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地区偏大穗型中粳水稻品种株型特征和稻米品质
2024-05-01
来源:好走旅游网
DOI:10.3969/j.issn.1006—8082.2013.05.014 中国弗米2013,19(5):53—56 淮北地区偏大穗型中粳水稻品种株型特征和稻米品质 杜永 王艳t黄生元1刘群松-王学红 刘辉 孙成军 杨建昌 (1连云港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连云港222001; 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摘要:根据水稻品种穗型大小,将江苏省淮北地区近20年来选育的主要水稻品种分成两类,一类为穗数型品 种,另一类为偏大穗型品种,并且对两种类型品种进行了株型、产量和品质的观察测定。偏大穗型品种与传统穗数型 品种相比,表现出“一低多高”的特点,即结实率低,分蘖成穗率高、平均每穗总粒数高、一次和二次枝梗多、株高高、 顶三叶高效叶面积大。偏大穗型品种米质与淀粉粘滞谱特性与穗数型品种相比没有明显差异;垩白粒率高是穗数型 品种和偏大穗型品种米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江苏省淮北地区偏大穗型水稻品种的株型和产量构成指标:株高 100 em以上,全生育期155 d左右;有效穗数315—345个/m2,每穗总粒数140粒以上,结实率>85%,千粒重>26 g;穗 长17em左右,一次枝梗数12—15个,二次枝梗数30~38个;倒1叶、倒2叶、倒3叶叶长分别为25~30 em、40~45 em 和30—35 em,剑叶角度20。左右,收获指数为0.5。 关键词:淮北;偏大穗型;水稻;株型;产量;品质 中图分类号:¥511.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082(2013)05—0053—04 水稻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世界上约50%的人 口以稻米为主食【IJ。因此,实现水稻的优质高产,一直是 育种学家与栽培学家追求的目标[2-51。水稻株型的好坏 定一致。前茬为小麦,土壤肥力中等偏上,有机质含量 为1.85%,全氮0.14%,可溶性氮为82.40 mg]kg,速效 磷14.82 mglkg,速效钾157.50 mg/kg。供试材料为江苏 淮北地区近15年选育的主要水稻品种:连粳2号、连 粳3号、连粳4号、武连粳1号、连嘉粳1号、连粳6 号、连粳7号、中稻1号,共8个水稻品种。根据水稻穗 型大小将连粳2号、连粳3号、连粳4号、武连粳1号 划为穗数型品种(每穗总粒数<130粒);将连嘉粳1 号、连粳6号、连粳7号、中稻1号划为偏大穗型品种 (每穗总粒数>130粒)。5月10日播种,湿润育秧,6月 20 Et移栽,随机区组排列,2次重复。小区长3.8 m,宽 3.5 m,面积为13-3 m ,行株距24.7cmxl3.2 em,每丛2 苗,每hm 插30.67万丛。每hm 施人300 kg纯N(施 与产量的高低及品质的优劣有密切关系,因而人们历 来重视对水稻株型的研究。国内外曾提出了多种高产 水稻株型模式,主要包括国际水稻研究所的超级稻新 株型模式、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超级杂 交稻株型模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提出的半矮秆丛生 型模式、四川农业大学的重穗型模式及沈阳农业大学 的直立大穗型模式等 姗。以上各类模式就水稻的株 高、穗型、分蘖力、产量结构、叶型等提出了较为具体的 指标范围,对指导高产优质育种发挥了重要作用。淮北 地区是江苏省重要的常规中粳水稻生产基地,水稻面 积常年稳定在70万hm 以上,种植的品种大多为常规 中粳稻类型。近些年来,淮北地区育成的水稻品种穗型 明显偏大,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明显减少,存在着结实率 偏低、产量不稳定等问题。这些问题是否与株型特征有 关?缺乏深入研究。为此,笔者通过收集淮北地区自上 世纪90年代以来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水稻品种,根 据水稻品种穗型大小分成两类,一类为传统穗数型品 种,一类为偏大穗型品种。通过对两种类型品种主要株 用尿素折合而成),N、P:0 与K 0按照1:0.5:0.7施用, 氮肥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为6:4,70%磷肥和50%钾肥 基施,30%磷肥与50%的钾肥拔节期施。水浆管理及病 虫害防治等同大田高产栽培。 1.2测定项目 1.2.1 产量与株型指标 水稻成熟后测定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各小区取l0 丛测定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实收计产。用Et产小型脱 型指标及产量结构的比较分析,以明确偏大穗型水稻 品种高产的株型特征及产量构成,为指导当地水稻育 种及超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粒机脱粒,晒干使其含水量在14.5%以下并称重,计算 水稻实收产量。每个品种随机取50穗,进行穗长、每穗 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总粒数及实粒数等指标的测 一l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及种植情况 量。在齐穗期,每个品种随机测量50个主茎高度、顶部 收稿日期:2013—03—02 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SXGC(2012)162]; 试验于201 1-2012年在连云港市农作物新品种繁 育中心试验田中进行,两年的田间试验安排与取样测 连云港市农业科技成果示范计划项目(SF1102) ・53・ 杜永等:淮北地区偏大穗型中粳水稻品种株型特征和稻米品质 中国 米2013,19(5):53—56 …’、“””表示在0.05或0.O1水平差异显著。 3叶叶长、叶宽、穗下节间长及剑叶与穗下节间夹角。 1.2I2稻米品质 的产量变幅为8.65~9.81 t/hm ,平均为9.29 t/hm。,较偏 大穗型品种的平均产量低14.0%左右,差异达极显著 水平。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偏大穗型品种的每穗总粒 数和每穗实粒数均显著高于穗数型品种,偏大穗型品 种的有效穗数显著小于穗数型品种,穗数型品种的结 实率高于偏大穗型品种,但差异不显著,两种类型品种 间千粒重无显著差异。表明偏大穗型品种产量的大幅 度增加主要得益于每穗总粒数的增加,如能提高其结 实率,将有利于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2.2主要株型特征 成熟期稻谷风干3个月后,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GB/T 17891—1999优质稻谷》测定方法【llI'进 行糙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大小、胶稠度与直 链淀粉含量的测定。测定前各处理统一用NP一4350型 风选机等风量风选。蛋白质含量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口21。 1.2-3淀粉粘滞谱(RVA)分析 采用澳大利亚Newport Scientiifc仪器公司生产的 Super3型RVA(Rapid Viscosity—analyzer)快速测定淀 粉谱粘滞特性,用TWc(the瑚al cycle for windows)配套 软件进行分析。操作过程参照程方民等㈣方法进行。 即,按照AACC(美国谷物化学协会)规程(1995—6l— O2)标准方法,米粉含水量为12.00%,样品量为3.0000 g,蒸馏水为25.0000 g。在搅拌过程中,罐内温度在 50 ̄C下保持1 min,以11.84 ̄C/arin的速度上升到95℃ 并保持2.5 min,再以11.84 ̄/min的速度下降到50cI= 并保持1.4 min。搅拌器的转动速度在起始10s内为 960 rpm,之后保持在160 rpm。稻米RVA谱图谱中用 与穗数型品种相比,偏大穗型品种株型表现出以 下几个方面特征:(1)株高明显偏高,平均株高为103.7 am,其变动范围为99.2~106.8 am,较穗数型品种平均 高6.4 am,两者差异达显著水平;(2)每穗一、二次枝梗 数较多、穗下节间长和着粒密度大。偏大穗型品种平均 每穗一次枝梗数为13.9个、平均每穗二次枝梗数为 32.7个、穗下节间长为32.4 am、着粒密度为8.9粒/cm, 分别较穗数型品种多2.7个、3.9个、3.9cm和1.9粒/ cm,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3)顶部3叶叶面积显著 高于穗数型品种,偏大穗型品种上3叶叶面积为122.3 cm2较穗数型品种大13.1 am ,达显著差异;(4)穗长大 于穗数型品种,剑叶与主茎夹角以及收获指数与穗数 ,最高粘度、热浆粘度、最终粘度、崩解值(最高粘度一热 浆粘度)、消减值(最终粘度一最高粘度)和回复值(最终 粘度一热浆粘度)等特征值来表示。粘滞性单位为cP (centipoise)。 稻米品质指标与淀粉粘滞谱分析在扬州大学江苏 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内进行。 1.3数据处理和统计方法 采用LSD法进行显著性测验。因两年试验结果基 本一致,故文中数据用两年的平均数表示。 型品种相比没有明显差异(表2)。说明偏大穗型品种 具有较为繁茂的生物生长特性,具体表现在株高较高、 上3叶叶面积大和穗型偏大,这也说明库大(每穗粒数 多)和光合叶面积大是偏大穗型品种产量极显著高于 穗数型品种的主要原因。 2-3稻米品质 2-3.1稻米主要品质性状 2结果与分析 2.1产量及产量构成 从表3可以看出,两种类型品种的所有米质理化 指标均未达到显著差异,两种类型品种稻米品质整体 上均达到国标3级优质稻谷标准。在表3所列的各项 指标中,两种类型品种只有垩白粒率指标低于国标2 级标准。两种类型品种的优质品种率均为75%。综合分 表1为偏大穗型和穗数型两种类型品种的产量及 产量结构。从表1可以看出,偏大穗型品种的产量变幅 为10.35 lO.90 t/hmz,平均为l0.60 t/hm ;穗数型品种 ・54・ 杜永等:淮北地区偏大穗型中粳水稻品种株型特征和稻米品质 中国哥珏米2013,19(5):53—56 “”’、“…’表示在O.05或O.Ol水平差异显著。 表3两种类型水稻品种的主要品质指标 析两种类型品种的米质指标可以看出,偏大穗型品种 较穗数型品种米质略有改善。连粳2号和中稻1号米 质没有达到国标3级米标准的主要原因在于垩白粒率 和垩白度偏高。 2.3.2稻米RVA特性 型品种产量显著高于传统穗数型品种的主要原因。 2005年农业部明确提出大力实施超级稻发展的 “6236”工程,向全国不同生态区重点推荐了28个超级 稻品种,2006年又审定通过21个超级稻品种,但其中 没有一个是适合于淮北稻区种植的中粳水稻品种。近 年来,随着淮北地区水稻育种水平的提高,相继出现了 批产量潜力较高的水稻品种,连粳7号和宁粳4号 已相继被认定为超级稻品种。淮北地区地处我国中部, 为我国水稻高产地区,水稻平均单产为8.25 t/hm ,比 一稻米的RVA特性是反映稻米适口性的一项重要 的综合指标 151。从表4可以看出,稻米的淀粉黏滞谱 特征值,如最高粘度、热浆粘度、崩解值、最终粘度、到 达最高粘度时间、糊化温度、消减值和回复值等指标两 种类型品种均没有显著差异。说明淮北地区偏大穗型 水稻品种在产量提高的同时,稻米适口性并没有发生 明显变化。 全国的6.4 t/hm 高出28.0%,小面积还出现了12.0 t/ hmz以上的高产纪录㈣。上世纪80年代江苏省赣榆县 曾创造了13.88 t/hm 的全国纪录[2Ol。因此,系统研究淮 北地区水稻品种的超高产株型特征,并提出适宜的超 高产群体指标,对指导该地区超高产育种与栽培具有 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对近15年来水稻品种的产量和株 型演变规律进行研究,提出淮北地区偏大穗型水稻品 种的株型及产量构成指标:株高100 cm以上,全生育 期155 d左右;有效穗数21~23万/667 m ,每穗总粒数 145粒以上,结实率>85%,千粒重>26 g;穗长17 cm左 右,一次枝梗数12~15个,二次枝梗数30~38个;倒1、 2、3叶叶长分别为25~29 cm、36~42 cm和32~35 cm, 剑叶角度20。左右,收获指数0.5。 3.2淮北地区偏大穗型水稻品质特点 ・3小结与讨论 3.1淮北地区偏大穗型中粳水稻株型特点 大幅度地扩大产量库容(增加总颖花量)是实现水 稻超高产的前提。增加单位土地面积的颖花量,可以通 过增加穗数和每穗粒数获得。目前,较多的研究者认 为,穗数型品种比较稳产,但很难达到超高产水平,大 穗型品种产量潜力较高,但生产上风险较大,中等穗型 品种产量潜力较高且较稳产[16-18】。本研究表明,淮北地 区偏大穗型水稻品种的穗数比传统穗数型水稻品种 低,但前者的每穗粒数极显著高于后者,这也是偏大穗 55・ 杜永等:淮北地区偏大穗型中粳水稻品种株型特征和稻米品质 中国弗米2013,19(5):53—56 稻米品质主要受基因型(遗传)与栽培环境的影 响,其中遗传因素影响较大『21 。关于水稻品质与产量 的关系研究较多。大部分学者认为,水稻品质与产量存 在着负相关关系,在高产和超高产水平上,要实现产量 与品质同步提高难度较大[ ̄.-251。徐大勇等闭认为,江淮 稻区水稻品种的产量潜力较高,但缺少产量、抗性、品 质俱佳的水稻品种。据笔者调查,近20年来江苏省淮 北地区在生产上应用的水稻品种,大多难以达到品质 tropical rice since release of 1R8 and the challenge of increasing riee yield potentil[aJ].Crop Sci,1999,39:1552—1559. [8]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育种『J].杂交水稻,2000,15(2):31—33. [9 周开达,马玉清,刘太清.杂交水稻亚种间重穗型组合选育一杂交 9】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与实践【JJ_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5,1 3 (4):403—407. 【l01刘建丰,袁隆平.超高产杂交稻产量性状研究【JJ.湖南农业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8(6):453—456. [1 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Gwr17891—1999优质稻谷【s].北京:中国 标准出版社,1999. 优、产量高及抗性好的标准,品质达到国标2级标准的 不多,达到国标1级标准的更是微乎其微。本试验研究 表明,与传统穗数型品种相比,偏大穗数型品种在产量 显著提高的同时,稻米理化指标也略有改善,4个偏大 穗型品种中只有1个(中稻1号)未达到国家优质稻米 [12】中国土壤学会农业化学专业委员会.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 法fM1_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13]程方民,钟连进,舒庆尧.早籼水稻垩白部位淀粉的蒸煮食味品 质特征[J]_作物学报,2002,28(3):363—368. 【1 4l舒庆尧,吴殿星,夏英武,等.稻米淀粉RVA谱特征与食用品质 的关系『J].中国农业科学,1998,31(3):25—29. [15]贾良,丁雪云,王平荣,等.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及其与理化品 质性状相关性的研究IJ1.作物学报,2008,34(5):790—794. 【l6】汤玉庚,张兆兰,张美娟.从江苏太湖地区水稻品种的演变论高 产理想株型【Jl1_江苏农业科学,1994(6):1-4. 标准。说明在提高水稻产量的同时,可以兼顾稻米品 质。从限制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来看,偏大穗型品种和 传统穗数型品种一样,主要存在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较 高的问题,这应是水稻优质超高产研究下一步关注的 重点。 参考文献 【1]FAO.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Sta— tistical databases[DB】,2004. 【2]Yuan L P.Hybrid rice breeding in China[A]//Virmani S S,Siddiq A.Muralidharan K(eds).Advances in Hybrid Rice Technology. Philippines: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1998:27-33. [17]黄育民,陈启峰,李义珍.我国水稻品种改良过程库源特征的变 化『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8,27(3):271—278. [18】于洪兰,王伯伦,王术.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产量与食味品质的 关系比较【J】.作物杂志,2009(1):46—49. [19]杨建昌,杜永,吴长付,等.超高产粳型水稻生长发育特性的研 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6,39(7):1336—1345. 【20]许恒道,潘启民,齐运田,等.赣化2号亩产1800斤以上群体及 调控技术Ⅱ】.中国农业科学,1984,17(5):48—53. [21]李晓方,肖昕,刘彦卓,等.籼稻稻米品质性状遗传特点新解析 『J1.分子植物育种,2009,7(6):1077—1083. 【3]Zou Y B,Zhou S Y,Tang Q Y.Status and prospect of high yielding cultivation researches 0n China super hybrid riceⅢ.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d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2003,29(1):78— 84. [22】王忠,顾蕴洁,陈刚,等.稻米的品质和影响因素lJI.分子植物育 种,2003,1(2):231—241. [4】郑景生,黄育民.中国稻作超高产的追求与实践【J].分子植物育 种,2003,1(5/6):585—596. 【23】朱昌兰,翟虎渠,万建民.稻米食味品质的遗传和分子生物学基 础研究[J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4(4):454— 459. 【5】黄英金,徐正进.对超级稻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J.中国农业 科技导报,2004,6(5):3-7. 【6】Khush G S.Varietal needs for different environments and breeding strategies【A].//Muralidharan K S,Siddiq E A.New frontiers in rice research.Directorate of rice research,Hyderabad,India,1990:68— 75. 『24]蒋开锋,郑家奎,赵甘霖.四川省新育成的杂交水稻组合的品质 分析fJ1.中国农业科学,2004,18(1):80—82. [25]Hao X B,Ma X F,He P S.Relationship between plant type and grain quality of Japonicahybrid rice[J].Rice Sci.2010.17(1):43—5O. 【26】徐大勇,金军,杜永,等.江苏省主要高产粳稻品种品质性状分析 [J】.江苏农业学报,2002,l8(4):203—207. 【7】Peng S,Gassman K G,Virmani S s,et a1.Yield potential trends of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