长这使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认为中国日益扩大的出口规模实际是在向发达国家输出通货紧缩,因此,除了对中国出口商品实行很高的贸易壁垒,他们还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以此来维护他们的经济利益。今年美国国会提议对人民币实行反补贴就是迫使人民币升值的表现。
(2)中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的原因
①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持续双顺差是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的直接原因。
a.经常项目长期出现大量顺差。由于我国劳动力丰富,成本低廉,根据比较优势的原则,我国长期实施外向型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使我国加工贸易出口大幅增长,导致了经常账户的顺差。
b.大量吸引外商投资导致了资本项目的长期顺差。随着我国的经济改革不断深化,出台了一系列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对外资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持续大规模的外商直接投资,在加速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形成了资本项目的顺差,促进外汇储备的大量增长。 ②强制结售汇制度。我国自1994年开始实行强制结售汇制度,除部分国家规定的外汇账户可以保留少量额度的外汇以外,企业和个人不能持有外汇,而必须卖给指定银行,最后,外汇集中于央行,成
为国家外汇储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际收支持续出现大规模双顺差,造成了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快速增长。
③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使短期资本大量涌入。近年来,由于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规模,以及日本、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的压力,国际市场上对人民币汇率逐渐形成了较强的升值预期。人民币的大幅升值,更加强化了人们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促使大量投机性资本通过各种途径,如直接投资、证券投资,甚至非法渠道等,进入我国证券、房地产等市场,以期待获取利率和汇率升值的双重收益,这也是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的重要因素。
(3)由上述人民币升值和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的原因分析可知,人民币升值与外汇储备增加二者看似背离,但并不矛盾,是我国特殊经济形势下的必然现象。 解析:none
2. 论述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及主要均衡战略。
答案: (1)博弈论是描述和研究行为者之间策略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一种决策理论。博弈论被应用于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等研究领域。近20年来,博弈论在经济学中得到了更广泛的运用,博弈论的应用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发展。
在每一个博弈中,至少都有两个参与者,每一个参与者都有一组可选择的策略。作为博弈的结局,每个参与者都得到各自的报酬。每一个参与者的报酬都是所有参与者各自所选择策略共同作用的结果。博弈均衡是指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都不想改变自己策略的状态。任何
参与者单方面改变均衡策略都会降低自己的报酬。 (2)博弈论的主要静态均衡策略包括:
①占优策略均衡。无论其他参与者采取什么策略,某参与者的唯一最优策略就是他的占优策略。也就是说,如果某一个参与者具有占优策略,那么无论其他参与者选择什么策略,该参与者确信自己所选择的策略都是最优的。一般来说,由博弈中所有参与者的占优策略组合所构成的均衡就是占优策略均衡。
②纳什均衡。纳什均衡是指如果其他参与者不改变策略,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策略。纳什均衡只要求任一个参与者在给定其他参与者策略选择的条件下,其选择的策略是最优的。 ③最大最小策略。最大最小策略是指博弈者所采取的策略是使自己能够获得的最小收入最大化。最小收入是指采取某一策略所能获得的最小收入。最大最小策略是一种保守的策略而不是利润最大化的策略,博弈者往往是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才采取最大最小策略。 (3)动态博弈条件下的策略行动。寡头企业在竞争中并不拘泥于和对手进行默契配合,以便均分高额利润,往往采取一些其他策略来取得竞争的优势。
①首先行动优势。首先行动优势是指在博弈中首先做出策略决定的人可以获得较多的利益。一个重要的策略是“承诺”。承诺并不只是口头上宣布做某种事情,而是包含着采取某些实质性的行动。承诺是竞争者诱使竞争对手按照自己的意图做决策,以使自己多获得利益的一种策略行动。
②确实可信的威胁。在博弈中,博弈者可以通过对对方实施确实
可信的威胁而使自己获得更多的利益。确实可信的威胁是指博弈者不只是恐吓对手,而是采取某种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得这种威胁可信。 ③塑造形象。竞争者给自己塑造某种合适的形象,往往也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利益。
④阻止对手进入。一个垄断者可以设置障碍,以阻止潜在竞争对手的进入。一个重要的策略性行动是扩大企业规模,形成超额生产能力。一旦竞争对手进入,就利用这些超额的生产能力增加产量、压低价格。现行垄断者的这一策略性行动将会改变支付矩阵中自己的盈利数值。 解析:none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