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授课计划(总12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讲 课 内 容理论、知识点、技能点 讲课内容:数列的概念。 知识点:数列的概念(项、通项和前n项和) 技能点:(1)能够根据数列的定义,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数列的例子;(2)能够根据数列已知项的规律推出该数列的下一项;(3)能够利用数列的通项公式求该数列的任意一项以及判断一个数是否是数列中的项;(4)会求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讲课内容:等差数列(1)。 知识点:(1)等差数列的定义;(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技能点:(1)能够通过观察几个已知等差数列的例子总结出等差数列的主要特征,并由该特征推出数列的下一项的值;(2)能够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判断已知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3)能够利用等差数列的定义,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4)会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一些简单的等差数列的问题。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课内容:等差数列(2)。 知识点:(1)等差中项;(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技能点:(1)能够通过观察几个已知等差数列的例子总结出等差中项的规律;(2)能够根据等差中项的公式求任意两个数的等差中项;(3)会求1+2+3+…+100的值,并根据其规律推出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4)会利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求一些简单的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练习、上机、实验实训、作业、测验内容等 课内练习: 1、练习(1) 2、练习(2); 课后作业: 1、习题册(1)(2)A组; 2、网上查找数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截屏发送至班级微信群。 课时 2 课内练习: 1、练习(1) 2、练习(2); 课后作业: 1、习题册(1)(2)A组 2、网上查找等差数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截屏发送至班级微信群。 2 课内练习: 1、练习(3) 2、练习(4); 课后作业: 1、习题册(3)(4)A组 2、网上查阅数学家高斯的故事。 2 2
讲课内容:章节复习(1)。 知识点:(1)数列的概念;(2)等差数列的概念、中项和前n项和。 技能点:(1)能够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数列和等差数列的例子;(2)能够默写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中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3)会运用本章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题。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讲课内容:等比数列(1)。 知识点:(1)等比数列的定义;(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技能点:(1)能够通过观察几个已知等比数列的例子总结出等比数列的主要特征,并由该特征推出数列的下一项的值;(2)能够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判断已知数列是否是等比数列;(3)能够利用等比数列的定义,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4)会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一些简单的等差数列的问题。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课内容:等比数列(2)。 知识点:(1)等比中项;(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技能点:(1)能够通过观察几个已知等比数列的例子总结出等比中项的规律;(2)能够根据等比中项的公式求任意两个非零数的等比中项;(3)理解黄金分割比的由来,了解黄金分割的实际应用;(4)会利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求一些简单的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课内容:章节复习(2)。 知识点:(1)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2)等比数列的中项和前n项和公式。 技能点:(1)能够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等比数列的例子;(2)能够默写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中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3)对比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找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会运用本章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题。 3
课内练习:课本复习题6(等差部分); 课后作业:习题册第6章A卷(等差部分)。 2 课内练习: 1、练习(1) 2、练习(2); 课后作业: 1、 习题册(1)(2)A组 2、网上查找等比数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截屏发送至班级微信群。 2 课内练习: 1、练习(3) 2、练习(4); 课后作业: 1、 习题册(3)(4)A组 2、网上查找黄金分割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截屏发送至班级微信群。 2 课内练习:课本复习题6(等比部分); 课后作业:习题册第6章A卷(等比部分)。 2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动 机动 2 讲课内容:章节测验 知识点:本章节的主要知识。 技能点:能够运用本章的知识点灵活地解题。 态度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带来的自信和成功感,提高对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讲课内容:平面向量的概念。 知识点:(1)平面向量的概念;(2)向量的模;(3)相等向量、负向量、平行向量和共线向量的概念。 技能点:(1)理解向量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向量和标量;(2)能够举出日常生活中向量和标量的例子(3)了解向量的几何意义和几何表示法;(4)能根据要求画出不同的向量;(5)能够在已知图形中正确找出相等向量、负向量和平行向量; 态度目标:体会向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数学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 课后作业:教师自编习题。 2 课内练习: 练习; 课后作业: 1、习题册组 2、网上查找平面向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截屏发送至班级微信群。。 2 4
讲课内容:向量的线性运算。 知识点:(1)向量的加法;(2)向量的减法;(3)三角形法则;(4)实数与向量的乘积;(5)单位向量的概念。 技能点:(1)能够通过实例(如:足球的位移等)理解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运算,并进行几何表示;(2)能够利用三角形法则作出两个已知向量的和、差;(3)了解数与向量相乘的运算法则和几何意义;(4)会求已知向量的单位向量。 态度目标:体会向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数学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 讲课内容: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其运算。 知识点:(1)位置向量的概念;(2)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其运算;(3)中点坐标公式;(4)坐标表示下共线向量的判定条件。 技能点:(1)能够在直角坐标系中通过平移作出已知向量的位置向量;(2)理解向量的坐标表示,能够根据向量两个端点的坐标求出该向量的坐标;(3)会求坐标表示下的向量的加、减和数乘;(4)会求两个已知点的中点坐标;(4)学会利用共线向量判定条件评定两个向量是否共线。 态度目标:利用数形结合,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讲课内容:章节复习(1)。 知识点:(1)平面向量的概念;(2)向量的线性运算;(3)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其运算。 技能点:(1)能够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向量的例子;(2)能够通过一些几何图形理解向量的运算法则;(3)利用向量的运算法则会进行一些简单的向量运算;(4)会运用本章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题。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内练习: 练习(1)(2)(3); 课后作业: 1、习题册(1)(2)(3)A组 2、上网查阅向量运算中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2 课内练习: 练习(1)(2); 课后作业: 习题册组。 2 课内练习:自编练习题 课后作业:习题册复习题7A组(向量部分) 2 5
讲课内容:矩阵的概念。 知识点:(1)矩阵的概念;(2)几种常见的矩阵;(3)矩阵的相等。 技能点:(1)理解数据表格和矩阵的关系,能够根据表格写出矩阵;(2)理解矩阵的行和列,能够求出已知矩阵某行某列的值;(3)能够写出一个n×m矩阵;(4)理解行矩阵、列矩阵和零矩阵的概念;(5)理解矩阵的相等的概念,并学会利用矩阵的相等来求未知量。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课内容:矩阵的线性运算。 知识点:(1)矩阵的加法;(2)矩阵的减法;(3)矩阵的数乘。 技能点:(1)通过实例,理解矩阵的加法、减法和数乘运算,并了解其实际意义;(2)根据矩阵的线性运算法则,会求两个已知矩阵的加、减和数乘以及混合运算;(3)能够运用矩阵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课内容:章节复习(2)。 知识点:(1)矩阵的概念;(2)矩阵的线性运算 技能点:(1)能够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矩阵的例子;(2)利用矩阵的运算法则会进行一些简单的矩阵运算;(3)会运用本章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题。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讲课内容:章节测验 知识点:本章节的主要知识。 技能点:能够运用本章的知识点灵活地解题。 态度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带来的自信和成功感,提高对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内练习:练习; 课后作业:习题册组。 2 课内练习: 练习; 课后作业:习题册组。 2 课内练习:自编练习题 课后作业:习题册复习题7A组(矩阵部分) 2 课后作业:教师自编习题。 2 6
讲课内容:复数的概念(1)。 知识点:(1)复习实数、有理数、无理数、整数、自然数;(2)虚数单位;(3)复数的概念(实部和虚部);(4)复数的分类;(5)复数的相等; 技能点:(1)能够正确识别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和无理数;(2)了解虚数单位的概念,掌握i的平方等于-1;(3)能够正确识别已知复数的实部和虚部;(4)能够利用复数实部和虚部的取值进行复数分类;(5)学会利用复数的分类来求复数中的未知参数;(6)能够根据复数相等的条件来求复数中的未知参数。 态度目标:通过讲解数系发展的历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机动 讲课内容:复数的概念(2)。 知识点:(1)复平面;(2)共轭复数;(3)复数、点和向量之间的关系;(4)复数的模。 技能点:(1)能够将复平面上的一个点写成一个复数,理解点和复数之间的关系;(2)会求已知复数的共轭复数;(3)了解复数、点和向量之间的关系;(4)会求已知复数的模。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探索和研究能力。 讲课内容:复数的四则运算(1)。 知识点:(1)复习初中的多项式合并同类项运算;(2)复数的加法;(3)复数的减法;(4)复数加法和减法的几何意义。 技能点:(1)能够准确地对多项式进行合并同类项;(2)掌握复数加法的运算规则,会求两个复数相加的和;(3)掌握复数减法的运算规则,会求两个复数相减的差;(4)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几何意义;(5)会求复数相加和相减的模。 态度目标:通过大量案例,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课内练习: 练习(1); 课后作业: 1、习题册(1)A组 2、阅读课本P62的“复数小史”。 2 机动 课内练习:练习(2); 课后作业: 1、习题册(2)A组 2、上网查阅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截屏发送至班级微信群。 2 2 课内练习:练习(1)(2); 课后作业:习题册(1)(2)A组。 2 7
讲课内容:复数的四则运算(2)。 知识点:(1)复习初中多项式的乘法;(2)复数的乘法;(3)复习初中的分母有理化;(4)复数的除法。 技能点:(1)能够正确地对两个多项式相乘进行展开运算;(2)掌握复数乘法的运算规则,会求两个复数相乘的积;(3)能够正确地分母有理化;(4)掌握复数除法的运算规则,会求两个复数相除的商;(5)会求虚数单位i的幂运算。 态度目标:通过大量案例,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讲课内容: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知识点:(1)复习初中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2)当判别式小于零时,一元二次方程的复数解。 技能点:(1)能够准确地写出已知一元二次方程三个系数a、b、c 的值;(2)能够利用判别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3)能够利用求根公式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4)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两个复数根的关系,已知一个复数根能够直接写出另一个复数根。 态度目标:在求根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使用计算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克服学生求方程的恐惧心理。 讲课内容:章节复习 知识点:(1)数系的发展;(2)复数的概念;(3)复数的四则运算;(4)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技能点:(1)能够识别复数的相关概念;(2)会利用复数的相关性质求未知参数;(3)会运用本章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复数计算题。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内练习:练习(3)(4); 课后作业:习题册(3)(4)A组。 2 课内练习:练习; 课后作业:习题册组。 2 课内练习:自编练习题; 课后作业:习题册复习题8A组。 2 8
讲课内容:章节测验 知识点:本章节的主要知识。 技能点:能够运用本章的知识点灵活地解题。 态度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带来的自信和成功感,提高对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后作业:教师自编习题。 2 讲课内容:空间几何体(1) 知识点:(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2)棱柱的概念及其性质;(3)棱锥的概念及其性质。 技能点:(1)能够正确识别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2)了解棱柱、棱锥的概念,能够识别棱柱和棱锥,并且能够举出日常生活中棱柱和棱锥的例子;(3)通过观察模型,理解正棱柱和正棱锥的性质特点;(4)能够写出棱柱和棱锥具体的名称。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课内容:空间几何体(2) 知识点:(1)圆柱;(2)圆锥;(3)球。 技能点:(1)能够正确识别圆柱、圆锥和球;(2)了解圆柱、圆锥和球是由哪些平面图形旋转而成,能够举出日常生活中圆柱、圆锥和球的例子;(3)通过观察模型,理解圆柱、圆锥和球的性质特点;(4)能够识别简单组合体是由哪些几何体构成。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课内容:直观图与三视图 知识点:(1)斜二测画法;(2)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3)三视图。 技能点:(1)了解斜二测画法,会用斜二测画法画长方体和立方体的直观图;(2)理解三视图的构成特点,会识别一些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3)会画一些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4)能够说出日常生活中一些物体的三视图。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内练习: 练习(1); 课后作业: 1、习题册(1)A组; 2、上网搜寻世界著名建筑物图片并发班级微信群。 2 课内练习: 练习(2); 课后作业:习题册(2)A组。 2 课内练习: 练习(1)(2)(3); 课后作业: 1、习题册(1)(2)(3)A组 2、阅读课本P104“搭积木”。 2 9
讲课内容:章节复习(1) 知识点:(1)简单多面体概念和特征;(2)旋转体概念和特征 ;(3)直观图和三视图。 技能点:(1)能够正确识别棱柱、棱锥、圆柱、圆锥和球,并指出具体的名称;(2)能够正确识别正棱柱、正棱锥、圆柱、圆锥和球的三视图;(3)会画长方体的直观图和三视图。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讲课内容:表面积与体积(1) 知识点:(1)复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2)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技能点:(1)能够准确求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周长和面积;(2)会根据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运用计算器计算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态度目标:鼓励学生使用计算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克服学生求面积和体积的恐惧心理。 讲课内容:表面积与体积(2) 知识点:(1)锥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2)球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技能点:(1)会根据锥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运用计算器计算锥体的表面积和体积;(2)会根据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运用计算器计算球的表面积和体积;(3)理解球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与半径之间的倍数关系。 态度目标:鼓励学生使用计算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克服学生求面积和体积的恐惧心理。 讲课内容:章节复习(2) 知识点:(1)空间几何体的概念特征;(2)柱体、椎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3)球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技能点:(1)能够正确识别棱柱、棱锥、圆柱、圆锥和球;(2)能够根据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计算已知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内练习:自编练习题; 课后作业:习题册复习题9A组 2 课内练习: 1、练习(2)(3); 课后作业: 1、习题册(2)(3)A组; 2、上网查阅我国著名数学家祖暅的信息,并截图发班级微信群。 2 课内练习: 1、练习(2)(3); 课后作业:习题册(2)(3)A组。 2 课内练习:自编练习题; 课后作业:习题册复习题9A组。 2 10
讲课内容:章节测验 知识点:本章节的主要知识。 技能点:能够运用本章的知识点灵活地解题。 态度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带来的自信和成功感,提高对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后作业:教师自编习题。 2 讲课内容:直线方程(1) 知识点:(1)复习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和中点坐标公式公式;(2)直线的倾斜角;(3)直线的斜率。 技能点:(1)根据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和中点坐标公式公式,能够正确求出已知两点之间的距离和中点坐标;(2)了解直线倾斜角的定义,能够识别已知直线的倾斜角;(3)能够利用倾斜角和斜率的关系式,已知倾斜角求斜率。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讲课内容:直线方程(2) 知识点:(1)复习直线斜率的定义;(2)直线的斜率公式;(3)由斜率求倾斜角。 技能点:(1)利用斜率定义,已知倾斜角求斜率;(2)根据斜率定义,判断斜率不存在的情况;(3)利用斜率公式,已知直线上两点坐标求直线斜率;(4)通过斜率公式求出斜率,再利用计算器求出倾斜角。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讲课内容:直线方程(3) 知识点:(1)复习直角坐标系中如何利用两点坐标画一条直线;(2)一次函数、二元一次方程与直线之间的关系;(3)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4)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技能点:(1)已知直线上两点,能够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直线;(2)能够画出一次函数的图像,并通过图像判断一次函数、二元一次方程与直线之间的关系;(3)能够正确判断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4)学会利用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根据已知条件求直线方程;(5)当斜率为零或者不存在时,能够求直线的方程。 11
课内练习: 练习(1); 课后作业:习题册(1)A组。 2 课内练习: 练习(2); 课后作业:习题册(2)A组。 2 课内练习: 练习(3); 课后作业:习题册(3)A组。 2 态度目标: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欲望。 讲课内容:直线方程(4) 知识点:(1)直线的斜截式方程;(2)直线的一般方程;(3)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和一般式方程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转化。 技能点:(1)通过直线斜截式方程,能够求出直线的斜率和截距;(2)根据已知条件,利用斜截式方程求直线的方程;(3)能够将直线点斜式和斜截式方程转换成一般式方程(4)能够将直线的一般式方程转换成斜截式方程,并求出直线的斜率和截距;(5)学会已知直线一般式方程画直线。 态度目标: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欲望。 机动 讲课内容: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 知识点:(1)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判定;(2)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应用;(3)斜率不存在时,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 技能点:(1)通过观察直线图像判断直线是否平行;(2)理解两直线平行与两直线斜率之间的关系;(3)能够利用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来求出直线方程中的未知参数;(4)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能够利用直线图像判断直线是否平行。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 课内练习: 练习(4)(5); 课后作业:习题册(4)(5)A组。 2 机动 课内练习: 练习(1); 课后作业: 习题册(1)A组。 2 2 12
讲课内容: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 知识点:(1)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判定;(2)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的应用;(3)斜率不存在时,两条直线垂直的判定。 技能点:(1)通过观察直线图像判断直线是否垂直;(2)理解两直线垂直与两直线斜率之间的关系;(3)能够利用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来求出直线方程中的未知参数;(4)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能够利用直线图像判断直线是否垂直。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 讲课内容: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3) 知识点:(1)两条相交直线的条件判定以及交点的求法;(2)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3)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 技能点:(1)能够通过联立直线方程求相交直线的交点;(2)能够将已知条件准确代入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已知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3)能够将已知条件准确代入两平行直线的距离公式求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态度目标:通过具体问题的展现,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欲望。 讲课内容:章节复习(1) 知识点:(1)直线倾斜角和斜率;(2)直线的方程;(3)两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平行、垂直、相交);(4)点到直线的距离。 技能点:(1)了解直线倾斜角与斜率之间的关系;(2)能够根据直线方程画直线;(3)根据直线方程,利用已知条件求直线方程;(4)根据直线的解析式来判断直线的位置关系;(5)能够默写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讲课内容:圆的方程(1) 知识点:(1)复习平面内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2)圆的标准方程;(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4)圆的标准方程的简单应用。 技能点:(1)能够根据平面内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推导出圆的标准方程;(2)能够根据圆的标准方程求圆心坐标和半径,反之,能够根据圆心坐标和半径求圆的标准方程;(3)能够通过点与圆心的距离与半径的比较13
课内练习: 练习(2); 课后作业:习题册(2)A组。 2 课内练习: 练习(3)(4); 课后作业: 习题册(3)(4)A组。 2 课内练习:自编练习题; 课后作业:习题册复习题10A组(直线部分) 2 课内练习: 练习(1); 课后作业: 1、习题册(1)A组; 2、上网查阅赵州桥的信息和图片,截图发班级微信群。 2 来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4)能够利用圆的标准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 讲课内容:圆的方程(2) 知识点:(1)圆的一般式方程;(2)圆的一般式方程与标准方程的相互转换;(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技能点:(1)能够将圆的标准方程转换成一般式方程;(2)能够利用半径与一般式方程中D、E、F的关系判断方程是否是圆的方程;(3)已知圆的一般式方程,利用圆心和半径与D、E、F的关系求圆心和半径,并写出标准式方程;(4)能够通过比较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进行比较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态度目标:能在实际情景中,发现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美。 讲课内容:章节复习(2) 知识点:(1)直线的相关知识点;(2)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式方程;(3)直线与圆的简单应用。 技能点:(1)能够利用直线的相关知识点解决直线的问题;(2)能够将圆的一般式方程与标准方程的相互转换;(3)能够利用直线和圆的知识点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 态度目标:使学生感受圆与直线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讲课内容:章节测验 知识点:本章节的主要知识。 技能点:能够运用本章的知识点灵活地解题。 态度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带来的自信和成功感,提高对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4
课内练习:练习(2)(3); 课后作业: 习题册(2)(3)A组 2 课内练习:课本复习题10; 课后作业:习题册第10章A卷。 2 课后作业:教师自编习题。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