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时代地方高校教育外事管理及其发展浅析

2021-05-31 来源:好走旅游网
新时代地方高校教育外事管理及其发展浅析

作者:谢超

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1年第03期

[摘 要] 伴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我国迎来了教育对外开放的新时期,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不断扩大和深化对外合作交流,使得教育外事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新时代高校教育外事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笔者结合地方高校外事工作现状展开分析,对进一步发展新时代教育外事工作提出建议,以期提高地方高校外事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地方高校国际化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教育对外开放事业。 [关键词] 新时代;地方高校;教育外事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1) 03-0028-03 一、研究背景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全球性趋势下,我国高校教育对外开放进程逐渐加深,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密切。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教育对外开放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战略部署,为做好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工作,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原则。在国家发布的多项教育政策性文件和实施方案中,例如《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都将坚持扩大开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力,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作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任务。顺应我国教育对外开放发展之势,着力加快开放办学,在教育、科技、人文等领域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为高校全面推进国际化建设和服务教育现代化的共同做法。

作为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推力和支撑,高校外事管理在中外教育交流合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外事工作是一项政策性、纪律性、专业性、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通常以学校外事职能部门为中心,依据国家对外工作政策和法律法规,对学校涉外事务进行研究规划、组织协调、管理服务和督促落实。随着高校教育对外工作的逐步深化,高校外事工作涉及的部门越来越多,管理范畴不断拓展丰富,主要包括:外事来访接待、学生出国交流学习、教师派出与引进智力、中外合作办学、孔子学院以及来华留学等事务。新时代下,地方高校教育外事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进一步完善外事工作管理职能、提升外事工作服务水平,对于地方高校全面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加快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对接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地方高校教育外事工作现状

新时代国家教育对外开放赋予了地方高校教育外事工作借势发展的利好氛围,国际合作交流日益广泛,领域深入拓展,质量持续提升。与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交流交往空前活跃;海外教育机会逐步增多,学生出国交流学习人数屡创新高;教师国际间学术交流合作愈发密切频繁,国外专家学者来华工作、讲学和科研规模持续增长,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步伐加快;中外合作办学快速发展、持续向上;孔子学院汉语教育推广和中国文化传播稳步提升,办学成果斐然;来华留学持续良好发展,留学生规模逐年扩大。地方高校在教育对外开放的推动下对外交流合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面对持续快速发展的教育国际化新形势,地方高校内部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影响或制约因素,外事管理工作面临诸多压力和考验。

在理念层面,地方高校教育对外开放理念和国际化办学思想仍停留在浅显层次,对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推动学校改革发展、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作用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教育外事工作在这些高校中尚未得到普遍的、足够的重视,学校内部对外交流整体氛围营造不足,舆论宣传效果差强人意,具体表现为开展对外工作思想仍然保守,对外工作管理模式较为传统,在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中对教育外事工作的定位不够明确、目标描述空泛、战略行动不系统、具体举措相应缺失;相关部门和学院层级由于缺乏对外交流意识,利用自身特色和优势开展外事工作的主体作用发挥不足,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往往流于形式,行动落实转化实践甚少、效果甚微,不能很好地满足新时代学校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需要。

在实践层面,地方高校与国外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但对外交流整体收效不尽理想,实质性合作亟待深耕细作。例如,学校自主合作项目少且形式单一,项目内涵不够丰富,国际化办学体系尚未形成;学生大多缺乏国际交流经验,出国学习人数比例相对较低;部分教师国际化素质仍然薄弱,缺少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熟练使用外语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存在一定困难,国际学术交流能力亟待加强,高层次引智引才模式陈旧,缺乏跨越式力度和速度,外籍师资严重不足,对于学校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的贡献微弱;中外合作办学建设仍处于发展阶段,项目形式和层次尚待完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设立有待突破;来华留学生生源地较为集中,招生专业类别存在局限性,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

在保障层面,新时代高校外事管理任务日趋复杂多元,但地方高校尚未形成系统完整的外事制度体系,造成外事工作规范性不足或出现无章可循、无据可依的情况;适应教育外事工作的组织管理体制和校内联动机制亟待加强,表现为外事部门职能不够凸显,外事工作管理不对称或不衔接的问题时常出现,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系部的权责分工不明确、协调配合不力,工作效率低下,例如部分地方高校在学院层级尚未设立外事秘书岗位,未能做到外事工作专人专管,造成工作推進速度缓慢,落实不到位;外事管理队伍建设步伐迟缓,工作中缺乏系统化的教育培训,部分外事工作者语言能力不够扎实,应对中外差异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仍显薄弱,不能很好地胜任外事任务;相比教学科研投入,地方高校用于外事工作的资金支持相对匮乏,经费投入相应不足,导致学校拓展和深化国际交流合作能力极为有限。 三、地方高校教育外事管理发展建议

教育外事管理是高校的主要职能之一,是服务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直接体现。随着我国坚定不移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高校教育外事工作也进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地方高校应坚持立足根本,聚焦核心,以更加宽广开放的理念,扩大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广度和力度,加强外事管理队伍建设,深入教育外事工作研究,增强外事工作的影响力,推动学校外事工作创新发展。

(一)加强理论学习,落实顶层设计,构建长效机制

地方高校开展教育外事工作要不断深入理论学习,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国家外交外事大政方針,深化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规律性认识,准确把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使命,将其转化为推动对外工作的行动指南和强大力量,立足教育对外开放布局,增强做好教育外事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确立国际化战略和中长期教育外事发展规划,提高学校对外工作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

地方高校要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学校上下对教育对外开放意义的认识,增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意识,从学校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健全学校对外工作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全面统筹协调外事工作的主要目标、战略任务和实施方案,将外事管理主动融入学校中心工作。夯实组织实施和制度保障,由负责外事工作的校领导主持,定期召集外事部门、职能部门和学院系部召开专项会议,研究部署外事相关工作,交流分享外事工作信息,最大限度地为学校对外事务的开展提供指导和便利;修订完善外事规章制度和文件汇编,形成系统健全的对外工作制度体系,保障外事工作在规章制度的框架下有序开展,实现学校外事工作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拓宽教育经费筹措渠道,争取当地政府和各级主管部门的资金支持,加大对教育外事工作的投入力度,通过制定外事经费管理办法,优化经费使用结构,对学校国际合作特色项目和重点交流活动等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和充足的经费保障。此外,地方高校要加大教育外事宣传力度,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方式向学校师生广泛传播外事相关资讯和动态,展示国际交流成果,营造学校国际化交流氛围,提升外事工作的影响力。

地方高校要构建有利于外事工作发展的长效管理机制。一方面高校外事工作为学院系部和职能部门的教学、科研、行政事务提供国际化支持,另一方面高校外事工作的良好发展也离不开这些部门的响应和参与。因此,高校要整合外事资源,创新管理方式,优化工作流程,建立健全对外工作跨部门协同机制,强化外事部门对学校涉外工作的归口管理职能,引导、鼓励学院系部和职能部门转变观念,明确其在对外事务中的主体作用,根据自身工作实际和发展需要制定国际交流合作举措,切实形成外事部门牵头、学院系部和职能部门协作配合的对外工作联动格局,推进外事工作落实落地,实现学校对外交流合作提质增效。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符合学校对外工作发展要求的综合评估机制,如将国际化建设情况列入学院系部年度考核指标中,将其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对学院系部给予年终激励性绩效津贴,充分调动学校各个部门主动参与对外交流交往的积极性,挖掘学校外事发展潜力,保障外事工作可持续开展。 (二)拓展交流与合作,加快教育国际化进程

地方高校要积极顺应新时代国际教育发展之势,准确把握教育外事工作的新任务,立足自身特点和优势,系统优化整体布局,突出重点和目标,围绕国际交流、师生派出、引进智力、合作办学等,推进对外教育交流合作向深度、广度发展,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工作中。充分发挥高校民间外交作用,搭建教育国际交流平台,拓展合作范围、领域和层次,深化与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务实合作;结合不同学生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开发高质量海外短期游学、学期/学年访学、双学位、联合培养等项目,提升交流项目内涵和品质,实现与海外合作院校课程衔接、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丰富学生海外交流学习经历,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鼓励、选派教师出国访学研修、合作科研和参加国际会议等,以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为导向加大引进智力的力度,聘请长短期外籍专家学者来校任教和学术交流,提升教学科研质量,助推教育成果新突破;深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建设,创新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机制,加大力度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争设多学科、多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发挥中外合作办学示范作用,健全与“双一流”相适应的多维度国际化办学体系;积极开辟海外教育市场,吸引海外优秀学生来校攻读学位和交流学习,扩大留学生规模并优化留学生结构,完善留学生管理与服务体系,全面推动来华留学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大力推进孔子学院建设,支持国际汉语教育,提高孔子学院办学质量和水平,发挥孔子学院共建院校特色,拓展中外人文交流,提升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力;主动融入并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找准“一带一路”教育合作的切入点,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专业优势,与沿线国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推进国际合作和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打造“一带一路”教育交流合作品牌项目,促进学生及教师的双向交流,探索在沿线国家迈出境外办学的实质性步伐,实现本地教育资源的有效输出。 (三)加强外事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外事管理水平

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对外事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外事管理队伍建设和培养是地方高校有力推进和落实对外工作的重要根基。地方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配置资源投入,建立健全层次清晰、覆盖面广、类别多样的外事管理队伍建设体系。根据高校对外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将教育培训和实际工作进行系统有效地融合,定期组织有针对性的理论教育和对外业务学习,推动外事工作教育培训向质量和实效转化。例如,宣讲**总书记外事工作会议等重要讲话精神,解读党和国家相关外事政策和法律法规,指引外事管理队伍以坚定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政治素养开展工作实践;讲授外事纪律和涉外礼仪等专题知识,介绍中外文化差异和国际交往惯例,研讨国外教育管理的先进理念,加强语言技能和沟通协调能力训练,提升外事管理队伍职业素养和应对国际复杂形势、处理对外事务的能力。地方高校还应注重强化外事管理队伍选拔聘用和储备机制建设,例如在学院层级设立外事工作专职岗位,适时为对外工作配置人力资源,增强学院系部对外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索开展外事工作的新思路、新方式、新举措,确保学校对外工作部署得到贯彻落实、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和活动得到有效执行。

(四)深入教育外事管理研究,指导推动实践创新

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地方高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教育外事工作道路,结合自身实际依托外事、发展战略等部门,协同相关学院,组建学校对外工作研究团队,围绕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形势和要求,开展教育对外开放战略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剖析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全球性、国别性和区域性课题,从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前沿动态、典型做法和最新成果中,为我国教育对外开放和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经验借鉴,为教育外事工作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撑、政策参考和实践指导,以应对和处理对外工作中的新问题新挑战,助推学校教育外事管理实现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四、结语

在新时代不断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进程中,高校国际合作交流愈加深入,教育国际化进程日益加速,高校教育外事工作在学校事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也对外事管理提出了新使命新任务。地方高校应积极抓住构建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时代机遇,重新审视并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外事管理与发展模式,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对外交流合作渠道,提升学校外事工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开创教育外事工作新局面,助推学校国际化建设进程,更好地服务国家教育对外开放事业。 参考文献:

[1]许涛.筑牢“四个意识”扎实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工作[N].中国教育报,2016-12-19. [2]段风华.教育对外开放如何助力新时代[N].中国教育报,2018-03-20.

[3]赵新.浅谈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外事管理合作[J].黑龙江教育,2019(1-2):13-15. [4]郑亚琼.新时期高校外事管理工作初探[J].文教资料,2017(13):118-119. [5]张钰.新形势下高校外事管理[J].智库时代,2018(40):269-270. (责任编辑:张宏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