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健康教育对7~8岁学生预防龋病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口腔健康教育预防龋病的效果。方法 将2013年的62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其中不接受口腔健康教育和窝沟封闭术134名学生为对照组,均接受者为实验组一,只接受窝沟封闭者为实验组二,均为246名。6个月、1年复查口腔健康行为的落实及患龋情况。结果 健康教育后 ,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行为改善率等,实验组一取得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实验组二,实验组一与实验组二患龋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健康教育及窝沟封闭对预防龋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学生;健康教育;窝沟封闭;龋病
龋病是世界卫生组织列出的三大重点防治疾病之一。7~8岁儿童正处于混合牙列阶段,患龋率高,有效地保存第一恒磨牙避免龋病的发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1]。进行口腔健康教育,控制及消除危险因素是防龋工作的重要内容。从2009年起,我们在实施国家重点扶持重点项目-窝沟封闭的同时,多方配合,开展口腔卫生宣教,使学生获取口腔保健知识, 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2]。本文选择对2013年626名学生口腔统计学调查后,就卫生宣教后对龋病的流行病学的影响情况进行汇报。
通过对每个适龄儿童都进行多方面的口腔调查并存档,分阶段复查,比较性的了解口腔卫生宣教对预防龋病的作用,为口腔健康一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全市7~8岁应实施窝沟封闭的学生, 选择第一恒磨牙无龋,属于研究范畴且配合调查,共626名学生。
1.2方法 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问卷》制定调查问卷。由学生和家长分别作答。根据学生自由选择后再随机抽取,其中不接受口腔健康教育和窝沟封闭术134名学生为对照组,均接受者为实验组一,只接受窝沟封闭者为实验组二,均为246名。所有学生初次到口腔专科医院实施窝沟封闭的同时检查口腔情况,6个月、1年后专业医生到学校复诊,将所有资料整理归档。
1.3问卷调查的内容 ①一般情况,包括儿童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家长联系方式。②儿童的日常饮食习惯,包括平时进食碳酸饮料、糖果、饼干的频率、睡前是否吃零食或者喝甜饮料等。 ③儿童的口腔卫生习惯,包括开始刷牙的年龄、方法、睡前是否刷牙、是否使用牙线等。④学生对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包括龋病的四联因素;是否使用含氟牙膏,实施窝沟封闭及作用;是否定期口腔检查。
1.4用患龋率、龋均、龋失补构成比等指标做统计调查,龋病诊断标准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97)龋病的诊断标准。
1.5资料处理和分析 调查资料采用 epi-data 软件录入,运用 SPSS 18.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 口腔健康教育前,学生对于细菌是龋病的主要致龋因素和食物因素中和糖摄入量有关的知晓率相对较高,三组均在62% 以上,而碳酸饮料不足19%; 对窝沟封闭的知晓率不足20%,氟化物防龋不足25%,有效刷牙知晓率不足18%;口腔健康教育后,实验组一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全面系统的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通过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口腔健康行为变化 在口腔健康行为方面,教育前,学生饭后漱口率有效刷牙率仅7%左右;晚上刷牙率12%左右;氟化牙膏使用率7.8%,睡前有吃甜食或饮料的习惯43%左右;牙线使用率为0%,定期口腔检查率不足5%,往往是因为牙痛而就诊;健康教育后,实验组定期口腔检查及使用牙线,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实验组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健康行为也有明显的改善,见表2。
2.3患龋状况 实施窝沟封闭术后,分别在 6、12 个月对第一恒磨牙进行检查比较,结果实验组患龋率和龋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见表3。
DMFT(恒牙龋失补数)=D恒龋(因龋坏尚未充填的牙)+M恒失(因龋坏丧失的牙)+F恒补(因龋已做充填的牙)。
3讨论
调查发现,学生及家长口腔健康知识相对缺乏,口腔健康教育前,尽管细菌是龋病的主要致龋因素知晓率相对较高62%,但并不知细菌是通过粘附、产酸、耐酸这些致龋毒性发挥作用而致龋。健康教育后,让他们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了解龋病是细菌、宿主、食物和时间多因素长期反复同时作用的结果,真正了解口腔健康行为目的和意义[3]。例如,窝沟封闭(封闭磨牙合面及颊侧窝沟窄细的盲袋沟,防止菌斑滞留)和氟化物(降低釉质的脱矿和促进釉质再矿化)均可通过改善宿主的状态而防龋。
从第一恒磨牙龋病发病率和龋均调查结果分析,龋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窝沟封闭是有效的防龋措施,但配合口腔健康教育更有利于整个口腔状况的改善,更能主动接受窝沟封闭,自查,发现脱落及时修补[4]。含氟牙膏的使用率上升至 47.4% ;口腔清洁(饭后漱口,有效刷牙及牙线)通过减少细菌粘附时间而防龋,及时清理能有效减少龋病的发生。饭后漱口率已达55.8%;此阶段颌骨不断发育而使牙间隙增宽,是邻面龋的高发期,牙线使用尤为重要。尽管牙线使用率仅为8.4%,仍不理想,但实现了零的突破,且逐年增加;过多过频的
糖和酸性饮料摄取,存留口腔内的时间过长,菌斑致龋菌连续代谢产酸而致龋。控制致龋食物的摄入,是防龋的有效措施。巩固对糖的认识同时,也加强了对酸性饮料的认识;越来越多的学生了解到,睡眠时,咀嚼活动停止,唾液分泌及口腔自洁能力降低,有利于口腔微生物大量繁殖,睡前进食甜品,犹如雪上加霜。晚上刷牙率已达74.2%,睡前吃甜食或饮料习惯率下降已至16.4%;以往,有病治病,但无病防治的意识比较淡漠,健康教育后,定期口腔检查率已由5%上升至30%。从上述研究表明 ,普及口腔健康知识,树立自我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控制和消除危险因素,可以有效的预防龋病,对口腔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爱容,等.九佛开展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及窝沟封闭预防龋病和牙周病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1):49-52.
[2]高薇,等.口腔健康教育對改善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的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15,29(1):220-221.
[3]李菁,等.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中学生维护口腔健康意识的效果评价[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9,27(6):642-644.
[4]陈昕,等.中西部地区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预防儿童龋病的2年效果评价[J].中国美容医学,2014,23(21):1835-183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