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九下第9课《鱼我所欲也》

2020-02-13 来源:好走旅游网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九下第9课《鱼我所欲也》

1. 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

1. 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死亦我所恶 恶:讨厌,憎恨 B. 蹴尔而与之 蹴:轻轻地 C. 妻妾之奉 奉:侍奉 D. 是亦不可以己乎 己:停止,放弃 【小题2】

1.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故患有所不辟也 B. 二者不可得兼 C.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 乡为身死而不受 【小题3】

1. 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B. 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C. 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

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D. 文中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知识点]

文言文阅读 , 孟子(前372-前289) [答案] 【小题1】 B 【小题2】 B 【小题3】 B [解析] 【小题1】

B.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蹴尔而与之”中的“蹴”:用脚踢。整句话翻译:用脚踢给别人吃。 【小题2】

B.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通假字。A“辟”通“避”,躲避。C“与”通“欤”,语气词“呢”。D“乡”通“向”,从前。 【小题3】

B.“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普通人也具有。

2. 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

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

1.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生命) B. 蹴尔而与之(脚) C. 万钟于我何加焉(好处) D. 此之谓失其本心(认为) 【小题2】

1.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万钟于我何加焉 所欲有甚于生者 B.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呼尔而与之 C.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D.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 【小题3】

1.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舍生取义”,作者运用了类比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来证明中心论点。 B. 文中第一段划线句子由因推果,正反结合,对论点进行了深入具体的分析与阐释。 C. “呼尔”“疏尔”而与之,则“行道之人”与“乞人”都不屑受之,这就是“羞恶之心”,就是对“义”的坚持。 D. 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这些句式使得行文流畅,正反对比,论证严密,语气连贯,突出中心。 [知识点]

文言文阅读 , 孟子(前372-前289) [答案]

【小题1】 C 【小题2】 D 【小题3】 B [解析] 【小题1】

A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生存,活下去)。B蹴尔而与之(用脚踩、踢)。D此之谓失其本心(叫做)。 【小题2】

D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都是“为了”之意。A前者“对于”,后者“比”。B前者语气助词,通“欤”;后者“给”。C前者“就”,后者表假设“如果”。 【小题3】

B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正反结合”错。这两句都是从正面进行论述。作者指出了有的人能够舍生取义的原因:“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这两句肯定了这两种行为,都是从正面论述舍生取义的道理。 3. 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下列小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

1. 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 《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之作《孟子》,《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人性是恶的。 B. 本文开篇运用比喻论证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C.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D. 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那些“舍生取义”者的表现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小题2】

1. 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首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B. 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C. 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D. 文中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小题3】

1.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 B. 第1段用“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的生活常理比喻“舍生而取义”的道理,具体生动,通俗易懂。 C. 第2段通过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来阐明不应该为物欲而丧失本心。 D. 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句式整齐,情感强烈,说理透彻精辟。 [知识点]

文言文阅读 , 孟子(前372-前289) [答案] 【小题1】 A 【小题2】 B 【小题3】 A [解析] 【小题1】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A项错误,《鱼我所欲也》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并不是选项中所说的人性是恶的。故选A。 【小题2】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B项错误,从文中“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这句话可以看出,重“义”之心,人皆有之,并非圣贤独有。故选B。 【小题3】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项错误,本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故选A。 4. 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

1. 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死亦我所恶 恶:凶恶 B. 蹴尔而与之 蹴:踩踏 C.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通“德”,感激 D. 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放弃 【小题2】

1.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二者不可得兼 B.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C.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D. 乡为身死而不受 【小题3】

1. 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子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B. 第二自然段开头是直接阐述道理 C. 在作者看来,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能保持不动摇的就是“贤者”。 D. 作者善于将比喻、举例、对比等论证方法有机结合,从而使论证生动而严密。 [知识点]

文言文阅读 , 孟子(前372-前289) [答案] 【小题1】 A 【小题2】 A 【小题3】 B [解析] 【小题1】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A句中加点词“恶:凶恶”解释不正确。恶:厌恶。 【小题2】

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在考试中主要在解释词语意思和文言翻译中考核,平时注意积累。一般通假有两类:同音(或音近)通假和形声通假(相同的声旁的字或声旁)。A加点的词不是通假字。B“避”通“避”,C“辩”通“辨”,D“乡”通“向”。 【小题3】

B“第二自然段开头是直接阐述道理”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第二段作者用一般的人和乞丐都不肯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本心”,用“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概括失去“本心”的人的惯有行为,并对此进行批评和嘲讽。需要注意的是,作者举的失去“本心”的事例,并不牵涉生死,而只是富贵与“义”之间的矛盾与对立,所以,它和“舍生取义”的说法没有什么关系。从课文整体上看,人应该保有“本心”是本文论述的中心。“舍生取义”的观点和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讲的都是“本心”赋予人的极大力量,属正面论证;“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讲的是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耻,属反面论证。 5.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便舍船 B.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吾妻之美我者 C. 故不为苟得也 苟富贵 D. 万钟于我何加焉 大王加惠 【小题2】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在生与死、利与义、守义与失义等方面,层层深入地论证了义重于生,应当舍生取义。 B. 在人性方面,孟子认为人生来就具备“义”,本文就是其“性善论”和民本思想的代表作。 C. 《鱼我所欲也》一文用人们面对鱼和熊掌之间的选择来比喻人们面对生和义的时候的选择。 D. 本文逻辑严密、气势磅礴,充分体现了孟子的大义凛然,表现了孟子的雄辩,颇具说服力。 [知识点]

文言文阅读 , 孟子(前372-前289) [答案] 【小题1】 A 【小题2】 B [解析] 【小题1】

考查一词多义。A项加点词的意义相同。都是“舍弃、丢下”之意。B前者“华丽”,后者“以……为美”。C前者“苟且”,后者“假如”。D前者“益处、好处”,后者“给予”。

【小题2】

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分析。B项“孟子认为人生来就具备‘义’”“本文就是其‘性善论’和民本思想的代表作”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正确的说法: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也就是说人生来就具备仁义之心。本文的主题: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且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本心”,那些在“义”上有亏的人不过是丧失了他们的“本心”罢了。所以说本文不是其“性善论”和民本思想的代表作。 6、

1.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

1.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蹴尔而与之 蹴:踩踏 B. 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增加 C.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同“德”,感恩、感激 D. 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放弃 【小题2】

1.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所欲有甚于生者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不足为外人道也 C. 呼尔而与之 面山而居 D. 为宫室之美 吾妻之美我者 【小题3】

1.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孟子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 B. 孟子认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合乎人性。 C. 孟子通过举例,告诫那些接受优厚俸禄的人也应该讲求“礼仪”,观点明确。 D. 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 [知识点]

文言文阅读 , 孟子(前372-前289) [答案] 【小题1】 B 【小题2】 C 【小题3】 B [解析] 【小题1】

B项错误,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益处。 【小题2】

考查对一词多义的理解。A.介词,比/介词,在;B.动词,做/介词,对、向;C.都是连词,表修饰;D.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小题3】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项错误,与孟子的观点相悖。

7、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

1.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忧虑 B.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使:假如,假使 C. 万钟于我何加焉 万钟:高位厚禄 D. 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小题2】

1.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为宫室之美/无丝竹之乱耳 B. 所恶有甚于死者/不戚戚于贫贱 C. 乡为身死而不受/士卒多为用者 D. 蹴尔而与之/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小题3】

1.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善用比喻,作者根据生活常理设喻,取义浅近,易为人接受,富于文学趣味。 B. 文中第二段作者列举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论证了“义”比“生”更重要的观点。 C. 作者所倡导的重

“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D. 孟子通过这篇文章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义”放在首位,“舍生取义”是最高要求。 [知识点] 文言文阅读 [答案] 【小题1】 A 【小题2】 D 【小题3】 C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对所学文言文名篇中的词语,可以根据所学所记直接判断。注意字词在句子中的变化。A项中的“患”是“遭受祸害”。故答案为A。 【小题2】

试题分析:考查虚词的意义与用法。A.之: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于:介词,比/介词,在。C.为:介词,为了/表被动,被。D.而:都是表示顺承关系。故答案为D。 【小题3】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这句话,可知普通人也是有重“义”之心的。故答案为C。 参考译文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

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8、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

1. 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祸患,灾难 B. 贤者能勿丧耳 丧:丢掉 C. 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更加 D. 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天性,天良 【小题2】

1.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死亦我所恶 B.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C.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 乡为身死而不受 【小题3】

1.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人人都应该有重义之心,人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之时都应舍生取义。 B. 作者妙用比喻把道理说得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巧用排比句加强气势,增强感染力。 C.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语言分析,仅从道理理论证一个方面就透彻的阐明了主要观点。 D. 作者对“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的社会现象发出“是亦不可以已乎”的警告。 [知识点]

文言文阅读 , 孟子(前372-前289) [答案] 【小题1】 C 【小题2】 A 【小题3】 C [解析] 【小题1】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C项错误,“加”是“益处、好处”的意思。

【小题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通假字的理解能力。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A项没有通假字;B项“辩”通“辨”;C项“得”通“德”;D项“乡”通“向”。故选A。 【小题3】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文言文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文章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C项表述错误,文中“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是从反面讲道理论述观点。 9、.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

1.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故患有所不避也 患:祸患,灾难 B. 蹴尔而与之 蹴:用脚踢 C. 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施加 D.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感激 【小题2】

1.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学而不思则罔 B. 行道之人弗受 而不知人之乐 C.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山峦为晴雪所洗 D. 此之谓失其本心 安陵君其许寡人 【小题3】

1.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善用比喻说理,分别用“鱼”和“熊掌”喻“生”和“义”。 B. 孟子在文中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气势,更好地阐述文章的观点。 C. 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从反面论证了“本心”赋予了人极大力量。 D. 本文运用了事实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有力地论证了作者的观点。 [知识点] 文言文阅读 [答案] 【小题1】 C 【小题2】 B 【小题3】 C [解析] 【小题1】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C项解释有误,加:益处。 【小题2】

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B项。都是结构助词“的”。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A:表修饰/表转折。C:为了/被。D:他的/语气副词,起加强语气的作用。 【小题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逐项进行分析即可。C项理解分析错误,乞丐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从正面论证了中心论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