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郭剑华治疗筋伤疾病学术经验

2021-12-02 来源:好走旅游网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年4月第30 ̄f,.4期(总第255期) JOURNAL OF PRACTICAL TRADIIONAL TCHINESE MEDICINE 2014.Vo1.30 No.4 ・老中医经验・ 郭剑华治疗筋伤疾病学术经验 刘渝松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筋伤病区,重庆40001O) [中图分类号]R24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4)04-0333-02 郭剑华主任中医师擅长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颈、 肩、腰、腿痛等筋伤疾病,现将其治疗筋伤疾病经验简 介如下。 1融汇古今。以“和”为法 郭师融汇古今,触类旁通,其学术思想源于《黄帝 内经》的“和为圣度”之说,体现“和”的学术思想和 精髓,提倡治病当“以和为圣度”。郭师遵循《黄帝内 经》“和”的思想精髓,认为“和”既是治疗疾病的原 则与方法,又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最终目的,应把辨证论 治建立在“和”的基础上,强调治病过程中须认清生理与 病理根结所在,抓住主要矛盾,采用“和”的方法去解决 矛盾,以达到人体自身的平衡。他在其姑婆郭贞卿药内与 药外功夫相结合的学术思想指导和影响下,提出了“筋伤 顽疾、病证结合、法当综合、防治并重”的原则。 2综合疗法。突出特色 2.1筋伤顽疾,法推综合 郭师主张突出中医综合治疗特色,即在中医辨证 论治思想的指导下,将针灸、推拿、火罐、中药内服外 敷、中药熏洗、功能锻炼、心理疗法等治法优化组合, 使各种治法协同配合,疗效互补。郭师认为筋伤疾病的 治疗,单一的疗法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郭师制定出系 统化、具体化、步骤化、规范化的中医综合治疗筋伤疾 病优化方案及临床路径,其中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 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已成为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提出的“中 医综合治疗筋伤疾病”学术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医的整体 观和辨证论治原则,探索出治疗筋伤疾病符合中医规律 的临床研究方法与评价体系,充分调动了中医药物治疗 与非药物治疗相结合的优势,显著提高了中医对筋伤疾 病的诊疗水平和临床疗效。 2.2针灸并用,传承创新 郭师尤其注重针刺与灸疗的配合应用,认为针灸 并用可充分发挥针刺与艾灸的双重作用,在刺激穴位、 调激经气的同时,还可使艾灸之热力透达病变深部,达 到温经通络、祛寒止痛的目的。郭师针灸选穴,注意将 夹脊取穴、循经取穴、痛点取穴、辨证取穴配合,取穴 精炼。在进针、行针、出针、补泻手法等方面有颇多创 见,如快速捻转进针法,具有进针轻巧、快速无痛、得 气快、气感强、见效快等优点。郭师认为对许多用针 刺、汤药、散剂均不能取效的痼疾,用灸疗能收到奇 效,因此十分重视灸疗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他通过长 期临床观察和总结,自主创新,发明了便于灸疗的“多 功能灸具”和“神农塔灸”灸具,并获得国家专利。 郭师还在临床中灵活运用灸法,充分发挥针与灸的 协同治疗作用,做到疗效互补。对于筋伤疾病喜用温针 灸治疗,对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骨性 ・关节炎、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腰肌劳损等所表现的 冷痛、剧痛确有良效。临床中往往还将电针、温针并用 以进一步提高疗效。 2-3推拿疗疾,讲究技巧 郭师强调推拿治疗筋伤疾病要因人施法、因证施 法、因部位施法,其手法应从“心”而出,要将各种手 法巧妙融合,手法要柔中带刚、刚中有柔,做到“轻而 不浮,重而不滞,松而不懈,紧而不僵”。注重手法技 巧与力量完美结合,使力达病所,恰到好处。在施术过 程中,充分体现“柔、准、巧、美、松”,让患者在舒 适中接受治疗。他在临证中要求“准”字当先,在准确 辨证、准确诊断的基础上,准确抓住疾病反映于体表的 重点,采用“柔”而“美”的手法使患者精神和身体都 得到放松,在给重点部位施术时, “巧”施手法,合理 利用力学原理,做到以四两拨千斤。 3辨证用药。精妙而专 3.1病症结合,专病专方 郭师总结出常见筋伤疾病的病因、病机,提出辨证 与辨病相结合论治筋伤疾病的观点,创制了筋伤疾病内 治法专病专方专药。 颈舒汤:郭师根据颈椎病“以虚为本,以寒、痰 为标,瘀贯穿病之始终”的病因病机,拟定该方。方中 葛根为君药,以润筋解痉、调畅血行;当归、桂枝、白 术、黄芪、茯苓、白芍共为臣药,以益气通阳、活血通 脉、燥湿利水;狗脊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全蝎搜剔经 络、活血祛瘀,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 合用,共奏祛风寒、化痰湿、补气血、益肝肾、通经络 功效。 腰舒汤:郭师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痹、伤”为 外因,“瘀”贯穿其中,以“虚”为本的病因病机,拟 定该方。方中桑寄生、狗脊为君,以补肝肾、强筋骨、 除风湿;当归、党参、熟地为臣,以补气养血,补精填 髓,同时助君补益肾气;佐以丹参、川牛膝以活血祛 瘀、引血下行,全蝎、制川乌以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全方药物多具温热之性,以丹参之寒凉,制其他药物温 燥之性,避免温燥伤阴。诸药同用共奏补肝肾、益气 血、祛风湿、通经络功效。 肩舒汤:郭师认为肩周炎是因人到中年后,正气 不足,气血亏虚,筋脉失养,风寒湿邪乘虚侵袭肩部, 气血凝滞,经脉拘急,脉络不通而发病。方中以桂枝祛 风散寒、温经通络为君药,羌活祛风除湿、善解上肢痹 痛,防风祛风胜湿、解痉止痛,当归、白芍、川芎养血 通络,以上五药共为臣药;佐以桑枝、葛根通络解痉, 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共用,可达祛风散 寒、养血通络功效。 膝舒汤:郭师根据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肝肾气血亏 333・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年4月第30.4 ̄4期(总第255期) J0URNAL OF PRACTICAL TRADH’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4.Vol-30 No.4 虚为本,痰瘀寒湿阻络为标”的病因病机拟定。方中狗 脊为君药,以补肝肾、强筋骨;当归、熟地、党参为臣 药,以益气血,补精髓,并助君药以补益肾气;佐以土 鳖虫、鳖甲疏通经络、软坚散结,独活、威灵仙善通下 肢经络、除下肢风寒湿邪,二药合用其祛风除湿、通络 止痛作用更强;再以川牛膝为使药,即能引药性下行, 又有增强逐瘀通经,强壮筋骨之效。 脊舒丸:郭师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主要是因 肾与督脉阳气衰弱不能温煦腰脊,肝肾精血亏虚不能濡 养筋骨,筋骨失养,气血不足,风寒湿诸邪乘虚侵袭而 发病。方中熟地补肾填精、生精养血,淫羊藿补肝肾、 益精气,鹿角胶补督脉、养精血,共为君药;狗脊补肾 壮腰膝、利俯仰,羌活主治督脉为病脊强而厥,共为臣 药;续断补肝肾,强筋骨;山茱萸既滋养肝肾之阴,又 温肾阳;桂枝和营卫,通经络,助阳气;赤芍、白芍化 瘀补血,配桂枝温经和营;独活搜少阴伏风;当归养血 活血、通络止痛,红参益气养阳,熟地填精生血,枸杞 子滋补肝肾、养血补精,共为佐药;丹参活血养血,通 络止痛,且其性微寒,以防止温热药燥血生热;穿山甲 通经络,引药直达病所;甘草调和诸药,共为使药。诸 药合用以补肾强督为主,辅以祛寒化湿、活血祛瘀、通 经止痛。 股舒丸:郭师认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因病机主 要为肝肾不足,精髓亏乏,髓减骨枯,骨失滋养;或外 力所伤,骨断筋损,气滞血瘀,脉络瘀阻,骨失所养; 或外邪入侵,痰湿互结,脉络痹阻,筋骨失养。形成本 虚标实,虚实夹杂,痰瘀湿浊互结,骨败肉痿的复杂病 机。方中当归、熟地为君药,以补肝肾、益气血、强筋 骨、补精髓;山茱萸、红参、狗脊、川牛膝为臣药, 助君补益肝肾,益气补精;穿山甲、土鳖虫、水蛭、 桃仁、红花破血逐瘀通经,全蝎、鳖甲软坚散结、通 络止痛;白芥子,味极辛,能搜剔内外痰结,祛经络之 痰,并能利气散结;麝香辛香走窜,搜剔经络,以上为 佐药;甘草为使药,以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达补肾壮 骨、益气养血、活血祛瘀、散结通络功效。 痛风舒汤:郭师针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 瘀、毒”痹阻脉络的病机特点。方中以黄柏为君,取其 苦以燥湿,寒以清热,其性沉降,长于清下焦湿热;苍 术辛散苦燥,长于健脾燥湿,与黄柏相伍,清热燥湿, 标本兼顾;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独活祛风胜湿、善 搜少阴之邪为臣药;以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络 石藤善祛风通络、凉血消肿,山慈菇功效清热解毒、消 肿散结,薏苡仁能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浓,车 前子清热利尿、渗湿通淋,丹参活血通经、清心除烦, 失为佐药;再以川牛膝引诸药下行为使药。诸药合用, 共达清热利湿、活血止痛之功。 3.2熟读经典,活用经方 郭师熟读经典,擅用经方疗疾。如应用黄芪桂枝 五物汤加当归、独活、全蝎等以治疗属中医“血痹”、 “寒痹”范畴的股外侧皮神经炎、风湿性关节炎、腰椎 间盘突出症、末梢神经炎、中风后遗症等见有肢体麻 木、疼痛,属营卫不足、寒客血脉者,均取得显著疗 效。他认为用经方疗疾应方证相对、审机识变、随证加 减,同时要把握理、法、方、药的统一,不断扩展经方 的适应证,发掘经方的新功效。他还非常重视经方用药 剂量,要求做到临床辨证、立法、选方准确,药物剂量 比例适当。 3.3用药独到,善用虫药 ・郭师在临床用药中,根据筋伤疾病“肝肾亏虚” 的根本病机,提出治疗筋伤疾病应肝肾并调、筋骨同 治,选用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药物进行治疗。他还认为 应根据筋伤患者的病情尽早使用虫类药物,如全蝎、地 龙、土鳖虫、僵蚕等,虫类药物具有走窜之性、蠕动之 力、血肉之质,体阴用阳,能深入经络,攻剔痼结之瘀 痰,具有祛风通络、疏经搜剔功效,也可用于瘀血阻于 络脉顽固不解之症。针对筋伤疾病急性期疼痛较重这一 特点,郭师I临床用制川乌、制草乌治疗痛症收到显著效 果。他认为制川乌和制草乌虽然具有毒性,但只要掌握 好剂量和煎服方法,即可发挥其止痛作用强的功效。 3.4活血化瘀,因人施治 郭师十分推崇王清任的“痹证有瘀血说”及其活 血化瘀的经验,特别强调活血化瘀应因人施治。他从筋 伤疾病的病因病机分析,认为活血化瘀法在筋伤疾病的 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瘀血”既是筋伤 疾病的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贯穿于筋伤疾病的整 个过程。郭师临床根据发病的内外因素以及患者个体差 异,制定出理气活血、益气活血、补血活血、散寒活 血、除湿活血等治法,用于临床,每起沉疴。 4防治并重。预防复发 郭师根据中医“治未病”观点,提出了筋伤疾病 “防治并重”的学术思想,要求做到动静结合、未病先 防、防治结合、已病防变。他认为筋伤疾病除了采取中 医综合疗法积极治疗外,还必须配合合理的、主动的、 适宜的功能锻炼,并将功能锻炼贯穿于治疗、康复的全 过程。他强调功能锻炼要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动 静结合、适可而止,同时还要求做到“饮食有节,起居 有常,不妄作劳”,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 守”。他还编排了颈、肩、腰、腿自我保健的功能锻炼 棵和自我按摩方法,叮嘱患者只有坚持正确的自我保健 和功能锻炼,才能有效防止筋伤疾病的复发。 5心理疗法。重在调神 《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凡刺之真,必先治 神”。郭师认为这里的“神”就是心理,包括医者的心 理和患者的心理。他认为筋伤疾病大多是一些疼痛性慢 性劳损性心身疾病,由于病痛的长期折磨,给患者的身 体和心理造成巨大影响,不少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 表现,在治病的同时要尽早介人心理疗法,应将“治 神”始终放在第一位。作为从事治疗筋伤疾病的临床医 生,要“积神于心”,做到志意专一、聚精会神,关爱 患者、言恳意切,善于沟通、医患和谐。郭师在筋伤疾 病的治疗过程中合理地引进心理治疗模式,在给患者治 病同时,恰当地运用心理疏导、暗示疗法、放松疗法、 音乐疗法、催眠疗法等,如在筋伤疾病的治疗中将美学 与心理学密切结合,创新性地提出了筋伤疾病治疗中 的“美学观”,医者通过美的姿态、美的语言、美的手 法,在医患之间传递“美”的信息,让患者及其陪护的 家属在治疗同时,感觉到“美”的存在,得到“美”的 享受,达到心身同治的目的。 6小结 郭师笃爱中医学,不仅具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功底, 而且具有50年积累的丰富、独特的临床经验,还具有献 身中医事业、无私传授中医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的赤诚 之心,注重理论研究与临床疗效的相互印证,对中医筋 伤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收稿日期]2013—2—7 33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