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代码:081901)
课程中文名称:农业机械学
课程英文名称:Agricultural machinery 课程类别:必 修
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立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以便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
本专业全学程的实践性教学共计36周,其中教学实习(包括制图测绘、金工、电子学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汽车拖拉机拆装、单片机课程设计和机制工艺、农业机械学课程设计等8种)19周、毕业实习17周、生产劳动1中、军训1周、社会实践3周(假期进行)。毕业实习要求写出毕业论文、课程设计要求写出课程论文、社会实践要求写出调查报告。
本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总学分为26分,其中军事训练1学分、生产劳动1学分(1周计1分),教学实习6学分(2周计1分)、毕业实习7学分(2周计1分)、社会实践1学分(3周计1分)、调查报告1学分、课程论文(课程设计)4学分、毕业论文5学分。
学生应按照各个实习环节的大纲要求完成相应的内容,经考核合格后,方能取得相应学分。全学程,每个学生至少要修满实践教学环节的35学分才能准予毕业。
本专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及第二课堂活动,要求必须完成6个学分。如果取得的课外学分超过6个,可以代替选修课学分。
一、劳动课教学大纲(1学分)
(一)目的要求
劳动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吃苦耐劳精神、艰苦奋斗作风、热爱劳动的风尚。通过劳动课要求学生掌握一般的劳动技能和方法。在完成一般劳动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接触和结合专业实际,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打下一定的实践认识基础。
(二)主要内容
1、参与院系建设的基础劳动和公益劳动; 2、参与实验室的卫生扫除等劳动; 3、参与实验室内改造和建设的相关劳动。
(三)时间安排
在第三学期(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内不停课,每个学生累计完成1周(5天×8小时/天=40小时)劳动量。
(四)组织形式
劳动课由班主任或其他指导教师带领,学生集体参加。每5~10人为一组并制定组长(一般由班干部担任)。要严格组织纪律、严格考勤制度,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
(五)成绩考核与评定
劳动课按百分制评定,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出勤纪律40分、完成任务20分、劳动态度20分、劳动质量20分,经综合评定后,成绩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打分,记入学籍档案。经相关责任人考核合格,且签字通过后,方可获得相应的劳动课学分。
二、教学实习大纲
(一)机械制图测绘教学实习大纲(1学分)
1、目的要求
机械制图课是一门技术基础科,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测绘实习是在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结束后停课集中进行的,其目的要求为:
(1)掌握零、部件测绘的方法和步骤;
(2)提高运用所学视图表达、尺寸及粗糙度标注、公差配合和形位公差等知识绘制零件图的能力;
(3)提高装配图绘制能力,要求图形表达正确、尺寸标注确切、序号及明细表清楚; (4)学会使用相关手册和相应的国家标准。
2、实习内容
(1)测绘齿轮减速箱总体尺寸、各零件尺寸,画出装配草图和零件草图; (2)根据测绘后画出的装配和零件草图,画出正式装配图和零件工作图。
3、时间安排及实习地点
实习时间共计2周(停课),即第二学期的第17周和第18周,在制图室进行。
第一周:测绘箱座、箱盖、齿轮轴、输出轴、齿轮等5个零件。前三天看有关录象、绘零件草图,后两天完成零件工作图(在教师审阅草图后再画零件的工作图)。
第二周:绘制减速箱装配图。第一天测量其他零件的尺寸,把测得的数据记录在测绘指导书相应的零件图样上。第二、第三天两天绘制装配草图。第四、第五两天绘制装配图(在教师审阅草图后进行)。
4、组织形式
由任课教师和实验员共同组织实施。每2~4名学生分为一组,承担一台减速箱的测绘和绘图任务。组内每个学生既有大致等量任务的分工,又要紧密协作,以提交的零件图和装配图作为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
5、成绩考核与评定
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完成零件图和装配图的正确性、图面质量等计分,分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级,成绩合格者即获得相应的学分。
(二)金工教学实习大纲(2分)
1.目的要求
金工教学实习既是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实践环节和课堂教学的必要前提,也是农机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进行工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要求为:
(1)了解机械制造基础方面的实际知识,为学习金属工艺学课程和其他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2)培养操作设备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机械制造和设计方面的工作建立一定的实践基础;
(3)要求学生了解冷热加工的有关设备、附件、刀具、工具的结构、性能、用途及使用方法; (4)能较熟练地掌握主要机床的操作、钳工操作和电、气焊等金属加工操作。
2.实习内容
(1)车床、刨床、铣床、磨床等主要机床的操作实习; (2)钳工操作实习; (3)电焊、气焊操作实习。
3.时间安排及实习地点
本实习环节共三周时间(其中一周不停课进行)、安排在第三学期的第2、第2、第4周。在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完成。 实习工种 时间(天) 铸工 1 锻压 1 焊接 1 车工 2 铣工 1 刨工 1 磨工 1 钳工 2 4.组织形式 主要由任课教师及其所在系和有关实验员负责组织实施。首先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安排与要求,在前一学期结束前的两周内提出实习计划、确定实习指导人员,同时提出实习经费预算,提前做好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的联系与准备工作,按时组织实施,根据现场情况适当分组进行实习。实习过程中,首先由指导教师说明目的要求,并做出示范,然后再由学生按要求独立地完成各项操作。
5.成绩考核与评定
学生应分阶段完成实习报告,由实验指导人员根据实习报告质量、实习态度、操作水平进行综合考核,按每项操作都相应地加工出一件产品,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和加工产品的质量作为评定学生成绩的依据。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打分,记入学籍档案。经相关责任人考核合格,且签字通过后,方可获得相应的学分。无实习成绩或实习成绩不及格者,不能参加相关课程的期末考试。
(三)机械零件设计教学实习大纲(1学分)
1.目的要求
机械零件设计课程设计是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个重要教学实践环节,其目的要求如下:
(1)通过机械零件课程设计,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及其相关先修课(制图、力学、金属工艺学、公差与配合等)中的理论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2)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工程设计的能力,掌握一般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通过课程设计实习,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求学生能够熟悉和应用有关资料、计算图表、手册和规范,同时能够熟悉和应用有关国标(GB)及其他一些相关标准。
2.主要内容
课程设计的题目一般选择通用机械传动装置——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这个题目能够充分
反映机械设计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而且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同时设计工作量有何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时数相适应。
(1)选择一般典型机械装置作为设计对象; (2)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3)绘制设计装置的总装配图; (4)绘制2~3张主要零件的工作图; (5)课程设计答辩。
3.时间安排及实习地点
该实习安排在第五学期的第16、第17和第18周进行(停课),主要由任课教师和相关实验人员负责。
(1)设计准备 0.5天
阅读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要求、工作条件、设计内容;拆装有关实物、复习有关内容,熟悉有关零件设计方法与步骤;准备资料与用具;
(2)传动装置总体设计 1天
确定传动方案、选择电机,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3)传动零件的设计 1天
减速器外部传动零件设计计算(带传动)和减速器内部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齿轮传动); (4)减速器装配草图 4天
绘制减速器装配草图;选择联轴器,初定轴径,确定支承和跨距;校核轴与轴毂联接;选择计算轴承并设计轴承组合结构;箱体和附件的结构设计。
(5)工作图设计 3天
零件工作图设计;装配工作图设计。 (6)整理并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1天
整理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总结设计的收获和经验教训。 (7)课程设计答辩 0.5天
4.组织形式
课程设计由任课教师及其所在系负责实施,所在系于上学期结束前两周内,按教学计划要求,提出课程设计计划,指定指导教师,同时提出经费预算,提前准备设计资料和设计用具,按时实施。学生以每小班15人为单位进行设计。
5.成绩考核与评定
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态度、所完成的设计图纸、设计计算说明书和答辩的质量以及全过程中的表现评定学生的成绩。考核成绩按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级评定成绩,如设计成绩不及格则不能取得《机械设计》课程成绩。本设计取得及格以上的成绩才能获得相应学分。
(四)农业机械课程设计大纲(1分)
1.目的要求
农业机械学主要研究的是农田作业所需的各种机具的构造、工作原理和理论设计计算的方法。农业机械种类繁杂,实践性强,进行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某种农机具的设计计算,使学生了解农业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步骤,培养学生结合生产实际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和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本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熟悉和了解农业机械的作业特点和农艺要
求,学会农机设计适应农艺要求的思考方法,掌握搜集查询资料,使用各类设计手册、规范和相关国家标准的技能。
2.主要内容
(1)调查研究搜集资料,确定设计对象,制定设计方案;
(2)针对设计方案进行理论分析和设计计算(可借助CAD系统),撰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3)绘制一份完整的设计总装图和若干主要的零件图。
3.时间安排及实习地点
农业机械学课程设计安排在第六学期的第13和第14周进行,主要在农业机械实验室完成。
4、组织形式
本课程设计由任课教师和相关辅助人员共同组织实施。一般5~10人一组,一组一个设计题目,组内既有分工又有协作。
5.成绩考核与评定
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态度、所完成的设计图纸、设计计算说明书和答辩的质量以及全过程中的表现评定学生的成绩。考核成绩按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级评定成绩,取得及格以上的成绩才能获得相应学分。
(五)电子学教学实习大纲(1分)
1.目的要求
电子学课程是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是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操作运用的理论基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通过电子学课程设计,使学生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基本掌握模拟技术、数字技术等电子技术的应用,能够自主设计应用电路,设计制做电路板,且独立完成的电路调试。学会使用电工电子手册和相关的国家标准。
2.主要内容
(1)调查研究搜集资料,确定设计对象,制定设计方案;
(2)针对所选设计方案进行理论分析和设计计算,设计绘制电路图; (3)选择元器件,制做电路板; (4)电路调试;
(5)撰写设计计算说明书、使用说明书等技术文件; (6)课程设计答辩和总结。
3.时间安排及实习地点
本教学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的第15和第16周进行,在机电学院电工电子实验室等进行。
4.组织形式
本课程设计教学实习由任课教师、所在系和相关辅助人员共同组织实施,任课教师所在系于第五学期的第14周前,按照教学计划要求,提出实习计划、确定指导教师,同时提出经费预算,提前做好教学材料及实习现场的准备,按时组织实施。学生以小组(5~10人)为单位进行实习,每组设计一个题目。组内每个学生的任务大致相同,且要求组内既有分工,又要协作。
5.成绩考核与评定
指导教师和有关辅助人员根据学生提交的设计说明书、电路图纸、电路板和测试结果分析的质量评定学生的成绩。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打分,记入学籍档案。经相关责任人考核合格,且签字通过后,方可获得相应的学分。无实习成绩或实习成绩不及格者,不能参加相关课程的期末考
试。取得及格以上的成绩,方能获得相应的学分。
(六)拖拉机拆装教学实习大纲(1学分)
1.目的要求
拖拉机汽车学是研究拖拉机、汽车的构造原理和性能的一门应用科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在农业机械化生产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拖拉机拆装教学实习是培养学生具有拖拉机拆装调整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本次实习的任务是: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拖拉机的构造,系统的复习和巩固《拖拉机汽车学》课程的所学知识,得到拖拉机拆装、调整、操作技能的基本训练,为学好后续专业课打好基础。本次实习的基本要求是:熟悉拖拉机构造,掌握拖拉机的整机、燃油系统、电气系统、液压悬挂系统的拆装检查、调试的操作要领,能合理使用各种常用仪表、量具和专用工具。
2.主要实习内容
(1)整机拆装:拆装泰山18、泰山25两种拖拉机和北京吉普以及492、110、295等发动机; (2)燃油系统的拆装:拆装单体泵、Ⅰ号Ⅱ号喷油泵和各种喷油器,并进行实验台调整,然后装于发动机上,进行供油提前角的调整;
(3)液压系统拆装:拆装并调整分置式、半分置式、整体式液压悬挂系统;
(4)电气系统拆装:拆装并调整汽车点火系统、汽车拖拉机的电源设备、起动设备、照明信号设备和整车电器线路。
3.时间安排及实习地点
拖拉机拆装教学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的第17和第18周在校内实验室进行。本着面向实践、现场教学的原则,根据拖拉机各组成部分的结构特点,实习分四个小组(整机组、液压组、燃油组、电气组)同时进行,每组安排7~8名学生,配一名指导教师,2.5天后依次轮换,最后一天进行总结,并写出实习报告。四个组的实习内容具体安排如下:
(1)整机组:拆整泰山—25,泰山—12两种拖拉机。其中: ①发动机的拆装检查调整(1天) ②底盘的拆装检查调整(1天) ③拖拉机的总装与调整(0.5天)
(2)燃油组:拆装单体泵,I号II号喷油泵和各种喷油器,并进行试验台试验,然后向发动机上安装,调整供油提前角。其中:
①拆装三种喷油泵和各种喷油器(1天) ②喷油泵的试验台调试(1天)
③喷油泵向发动机上安装,调整供油提前角(0.5天)
(3)液压组:拆装并调整泰山—25,泰山—12,铁牛—55拖拉机的液压悬挂系统。其中: ①铁牛—55拖拉机分置式液压悬挂系统的拆装与调整(1天) ②泰山—25拖拉机半分置式液压悬挂系统的拆装与调整(1天) ③泰山—12拖拉机整体式液压悬挂系统的拆装与调整(0.5天) (4)电器组:
①拆装并调整汽车点火系统(1天) ②汽车拖拉机的电源设备、起动设备(1天)
③照明信号设备和整车电器线路(0.5天)。
4.组织形式:
本教学实习由任课教师及其所在系负责组织实施,所在系于上学期结束前2周,按照教学计划要求,提出实习计划、确定指导教师,同时提出经费预算,提前做好教学材料及实习现场的准备,按时组织实施。学生以小组(7-8人)为单位进行实习。
5.成绩考核与评定:
学生应按实习小组的实习内容完成实习报告,由指导教师根据实习报告的质量与在实习中的实际表现按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级评定成绩,及格以上的成绩才能取得相应的学分,实习成绩记入学籍档案,无教学实习成绩或实习成绩不合格者,不能参加课程考试。
(七)单片机教学实习大纲(1分)
1.目的要求
本实验课是在学生学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之后,为巩固提高所学知识,而安排的一次综合设计实验。通过本实验使学生将所学的单片机硬件结构、工作原理、编程方法及各种接口技术等知识融会贯通,并应用到一个简单通用的单片机应用系统中,从而锻炼学生的实际设计开发能力。 (1)、巩固所学单片机硬件结构、工作原理、编程方法及各种接口技术等知识。 (2)、了解实际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
2.主要实习内容
利用TSC-51单片机实验开发系统设计一个单片机应用系统,要求该系统具有键盘显示接口、前向模拟数据采集接口和后向控制输出接口,并用该系统模拟一个温度控制系统。该温控系统用继电器控制的白炽灯模拟加热设备,用直流小电动机模拟降温设备,用电位器的输出模拟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加热速率和降温速率由键盘设定并可改变,数码管一直显示当前温度值。
3.时间安排及实习地点
本教学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的第15周和第16周,时间为2周,在机电学院电工电子实验室等进行。
4.组织形式:
本课程设计教学实习由任课教师、所在系和相关辅助人员共同组织实施,任课教师所在系于第五学期的第15周前,按照教学计划要求,提出实习计划、确定指导教师,同时提出经费预算,提前做好教学材料及实习现场的准备,按时组织实施。学生以小组(5~10人)为单位进行实习,每组设计一个题目。组内每个学生的任务大致相同,且要求组内既有分工,又要协作。
5.成绩考核与评定
指导教师和有关辅助人员根据学生提交的接口电路图、程序流程图、汇编语言源程序、电路图原理图和测试结果分析的质量评定学生的成绩。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打分,记入学籍档案。经相关责任人考核合格,且签字通过后,方可获得相应的学分。无实习成绩或实习成绩不及格者,不能参加相关课程的期末考试。取得及格以上的成绩,方能获得相应的学分。
(八)机制工艺教学实习大纲(2学分)
1.目的要求
机械制造工艺学是以机械制造中的工艺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应用性技术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通过教学生产实习,学生可以进一步掌握各种零件的成形与加工方法,熟悉常用工艺文件的编制格式及确定依据。通过对若干典型零件
工艺的分析与制定,能够比较熟练地制定一般零件的工艺规程和进行工艺装备的设计。
2.实习内容
(1)深入机加工车间参观、调查、了解机械制造的工艺过程,搜集相关资料; (2)进行具体零件的工艺文件编制; (3)对关键工序进行工艺装备设计;
(4)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并进行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
3.时间安排及实习地点
机制工艺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的第15、16和17周,按照实习内容,整个过程分为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对实习单位的生产、技术及设备进行全面了解,时间的8-10天。 (1)厂方技术人员对主要生产过程作简要介绍; (2)主要机加工车间及装配车间实习; (3)厂方技术人中对典型工艺进行分析介绍。
第二阶段:在教师及厂方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实际问题分析,通过工艺编制及工装设计,提高动手能力,时间为10天。
(1)根据厂方实际生产情况,确定每个同学或每组同学的任务,并根据不同任务,进行原始资料收集。
(2)进行具体零件的工艺编制及工艺装备设计。
4.组织形式
机制工艺实习主要由任课教师和所在系负责组织实施,任课教师所在系于上一学期结束前二周内根据教学计划要求,提出教学生产实习计划,确定指导教师,同时提出经费预算,提前作好教学教材及实习现场的准备,按时组织实施。学生以班为单位进行实习。
5.成绩考核与评定:
由指导教师和实习工厂技术人员共同组织实施,学生以班或15人为单位分组并指定小组长(一般由班干部担任),每个学生所选择的工艺设计题目可以有所侧重。学生的实习成绩由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基地有关技术人员可根据学生编制的工艺文件、设计的工装图纸、实习报告的质量及其在实习期间的表现评定,实习成绩按照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进行考评,及格以上的成绩才能取得相应的学分,并记入学籍档案。无教学实习成绩或实习成绩不及格者不能参加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期终考试。
三、毕业实习大纲(7分)
(一)目的要求
毕业实习是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毕业前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目的是: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在农机方面的设计、开发能力,农机方面的运用和管理能力,计算机及其他先进技术在本专业上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并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知识,为走上工作岗位独立开展工作打好基础。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独立完成实习任务,保证实习质量;
(2)写好毕业论文和实习总结,认真进行论文答辩; (3)遵守实习纪律。
(二)实习时间与内容
实习时间:安排在第八学期,1~17周,共17周(包括论文写作、实习总结和答辩时间)。 学生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可以选择以下各领域之一作为自己的毕业实习内容: (1)农机具设计、改型。
(2)农业动力机械的技术改造和新技术的应用。
(3)农机制造维修工艺装备、工艺规程的设计。新工艺、新材料的研究。 (4)农机制造检测仪器设备。
(5)农机经营管理、农机运用的新理论、新方法。 (6)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理论,方法研究。 (7)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等新技术。 (8)其它。
选题要面向生产实际、面向未来,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围绕培养目标,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
(三)工作程序
1.准备阶段
(1)第七学期其中由分管院长召集有关系主任会,布置下学期(第八学期)毕业设计任务,研究落实措施,由系主任分别在系内传达,征集课题。
(2)教师在充分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专业性质,学生实际水平,面向生产实际选择毕业设计课题,写出选题简介,由各系主任负责汇总统一报院。
(3)分管院长对选题进行筛选、审定后,会同院党总支分配实习学生,提出初步实施计划,向院委会汇报,下发有关系及指导教师。
(4)指导教师制定课题详细实施计划,写出进度安排、预期目标、成果形式等,做好充分准备。
2.实施阶段
(1)分管院长和分管学生工作的总支书记对实习学生作实习动员,介绍各毕业设计计划及目的要求等。
(2)指导教师对课题组学生的实习任务进行具体安排,实习过程一般可分为准备(收集资料、制定方案等)、实施(实验、设计、安装调试)、总结(毕业论文、实习报告)、答辩四个阶段,由教师严格按照实习计划中的进度安排进行。
(3)实习工作结束,写出实习工作总结报教务处。
(四)实习地点
实习地点可根据指导教师的安排、学生的毕业去向等分别采用以下不同的地点:
(1)校内实习:在校内结合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或由指导教师提出题目,学生选中题目之后,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习任务;
(2)校外教学基地:到学校、院系的生产实习定点工厂和企业,结合生产单位的生产实际,确定实习任务和题目,由校内教师与生产单位的工程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实习任务;
(3)签约单位:学生直接到签定就业合同的单位实习,由该单位结合学生的工作方向和单位
的生产实际确定实习题目和相应的指导工程师。
(五)实习作业
(1)毕业论文:学生根据所进行的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写出毕业论文。要求文字流畅,结构规范、严谨、分析透彻,图表清晰,数据准确可靠。
(2)毕业实习总结:对实习中自己工作任务、内容、主要收获、体会以及学习、工作态度,团结、遵守纪律情况等进行总结。要求文字简练,内容实事求是。
(六)组织管理
(1)由分管院长、分管总支书记及有关系主任及指导教师代表组成毕业设计领导小组,负责对毕业设计工作的组织领导。
(2)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指导教师对学生的业务、思想教育、组织纪律全面负责。实习期间指导教师对学生严格管理、严格考勤。学生有事应当首先向指导教师请假,指导教师有三天的批准权限,多于三天应报经实习工作领导小组批准。
(3)实习指导小组在毕业设计期间应经常听取汇报,组织学生和教师座谈会,并进行1-2次现场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七)成绩考核与评定
毕业实习成绩按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级记分,及格以上的成绩才能取得相应的学分。 根据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取得的成果水平,以及学习、工作态度、遵守纪律的情况等首先由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提出初步意见。经领导小组统一平衡后,最后确定。定分的具体原则如下:
(1)毕业实习中表现和课题取得的成果突出,获得导师、同学一致赞扬和好评,论文和总结质量高,具有创新性,文字表达清晰、准确,文章结构规范,可定为优。优者一般不超过学生总数的20%。
(2)毕业实习中表现和成绩较好,遵守纪律、团结同学、尊敬老师,论文和实习总结认真、全面,有自己的观点,文字表达通顺、层次分明,结构比较规范,可定为良。
(3)毕业实习中能完成任务,但表现和成绩一般,工作态度不认真、不主动,能完成论文、总结、但质量不高,可定为及格。
(4)毕业实习中没完成或没独立完成任务,工作敷衍了事,无故旷勤,违犯纪律,未完成论文及总结,可定为不及格。
四、毕业论文大纲(5分)
(一)目的要求
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是准予毕业和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毕业论文作为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
1、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实验技能,使理论能较好地与实际相联系,做到学以致用;
2、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学风与工作作风,以及良好的科学素养;
3、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以提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较好地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并得以检验科研基本训练的实际效果。
(二)选题
恰当的选题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前提。毕业论文应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接触学科前沿,进行理论探讨,并尽可能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迫切任务,联系实际进行选题。选题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论文选题应注重应用性。注意与生产实际和学生就业需求相结合,切忌脱离实际,为研究而研究的选题。
2、论文选题应具有科学性。即要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3、论文选题要注意工作量和时间的限制。学生在积极努力的条件下有较充分的时间对研究结果作认真的分析,完成毕业论文。
指导教师应在学生开始前把题目交给学生,学生自主选题须经指导教师认可后确定。论文题目原则上应结合实习内容拟定,提倡紧密结合农业工程发展实际,深入调查研究,限制读书报告式的论文。题目选定后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了解掌握国内外研究动态,并在教师指导下拟出撰写提纲。
(三)毕业论文的规范化要求
1、正文字数不少于6000字,中文摘要200—300字。
2、论文应由学生本人用计算机排版、打印,一律使用统一封面。论文格式应按下列次序: (1)论文题目; (2)作者及指导教师; (3)中文摘要; (4)关键词; (5)前言; (6)正文; (7)参考文献; (8)英文(外文)摘要。
3、要求思想端正、观点明确、实事求是、撰写规范、文笔通顺。文中的专业术语、计量单位、图表格式、文字书写以及引用文献,均应按正式出版物要求来表述。毕业论文一式两份,由答辩小组交院(部)存档。
(四)毕业论文答辩及成绩评定
1、毕业论文答辩前应成立答辩领导小组和由指导教师参加的答辩委员会,论文答辩可根据论文的研究方向成立答辩小组(3~5人)。答辩小组应安排组长和副组长各一人,在院学术委员会的安排下,负责组织答辩工作。
2、学生用15—20分钟简要报告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方法和价值,用15~20分钟回答委员们的提问。答辩以讨论方式进行,可以各抒己见。
3、答辩小组结合论文内容、文字写作水平、口头表达能力等进行现场评分,并填写评分表。 4、毕业论文成绩采用五级记分制(即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由指导教师和答辩小组分别评定成绩,及格以上的成绩才能取得相应的学分。
评定内容如下:
1、论文的学术价值和水平、学风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情况,重点看学生的创新能力; 2、获取资料(或实验数据)、处理资料(或实验数据)的方法是否科学严谨; 3、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资料分析(或数据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4、文字表达水平和文章的逻辑性。 各级评定标准是:
优秀:论文联系实际,有创新和独到之处,对有关农业工程领域的发展和实践有较大的指导意义。论文语言流畅、准确、逻辑性强。答辩时对提出的问题回答正确、全面、系统、流畅;
良好:论文对设计的问题能作较为全面的分析,能提出一些较为新颖的观点。文章结构合理,文字表达较好。答辩时对提出的问题能比较正确、全面的回答;
中等:论文对设计的问题能作较为全面的分析,能提出自己一些的观点。文章结构较为合理,文字表达较好,答辩时对提出某些问题的回答基本正确;
及格:论文对设计的一些问题能作一般分析,文字表达一般,无原则性错误。对提出的多数问题虽不能正确、全面的回答,但没有原则性错误。
不及格:论文中现象罗列、有资料无分析。主体不明确,或有原则性错误,或论文有抄袭现象。对提出的问题不能正确回答。
五、社会实践教学大纲(1分)
(一)目的要求:
为了使学生接触社会,深入了解社会,增强劳动观念、实践观念、学习观念,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走“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路子,使学生端正学习目的、巩固专业思想、明确就业方向,走厂校联合的路子,共同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时间地点与实践内容
社会实践的计划时间为三周,学生可在假期期间在有关人员的指导下完成。社会实践地点设在院教学实习基地或学生自己联系的有关单位(须经院分管领导同意)。根据所学的课程的需要,采取到工厂参观学习、请技术人员讲课、参与机械设计等方式,学习新工艺新技术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用以充实课堂的学习内容,开阔学生视野,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实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三)管理体制与组织形式
社会实践由院党、政有关领导和有关业务课教师共同组成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和落实社会实践活动,由团总支、学生会具体实施各项工作的开展。
(四)结果成绩评定
要求每位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后,认真总结,写出高质量的社会实践总结报告,内容包括社会实践的时间、地点、工作情况、单位状况、存在的问题、建议、心得体会,以及单位领导和群众的反映等。由团总支、学生会负责评定成绩,按优、良、及与不及格四级计分评定成绩。该成绩与奖学金评定、评优挂钩,及格以上的成绩才能取得相应的学分。
六、社会调查教学实习大纲(1分)
(一)目的要求
(1)通过学生对所调查市、县、乡、村的社会现状及经济发展状况的调查,使他们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信念。
(2)学生通过下工厂、了解我国农村及乡镇工业的科技现状,增强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从而牢固专业思想,增强立志献身农业及乡镇工业的决心。
(3)提倡高年级学生参与工厂的生产劳动及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进行专题社会调查,做好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工作,练好基本功,调动学生专业课的积极性。
(4)要求每个学生通过参加社会调查,能写出对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及工业企业生产管理等方面有一定见解、设想和包括切实可行的建议与对策的调查报告。
(二)调查内容:
根据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及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采用分年级、分层次的方式进行社会调查工作。
1.低年级学生调查内容:
根据低年级学生对社会了解不够、专业知识少、思想不成熟的特点,着重调查以下内容: (1)调查党的政策在农村的执行情况及在党的领导下农村所发生的变革;
(2)调查农村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如:农村基础教育,扫盲工作,宣传设施,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及婚丧嫁娶等习俗,提出加强和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措施和设想。
(3)调查社会现状,了解国情、省情、民情。
(4)结合当前形势及各级党、团组织的号召,开展各种有益的公益活动,并积极给予指导和帮助。如开展拥军拥属、当课外辅导员、开展学雷锋活动等。
2.中年级学生的调查内容
根据中年级学生思想较成熟、认识问题的能力较强、知识较丰富的特点,着重调查以下内容: (1)详细调查省情、民情、民风的现状及农村发展状况。
(2)调查农村土地资源、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乡镇工业、个体经济的演变趋势及农村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农民生产生活发展变化情况,发现问题,提出合理对策。
(4)了解当前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现状以及科学技术在农村发挥作用的高低,并研究今后的发展动向。
(5)调查乡镇企业、个体企业的发展情况,对农业生态环境、资源的影响情况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发表意见及看法,提出相应对策。
3.高年级大学生社会调查内容
高年级学生思想成熟,知识面广,有参加社会调查的经验,着重调查以下内容: (1)深入农村、工矿企业,了解科技生产的状况,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和意见。
(2)积极投身于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利用所学的知识,为工农业生产服务,提高学习意识,服务意识,就业意识。
(3)对调查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校专业教师,以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4)树立为大农业服务的思想,了解并指导乡、村、农户搞好产业结构的调查,实现最佳经
济效益。
(三)调查形式与时间安排
社会调查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1)每年利用寒、暑假,由学生回乡进行调查,印发调查提纲,完成一、二份调查报告。 (2)组成社会实践活动小分队,与地方政府合作,分片进行社会综合调查,为政府提供参考调查报告。
(四)管理体制与组织形式
社会调查即是实践教学的一部分,又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是向人民学习的一种好方式。本项工作由院团总支领导实施,负责拟定调查内容,组织发动,总结交流等项工作,以保证调查活动的积极开展和起到良好的效果。
(五)调查报告与成绩评定
每个学生参加社会调查以后,按照调查提纲的要求,结合调查的实际情况,选定调查题目,以论文或报告的形式,把所发现的事件或问题真实的反映出来,做到有分析、有见解,有理论,有普遍性,并有可行性的对策和建议,要有深度和力度,思想观点要正确,不能弄虚作假,要求文件正确、论述清楚、层次分明、文字流畅、字迹工整。
开学后,团总支负责调查报告的收缴、评审工作,并根据标准,按优秀、良好、及格与不及格四级计分评定成绩。该成绩与奖学金、评优挂钩,选出的优秀调查报告进行交流并推荐参加校团委、团省委的评比,并且及格以上的成绩才能取得相应的学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