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课教学环节中“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标志着一种新的科学发展观已经明确,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在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也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新课程改革已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就是要触及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达成,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课程评价都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成长服务。笔者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以求抛砖引玉。 一、课程设计——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备课往往仅仅钻研教材、大纲,确定好重点、难点,设计好教学过程,导入、新授、提问、小结等等,缺乏对学生实际的研究,这实质就是以教材为中心来上课,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实施,“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的提出,再加上政治学科实行开卷考试,能力题、材料题、综合题、开放性试题比重的逐渐加大,要适应这种形势,我们就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备课方式,就要求教师要根据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去判断学生的经验水平,来确定适应学
生的教学起点,即把“备”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教师必须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思维特点、思维方法,按照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接受过程来设计教学过程,关注学生能否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指导并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条件。例如,我每年新接班时都会发现,一部分学生上政治课经常是“不动脑、不动口、不动手”,回答问题除了照搬书本几句话外,很少能有学生能从几个角度侃侃而谈,这样的学习行为习惯是不可能学好政治课的,因此,我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学法指导,比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怎样回答问题等等提出严格的要求,并引导学生关心新闻,了解时事,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对教师讲的理论能够“洗耳恭听”。
当然,要研究、了解学生,单单靠每周90分钟来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政治老师也要深入学生的生活,与学生建立感情,掌握学生的心理,掌握学生的关注,掌握学生的语言,掌握学生之间的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把话题引向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并且适当使用学生的“潮流语言”,从而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 二、课程实施——立足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我们习惯于把道德的信条让学生死记硬背,这种“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造成学生表面虚心接受,背后却不以为然,要实现“以人为本”,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实施上必须实现“主导”与“主体”关系的平衡。 1.坚持以人为本,改变教师教学方式
新课程理念明确提出了“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关注人”“既重结论又重过程”“体现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些教学新理念的提出,必然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满堂灌”“一言堂”的方式,把“导”的重点放在学生思维的疏导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发言,鼓励并组织学生讨论是好方法,但是学生在讨论发言时,免不了会出现错误,这时教师千万不可讽刺挖苦,诸如“这种简单的问题都不懂”“以后想好了再回答”之类的语言有损学生自尊心。正确的做法是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在讨论发言时产生的智慧火花——朦胧的想法、新颖的见解。及时地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和点拨,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时,教师应该微笑地说:“不要慌,请你大胆点,不要怕说错,懂多少说多少”。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不是去责备而是带着期待地说:“你能大胆发言,很好,说错了没关系”等等,再加上教师必要的价值引领和是非判断,真正落实“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绝不能因为担心学生理解不到位、表达得不周全,而把课堂变成演绎精美答案的舞台,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卷入你的教学活动中,在这样的一种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人际环境中,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于是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课堂45分钟完全可以由过去的煎熬变成对知识美的享受,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有助于学生自觉养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良好政治素质,增强了教学的持久性。当然,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有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统统予以肯定和褒奖,有的教师则对学生的发言一律不作评价,只是不断地提问、提
问、再提问,完全放弃了作为一名教师应尽的价值引领的责任,这些都是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应用不到位。 2.利用鲜活资源,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与日新月异变化发展的形势相比,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容往往显得落后,要想使政治课真正吸引住学生,还需要教师不断充实与时代同步的鲜活的教学资源。在教学活动中,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1)让学生每天收看《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并在同学、师生间经常性地开展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来,有时可能只是课间或午休几分钟、几句话,却很好地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时事的关注,增强了学生上政治课的积极性,更是使学生获得一种求知的满足感,使学生得到人生的启迪,可能永生难忘。
(2)积极倡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信息,建立资料库,这实际上也是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改变学生被动的、单一的学习方式,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上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有选择地把最近发生的时代信息浓、趣味性强的典型事例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深刻感到用鲜活的事例理解教学观点的正确性。如神六升天、中国主持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奥巴马访问中国事件、感动中国——2009年度十大人物、低碳经济、哥本哈根会议等等,都在我的政治课上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并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程评价——倡导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
新课程理念提出教育评价改革的目标是:“实施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学生既是评价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这一目标蕴涵着深刻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就是评价要真正满足人的需要,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但在目前,毋庸讳言,无论是广大人民群众还是教育部门,甚至教育工作者,仍然沿用应试教育的模式、标准来评价教师和学生,只见“成绩”不见“人”。因此,要顺利推进新课程改革,需要政府、教育部门加大宣传力度,转变人们的人才观念,真正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部门等共同参与的评价模式,打破只见“成绩”不见“人”的评价机制,倡导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把“考”的重点放在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上。因此,要真正实现“以人为本”,新的评价方式不仅要求教师必须转变理念,它更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件大事,是整个社会的大事。
以人为本不仅是一个理念,一种追求,更应付诸实践。学生是主体的人,是有主体意识的,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又是多元的,丰富多彩的,而传统的教育已经使我们的孩子丢掉了太多太多的个性,我们必须把教学真正当成人的教育,把学生的发展从关注知识层面提升到关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和价值的提升,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新课程理念深入发展,在广大政治教师的努力下,必定能让每个学生绽放出独特的色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