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院系的抽取
文学院在华南师范大学是主要院系,人数多,受访人数较多,利于调研开展。文学院相对其他专业作业学习压力相对较小,以文院为例更能体现熬夜现状的严峻性。 (二) 男女比例
在被调查的222份数据中,男生的比例是14.86%,女生的比例是85.14%,男女的大致比例为1:6,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按照我们的认识,文院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男女比例大概1:10,因此男女的差距更能显现样本的真实性。除此之外男女生在对待熬夜的观念问题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男生群体的存在样本有利于说明这个问题。
(三) 年级分布
考虑到随着学业、社团工作的变化及见识的逐步拓展,年级会成为我校大学生熬夜情况的一个影响因素。故本次调研专门分年级统计。除此之外,大二处于学业、社团、比赛工作高峰期,更能体现其熬夜现状,数据的53.6%为大二生使得该数据年级分配合理,具体分层如下:
选项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研究生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四) 专业分布
在222份调查数据中,我们认为专业的不同易造成观念的差异,极利于探
小计 63 119 26 8 6 222 比例 28.38% 53.6% 11.71% 3.6% 2.7% 100% 究熬夜成因。受访者类型覆盖汉语言师范类、汉语言、中英文秘、编辑出版、文综、国学以及未分流及研究生类专业。其中汉语言师范类高达77%,符合文学院专业偏重现象。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选项 汉语言文学(师范) 汉语言 中英文秘 编辑出版 文综 国学 非师(专业未分流) 其他(研究生特有专业) 人数总计
二、大学生熬夜原因分析
从问卷调查,大部分大学生认为熬夜主要是个人行为,属于自己的选择,跟个人的价值观有关系。经过分析,我们总结出大学生熬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熬夜的内部原因 (1)缺乏自控力,主动选择熬夜
自控力不像欲望是源源不绝的,它需要个人自觉的维持。此次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在高中时代并没有熬夜的习惯,到了大学之后,一方面,摆脱父母、学校制度的约束,另一方面,舒适而宽松的学习氛围和丰富的夜生活内容也容易削
小计 169 6 6 5 9 4 21 百分比 76.13% 2.7% 2.7% 2.25% 4.05% 1.8% 9.46% 2 222 0.9% 100% 弱学生的自制力,使他们倾向于放纵自己的欲望,许多大学生因为第二天早上没课或者不是重要的课程,他们头一天晚上就会熬夜进行各种消遣性活动,其中63.9%大学生选择上网打游戏、聊天、刷微博、看电影,然后第二天晚起或者逃课。此外,大学生聚会大部分在九点以后开始,这些放纵实际上是许多大学生自控力不成熟的表现。
(2)生物钟难以恢复正常
人体生物钟控制人体的作息信号,部分学生经过长时间的熬夜已经养成了熬夜的生活习惯,生物钟的睡眠时间延迟,提前上床反而感到不习惯。调查表明,30.8%大学生认为除周六周日外,23:00是最理想的睡觉时间,但他们38.34%通常是在24:00才开始睡觉。我们了解到,一部分同学一旦已经习惯了在某个时间段上床睡觉,提前上床会出现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情形。调整生物钟需要花一段时期,一些习惯熬夜的大学生不能坚持调整生物钟,就主动选择了熬夜生活。
(3)自认为熬夜有利于灵感迸发
部分学生表示,需要进行文字创作的时候,熬夜有利于灵感迸发,深夜里安静的环境,会让头脑变得清晰,所以当需要进行文字写作或者完成实验报告的时候,他们就会选择熬夜,以提高创作的质量。
(4)自认为大学阶段的熬夜行为利大于弊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大学生都了解熬夜的危害,但另一方面,虽然绝大部分大学生都知道熬夜有害健康,但他们依然会选择在大学四年的时间里熬夜,利用熬夜的时间开展各种活动,学习、工作、娱乐等,以充实自己的生活。他们认为大学阶段的自己正处于活力充沛的时期,身体机能允许自己透支活力去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内容,熬夜后稍作休息即可恢复原本的活力与健康。
在快速发展、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下的21世纪,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客观现实的导向,加之大学生渴望有所作为的内在要求,在个人价值观的支配之下,他们选择利用熬夜增加自己的可利用时间,也就变成了一件合乎逻辑的事情了。
2、大学生熬夜的外部原因
(1)功课集中期任务繁重,学业成负担
调查数据告诉我们,约36%大学生熬夜的原因是需要完成大量的长期堆积的作业,大部分学生表示学业压力比较大,大量的功课迫使学生不得不熬夜。另有8.7%大学生由于考研需要熬夜,还有部分同学表示因为投简历熬夜,外界给予学生的压力增大亦造成熬夜现象的增多。
(2)舍友原因,集体熬夜现象严重
调查显示,17.8%大学生熬夜并非自愿,而是受舍友影响造成的“被熬夜”,进而引发的集体熬夜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且有扩大的趋向。
(3)社团压力,熬夜成为必经阶段
大部分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基本上都有熬夜的经历,并有着参加社团必经熬夜阶段的说法,学生因为参加社团活动,包括集体宵夜、集体娱乐、社团工作等在内的各种形式,1/3的学生都经历熬夜。
(4)学校管理放松
大学生普遍在中小学阶段受到严格规律性的管理,繁重的学业和紧凑的课程设置都不会提供学生熬夜的机会。而到了大学,忽然间放松的管理让适应规律管理但实质自身缺乏自控力的大学生像脱缰的野马般沉浸在各种消遣活动中。
三、改善大学生熬夜状况的建议
1、改善熬夜的措施(客观条件):
(1)学校建立熄灯制度,到固定时间断网、断电,提醒同学们上床休息; (2)校方多开设一些养生课程,增加同学们的养生知识和树立健康生活的意识;
(3)校内相关社团多搞一些“我要早睡,拒绝熬夜”的活动让广大同学参与,拒绝熬夜从意识开始;
(4)宿舍形成早睡的氛围,此次调查表明,若舍友均早睡,会对熬夜的同学造成一定的心理触动,进而也会早一些上床睡觉,舍友间互相影响,潜移默化,是比较实际可行的改善熬夜习惯的方法。
2、改善熬夜的措施(主观条件): (1)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
——增强自我修养、自我管理的能力,主动减少熬夜次数;
——提高时间利用效率。大学生熬夜主要是因为社团工作或者学习任务,如果能提高工作或学习效率,那么就可以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去休息;
——理性分析和看待熬夜。今晚为了完成社团工作或者学习任务熬夜,明天自然会因为熬夜而精力不足,这样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便大大降低,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因此,熬夜是非常不明智的,也不应该熬夜。
(2)被动发挥主观能动性
——利用心理的反向推动力。如多了解与熬夜的危害有关的知识,使自己深刻了解到熬夜对身体健康的极大危害,迫使自己减少熬夜的次数以逐渐杜绝熬夜;
——向身边的人求助。虽然知道熬夜的危害,但是自己一时间无法改变这一习惯,可以主动向亲人、恋人、朋友和同学诉苦,并让他们帮助自己、提醒自己、督促自己,借助他们的力量使自己更容易地减少熬夜的次数,以逐渐达到不熬夜的目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