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生预防性病/艾滋病同伴教育研究

2022-01-08 来源:好走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8年 第31卷 第2期 Journ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Vo1.31 No.2 2008 203 麓 大学生预防性病/艾滋病同伴教育研究 古天明,杨开选 (成都大学医护学院,四J 1 f成都610015; 四川1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摘要目的:分析同伴教育在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性病/安全性行为健康教育中的效果。方法:对象为四川省某高校学生 450名,采用1司卷调查方式进行同伴教育前后测试的比较。结果:调查结果显示,艾滋病知识平均得分前测为13.75分,同伴教育 后,平均得分提高到16.17分,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理,性病知识提高了11.33%,t检验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同时,对艾滋病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态度转变,教育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0.05)。结论:同伴教育作为健康教育的一 种形式,在提高人们预防艾滋病/性传播疾病知识、以及转变态度、行为方面能发挥了十分有效的作用。通过同伴教育使大学生 对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有了明显提高。 关键词同伴教育;大学生;性病;艾滋病;预防 中图分类号tL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669(2008)2—0203—03 大学生正处于性活跃期,也是艾滋病的侵害对象之一, 神。②愿意拿出时间和精力投入该项工作,当同伴教育活动与 他们关于HIV/AIDS的认知和行为不仅对保护自身的健康有 其它活动有矛盾时,尽可能保证前者。③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 根本意义,而且对全社会AIDS防治工作都有重要作用。同伴 力。④对待艾滋病等应持客观态度闭。 教育正是利用同伴之间的信任感,通过榜样的示范带头和杠 1.3.3同伴教育者的培训 杆作用,对同伴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 。国外学者研究认为,同 对同伴教育者进行为期两天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 伴教育具有文化适宜性(即能提供符合某一人群文化特征的 ①艾滋病②性病③安全性行为④避孕。培训教材采用高源 信息)、可接受性(即同伴间容易沟通,交流更为自然)、经济性 教授编写的《艾滋病青年同伴教育》瑚。 (即花费少而提供服务有效)等优点目。目前,同伴教育作为一 1.3.4教学方式 种健康教育模式,已广泛地运用于公共卫生的许多领域,包 由经过培训的志愿者分2次对同一批对象开展教育,两 括劝阻吸烟、戒毒、预防犯罪、计划生育、预防艾滋病/性病/安 次教育的时间1司隔1周左右。同伴教育后1周对接受教育的 全性行为和营养学教育等。本文旨在分析同伴教育在大学生 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以分析教育前后的效果。 预防艾滋病/性病/安全性行为健康教育中的效果及适宜性。 1.4数据处理 用Epidata2.1录入(建立数据库),SPSS11.5对数据进行 1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统计描述与统计推断(配对t检验,卡方检验等)。 1.1对象 2结果 随机抽取四川1某大学450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及同伴教 育,其中男生380人(占48.3%),女生413人(占51.7%)。 2.1教育前后艾滋病认知及态度比较结果(见表1) 1-2内容 表1艾滋病知识均分比较 调查内容包括艾滋病、性传播疾病、安全套使用和婚前 性行为等四方面共35个1司题,答对1题得1分,答错、不答或 不知道者得0分。 1.3方法 从表1见,同伴教育后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均分有大幅 1.3.1调查方法 度提高(£:一19.71,P<O.01)。其中,调查对象对艾滋病传播途 问卷调查:发放试卷450份,教育前测试收回问卷414 径的了解,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的三大 分,回收率为92.0%;教育后测试收回问卷379分,回收率为 传播途径在教育前就已经了解,这可能是由于大众媒体对艾 84.2%。 滋病的特别关注和报道造成的。但是,同伴教育前,有关“蚊 1.3-2同伴教育者的选拔 虫叮咬”、“共用剃须刀”、“共用餐具”、“共用牙刷”、“同池游 同伴教育者(志愿者)选自四川1某大学3 ̄5年级的学生, 泳”、“携带病毒的母亲哺乳”这六道题正确率则不高,分别有 共39名。要求同伴教育者具备以下条件:①有责任心、自信 53.9%、69.8%、75 8%、61.1%、75.1%、76.8%的学生回答正确;同 心、自愿为预防艾滋病/性病远离校园而热情为同伴服务的精 伴教育后,调查对象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了解均有大幅度提 作者简介:古天明(1953-),男,副教授 高,除“共用剃须刀”和“共用牙刷”两题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8年 第31卷 第2期 Journ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Vo1.3 1 No.2 2008 学意义(结果见表2)。 从表3可以看出,调查对象对经典性病掌握的比较多,梅 毒和淋病在同伴教育前就已经达到90%以上,而生殖器疱疹、 P 前测(%) 后测(%)X 表2艾滋病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情况 传播途径 乙肝、尖锐湿疣、疥疮的正确率则较低,其中乙肝和疥疮的正 确率仅有8.5%和4.8%,同伴教育后性病知识有了明显提高 (t=-15.439,P=0.000)。我们同时以“测试次数”为分组变量, 把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前测组和后测组,经方差齐性检验 后,用两样本t检验做统计学分析,结果见下表。分析数据表 明,教育前后研究对象对艾滋病一般的认知有显著性差异,教 育后的平均得分高于教育前,说明研究对象在教育后对性传 播疾病传播途径的认知有提高(结果见表4)。 2-2对性传播疾病认知情况调查(结果见表3) 表4性病认知情况统计分析结果 表3性病认知情况 2.3对安全性行为认知的调查 安全套的正确使用是本次同伴教育的重点之一,目的是 教授调查对象如何正确使用安全套,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技 能。调查对象在同伴教育前回答知道如何使用安全套的有 14.0%,35.4%的调查对象回答从未见过安全套,男女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x2=20.133,P<0.01),同伴教育后,95.5%的调查对象 回答知道如何使用安全套,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同伴教育前后,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 526.722,P<0.01)(结果见表5)。 表5会不会使用安全套 注:a表示P<0.01,b表示使用确切概率法计算结果 2.4婚前性行为态度、认知的调查 表7你发生过以下行为吗 2.4.1对没有结婚就发生性关系的看法 以测试次数和性别作为分组变量,用卡方检验作统计学 分析(结果见表6)。从表6可以看出,无论是教育前还是教育 后,男生对婚前性行为持不反对态度的比例都明显多于女 生,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表6对没有结婚就发生性关系的看法(按性别分类) 3讨 论 3.1大学生的性行为和态度 本次调查表明大学生对待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比较开放, 男生和女生分别有78.4%和61.3%持“赞成”或“无所谓”观点, 统计学结果显示男女对此问题有显著的差异。这个差异的主 要原因可能是:一方面是由于女性的生理特点,发生性行为有 2.4.2发生性相关行为的调查 较男性更严重的后果,所以她们显得更谨慎些;另一方面,事实 你曾发生过以下行为吗?调查对象按性别分组,用卡方 上存在的男女道德双重标准,往往使陷入婚前性行为的女生 检验作统计学分析,以了解男女生分别在边缘性行为和性行 扮演受害者的角色,承受过失败和心理恐惧的困挠。因此,在 为的发生率。结果显示,男生发生过性交的占6.1%,女生占 开展性健康教育时,要把性别因素考虑进去。 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男生和女生边缘性行 3-2关于在大学生中开展性行为教育 为和性行为的发生率没有差异(见表7)。 少数被访者(以学生管理干部为主)不赞成在学校开展安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期古天明等:大学生预防性病,艾滋病同伴教育研究 全性行为教育,她们认为“要知道避孕方法和安全套的使用, 行为就更放肆了。” 所以我们对“青少年掌握的性知识越多 就越容易发生性行为”的看法在大学生中作了专门调查,不 赞同此说法的居大多数,他们认为:“这种说法不对,在大学 里应该开展性知识的教育,很多性行为的发生是因为神秘而 去尝试。”,总体来说大部分同学都认为“正确的引导,科学的 性观念,减少对性的神秘感,可以使婚前性行为的发生率降 低”。 205 这可能有以下原因:①人的心理特征是逐渐形成的;②当今社 会对婚前、婚外性行为的宽松态度对大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③心理因素在人的认知结构中处于较深层面。这提示在以后 的研究中,应对有关性心理的内容进一步改进和充实。 本次活动的实践证明,此方法用于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的 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以后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 供了依据。因此,同伴教育是一种既受大学生欢迎,又能增加 其艾滋病/性传播疾病预防知识和安全性行为意向的切实有 3.3安全性行为认知的分析 安全套是预防性传播疾病简单易行的方法,也是生活中 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通过安全套脱敏实验和教授正确使用 方法,调查对象的认知水平提高到98.9%。 3.4关于教学内容与形式。 从课堂反映来看,同伴教育之所以会受同学的欢迎,主 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互动性强,参与率高,同学不会感觉到枯燥,特别是安 全套正确使用环节。②教学方式新颖,课件上配有大量图片, 还穿插有宣传片等,同学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③与同龄 人一起讨论比较敏感的问题,不会感到拘谨,交流更为自然, 容易沟通。 3.5同伴教育的效果 调查结果显示,艾滋病和性病认知水平明显提高,对待 艾滋病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态度往正向转变,安全性行为 意向增强。根据健康教育的知一信一行理论,大学生对婚前性 行为的态度是影响婚前性行为发生与否的因素之一 。尽管 本研究的同伴教育也涉及了这方面内容,但未取得显著效果。 效的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吕姿之,高源.艾滋病、性病、安全性行为同伴教育项目 评价设计Ⅱ】冲国健康教育杂志,1999,15(11):35 2. F Caron,G Godin,J 0 ,et 1a.Evaluation ofa theoreit— cally based AIDS/STD peer education program on postpo—- ning sexual intercourse and on condom use among adoles—- cents a ̄ending ragh school[J].Health Education Research Ⅱ】.2004;19(2):185 3. 高源,吕姿之.艾滋病青年同伴教育[M】.北京:北京大 学出版社,2002;120 4. 仇玉兰,施榕.上海师范大学生艾滋病/性病和安全性行 为的同伴教育Ⅱ]、中国学校卫生,2001;22(3)24 5. 吕姿之,钮文异 听翼,等.北京某医科大学学生对艾滋 病、性病、安全性行为教育需求的定性研究Ⅱ].中国学校 卫生,1998;19(1):1 (2007—10-26收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