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风后遗症治疗方案1

2022-10-13 来源:好走旅游网
中风后遗症

一、定义:

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即脑血管意外)经治疗后遗留下来的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症状的总称。常因本体先虚,阴阳失却平衡,气血逆乱,痰瘀阻滞,肢体失养所致。痰瘀为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痰瘀阻滞脉络而致肢体不能随意运动,久则患肢枯瘦,麻木不仁。

中风后遗症属中医\"偏瘫\"、\"偏枯\"、\"偏废\"等病证范畴。根据其临床表现常可分为气虚血瘀、肝肾亏虚、脾虚痰湿等证型 二、诊断标准:

(一)中医诊断标准:

(1)症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

(2)病史:中风(即脑血管意外)病史,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3)病程:中风(即脑血管意外)发病后2周至6个月。 (二)西医诊断标准: 1、症状:

麻木:患侧肢体,尤其是肢体的末端、如手指或脚趾、或偏瘫侧的面颊部皮肤有蚁爬感觉,或有针刺感,或表现为刺激反应迟钝。麻木常与天气变化有关,天气急剧转变、潮湿闷热,或下雨前后,天气寒冷等情况下,麻木感觉尤其明显。

嘴歪眼斜:一侧眼袋以下的面肌瘫痪。表现为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鼓颊和吹哨时,口角歪向健侧,流口水,说话时更为明显。

中枢性瘫痪:中枢性瘫痪,又称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或称痉挛性瘫痪、硬瘫。是由于大脑皮层运动区椎体细胞及其发出的神经纤维——锥体束受损而产生。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失去了对下运动神经元的抑制调控作用,使脊髓的反射功能“释放”,产生随意运动减弱或消失,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呈痉挛性瘫痪。

2、常见下面几种类型: “三偏”:

(1)偏瘫 一侧肢体活动障碍。

(2)偏感觉 一侧感觉障碍,就是一侧肢体没有感觉,这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比如有一个病人,天冷的时候,他爱人心疼他,就用医院的盐水瓶给他灌了热水,放在他的右脚下给他取暖。但是这个患者是右侧偏瘫,右侧没有感觉,很烫的水瓶放在脚下也没有感觉烫,结果第二天发现脚底烫伤了。所以这种感觉障碍一定要引起警惕。

(3)偏盲 一侧视力障碍,只能看到一侧的物体。

认知障碍:无法认清家人、地点、时间等。现在是冬天还是夏天,在家里还是医院,他都不知道。

言语功能障碍:医学中叫失语症,就是说不出话。右侧偏瘫的病人容易失语,左侧偏瘫不容易。因为大脑中,普通人的语言中枢在左侧,右侧偏瘫的患者是因为左侧大脑发生了病变,就会影响语言中枢,导致失语。

日常活动能力障碍:不能自己洗漱、穿衣、进食等,生活不能自理。

吞咽障碍:进食、喝水时容易呛咳,严重的会导致吸入性肺炎、窒息等,甚至会引起呼吸骤停。对于吞咽障碍患者,我们会先给他插入个鼻饲管,并帮助他进行吞咽训练,训练好了,管子才可以拔掉。

大便小便障碍:指大小便失禁。 3、检查

脑CT扫描:脑CT对出血性中风诊断率为1OO%,对缺血性中风的诊断率在85%以上。但需要注意的是缺血性中风在发病24小时以后才能显示清楚。所以如果不是十分必要,最好等中风发病24小时后再查CT。

血糖、尿糖测定:中风病人的治疗和预后,与其有无糖尿病关系很大。中风急性期空腹血糖超过11.12mmol/L,即提示其下丘脑损害严重,死亡率较高。所以,即使以前没有糖尿病病史,也应监测血糖和尿糖。血糖尿糖的高低是医生确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这是因为中风以后可以出现一过性的血糖升高,况且有的病人对自己过去有无糖尿病并不清楚。

血液流变学检查:血液流变学是专门研究血液及其组成成分变形规律的科学。血液流变学特征的改变与中风的发生、预后都有密切关系。大部分脑梗塞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球压积、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用句通俗的话讲,就是血液太粘稠了,脑循环就受到影响,不利于中风病的恢复。因此中风病人定期检查血液流变学指标是必要的。

白细胞总数及分类:白细胞总数与中风预后关系密切。根据临床观察,白细胞总数在10×109/L以下者预后较好,而在20×109/L以上者死亡率高。白细胞计数还有助于中风的诊断。一般来讲,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白细胞常增高,而缺血性中风的白细胞及分类大多在正常范围内。

嗜酸细胞计数:随着病情的不同,嗜酸细胞数目也不同。病情越重,嗜酸细胞越少;病情好转,嗜酸细胞数目则逐渐恢复。如果嗜酸细胞逐渐减少且经过1~2周仍不恢复,往往预后不良。

磁共振MRI:与CT相比,MRI无X线的辐射效应,因此对人体没有明显损害,且图像层次清楚,分辨率高。其缺点,一是价格昂贵,相应的检查费用也高;二是安装心脏起搏器的病人不宜使用;三是成像时间长,危重病人很难接受长达4O分钟的头部扫描。鉴于以上原因,我们认为,MRI对于急性中风病人并非首选的检查项目。

腰穿脑脊液检查:腰穿检查脑脊液对于明确中风的性质极具有重要的意义。但随着更先进的检查手段如CT、MRI等的应用,脑脊液检查就不再成为中风的必要诊断手段了。

血脂:与中风有关的血脂主要是甘油三酯、胆固醇、β脂蛋白等。虽然还不能断定血脂与中风的发病有直接的关系,但高脂血症是动脉硬化的诱发因素之一,故应常规进行检查。

脑超声波:脑超声波(A超)的最大价值是观察中线有无移位。如在发病第一天就有中线移位,常提示有颅内血肿,说明是出血性中风;两天后出现的中线波移位则提示是由于脑梗塞伴发脑水肿造成,这种移位如长期不恢复,说明有脑软化灶成脑水肿存在,多预后不良。脑超声波检查简单、安全、比较实用。

脑血流图:脑血流图简称REG。对判断脑动脉硬化及脑血管病的性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脑电图:脑电图的动态改变对中风预后的判断有指导意义。如果脑电图变化呈进行性加重,常提示预后不良,反之则预后较好。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缺血性血管病、动脉瘤、动一静脉畸形、烟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虽然是一种有创性检查,但在直观显示血管结构的同时,还可以进行介人性治疗,估计以后随着医学的发展,DSA会更加普及。

其他辅助检查:除上述检查外,皮层诱发电位、脑血流量测定、多普勒超声、脑地形图、各种微量元素的水平、激素的水平(如T3、T4)等,对中风也有不同程度的参考价值。而患中风病的老年人还应检查心脏、肾脏的功能等。

三、类症鉴别:

(一)中医鉴别诊断:

中风病后遗症半向不遂与痹证、痿证相鉴别 三者均可有肢体运动功能异常,其区别如下:

(1)中风后遗症 以半身不遂,偏废不用,患侧僵硬挛拘或痿软无力为主症,可伴有口舌歪斜、语言不利或不语、眩晕、头痛史。

(2)痹证 肢体关节、肌肉、筋骨疼痛、沉重、麻木,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病变位置不对称,可上肢,可下肢,可单侧,可双侧。后期因疼痛不能运动,肢体废用,亦可见瘦削枯痿,起病多有明显感受寒凉、水湿等原因,病变与气候有明显关系。

(3)痿证 肢体筋脉迟缓,软弱无力,多见下肢,呈对称性。日久不用,肌肉萎缩,肢体枯细,多先有肝肾亏损或感受外邪史;起病一般较中风为缓。《医学纲目·论中风》明确指出:“手足不遂者,在偏枯则手足为邪气阻塞脉道而然,在痿病,则阳明虚,宗筋纵,带脉不引而然也。痱病有言变志乱之证,痿病则无之也。痱病又名风痱,而内伤外感兼备,痿病独得于内伤也。痱病发于击仆之暴,痿病发于怠惰之渐也,凡此,皆明痱与痿,是两疾也。”

(二)西医鉴别诊断: 皮质与皮质下性偏瘫

皮质性偏瘫时,上肢瘫痪明显,远端为著。如果出现皮质刺激现象有癫痫发作。顶叶病变时,有皮质性感觉障碍,其特征是浅层感觉即触觉、温痛觉等正常,而实体觉、位置觉、两点辨别觉障碍明显。感觉障碍以远端为明显。右侧皮质性偏瘫时常伴有失语、失用、失认等症状(右利),双侧皮质下偏瘫伴有意识障碍,精神症状。大脑皮质性偏瘫一般无肌萎缩,晚期可有废用性肌萎缩;但顶叶肿瘤所致的偏瘫可有明显的肌萎缩。皮质或皮质下偏瘫腱反射亢进,但其他锥体束征均不明显。皮质与皮质下偏瘫以大脑中动脉病变引起的最常见,其次为外伤、肿瘤、闭塞性血管病、梅毒性血管病或心脏病引起的脑栓塞等。

内囊性偏瘫

锥体束在内囊部受损伤后出现内囊性偏瘫,内囊性偏瘫表现为病灶对侧出现包括下部面肌、舌肌在内的上下肢瘫痪。偏瘫时受双侧皮质支配的肌肉不被累及,即咀嚼肌、咽喉肌以及眼、躯干和上部面肌。但有时上部面肌可以轻度受累,额肌有时可见力弱,表现眉毛较对侧轻度低下,亦可有眼轮匝肌力弱,但这些障碍为时短暂,很快恢复正常。内囊后肢的前2/3损害时,肌张力增高出现较早而且明显,伸展肌给病理反射均易出现,内囊前肢损害时出现肌僵直,病理反射以屈肌组为主。内囊性偏瘫最常见的病因是大脑中动脉分支的豆纹动脉供应区出血或闭塞。

脑干性偏瘫(亦称交叉性偏瘫)

脑干病变引起的偏瘫多表现为交叉性偏瘫,即一侧颅神经麻痹和对侧上下肢瘫痪。其病因以血管性、炎症和肿瘤为多见。

⒈中脑性偏瘫: ⑴Weber氏症候群:是中脑性交叉性偏瘫的典型代表,其特点是病变侧动眼神经麻痹,病灶对侧偏瘫。由于动眼神经麻痹,故临床上出现脸下垂,瞳孔散大,眼球处于外下斜视位。有时见到眼球向侧方共同运动麻痹,即出现Foville氏症候群,并可伴有与偏瘫现侧的感觉迟钝,以及小脑性共济失调。其机理是在Weber氏症候群的基础上病变范围更广泛,影响了眼球的脑干侧视中枢及其径路。以及感觉纤维和小脑红核束所致。

⑵Benedikt氏症状群:表现为病灶对侧不全偏瘫,同时偏瘫侧有舞蹈和手足徐动症。 ⒉脑桥性偏瘫:

⑴Millard-Gubler氏症候群:病灶同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和同侧外展神经麻痹,病灶对侧偏瘫,呈交叉性瘫痪。因面神经的核上纤维在脑桥高位交叉,终止于脑桥下部的面神

经核,再由顼神经核发出面神经纤维,走向背内侧,绕过外展神经核,再走向腹内侧,于脑桥及延髓交界处出脑。当面神经核上纤维交叉后的脑桥部病变时,即再现病灶同侧周围性面瘫,与外展神经麻痹,对侧上下肢锥体束损害的交叉性瘫痪。

⑵Foville氏症候群:表现为面神经麻痹,外展神经麻痹同时两眼向病灶对侧注视,实际上是Millard—Gubler氏症候群加上两眼侧视运动障碍,故应称Millard—Gubler—Foville氏症候群。如病变侵及同侧三叉神经根丛或三叉神经脊束核可有病变同侧面部感觉迟钝。

偏瘫

⒊延髓性偏瘫:

⑴延髓上部症候群:病例对侧上下肢瘫痪,病灶同侧舌肌瘫痪和舌肌萎缩。 ⑵延髓旁正中症候群;病灶对侧有深感觉和精细感觉障碍。 ⑶延髓背外侧症候群(wallenberg氏症候群):有时伴有轻偏瘫。此外尚有同侧肢体共济失调、眼球震颤、同侧软腭下垂、声带麻痹、面部核性感觉障碍、Horner氏症等。

⑷Babinski—Nageotte氏症候群:病变对侧偏瘫与偏侧分离性感觉障碍,血管运动障碍。病变同侧颜面感觉障碍,小脑共济失调症,Horner氏征,眼震,软腭,咽及喉肌麻痹(Avellis症候群)。

⑸延髓交叉部病变:在交叉前病变可有对侧上下肢瘫痪。 脊髓性偏瘫

1、锥体交叉以下:脊髓半侧病变时,于病变同侧出现上下肢瘫痪,而无颅神经麻痹,病灶侧深部感觉障碍,对侧有温度觉、痛觉障碍,(Brown-S'equard症候群)。[1]

2、颈膨大(颈5~胸2)受损:可出现偏瘫。表现为上肢下运动元瘫痪,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各种感觉丧失、尿失禁和有向上肢放散的神经痛。常有Horner氏征。

四、辨证施治: (1)、心肾阳虚型

证候:表现意识朦胧或痴呆,健忘,舌强语謇,肢体不遂,畏寒肢冷,心悸气短,眩晕耳鸣,血压偏低,舌红干或胖嫩,苔白,脉沉细。

治法:滋阴补阳,熄风开窍。 方药:方选地黄饮子加减:

生地、黄芪各30克,山萸肉、巴戟天、肉苁蓉、石斛各12克,远志、菖蒲、麦冬、牛膝各10克,五味子、制附子、全蝎各6克。

偏肾阴虚,骨蒸劳热者加桑枝、鳖甲、地骨皮;偏肾阳虚者加淫羊藿、仙茅;气虚甚者加党参或人参。

(2)、肝阳上亢型

证候:有高血压病史,常头痛,眩晕,心烦易怒,咽干口苦,失眠多梦,中风偏瘫后血压持续升高,上述症状不减,且口眼歪斜,言语謇涩,脉弦滑或弦数,苔薄黄或黄腻。

治法:育阴潜阳,平肝熄风。 方药:方选镇肝熄风汤加减:

生赭石、生白芍、生龙骨、生牡蛎、丹参各30克;玄参、生地、夏枯草、生麦芽各15克,黄芩、栀子、川芎各10克,生甘草6 克。

热象明显者加龙胆草、生石膏;头痛眩晕者加钩藤、菊花、白蒺藜;言语謇涩加菖蒲、郁金、天竺黄;肢体麻木,伸屈不利或震颤者加蜈蚣、全蝎、白花蛇;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

(3)、气虚血瘀型

证候:表现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謇涩,神疲乏力,面白少华,头晕心悸,血压偏高或不高,舌质淡或有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或弦细。

治法:益气活血,祛瘀通络。 方药:方选补阳还五汤加减:

黄芪、丹参、鸡血藤各30克,当归、赤芍、桃仁各10克,川芎、桂枝、红花各12克,地龙、牛膝各15克,甘草3克。

偏于气虚,重用黄芪或太子参;血瘀偏重加三棱、莪术、水蛭、三七;口眼歪斜加牵正散;肢体麻木,伸屈不利者加桑枝、蜈蚣;言语不利者加远志、菖蒲、郁金;素体阳虚,手足不温者加附子、肉桂;脾胃虚弱,大便溏薄者加党参、白术、茯苓;大便秘结者加酒大黄或番泻叶;小便失禁者加熟地、山茱萸、益智仁、桑螵蛸。

五、疗效判定标准: 中风病疗效判定标准

(一)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神志、言语、肢体运动功能等主症进行综合评定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疗效评定的依据

(1)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的减少(功能改善)。 (2)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评定时的病残程度)。 0级 能恢复工作或操持家务。

1级 生活自理,独立生活,部分工作。 2级 基本独立生活,小部分需人帮助。

3级 部分生活活动可自理,大部分需人帮助。 4级 可站立步行,但需人随时照料。 5级 卧床,能坐,各项生活需人照料。 6级 卧床,有部分意识活动,可喂食。 7级 植物人状态。 (二)中医征候疗效判定

(1)临床痊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 (2)显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95%。 (3)有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70%。 (4)无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六、西医治疗:

营养神经,促进神经恢复:

5%GS 250ml+脑活素 90mg ivgtt qd. 七、疗效评价:

临床疗效评定分级标准

(1)基本痊愈 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0级。 (2)显著进步 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1~3级。 (3)进步 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

(4)无变化 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8%以内。 (5)恶化 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

八、诊疗策略的选择: (一)临床常规治疗

1、基础病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治疗;

2、延续性临床治疗:调节血压、颅压,改善脑供血、脑社经营养、对症支持治疗等; 3、改善语言、认知、精神、吞咽、运动、膀胱和肠道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和临床技术选用。

4、中医中药治疗。

中药汤方:以辩证分型治疗(具体见辩证分型) 中药液体治疗:

5%GS 200ml + 丹参冻干粉 800mg(或香丹 20ml) ivgtt Qd。 或5%GS 200ml + 脉络宁 20ml ivgtt Qd。

气虚明显者,加输5%GS 200ml + 生脉 60ml ivgtt Qd。 (二)常见并发症处理

1、感染:包括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感染的治疗;

2、痉挛:各类抗痉挛口服药、神经阻滞(或溶解)治疗、矫形器应用或手术治疗。 3、精神障碍:选用精神药物或行为心理治疗;

4、压疮:体位处理、换药或手术治疗等;深静脉血栓:溶栓、抗凝药物应用等。 5、肩痛、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症:消炎镇痛药物,矫形器配置等。

6、其它合并症的防治:如肌萎缩、骨质松、关节挛缩、异位骨化、体位性低血压、水肿的 防治等。

(三)医疗康复评价

功能评价 入院后 5 天内进行初期评价,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可进行一次或多次中期评价, 出院前进行末期评价。评价项目如下:

1、 躯体功能评价肌力评价、关节活动度评价、 感觉评价、 肢体形态评价、协调评价、日常生活活动 (ADL)评价、疼痛评价、 辅助器具使用评价,上肢神经损伤者需进行上肢功能评价、手功能评价, 下肢神经损伤者需进行平衡功能评价、行步态分析等。

2、精神心理评价:存在相关问题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价、人格评价、情绪评价。 3、语言、吞咽功能评价:首先进行失语症和构音障碍筛查,对存在或可疑存在失语症和构音障碍者需进一步进行失语症标准检查和构音障碍检查,必要时需进行吞咽障碍评价、肺活量检查。

(四)康复治疗规范 〔软瘫期 〕 1.康复评定

运动功能评定首选Brunnstrom评价法、Fugl-Meyer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首选Barthel指数量表。此外,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选择相关评定内容,如认知功能的评定包括失认症、失用症评定等;在康复训练中还应了解患者的心肺功能,避免过度疲劳,必要时可进行心肺功能评定。此期可以进行肌力评定,但须注意防止评定的姿势和方法引发痉挛的出现。

(1)Fugl-Meyer量表运动功能评定标准:

运动总积分 分级 临床意义 <50分 Ⅰ 患肢严重运动障碍,几乎无运动 50~84分 Ⅱ 患肢明显运动障碍 85~95分 患肢中等度运动障碍,手功能障

96~99分 Ⅳ 患肢轻度运动障碍

(2)根据Barthel指数记分,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成良、中、差三级:

① >60分为良,有轻度功能障碍,能独立完成部分日常活动,需要部分帮助; ② 60~41分为中,有中度功能障碍,需要极大的帮助方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③ ≤40分为差,有重度功能障碍,大部分日常生活活动不能完成或需他人服侍。 2.治疗

此期相当于Brunnstrom偏瘫功能分级的Ⅰ~Ⅱ级。其功能特点为中风患者肢体失去控制能力,随意运动消失,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软瘫期的治疗原则是利用各

种方法提高肢体肌力和肌张力,诱发肢体的主动活动,及早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同时注意预防肿胀、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等并发症。

(1)本期的传统康复治疗首选巨刺法,即健侧取穴的方法,利用健侧经气,在针刺刺激下调动患侧经络中残存之真气,共同驱除同经之邪气,使瘫侧受损的功能得以恢复,潜在的运动能力得以发挥。这种刺激健侧的方法实际上是利用中风后偏瘫早期低位中枢控制的联合反应,共同运动通过健侧用力收缩来使患侧肌张力提高。具体选穴、操作方法如下:

[基本穴位]:选取健侧上、下肢阳明经腧穴。如手三里、外关、合谷、梁丘、足三里、解溪。

[操作方法]:选用1.5寸30号毫针直刺,按对穴连接电针仪,采用低频5HZ连续波,输出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刺激20分钟。

(2)传统手法治疗首选叩击法或拍法作用于患侧,叩击或拍打时手掌应尽量放柔软,慢拍快提,顺序从下到上,频率约100次/min,以皮肤发热潮红为度。若伴有患侧上肢肿胀,可选用滚法治疗,顺序从下到上。

注意:各关节特别是肩关节、腕关节不宜使用拔伸法、扳法、抖法,以免造成韧带、肌肉损伤,甚至引起关节脱位。

(3)温、电针加持,4-6组,30分钟/次,1次/日。 (4)神经肌肉电刺激,2-4组,30分钟/次,1次/日。 (5)患侧肢体蜡块热敷,30分钟/次,1次/日。 (6)经络导平,30分钟/次,1次/日。 (7)功能训练

1)维持床上正确体位:软瘫期积极维持床上正确体位。同时坐位或站立时应注意支持偏瘫侧上肢,尽量避免牵拉肩关节。

2)被动活动:若病人不能作主动活动,应尽早进行各关节被动活动训练。在进行训练时,训练时手法应在无痛范围内进行。对于已经出现有关节疼痛的病人,训练前可作热敷等止痛治疗。注意保护肩关节、髋关节。

3)床上训练:只要病人神志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应及早指导病人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包括翻身、床上移动、床边坐起、桥式运动等等。

(4)物理因子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功能性电刺激疗法、肌电生物反馈均可选用。

(5)作业治疗:这一时期作业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配合运动治疗、物理因子治疗等其他手段提高患者躯体及肢体的肌力和肌张力,使其尽快从卧床期过渡到离床期,并能独立地完成一部分的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脱衣、穿袜子等,恢复一定的自理能力,从而建立和增强回归家庭、重返社会的信心。

(痉挛期) 1.康复评定

分别运用改良Ashworth量表、Brunnstrom评价法、Fugl-Meyer量表和Barthel Index量表评定患者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

2.治疗

此期相当于Brunnstrom偏瘫功能评价的Ⅲ~Ⅳ阶段。此期的功能特点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随意运动时伴随共同运动的方式出现。治疗重点在于控制肌痉挛、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

(1)针刺以“拮抗肌取穴”为基本原则。

[穴位]:上肢取肩髃、肩中(位于肩臂三角肌之中央,当后臂肱骨之外侧,去肩骨缝2.5寸)、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取三皇穴(相当于脾经的阴陵泉、漏谷、三阴交)、

委中、承山。

[操作]:常规操作。

(2)传统手法治疗:不同的肌群部位采用不同的手法,可以调节患肢肌肉和神经功能,诱发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有利于促进主动运动和分离运动的完成,提高整体功能的恢复。

1)弹拨法

上肢 弹拨肱二头肌、肱桡肌、肱骨内上髁的肌腱附着处,以酸胀为度,每处1~2min,可以缓解优势侧的肌痉挛。

下肢 弹拨内收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肌腱附着处,拇指深按肌腱,酸胀为度,每处1~2min,可以缓解优势侧的肌痉挛。

2)擦法

上肢 用快速掌擦法擦上肢的后侧(相当于肱三头肌和前臂伸肌肌群),每处1~2min,频率为120次/min左右,局部发热为度。

下肢 用快速掌擦法擦大腿的的后侧和外侧(相当于腘绳肌和阔筋膜张肌)、小腿前面(小腿前肌群),每处1~2min,频率为120次/min左右,局部发热为度。

3)运动关节法

上肢 缓慢伸肘、伸腕和伸指关节后屈肘、屈腕和屈指关节,1~2min。

下肢 缓慢屈髋、屈膝和背屈踝关节后伸髋、伸膝和跖屈踝关节,1~2min。 (3)温、电针加持,4-6组,30分钟/次,1次/日。 (4)神经肌肉电刺激,2-4组,30分钟/次,1次/日。 (5)患侧肢体蜡块热敷,30分钟/次,1次/日。 (6)经络导平,30分钟/次,1次/日。 (7)中药外治:舒筋止痉外洗方

制川乌15g 制草乌15g 麻黄15g 泽兰30g 伸筋草30g 海桐皮15g 桂枝15g 艾叶30g 透骨草30g 怀牛膝30 g 生姜60g 芒硝90g 鸡血藤30 g 千年健30 g 肉桂6g 大黄粉后下30 g

[使用方法]:将上方约加水3000ml煎成500ml药液兑入浴缸中进行药浴,或放入熏蒸床局部熏蒸,水温应保持在摄氏45°~50°之间,每次治疗30分钟,每日1 次,10次为1疗程。

[注意事项]:①严格控制水温以防患肢烫伤。②应当有人护理,如出现头晕、心慌等应当立即停止,休息片刻。③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和体弱者应当禁用药浴可考虑局部薰洗。④皮肤破损、内脏出血者禁用。

(8)功能训练:抑制协同运动模式,训练随意的运动,提高各关节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帮助患者逐渐恢复分离运动。

1)运动治疗

①抗痉挛手法:内容包括良肢位的摆放、抗痉挛模式(RIP)训练、关节活动度的保持以及痉挛肌肉的静态牵张等。针对痉挛可采用牵拉、挤压、快速摩擦等方法来降低患者上肢的肌张力。

②感觉刺激:根据Rood技术,可以通过各种感觉刺激抑制痉挛,如轻轻地压缩关节,在肌腱附着点上加压,用坚定的轻的压力对后支支配的皮表(脊旁肌的皮表)进行推摩,持续的牵张,缓慢地将患者从仰或俯卧位翻到侧卧位,中温刺激,不感觉热的局部温浴,热湿敷等。

③治疗性训练:坐位平衡训练、站立位平衡训练、步行训练、上下楼梯训练等。 2)作业治疗:利用负重练习或在负重状态下的作业活动降低患侧上肢的肌痉挛。进

行如持球、持棒等动作进行针对协同运动的练习。此外,还可选择抗痉挛的支具。其中常用支具有针对手指屈曲、腕掌屈曲痉挛的分指板,还有充气压力夹板。

(相对恢复期) 1.康复评定

此期评定的重点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应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可采用Fugl-Meyer量表评定患者运动功能。以便及时了解患者存在的障碍,调整康复计划和方法,为患者回到家庭和社区做好准备。心理和认知功能的评定可根据患者的情况加以选择应用。

2.治疗

相对恢复期相当于Brunnstrom偏瘫功能评价的Ⅴ~Ⅵ阶段。此期的功能特点为肌痉挛轻微甚至完全消失,能进行脱离协同模式的自由运动,甚至能进行协调的单关节运动。治疗上应在继续训练患者肌力肌耐力的基础上,加强身体协调性的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培养,鼓励小组训练的方式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如果放弃或减少功能锻炼,已有的功能极易退化。

(1)功能训练:在继续训练患者肌力肌耐力的基础上,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主要原则。训练内容有提高协调性、速度的作业治疗和增强肌力、肌耐力的运动治疗。

(2)在进行功能训练的同时,可适当配合针灸、推拿等传统康复方法,以达到协同提高肌力、解除功能训练后肌疲劳的目的。

1)可按照“治痿独取阳明”理论选穴、针刺。 [穴位]:上肢:肩髃透极泉(下1寸)、臂臑、曲池、外关、手三里、阳溪、合谷等。下肢:风市、伏兔、足三里、丰隆、解溪、阳陵泉、悬钟、申脉、三阴交、太冲。

[操作]:常规操作

2)采用运动关节类手法及按揉法、拿法、搓法等以防止关节挛缩、解除功能锻炼或针灸后的肌疲劳、增强本体感觉的刺激,促进运动模式的改变。

[操作]:

①按揉上肢的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每个穴位约0.5min,每次持续用力3~5秒钟。下肢按揉髀关、风市、伏兔、血海、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太溪、太冲穴,每穴约0.5 min,每次持续用力3~5秒钟。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

②沿手足三阳经、三阴经的循行部位,自上而下拿上下肢,手法操作3~5min,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

③双手夹住肢体从近端往远端搓动,重复10遍。

④运动关节类手法:一手托肘,一手握腕,做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及旋转动作,2-3min;双手配合做肘关节、腕关节、各指间关节的屈伸活动,2-3min。一手扶膝,一手握踝,做髋关节的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及旋转动作,2-3min;膝关节、踝关节的屈伸活动,2-3min。手法操作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

(3)温、电针加持,4-6组,30分钟/次,1次/日。 (4)神经肌肉电刺激,2-4组,30分钟/次,1次/日。 (5)患侧肢体蜡块热敷,30分钟/次,1次/日。 (6)经络导平,30分钟/次,1次/日。 (7)方药:

A.患者以肝肾不足、瘀血阻络为主症,予畅脉乐胶囊Ⅰ号(本院制剂) 4-5粒 日三次。

B.若患者久病伤及脾胃,气血生化无源,可配以补脾益气,活血通络的中药。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特色方药物组成

黄芪120克 当归20克 丹参20克 地龙10克 川芎10克 桃仁10克 红花10克 水蛭10克 怀牛膝30克 黄芩10克 黄连6克 蒲公英20克 竹茹15克 巴戟天10克

[加减]:半身不遂以上肢为主者,加桑枝15g 、桂枝6g;半身不遂以下肢为主者,加杜仲15g;言语不利者,加石菖蒲9g、郁金12g、远志6g;口眼斜者,加白附子9g、僵蚕9g、全蝎5g;痰多者,加制半夏9g;畏冷偏寒者,加熟附子先煎10g;脾胃虚弱者,加党参15g、白术15g。

黄芪一般从30g用起,以后渐加至120g。服用后如果有些发热反应,药效过后又逐渐恢复,属正常现象。如果日久效果不显著,并且症状上表现为血瘀为主,可加用虻虫、地鳖虫、穿山甲等虫类药物,这类药物一般有破血逐瘀的功效,使用时应注意患者应在病情比较稳定且没有出血倾向时使用。

(五)并发症的治疗 1. 肩痛

肩痛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患侧肩和上肢的肌张力异常与处置不当、肩关节粘连性改变、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等多种因素均是导致肩痛的原因。肩痛的存在阻碍了中风患者功能恢复和整体康复进程,从而影响了其生活质量。

(1)预防:卧位时采取良肢体位;坐位时,患侧肘部、腕部和手应有良好的支撑,避免患侧上肢向下拖垂,以及腕关节和手指关节的屈曲;避免对肩关节进行过度牵拉;早期在作肩关节被动运动时关节活动度应在90-120度。。

(2)治疗:对已发生肩痛的患者,可采用以下方法处理:

1)早期活动:肩关节早期活动可以防止因制动引起的关节粘连性病变,但应注意不适当的活动可以引起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和肩痛。

2)腕踝针:患侧取腕4、腕5为进针点,长时间留针,亦可带针回家。留针期间可配合患侧肩关节被动活动,同时按摩肩关节周围软组织。肌力达Ⅱ级以上的病人督促其做主动运动,尽量完成全方位活动。

3)物理因子治疗:低中频电疗、超声治疗、微波治疗的应用等治疗措施有益于缓解肩痛。

对于肩手综合征引起的肩痛,还可采取缠指法:用直径约1~2mm的绳子从远端向近端缠绕患手每一手指及手掌至腕关节,然后再一一解开绳子,可每天重复进行。其机理是通过向心性的挤压促进血液循环。目前有着同样机理的“气压疗法”(也称充气循环)也广泛用于患肢水肿的治疗和肩手综合征的预防。

对于肩带痉挛引起的疼痛还可采用肩带松弛法治疗:治疗师先把一只手放在患侧胸大肌部位,另一只手放在肩胛骨下角,双手夹紧,上下左右活动肩胛骨;治疗师再将一只手放在患肩前部,另一只手放在肩胛骨脊柱缘近下角部,按住肩胛骨,用力向上、向外、向前方持续牵拉。做完上述治疗后,再以滚法、揉法从患侧远端向近端治疗。每天治疗2次,每次20分钟。

2. 吞咽功能障碍 (1)针灸

[穴位]:上廉泉 [操作]:选用2寸30号毫针由上廉泉穴向舌根部透刺 1.2~1.5寸(以患者感舌根部酸胀感,并以手示意为度),再提退针分别向金津、玉液方向斜刺1.2~1.5寸,针感要求同上,针毕不留针。

(2)康复:吞咽功能训练包括基础训练和治疗性进食训练。基础训练是针对那些与摄

食-吞咽活动有关的器官进行功能训练;治疗性进食训练则是使用食物同时并用体位、食物形态等补偿手段进行的训练。采用吞咽电刺激治疗仪治疗每日1~2次。

3. 言语障碍 (1)康复评定

采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评定失语症,采用构音障碍评定表评定构音障碍。 (2)治疗 ①针灸:

[穴位]:语门穴(位于舌尖部)

[操作]:施术前,患者须以药用牙膏清洁口腔。取仰卧位,医者立于患者面前,嘱患者伸舌。医者左手以消毒纱布固定患者舌中部,右手持30号3寸毫针由舌尖直刺,进针2~2.5寸至舌根部,以舌根部发胀并以手示意为度出针,出针时嘱患者大叫一声“啊”音。

不能耐受者亦可采用头皮针:取顶颞后斜线下2/5、颞前线、从耳尖直上1.5厘米处,后引4厘米长的水平线进针(15°),刺入帽状筋膜下后快速捻转(不能提插),频率为200~220次/分,每隔10分钟连续捻针1分钟,可长时间留针。

②康复:失语症患者的言语障碍主要表现在听理解障碍、口语表达障碍、阅读障碍和书写障碍。在功能训练方面要坚持“听、说、读、写”四者并重,针对这四个方面障碍的程度不同选择不同的训练内容。

4.认知功能障碍 (1)针灸:

[穴位]:百会、四神聪、智三针(神庭及其左右两本神穴)。 [操作]:常规操作 (2)康复:

1)注意力训练:可进行如下训练:在有信息,特别是新信息进入时提醒患者;在病房中,避免使用单调的颜色,用图片和照片置于患者的生活环境中也有帮助;鼓励患者以直立姿势训练;任务可以经常更换,在患者觉醒水平最高时安排高觉醒要求的任务,即“最不感兴趣的任务”。

2)记忆力训练:先将3—5张绘行日常生活中熟悉物品的图片卡放在患者面前,告诉患者每卡可以看5秒,看后将卡收去,让患者用笔写下所看到的物品的名称,反复数次,成功后增加卡的数目;反复数次,成功后再增加卡片的行数(如原仅一行,现改放两行或三行卡片等)。

3)半侧空间忽略训练:通过促进对忽略的视觉的搜索,来改善忽略。如将数字按顺序粘贴在木钉板的每一个小孔的边上,让其按数字的顺序将木钉插入进行训练;利用左右两个不固定的光源刺激,移动光源让患者注视和追视光源的位置;利用图片进行视觉的强化训练等。

5.抑郁

(1)体针:以“智三针”(神庭、本神)为主,配以内关、公孙、太溪、三阴交、太冲。选用1.5寸30号毫针,以手法行平补平泻针法,隔日治疗1次。

(2)耳针:选用压丸法或埋针法,以皮质下、脑点为主穴,配穴如下:①风痰阻络、肝郁气滞,加肝、脾二穴;②肝阳偏亢、郁火内蕴,加心、肝二穴;③气虚血瘀、心脾双损,加心、脾二穴;④肝肾不足、忧郁伤神,加肝、肾二穴。每次单耳取穴,双耳交替。

[中成药]:七叶神安片2片,一日三次,15-30天为一个疗程。 必要时可配合心理治疗 6. 睡眠障碍 (1)浅针

[穴位]:山根、涌泉、定神、劳宫、镇静

[操作]:以刺手拇指指腹,轻轻地抵住针尾,示指和中指夹持针柄,针尖点按在经穴皮表上,用中指指甲在针柄上作连续上刮下推动作。行平补平泻法,山根行三次刺激量(即对每个穴位最小刺激量为81次上刮下推动作),余穴行2次刺激量即可。

(2)耳针

[穴位]:神门、心 [操作]:压丸法

(3)中成药:复方枣仁安神胶囊2粒,必要时睡前服用。 7.中枢性面瘫 (1)浅针

[穴位]:以地仓、颊车、合谷为主穴,若鼻唇沟平浅配以迎香,人中沟偏歪配以水沟穴。

[操作]:操作方式同上,每穴每次2次刺激量,每日一次,10日为一疗程。 (五)康复护理规范

1.康复护理评估 包括皮肤状况、压疮发生危险因素评分、安全危险因素、二便功能、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

2.康复护理

(1)体位护理:良肢位摆放、体位变换、体位转移等; (2)膀胱与肠道功能训练、二便管理;

(3)康复延伸治疗:根据康复治疗师的意见,监督和指导患者在病房进行关节活动度(ROM)、肌力、日常生活活动(ADL)、站立步行、吞咽、语言交流等延续性训练。

(4)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预防继发性损伤的护理,各类感染的预防及护理,肩痛、压疮的预防及护理,尿失禁护理,预防深静脉栓塞、关节挛缩及用综合症的护理等。

3.心理护理、家庭康复及社区康复护理指导 (六)、职业社会康复规范 职业社会康复规范康复 职业康复

1.职业康复评价 进行工伤职工职业调查、就业意愿评估、工作需求分析、主动用力一致性评估、工作模拟评估、现场工作分析评估。

2.职业康复 根据不同的损伤水平和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康复方案,四肢瘫患者可利用上肢残余功能,以个体化的技能培训为主,必要时须借助辅助器具或改良设备;截瘫患者按需要进行工作耐力训练、技能培训、就业选配等职业康复训练。

(1)职业咨询:协助患者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制订潜在的工作目标。 (2)就业选配:根据患者的残疾程度、认知功能、躯体功能、兴趣、教育、技能水平、工作经验等选配合适的工作。

(3)技能培训:具体可根据患者认知、躯体功能状况及兴趣爱好,选择参加电脑操作训练班、手工艺制作培训班等。

社会康复

1.社会康复评价行为评价、伤后应激障碍评价、社会功能评价、生存质量评价、社区独立生活技能进行评估、家居环境评估。对有需要的患者进行家居环境评估。

2.社会康复 主要采用个案管理的方式进行,由个案管理员(社会工作者或康复治疗师)对工伤职工提供由入院开始直至回归工作岗位或社区生活的全程个案服务。

(1)康复辅导:采取“一对一”或“小组”治疗的形式,对工伤职工进行包括工伤保险政策、合理康复目标的建立、伤残适应、压力纾缓、与雇主关系及家庭关系等的咨询和辅导。

(2)社区资源使用指导:包括向工伤职工提供相关的就业政策及就业信息、残疾人优惠政策及有关的服务信息、社区医疗、社区支援网络的使用等。

(3)长期病患照顾者指导:主要针对长期病患照顾者的情绪压力纾缓、对工伤职工伤残的适应、家庭康复技巧及家庭护理等的指导。

(4)家庭康复技巧指导:一般在工伤职工出院前制订,根据工伤职工的实际情况,给予出院后的家庭康复计划与具体技术的指导。其有别于在康复机构中由专业人员实施的康复计划及技术。

(5)加减环境无障碍改造指导:由个案管理员协同作业治疗师或康复工程师提供咨询或指导,根据工伤职工的身体功能,对其家居和周围环境进行适当改造,尽量消除工伤职工家居和社区生活的物理障碍。

(6)家庭财政安排与未来生计指导:协助工伤职工及家人合理安排家庭财政,探讨家庭未来生计,使工伤职工及家人有足够的心理和思想准备,对将来的生活做出调整和安排。提高他们应对未来变化的能力。

(7)工作安置协调指导:在工伤职工能够返回工作岗位前,与其雇主联系协商,对工伤职工原工作场所包括工作环境、岗位安排、同事关系等进行评估、协调,为工伤职工重返工 作做准备,在出院后继续跟进,直至其适应工作岗位。或在工伤职工重返工作岗位后的 2-3 周内到其工作场所给予指导,协助其适应工作岗位。

(8)重返社区跟进协调指导:包括与工伤职工、其家庭成员、劳动保障经办部门、社区、残疾人互助小组等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协助患者适应社区生活。

六、康复出院标准 康复出院标准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并具备下列条件: 1、已达到康复住院时限。

2、无严重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控制。 3、已达到预期康复目标。 九、临床路径:(见下页表格)

中风恢复/后遗症期临床路径表单(康复)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 脑卒中 (ICD10:I64 04)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 14~30天 日期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天 住院第3天 □○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 □○主治医师查房 □○主任医师查房 □○康复功能评定 □○分析检查结果 □○分析检查结果 □○明确原发病诊断 □○评估中医证候变化情况 诊 □○完成病历书写 □○筛选相关检查 □○明确中医诊断及证候 □○评估患者主要功能障碍及影疗 □○明确脑卒中的诊断 □○评估有无急性并发症 响功能康复的因素 工 □○明确中医诊断及证候 □○评估有无慢性并发症 □○评估患者功能障碍有无改善 作 □○初步制定中西医康复治□○评估有无退出路径指征 □○评估有无退出路径指征 疗方案 □○进行人群分类 □○明确下一步中西医康复诊疗计划 □○完成主治医师查房记录 长期医嘱: 长期医嘱: □○一级/二级护理 □○一级/二级护理 □○患肢禁补液抽血 □○患肢禁补液抽血 □○饮食医嘱 □○饮食医嘱 □○血压监测 □○血压监测 □○血糖监测 □○血糖监测 口○心电监测 口○心电监测 □○治疗原发病 □○治疗原发病 □○治疗基础病 □○治疗基础病 □○益气、活血化瘀中成药 □○益气、活血化瘀中成药 □○益气、活血化瘀针剂□□○益气、活血化瘀针剂 ○良肢位摆放 □○良肢位摆放 □○康复治疗:康复功能训□○康复治疗:康复功能训练,练,康复物理因子治疗 康复物理因子治疗 □○中医特色外治:熏蒸、 □○中医特色外治:熏蒸、 沐沐足、外洗 足、外洗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 临时医嘱: 临时医嘱: 必查: □○复查异常化验结果 □○血常规 □○根据异常检查结果进一步□○尿常规 深入检查 □○粪便常规+潜血 □○必要时请其他科室会诊 □○急诊生化 □○凝血4项 □○肝功、血脂6项 □○肾功5项 □○胸片 □○心电图 可查: □○头颅CT或MR □○指导中医特色疗法治疗 □○完善中西医康复治疗方案 □○完成主任医师查房记录 长期医嘱: □○一级/二级护理 □○患肢禁补液抽血 □○饮食医嘱 □○血压监测 □○血糖监测 口○心电监测 □○治疗原发病 □○治疗基础病 □○益气、活血化瘀中成药 □○益气、活血化瘀针剂 □○良肢位摆放 □○康复治疗:康复功能训练,康复物理因子治疗 □○中医特色外治:熏蒸、 沐足、外洗 □○针灸治疗 临时医嘱: □○复查异常化验结果 □○根据异常检查结果进一步深入检查 □○必要时请其他科室会诊

七里河区中医医院康复科

医 嘱 中药 处方 并发症处理 护 理 工 作 □○颈、椎动脉彩超 □○TCD □○动态心电图 □○心脏、腹部、泌尿系B超 □○离子4项 □○血液流变学 □○中医辨证治疗 气虚血瘀--补阳还五汤加减 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地黄饮子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有 □无 □○进行入院宣教 □○挂防跌倒牌 □○饮食、日常生活指导 □○心理护理 □○康复护理 □○病情监测 □○良肢位摆放 □○执行相关医嘱 □○无 □○有,原因: 1. 2. □○中医辨证治疗 气虚血瘀--补阳还五汤加减 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地黄饮子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有 □无 □○饮食、日常生活指导 □○心理护理 □○康复护理 □○病情监测 □○良肢位摆放 □○疾病、药物宣教 □○康复宣教 □○执行相关医嘱 □○无 □○有,原因: 1. 2. 主管护士签名: 时间: □○中医辨证治疗 气虚血瘀--补阳还五汤加减 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地黄饮子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有 □无 □○饮食、日常生活指导 □○心理护理 □○康复护理 □○病情监测 □○良肢位摆放 □○疾病、药物宣教 □○康复宣教 □○执行相关医嘱 □○无 □○有,原因: 1. 2. 主管护士签名: 时间: 主管医生签名: 时间: 病情 变异 记录 时间: 签名 主管护士签名:主管医生签名: 时间: 主管医生签名: 时间: 日期 诊 疗 工 作 住院第4~30天 □○上级医师查房 □○分析检查结果 □○评估中医证候变化情况 □○康复评定:评估患者康复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功能障碍恢复情况 □○评估有无退出路径指征 □○完善中医特色疗法治疗 □○调整、完善中西医康复治疗方案 □○ 完成查房记录 长期医嘱: □○一级/二级护理 □○患肢禁补液抽血 □○饮食医嘱 □○血压监测 □○血糖监测 口○心电监测 □○治疗原发病 □○治疗基础病 □○益气、活血化瘀中成药 □○益气、活血化瘀针剂 □○良肢位摆放 □○康复治疗:康复功能训练,康复物理因子治疗 □○中医特色外治:熏蒸、 沐足、外洗 □○针灸治疗 临时医嘱: □○复查异常化验结果 □○根据异常检查结果进一步深入检查 □○必要时请其他科室会诊 □○中医辨证治疗 气虚血瘀--补阳还五汤加减 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地黄饮子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有 □○无 出院前1~2天 □○上级医师查房 □○对患者出院评估 □○拟定出院家庭康复方案 □○完成查房记录 □○通知患者及家属明日出院 出院当天 □○通知出院处 □○向患者及家属指导出院后家庭康复训练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改造等注意事项 □○将出院记录交给患者 □○将诊断证明书交给患者 □○将出院带药交给患者 □○如果患者不能出院,在病程记录中说明原因和继续康复治疗的方案 医 嘱 长期医嘱: □○一级/二级护理 □○患肢禁补液抽血 □○饮食医嘱 □○血压监测 □○血糖监测 口○心电监测 □○治疗原发病 □○治疗基础病 □○益气、活血化瘀中成药 □○益气、活血化瘀针剂 □○良肢位摆放 □○康复治疗:康复功能训练,康复物理因子治疗 □○中医特色外治:熏蒸、 沐足、外洗 □○针灸治疗 临时医嘱: □○补录住院期间康复治疗 □○出院医嘱及带药 长期医嘱: □○一级/二级护理 □○患肢禁补液抽血 □○饮食医嘱 □○血压监测 □○血糖监测 口○心电监测 □○治疗原发病 □○治疗基础病 □○益气、活血化瘀中成药 □○益气、活血化瘀针剂 □○良肢位摆放 □○康复治疗:康复功能训练,康复物理因子治疗 □○中医特色外治:熏蒸、 沐足、外洗 □○针灸治疗 临时医嘱: □○ 今日出院 中药 处方 □○中医辨证治疗 气虚血瘀--补阳还五汤加减 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地黄饮子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有 □○无 并发症处理 □○有 □○无 护 理 工 作 □○饮食、日常生活指导 □○心理护理 □○康复护理 □○病情监测 □○良肢位摆放 □○疾病、药物宣教 □○康复宣教 □○执行相关医嘱 □○无 □○有,原因: 1. 2. 主管护士签名: 时间: 主管医生签名: 时间: 病情 变异记录 签名 □○饮食、日常生活指导 □○心理护理 □○康复护理 □○病情监测 □○良肢位摆放 □○疾病、药物宣教 □○康复宣教 □○ 进行出院前宣教 □○ 执行相关医嘱 □○无 □○有,原因: 1. 2. 主管护士签名: 时间: 主管医生签名: 时间: □○指导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交费等事宜 □○饮食、日常生活宣教 □○家庭康复宣教 □○出院随访宣教 □○无 □○有,原因: 1. 2. 主管护士签名: 时间: 主管医生签名: 时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