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2年三峡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3-02-11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22年三峡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期末试卷B(有答案)

一、填空题

1、会发翘舌音但发不好平舌音的人建议他们发音时把舌尖对准

______,反之,会发平舌音但发不好翘舌音的人建议他们把舌尖对准______。 2、汉语普通话中能作韵头的元音是______;能作韵尾的元音是 ______。

3、在双音节词中,从构词方式上来看,合成词占绝对优势。合成词的构词方式主要有三种:______、______和______。

4、“明天”“明儿”词义接近,主要区别在于词的______;“成功”“得逞”词义接近,主要区别在于词的______。

5、语言演变的特点是______和______

6、古代汉语标准的书面语是______文,现代汉语标准的书面语是______文。

7、“六书”之中真正的造字方法是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假借、转注都不是造字的方法,而是______。

8、部件的拆分着眼于字形,而偏旁的拆分则是从______的角度出发。

9、从句子特性看,“老张让我去见局长”是______句,“他推开门走了出去”是______句。 10、句子从语气上可以分为疑问、陈述、感叹和______共四种。

二、判断题

11、“大学”“船只”“地震”都是偏正型的复合词。( ) 12、汉语一个语素一定与一个音节相对应。( )

13、《说文解字》最早采用部首给汉字归部,将汉字归为214部。( ) 14、“雨”和“瓜”都是象形字,“甘”和“明”是会意字。( )

15、“全家人都希望她出国留学”是兼语句。( )

16、“浪费了一个上午”和“忙了一个上午”都是动补短语。( )

17、“写这种稿子用不了多少心血,只是蚊子多,用了不少身血”运用了借代修辞格。( )

18、粤语是我国境内一种独立的语言。( ) 19、元音、辅音、声调都是音质音位( ) 20、普通话极少有两个辅音相连的音节。( )

三、选择题

21、“面包”读为[miam51pau55],是语音的( A.同化 B.异化 C.弱化 D.脱落

22、“动用”两字的韵母依次属于( )。 A.开口呼、齐齿呼 B.开口呼、撮口呼 C.合口呼、撮口呼 D.合口呼、齐齿呼

23、“兴奋得语无伦次”中补语的语义类型是( )。 )。

A.结果补语 B.情态补语 C.程度补语 D.可能补语 2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德国队中场队员积极抢断,破坏了巴西队的一传到位率。 B.科技界的同志对这一问题表示了极大的关心和浓厚的兴趣。

C.韩国《千年历史人物》称:“成吉思汗的驰马驿站,是当时通讯业的最佳最快形式,是当今世界超前的因特网。”

D.这套网上航班查询系统和民航总局计算机订座系统相连,具有及时、准确、信息全面等特点。

25、“取”是( )。

A.象形字 B.会意字 C.指事字 D.形声字

26、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 )。 A.又、及、取、行B.犬、下、益、伐 C.口、甘、莫、菽D.目、耳、嵩、嶺 27、“尴”是一个( )。

A.语素 B.词 C.音节 D.短语 28、普通话中“笔尖儿”有( )。

A.三个音节三个语素 B.三个音节两个语素 C.两个音节三个语素 D.两个音节两个语素 29、安徽话属于( )。 A.赣方言

B.闽方言 C.吴方言 D.北方方言

30、“这地真肥啊,插根筷子都能长苗”运用的修辞格是( )。 A.夸张 B.比喻四、名词解释

31、入派四声:

32、复句

33、汉字标准化

.借代.拟人

C D

34、短语

35、顶真

五、简答题

36、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有哪些作用?

37、试述词汇在语言中的地位。

38、举例说明括号与点号连用时的用法。

六、分析题

39、请分析下列多重复句。例:我想喊他等等我,ǁ(转折)却又怕他笑我胆小害怕;|(并列)不叫他,ǁ(假设)我又真怕一个人摸不到那个包扎所。

(1) (2)

小松收入微薄,而且上有父母,下有子女,但是为人慷慨大方,经常帮助

比他更困难的朋友。

有些人由于不懂逻辑,因此对别人不合逻辑的言论,不但不能觉察它的荒

谬,反而随声附和,人云亦云。

40、分析“他在家”“他在家看书”“他在看书”中“在”的联系和区别。

41、请采用一定的方法区别“刚刚”与“刚才”的词类。

42、“我都大学生了!”句法语义特点分析。

七、论述题

43、词语的锤炼包括意义的锤炼和声音的锤炼,汉族人怎样充分利用汉语的音系特征使词语的使用具有音乐美感的?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答案】上齿背;硬腭前部

【解析】平舌音是指由舌尖抵住上齿背阻碍气流而形成的音,如普通话中的声母z、c、s;翘舌音是指由舌尖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阻碍气流而形成的音,如普通话中的声母zh、ch、sh。关于声母和的发音辨析,不会发zh、ch、sh的人,还要找出两套声母发音的差别来注意练习:发舌尖后音时,舌尖要翘起来,对准(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而发舌尖前音z、c、s时,舌尖不翘,对准(抵住或接近)上齿背。

2、【答案】i、u、ü;i、u

【解析】汉语普通话中,能作韵头的元音只有i、u、ü;能作韵尾的元音只限于i、u两个。

3、【答案】复合式;重叠式;附加式

【解析】合成词有复合式、重叠式、附加式三种构词方式:复合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相同的词根结合在一起构成。重叠式由相同的词根语素重叠构成。附加式由词根和词缀构成,又称派生词。

4、【答案】语体色彩;感情色彩

【解析】色彩义是附着在词的理性义之上表达人或语境所赋予的特定感受,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有些词表明说话人对有关事物的赞许、褒扬或厌恶、贬斥的感情,这就是词义中的褒义色彩或贬义色彩。“成功”是褒义词,“得逞”是贬义词。两者的主要是感情色彩不同。而更多的词既没有褒义色彩,也没有贬义色彩,是中性词。语体色彩,又称文体色彩,有些词语由于经常用在某种语体中,便带上了该语体所特有的色

彩,例如,书面语色彩和口语色彩。“明天”具有书面语色彩,“明儿”具有口语色彩。两者主要是语体色彩不同。

5、【答案】渐变性;不平衡性

【解析】语言演变的渐变性和不平衡性使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既能随时满足社会发展和交际创新等要求,又能维持稳固的基础,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6、【答案】文言;白话

【解析】汉民族共同语的书面语在先秦时代就产生了。后来由于书面语的保守性,滞后于口语的发展,逐渐脱离了口语,这种逐渐脱离了口语的书面语,通常称为文言或文言文。到了唐宋时代,一种接近口语的书面语——白话产生了。到了20世纪,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随着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兴起的“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为白话文最后在书面上取代文言文创造了条件。

7、【答案】用字法

【解析】象形和指事属于“独体造字法”,即用线条或图画勾勒出物体的形态特征;会意和形声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包括形旁和声旁两部分,会意则是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共同表意。上述四者都是从无到有,产生了新字,因此是真正意义上的“造字”。而假借和转注都是“本无其字”,借已有的音义或字来表示新的事物,没有产生新的字,属于“用字”。

8、【答案】结构

【解析】偏旁是从造字构形的角度定义的,习惯上有“左偏右旁”的说法,这是采用“两分法”对汉字进行结构分析得出的认识。由于汉字结构

复杂,许多汉字并不是左右结构。所以,不再区分左右,一律称之为“偏旁”。

9、【答案】兼语;连谓

【解析】兼语句是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有使令式、爱恨式、选定式和“有”字式。“老张让我去见局长”就属于使令式兼语句,前一动词有使令意义,能引起一定的结果。连谓句是由连谓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他推开门走了出去”属于连谓句,前后谓词表示先后发生的动作。

10、【答案】祈使

【解析】句子从语气上划分的类称为句类,可以分为疑问、陈述、感叹和祈使四种。祈使句是要求对方做或不要做某事的句子,它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命令、禁止,一类是请求、劝阻。这两类句子都用降语调,表示命令、禁止的祈使句一般带有强制性,口气强硬、坚决。表示请求、劝阻的祈使句也用降语调,但往往比较平缓。

二、判断题

11、【答案】错误

【解析】“船只”是补充型的复合词,“地震”是主谓型的复合词。

12、【答案】错误【解析】语素是最小的有音又有义的语言单位。现代汉语的语素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例如,“天、地”等;也有两个音节的,如“蝴蝶、马虎”等;还有三个或三个以上音节的,如“巧克力、奥林匹克、布尔什维克”等。

13、【答案】错误

【解析】采用部首给汉字归类,始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它把9353个汉字归为540部。明代梅膺祚于1615年编成《字汇》一书,将部首合并为214部。

14、【答案】错误

【解析】象形是指用描绘事物形状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用这种方法造的字称为象形字,如“雨”“瓜”。会意是指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的造字法,用这种造字法造的字称为会意字,如“明”。而“甘”属于指事字。指事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

15、【答案】错误

【解析】此句为主谓短语作宾语。与兼语句的区别主要有:①停顿处不同。第一个动词后,兼语句不能停顿,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可以。② 插入状语的位置不同。在第一个动词后,兼语句不可以插入状语,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可以。③第一个动词性质不同,支配的对象不同。兼语句的动词多有使令意义或是表情感动词,支配的是人,不是一件事,而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动词无使令意义,一般是言语动词或感知动词,像“想、希望、知道、证明、标志”支配的是一件事,不是人。

16、【答案】错误

【解析】“浪费了一个上午”是动宾短语,“忙了一个上午”是动补短语。

17、【答案】错误

【解析】这句话运用了仿词修辞格。借代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仿词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语素,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仿词是通过更换现成词语的部分语素来完成仿拟,仿词和被仿的词往往同时出现,形式上既保持着与原有词语近似的特点,内容上又获得新意。题中句子的“身血”是“心血”的仿词,因此运用了仿词修辞格。

18、【答案】错误

【解析】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包括多种方言和汉民族共同语两个部分。汉语方言可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吴方言、赣方言、湘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粤语是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不是独立的语言。

19、【答案】错误

【解析】元音、辅音都属于音素,是音质音位;声调是非音质音位。

20、【答案】错误

【解析】普通话语音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没有复辅音。即没有两个辅音相连的音节。“zh、ch、sh”和“nɡ”是在书写时,用两个字母表示一个辅音。

三、选择题

21、【答案】A

【解析】“面”字后的“包”的声母是双唇不送气清塞音b。“面”的-n韵尾紧接下字的唇音声母,由于同化作用改变了发音部位,变成了-m韵尾。

22、【答案】C

【解析】“动”的韵母是:合口呼onɡ[uŋ];“用”的韵母是:撮口呼 ionɡ[yŋ]。

23、【答案】B

【解析】情态补语表示由于动作、性状而呈现出来的情态。中心语和补语中间常用助词“得”。“语无伦次”表示因“兴奋”而呈现出来的状态,用结构助词“得”标示中补关系。现代汉语中的程度补语很少,限于

用“极、很”和虚义的“透、慌、死、坏、多”等,表示达到极点或很高程度,一般不用“得”。

24、【答案】D

【解析】A项,属于动宾搭配不当。“破坏”和“到位率”不搭配,应修改为“破坏一传”或“降低一传到位率”。B项,语病有两个:一是联合短语作宾语,有部分宾语与谓语中心搭配不当。“表示……兴趣”没法搭配,“表示”应改为“产生”;二是语序不当。按逻辑顺序,应该是先“产生……兴趣”,然后才是“表示……关心”。应将二者的位置调换一下。C 项,语序不当。“超前”应放在“当今世界”的前面。

25、【答案】B

【解析】会意是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说文解字》:“取,捕取也。从又从耳。”“又”是“右”的本字,作部件用当手讲,“取”是手拿一只耳朵,古代战争中对敌方的战死者割左耳用以记功。本义为割下左耳,以示战功。

26、【答案】C

【解析】象形是用描绘事物形状来表示字义,“口”甲骨文字形像人张开的嘴巴,本义为嘴巴,用来说话、吃饭的器官,是象形字。指事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甘”甲骨文在口(嘴、舌)中加一短横指事符号,指事符号代表口腔内的舌头或嘴部的动作,本义为用口、舌品尝美味,是指事字。会意是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莫”早期甲骨文像太阳隐没在丛林之中,从日,本义为太阳下山,阳光隐入丛林草野,是会意字。形声字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菽”从艹从叔,叔亦声。本义为作为草本植物子实的豆子,是形声字。

27、【答案】C

【解析】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词是代表一定的意义、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式、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结构单位。音节是交谈时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单位。短语是由词逐层组成的语言单位,和词一样也表示一定的意义,可以单用单说。“尴”有固定的语音形式,但是不单独表示意义,一般只能和“尬”组合,共同作为一个语素。所以“尴”是一个音节。

28、【答案】C

【解析】一般来说,一个汉字的读音就是一个音节,但是,用作后缀的“儿”字,只表示韵母的卷舌动作,并不表示一个独立的音节,因此“笔尖儿”有两个音节。语素是最小的有音又有义的语言单位,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两类。“笔尖”是两个词根语素,“儿”是词缀,是一个不成词语素,因此共有三个语素。 29、【答案】D

【解析】安徽话属于北方方言中的江淮方言。江淮方言主要分布在安徽省、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徐州、蚌埠一带属华北-东北方言,除外)、镇江和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

30、【答案】A

【解析】夸张是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或缩小或超前的描述。题目句子中“插根筷子都能长苗”是故意言过其实,来表现土地的肥沃。

四、名词解释

31、答:入派四声,即入声派进其他四个声调。古代的声调由平、上、去、入四声组成。入声,由于有塞音韵尾[-p][-t][-k],古入声字读音的特点是“入声短促急收”。随着语音的发展变化,主要是从《中原音韵》时代起,古代的入声发展逐渐消失,塞音韵尾脱落,读音失去了短促的特点,作为一种声调也就在大多数北方方言区里消失了,于是分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等近古四声中去了,这就是所谓入派四声。其主要规律是全浊归阳平,次浊归去声,清音归四声。

32、答:复句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法成分的分句加上贯通全句的句调构成的句子。复句中的各个分句之间一般有停顿,书面上用逗号,分号或冒号表示;复句前后有隔离性语音停顿,书面上用句号或问号、叹号表示。语法上指能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当于单句的分段的句子。根据分句间的意义关系划分,复句可以分为联合复句、偏正复句两大类。

33、答:汉字标准化是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当时的主要任务,要求对汉字进行四定,即定量、定形、定音、定序。其中,定量是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数量,以便于汉字的学习和运用,便于现代化建设中电子计算机控制的电讯传递、情报检索、指挥调度、生产管理以及打字印刷等的汉字处理。定形是指规定现行汉字的标准字形。定音是指对一些现行汉字如人名、地名的异读,口语化词语及一些多音多义字的读音的审定。定序是指规定现行汉字的排列顺序。

34、答:短语是由词逐层组成的、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短语表示一定意义,是造句的备用单位,可以单用,多数能单说。它可以分离,中间可插入别的成分。大多数短语可以加上句调成为句子。短语按照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可以按照功能分为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等;而按照结构则可以分为联合式短语、动宾式短语、偏正式短语、主谓式短语和述补式短语等。

35、答:顶真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它是指一种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作下一句的开头,使前后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的辞格,也称“联珠”。顶真是汉语传统的修辞格之一,经常出现在各种文体的文章中。例如,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运用顶真的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都给人以流畅明快的蝉联美感。

五、简答题

36、答:《汉语拼音方案》是在过去各种记音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我国人民创制各种汉语记音与汉字注音法的经验总结。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

作为汉字的注音工具

用直音法、反切法和注音字母注音都有很大的缺陷,前两种要以认识大量汉字为基础,如果没有易识的音同或音近的字就难以注音。注音符号曾起过一定的作用,但它不完全是音素字母,注音不够准确,书写也不够方便。《汉语拼音方案》基本上克服了上述各种缺点,能够准确地给汉字注音。它采用国际上流行的拉丁字母,既容易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又便于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2)

作为普通话的拼写工具

推广普通话,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是国家统一和人民团结的需要。学习普通话光靠口耳是不够的,必须有一套记音符号,以帮助教学,矫正读音。事实证明,《汉语拼音方案》正是推广普通话的有效工具。

(3)

其他作用

《汉语拼音方案》还可以用来作为我国各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用来帮助外国人学汉语,用来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以及用来编制索引和代号等。

37、答:词汇是语言中词和固定短语的集合,语言通过它以表达意义、交流思想。因此词汇在语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词汇是语言中的建筑材料,我们说的每句话都是运用词汇材料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织起来的。只有建筑材料丰富才能建造高楼大厦,只有词汇丰富,才能满足人们语言交际中表达各种思想感情的需要。词汇越丰富,语言才能够越发达,词汇量的多少是语言是否发达的主要标志。对于个人来说也是如此,掌握的词越多,越能在语言交际中运用自如。

38、答:括号表示文中注释性的话,只注释句中一部分词语的称为句内括号,注释全句的称为句外括号。句内注释紧挨着被注释的词语,它的末尾不用句末点号;句外注释则放在句子之后,句外括号内如有句末点号则须保留。另外,括号还用在次序语的外面,例如,(一)(二)(三),(甲)(乙)(丙)。这时它和顿号的作用相同,括号后头不能再用顿号。括号内还有括号时,最外一层先用圆括号“( )”,以后可依次用方括号“[ ]”、六角括号“〔 〕”、尖括号“〈 〉”、方头括号“【 】”。

六、分析题

39、答:(1)小松收入微薄,ǁ(递进)而且上有父母,下有子女,|(转折)但是为人慷慨大方,ǁ(解说)经常帮助比他更困难的朋友。

(2)有些人由于不懂逻辑,|(因果)因此对别人不合逻辑的言论, ǁ(顺承)不但不能觉察它的荒谬,|||(递进)反而随声附和,人云亦云。

40、答:(1)联系

①共时层面上,这三个“在”音同、形同,意义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都是表示与动作相关的时间、处所等,是一个词,这个词是一个兼类词。

②历时层面上,体现了实词“在”的语法化路径:实词→语法词→黏附成分→屈折词缀。 (2)区别

这三个“在”词汇意义不同,语法意义也不同:他在家”的“在”表示人或事物的位置,是一个动词,属于实词。

他在家看书”的“在”表示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条件等,是一个介词,属于语法词。

他在看书”的“在”表示正在,是一个副词,属于语法词。另外,也可以看作是动词“看”的屈折词缀,表示“现在时”的语法范畴。

41、答:区分词类的标准有三个:形态、意义、语法功能。其中,语法功能是区分词类最重要的标准。语法功能包括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和与其他词组合的能力。根据这个标准,对“刚刚”与“刚才”这两个词的词类区分如下:

(1)

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

刚刚”通常在句子中可以充当状语,“刚才”除了可以在句中充当状语,还可以作主语和定语。例如,“他刚刚来过这里了”,也可以说“他刚才来过这里了”,这时两个词都充当状语成分。但是在“刚才的担心荡然无存”和“刚才还是晴天”这两个句子中,“刚才”充当的成分分别是定语和主语。

(2)

词的组合能力

刚刚”通常放在动词前面,与动词组合成状中结构;“刚才”既可以与名词组合,又可以与动词组合。从语法功能来看,“刚刚”是时间副词,“刚才”是时间名词。

42、答:(1)句法上,“我都大学生了”整体上是一个主谓结构的句子,用副词“都”直接修饰名词“大学生”,作为整个句子的谓语,因此属于名词谓语句。这类句子在名词前一般都可以加上判断动词“是”,即“我都(是)大学生了”。这个句子的层次分析如下:

(2)语义上,“大学生”在语义上有自身的特点,即有时间上的[+延续] 或[+阶段]这个语义特征,“大学生”是“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延续的另一个阶段,同时这个延续是不可逆的,因此,这种名词谓语句句型中的名词必须符合这个语义特征,例如“今天都星期五了”“现在都冬天了”等。

七、论述题

43、词语的锤炼包括意义的锤炼和声音的锤炼,汉族人怎样充分利用汉语的音系特征使词语的使用具有音乐美感的?请举例说明。[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1)词语锤炼的内涵词语的锤炼,古人称为“炼字”。锤炼的目的,在于寻求恰当的词语,使语句的表达更加完美,即不仅要求词语用得对,还要求词语用得好。

锤炼词语,一般从内容(意义)和形式(声音)两方面着手,二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表意贴切,声音和谐,才能使词语及其所关联的句子具有深刻的含义、高远的意境,收到比较完满的表达效果。

(2)词语使用具有音乐美感的实现方法

汉族人通过对词语的锤炼,从而充分利用汉语的音系特征使词语的使用具有音乐美感,具体表现在: ①注意音节整齐匀称

古人写诗作文,喜欢用偶句,讲究对称句法;现在写作固然不必强求工整的藻饰和严格的骈俪,但适当注意音节配合,可以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气势。

例如,回味常常妙不可言,所谓精妙处,忍不住击节叫好;伤感处,止不住泪眼婆娑;激愤处,耐不住拍案而起;谐趣处,憋不住哑然失笑。 这难道不是回味的一种境界?

同格式的动补短语(忍、止、耐、憋)与成语或四字格语词接连对称使用,节奏分外鲜明。

②注意声调平仄相间

在律诗里,平仄在本句中是重叠交替的,在对偶句中是相互对立的。这两大类声调在诗词中有规律地交替使用,也就造成了诗词音调抑扬起伏、悦耳动听的音乐美。例如,瑰丽端庄的中山花园,绿树成荫,花坛巧布,彩练横空,千红万紫。 ③力求韵脚和谐

声音美同押韵有密切关系,诗歌是讲究押韵的。音节匀称、整齐就有节奏感,如果再安排好韵脚,就会和谐悦耳,朗朗上口。

例如,灵车队,万众心相随。哭到总理心欲碎,八亿神州泪纷飞。红旗低垂,新华门前洒满泪。日理万机的总理啊,您今晚几时回? ④讲求叠音自然

叠音,古时称为“重言”或“复字”。恰当地运用叠音词语,可以突出词语的意义,加强对事物的形象描绘,增加音乐美感。

例如,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从近处看,有的俊俏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哨岗;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⑤讲求双声叠韵配合

恰当运用双声叠韵词语,可以形成一种回环的美。这种修辞效果,靠两者相连、相对,彼此应和,但更主要靠在对仗中显示出来:或双声对双声,或叠韵对叠韵,或双声对叠韵。

例如,田园零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零落”对“流离”,双声对双声)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依稀”对“变幻”,叠韵对叠韵)公路崎岖开古道,林园宛转创新陂。(“崎岖”对“宛转”,双声对叠韵)

声音的锤炼,还要讲求摹声真切,讲求谐音自然巧妙,讲求读音上口

(避免拗口)。语言音律美的取得有赖于语音因素的综合运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