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地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动力分析
摘 要 为了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一步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本文以2008年常州武进国际龙舟竞赛邀请赛为例,对常州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以及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动力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常州 民族传统体育 发展 动力 一、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 (一)健身价值。
健身是现代人类从事体育活动的第一追求,这也是在现代高竞争、高压力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人们从事体育活动所注重的重要的一方面。从生产劳动中衍生出来的、从作战技能、宗教仪式中演化而来以及从人民娱乐生活中开发出来的各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实践与传承逐渐显现出了了他们独特的健身功能,如武术、太极拳、木兰扇、舞龙舞狮、踢垫子等等人们喜闻乐见的运动形式不断走进人们的生活。 (二)娱乐价值。
游戏和娱乐自人类产生以来就是人的本性,当早期人类在上升的过程中最大的快乐也是对自己身体活动能力如狩猎等技术中获得满足,表明从身体活动中寻求娱乐是人类一种根本的心理欲求。从各民族生活环境中和生产劳动中提炼出的各种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人们为了体验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场景和情景创造出了一些满足人们娱乐的体育活动,现在的体育和文艺的共融就是你中有我,我
中有你的状态,如扭秧歌、荡秋千、翘板等各种民族传统体育都具有很强的娱乐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娱乐性成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过程最鲜明的价值之一。人们不仅直接参与娱乐性强的体育活动,还会从观看运动竞赛和表演中获得身心娱乐,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就具有了其他体育项目所不能比的娱乐性,因此民族传统体育得到了更多现代人的欣赏与参与。 (三)团结协作的价值。
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都是两个或集体活动的运动,在运动中个成员之间互相配合、互相协调,共同对抗或完成某一项任务,如龙舟竞赛、抢花炮、蹴球等。特别是在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个人没有抵御野兽或大自然的的能力,他们就利用群体的力量来弥补个人的不足。随着经济地发展、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全球一体化的确实,当今社会已不是单打独斗的社会,需要的是共同的合作,强调的团结协作。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使人们在进行紧张、激烈的运动中,隐性的感受到团队的力量,使每个人都无形融入到集体中去,为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发挥每个人的潜力。 二、常州地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常州市的体育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无论是竞技体育还是群众体育,基本保持了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应水平,在全省处在较前的位置。经实际考察与调查,常州地区晨练中的中老年中,大部分都以扭秧歌、武术、太极拳等一些简易、便于操作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锻炼身体的活动方式。在重大活动或重要节日
中,龙舟竞赛在武进更是的到了长足的发展,参与的人员、经济的水平都达到了一定水平,这也是国家体育总局把“国家龙舟竞赛基地”挂牌在常州武进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常州地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动力分析 (一)历史文化。
常州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底蕴深厚。具有保存完好的春秋古城,素有“明清看北京,隋唐看西安,春秋看淹城”的美誉。别名“龙城”,由于与龙有关,常州对龙是非常敬佩的为了祭祀龙的活动也就非常频繁,特别每年的五月初五划龙船——“云溪竞渡”,龙舟的数量、比赛的规模、人员参与的数量都堪称中华之最。 这也是“云溪竞渡”能在民间延续二千多年的重要原因。号称“东南第一丛林”千年古刹——天宁禅寺更是给常州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禅宗牛头禅初祖法融禅师、维齐云长老等法师在此古刹的修炼更是吸引着更多的人演习与追随,从而也传播与传承了中国民族优秀的传统养生文化——武术与导引术。沿袭至今,每天清晨众多中老年人在清脆的天宁寺的钟声下进行着习武健身、导引养生的修炼生活。 (二)经济发展。
常州是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以经济发达、工商比翼而著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常州成为闻名全国的工业明星城市,以乡镇工业发达为时代特征创造了著名的“苏南模式”,是全国最早的“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对外开放城市”。目
前在常州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已达73家,如美国通用电器公司、日本东芝等一批实力较强的跨国公司先后在常州落户。据统计2006年时,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60亿元。强有的经济实力为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的快速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四、结束语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历史渊源、具有独特价值和浓厚的群众基础。当今社会,我们既要积极参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在奥运会或其它国际赛场上捧金夺银“为国争光”的同时,更需要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提高整个中华民族人民的身体素质,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挖掘与发展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寻找适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断发展的途径,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参考文献:
[1]郭贤成.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关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6).
[2]彭福栋,戚一峰.全球背景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路径选择[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