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是否有过自由——《自由坠落》中一个自由意志决定论者的叩问

2020-01-11 来源:好走旅游网
第1 5卷第6期 2 0 1 3年12月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enya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Vo1.15,No.6 Dec. 2 0 1 3 文章编号:2095—5464(2013)06—0822—04 是否有过自由 ——《自由坠落》中一个自由意志决定论者的叩问 肖 霞 (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 摘 要:通过分析小说《自由坠落》中主人公萨姆尔的人生轨迹,明确回答了人生是否有过自由的问题: 自由与否在于每个人的生命感受。认为虽然萨姆尔的叙述说明他是一个自由意志问题的决定论者,但他自 始至终维护着自己的尊严,淡然听从命运的安排,在困惑中思索自由的根由和起止,想更好地理解生活。同 时指出:生活之流中,有多少人正如萨姆尔一样,无奈地以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荡漾沉浮“自由坠落”,自由与 否只能在每个人的生命感受之中。 关键词:《自由坠落》;自由意志;决定论 文献标志码:A 中图分类号:I 106.4 Our Will Ever Free? ——A Question from a Man with Deterministic View of Free Will in Free F以ZZ Xiao Xia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Xuzhou 221116,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life traj ectory of Samue1,the protagonist of the novel “Free Fall”,the question,whether there had been freedom of life,is answered:free or not is that each person’S life experience.As a conscious determinist,Samuel can do little more than Iiving his life with human dignity and courageous detachment.He is puzzled by questions such as what is the origin and where is the beginning or end of freedom;the questions are shared by people who are helplessly“falling freely”in the 1ife flow。and free or not is only in each person’S life experience. Key words:Free Fall;free will;determinism 英国小说家威廉・戈尔丁(William Golding,1911—1993)所关注的始终是人类生存 的各个侧面。1959年出版的第四部小说,《自由 坠落))(Free Fal1),重点在于呈现关于“自由”的 “一个清澈如春水的小男孩和一个像死滞水洼一 样的男人之间的联系”L1] ,也成为每个关心人之 为人状态的读者所思考的问题。 思考。小说从萨姆尔的视角出发,以第一人称叙 事,跳跃间隔着依次回忆了人物自己的童年、爱 情、囚禁和求学生活,在开篇就明确地提出:“我什 么时候丢掉了自由?”[1]5“我怎么失去了自 由?”_1]6两个悬而未决的伦理问题贯穿始终,成为 自由意志问题提出的原因:被决定 的生活 一、如果萨姆尔感觉自己失去了自由,前提是他 曾经可以凭借自己的自由意志决断自己的行动。 那么,下述问题就可以看作萨姆尔疑问的一部分: 收稿日期:2013—04—14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1SJB750026)。 作者简介:肖霞(1972一),女,山东沂水人,江苏师范大学教授。 第6期 肖 霞:是否有过自由——《自由坠落》中一个自由意志决定论者的叩问823 他是否拥有过自由?拥有过什么样的自由?实质 上,这是一个关于自由意志的叩问。“从形而上学 的角度来看,自由意志的问题基本上就是这个问 题:是否我们能够支配自己的行动,能够自主地引 导自己的生活?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我们能够这样 做?”l2]在整部小说中,萨姆尔苦苦回忆自我自由 意志进行自由行动选择的历程,尽力要理清生活 之麻,找到失去自由的时点,但他找到的却只是懵 懂困惑。 这并不奇怪,作为哲学研究中最古老、最富有 魅力的课题之一,也是人类日常生活中能够得到 的最直接的经验感受之一,自由意志问题从来就 不是一个已经有明确答案的问题。学者对于自由 意志的探究,上溯至亚里士多德,下行至康德、萨 特,各有千秋,庶民的议论以心理和实践的体验为 依据,众说不一。 有史以来,持有自由意志的决定论思想的人 数不胜数。按照决定论者的思路,无论是逻辑决 定论、神学决定论、物理决定论、生物决定论还是 社会决定论,等等,人们一直都是环境、遗传、社 会,甚至是上帝或者其他冥冥中神力的囚徒,从未 享有过完全无束缚的自由意志。不必提及康德等 大家的学说,不是伦理学家的爱因斯坦就曾有过 这样的信念:“我根本就不相信哲学意义上的人类 自由。每个人不仅是在外在的强制下行动,而且 也是按照内在的必然性行动。”_3 要了解叙述人萨姆尔为什么要提出关于自由 意志问题,首先需要了解他的生活。 幼年的萨姆尔从未见过生父,与母亲相依为 命。困顿颠簸中,生活乐趣少之又少。最快乐的 莫过于与母亲一道幻想父亲是什么样的人,在虚 构中享受不切实际的希望带来的幸福。母亲是 “我[他]和冰冷的光明之问温暖的黑暗,是隧道的 尽头”El_ ,为他提供了人生仅有的安全感和归属 感。这个孩子与母亲共用一张床,饥寒交迫,与灰 尘泥土为伴,以至于感到一切卫生状态都是“非人 的,不可理喻的,,E1317。即使如此,萨姆尔对生活 的赐予似乎已经满足。对他来说,那就是“一种人 之为人的状态,一种生活方式,一个本质的存在”, 使他感到“没有受到欺骗,生活中还有点什 么’’[ ]船。 幼年萨姆尔在病中,母亲没能前来陪护,他也 不去询问原因。成年的他回想自己得知母亲那时 重病离世的消息时,没有告诉读者当年曾表现出 惊讶、悲痛、愤恨等人之常情,而是淡然评论道: “即使是成年的我看来,这也不过是又一个横加于 我的生活的事实,是早已接受下来的无穷无尽的 要接受的事件深渊中的一个罢了,,[1172。既然只 得接受,何不冷静或者冷漠地接受呢?幼年的萨 姆尔闻听母亲离世没有表现出悲伤,成年的萨姆 尔回忆失母仍然欠缺悲伤,他像爱因斯坦一样不 相信有什么自由意志,是自由意志问题上的决定 论信徒,安静地接受人生的安排就是他的选择。 随着年龄增长,萨姆尔的活动范围增大了,但 是,仍然命运多舛:被人领养,却与领养人形同陌 路,无缘享得关爱,只好独自面对一切;学龄时段, 懵懵懂懂,被有心计的菲利普利用,一再使自己陷 入孤立;乐老师普林格尔小姐所乐,却被视为贬损 的对象,经常无端成为老师发泄私愤的出气口;加 入了某个共产主义组织,却无法找到友情,看到的 不过是告密、等级和不公;上了战场,被俘受禁,遭 受精神虐待...…・最糟的是,丧母之后他的精神 始终没有再找到落脚点。他与最为亲近的女友比 阿特丽斯,有性无爱,不能产生精神共鸣。虽然有 人在侧也常常感觉孑然一身,孤独难耐。这一切 似乎都不是他造成的,却不问缘由都要他一一 承受。 从进入学校开始,以偶然面目出现的各种破 坏性因素就不断出现,支配着孤独寂寞无人关爱 萨姆尔那简单混沌人生。他不是一个乖巧聪慧的 孩子,常常糊里糊涂被人带入死胡同。在菲利普 这样一个心机深不可测的同学怂恿带领下,恐吓 低年级学生,只为了打劫几张自己特别喜欢的烟 盒卡片。大部分战利品都被菲利普定义为“普通 的”划归了自己,但萨姆尔却为打劫行动承担了全 部的责任。他被孤立后,又在莫名冲动中与同学 打架,以至于在学校里恶名远播,无人愿意接近, 只剩下菲利普算是一个安慰。这个朋友如同一团 黑云,带来的都是风雨。两人在教堂玩耍是,菲利 普用各种方法哄着,激着萨姆尔撒尿亵渎圣坛,最 终使他被教堂司事逮个正着,菲利普却可以平安 逃脱。成年的萨姆尔回忆这一切,态度平静,并未 把责任归咎于恶友,也不责备自己年幼无知。似 乎他的行动创造出来的恶名与他并没有多少关 系,不必他负责。成年的他也没有任何歉疚和不 安,好像自己活着,按照生活给他划定的轨迹继续 运行,就是他的宿命,一切都无关痛痒。 这种“无所谓”地“活着”的生活态度因一件事 流露出叙述人的一点儿“有所谓”。那就是他抛弃 比阿特丽斯,另结连理之后所产生的不安和 困惑。 824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5卷 二、对于生活的叩问:是在这里丢了自 甫口马9 对比阿特丽斯,萨姆尔钟情已久,主动出击才 追逐到手。但他发现自己能确定的只有性愉悦。 在精神上,他始终无法走近女友。爱的激情演变 成一种“身体那么近,却无可拥有”_1_J1 的关系。 女友习惯性的矜持被动,使得两人在一起像是一 方剥削利用另一方。徘徊良久,苦于不知道如何 解决与女友之间的问题的时候,他看到了魅力不 凡的玛丽・塔菲。那一刻,他突然明白了自己真 正需求。两人一见钟情,相知如故,很快登记结 婚,开始了幸福生活。 这样的幸福却是建立在比阿特丽斯的痛苦之 上,她精神错乱,在精神病院度过余生。萨姆尔感 到良心不安,回忆他被比阿特丽斯吸引,决定不惜 一切追求她的时刻,他问道:“是在这里丢了自由 吗?”l_1j3 他感到一种内心欲望控制了他的行为, 而且这欲望的驱动结果非但不是个体主动安排生 命的范例,还给被迫逐的姑娘造成了无法弥补的 伤害。在自由意志的决定意义上来考虑,反讽的 是,当萨姆尔似乎是在听从内心召唤,自由追逐恋 爱对象的时候,他反而怀疑就在受到欲望驱动的 那一刻,他失去了自由。这是萨姆尔唯一一次感 觉像是找到了问题答案的时刻,却还是雾里看花, 不知答案正确与否。 在叙述自己的不幸生活时,萨姆尔语气平稳, 态度冷漠,似乎只是客观讲述一个人的经历而已, 不置一词臧否。但是,对于比阿特丽斯的不幸结 局,却有波澜微兴。回忆中,萨姆尔试图为青春欲 望的蛮横,实则是自己的主动选择造成的结果,找 到某种脱罪的方式。他通过医生,以貌似科学的 口吻解释说:即使没有这样的刺激,比阿特丽斯仍 然可能疯癫,或许她的基因已经注定了她的结局。 显然,这样冷酷地解除自己的责任,萨姆尔也难以 释然。彷徨无依中,他不禁问道:自己能够凭借自 由意志决定的事情究竟有多少?他是否自由过? 被俘后他拒绝供出同伙逃亡的方式和去处,被关 进黑屋子,恐惧中,他挣扎着思考,费心耗神要找 到如今这个迷失自我的初始建构点。但是,他并 不擅长思考。年少时,当教堂司事问他为什么亵 渎圣坛时,他无法回答。年长些,校长在毕业赠言 之际问他,难道没有什么对他来说是重要的,他仍 然拿不出答案。萨姆尔只能发现自己“记不起什 么时候自己可以不去做当时自己做的那些 事”_lj 。这样不是回答的回答,说明萨姆尔是一 个自由意志问题的决定论者:一切都是先在决定 的,他似乎不得不做出那些对自己对他人都无法 交代的恶事。所以当有人怒斥他利用每一个人, 要为一切承担责任的时候,他回答说:“我不认为 是那样的,我希望自己认为是那样的。”_1]2 。虽然 我们不能轻易相信故事第一叙述人的任何结论和 解释,但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有多少与此类似场景 发生:面对某种评论,当事人感觉困惑无奈,无法 认定自己应该负责,又无以解释,只能以否定对自 己的指责来回应?萨姆尔心有不安,有无奈,却不 认为自己应该对比阿特丽斯的悲剧负责。他为自 己辩护的逻辑应该是:我希望认为自己可以为别 人负责,那样就说明我是一个可以决定自己命运 的人。可是,既然我的生活都是我不能控制的因 素决定的,为什么要我来为别人的命运负责?如 此轻易就为自己推脱了道德责任,确实难以令人 苟同。但读者纵然不满,在驳斥萨姆尔的看法时, 也要谨慎对待,毕竟否定一个看法很容易,但如何 来说服对方同意自己的看法就是一个挑战了。不 同的人生观,不同的生活状态,是互为倚靠的硬币 两面,表现出的人生图样千姿百态。哪一种图样 是必然的?谁能知道? 威廉・戈尔丁的小说主人公表现出的自我状 态各不相同:《品彻・马丁》(PincherMartin)中 的马丁生存自足意识超强,能够毫不犹豫地伤害 任何有碍他自利的人;《金字塔》(Pyramid)中的 奥利弗虽然不无疑问和不赞同,但还是随世俗的 波纹荡漾流动,将自我需求转换为社会世俗需求, 获得了社会嘉许的地位和财富;《黑暗昭昭》 (Darkness Visible)中的麦蒂无法被群体接纳,不 断叩问自我的存在,寻找的是失落了社会认同的 自我。《自由坠落》里的萨姆尔并非十恶不赦,也 不善良正直,他反思自己在何处失落了自由,发现 一切不过是被决定的。用战俘营中审讯萨姆尔的 敌方军官的话来表述:“我们都是一种社会机器的 一部分。我受我那台机器的操纵,而你绝对在我 的控制之下”_1]1“。这样的比喻正说明了决定论 自由意志观念描述下的个体生存状态。 按照认为自由意志与决定论实际上可以调和 的相容论者的说法,萨姆尔每一次自由选择都会 导向一个结果,为将来的一切打下基础,并由此传 达出命运的讯号。但纵观萨姆尔的生活,人们发 现,除了追逐比阿特丽斯,制造了她的不幸,拒绝 招供,被关进黑屋子遭受精神折磨这两件事之外, 他很少主动地选择,被动承受命运的安排几乎贯 穿始终。可贵的是,即使不能决定命运,萨姆尔自 第6期 肖 霞:是否有过自由——《自由坠落》中一个自由意志决定论者的叩问825 始至终维护着自己的尊严,淡然听从命运的安排, 没有像一个深陷自由意志决定论思想的人一样, 全然不作为,把一切生活的不如意归咎于无法掌 控的因素,也没有拿出非决定论者的姿态,因个人 选择的失误或者错误,而悔不当初,否定自我,重 人决定论的窠臼,认为一切挣扎都是徒劳。萨姆 尔随着生活之流起伏,平静地对待生活的赐予,有 困惑,也思索自由的根由和起止,想更好地理解生 活,但更多的是接受和面对。 三、结 语 萨姆尔似乎是在道德共同体的道德考虑之外 沉浮于生活之流。只用群体认同的道德责任来责 备他的过错显得过于严苛;忽略他应当担负的道 德责任,以责备社会表达对他的同情也欠公正。 由于萨姆尔的叙述大多只是呈现,极少评价性文 字,虽然是讲自己的故事,但旁观淡然的态度游离 于道德认同之外,读者的反应只能由自己的生活 背景和阅读体验来决定,结果必然因人而异,颇为 矛盾地摇摆于同情和责备之间。这种冷静亦或冷 漠麻木对待命运掌控态度,是否正如书名所言,就 是“自由的坠落”?生活之流中,有多少人正如萨 姆尔一样,无奈地以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荡漾沉 浮“自由坠落”,却又怀着一点儿“有所谓”的生命 叩问? 无法自由选择生活环境时,有母亲陪伴,心有 依傍,安于贫困,他没有关于自由的疑问。母亲的 爱给了他心灵的自由。决定牺牲一切追求心爱的 姑娘时,他反而感觉自己被欲望操纵,好像由此丧 失了自由。心生欲念,就是身困牢笼?无法辨识 生活是什么,生活带给他的是什么,自己是否在某 个时刻自由过,又何时丢掉了自由,萨姆尔的人生 不得不处于混沌中。绝望和激情让这个男人想与 读者分享黑暗的孤独,他告诉读者自己用处于黑 暗中的钳子般的手爪摸索着打出了这些文字,邀 请读者伸出自己同样的手爪拿起书来阅读,也来 了解“我们的核心黑暗是在什么样的宇宙中保持 平衡的”[ ]9。 小说在邀请人们思考同样地伦理课题,由于 这种问题难以有一个人人信服的结论,对于问题 的回答只能在每个人的生命感受之中。这个感受 与我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息息相 关,对于当下处在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具有极强 的现实意义。在针对某大学学生生命观的一个问 卷调查中,“61.1 的人认为‘缺乏正确的人生 观”’,甚至“7.4 的人认为可以通过自杀来解决 问题”_4]。考虑到这样的一个社会现实,分析了解 《自由坠落》中的萨姆尔消极被动没有结果的思 考,或可为现代世界中无序沉浮“自由坠落”的人 们提供一个参考,为找到一个积极地与社会,与自 己和谐共处的方式做些许的精神准备。 参考文献: Eli Golding W.Free Fall[M].London:Faber and Faber,1959. [2]徐向东.自由意志与道德责任E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 社,2006:5. [3]Einstein A.Ideas and Opinions[M].New York:Crown Publishers,1982:8—9. [4]李艳,何畏,牛姗姗.大学生生命观现状调查及教育反思 _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6):101. 【责任编辑:田懋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