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掌握抓住事物的各自特征逐一说明的写法。2.领会从事物的内在联系上来说明事物的写法。
3.能准确运用语言概括出课文所介绍的几种古建筑的功用和制式上的特点。4.能抓住文章的关键语句和重点词语,理解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5.学习本文运用总─分─总的结构来说明多种事物的共性与特性的说明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1.教会学生抓住事物的特征与功用来逐一说明事物的共性与特性的写作特点。2.注意培养学生会抓住文章重点语句来掌握文章主旨和写特点的阅读能力。3.针对基础差学生的多方面的普遍差距,教师要注意直观引导与读、写能力的提高。教学方法
1.运用图片使学生能从感性认识入手,较有兴趣地阅读文章。在读通的基础上,教师再抓住关键语句和重点词语,教会学生如何从某一事物的特征、功用上去具体而准确地说明。2.写作训练要注意简单明确,不可太复杂。教学时数:五课时第1~2课时:阅读分析第3~4课时:写作练习第5课时:作文讲评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看图片或录像,阅读文章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检查复习、预习
1.复习旧知识,要从总结《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是从不同侧面说明荔枝特征,由外到内的说明顺序,是只讲了一个具体的事物。
2.指导学生读“阅读提示”以明确本课的内容比上篇有所发展。要指出是抓住一种类型建筑的共性与个性的不同功用,不同特征来说明事物。导入新课
放图片或录像:教师对照图片,运用书上语言来介绍“厅”“堂”“楼”“阁”“亭”“榭”“轩”
的不同特点。
指导朗读:可放一幅图片,读一个小节,在有直观实感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准确使用语言。作业练习:课后阅读文章画出写不同建筑“特征”“功用”的语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对全文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检查复习、预习
先由一名学生读“厅”的一节,并指出说明其“特征”与“功用”的语句。教师加以评议,订正、落实,自然导入新课。
再由第二名学生读“堂”的一节,之后也由他讲出“堂”的“特征”与“功用”。
教师评议,订正之后,要求学生将二者对比找出异同点,并进行总结。第三步由学生自己看“楼”“阁”两部分,运用上面的阅读分析方法,找出文中的关键词、语,
并加以比较进行总结。对学生答案评议、订正。第四步是请一名学生朗读“亭”,大家找出说明“特征”
“功用”的语句,以此类推读完“榭”
“轩”。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看启始段与结束段,从内容与写法上,对文章中心的作用是什么?教师要讲明这样的结构,对说明具有共性特征又有个性特征的多种事物有什么优点,转入对全文中心与写作的特点的总结。作业练习:1. 整理笔记
2.预习《台湾蝴蝶甲天下》一文3. 写作观察练习:“我校的图书馆”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桥梁远景图》教学设计语文版
一、设计说明
本文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的一篇科普文章,是一篇精读课文。其写作内容及风格大胆而
独特,尤其是突破桥梁的现有结构和造型对未来的桥做出设想的那部分。应引导学生在了解说明文基本特点的基础上,调动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训练个性化表达能力。教学过程可采取课堂讲授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搭建连接课内外教学资源的桥梁。
二、教学目标
1.体会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
2.以科学的精神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
3.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过程与方法
(1)朗读感知课文的内容,感受文章富有文学色彩的语言特点。(2)分析体味课文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关注科学的兴趣。四、情感与态度价值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学习作者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打比方的说明方法。(2)学生能够合理、科学地想象。难点
形成广泛而形象的认识,进行合理、科学的想象。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我们家里新添置一件新电器而又不知道该如何使用的时候,怎么办呢?(看说明书)我们以常看到或者是接触到的除了说明书,还有广告、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等等,它们都属于一种新的文体――――说明文(板书)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说明事物,阐明整理,
从而经人以知识的文章体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茅以升爷爷所写的关于未来桥梁设想的说明
文――――《桥梁远景图》(板书课题)[或:出示一张说明书,问:同学们,这是什么?(说明书)有什么用呢?它能让我们了解产品的性质、性能、构造、用途、规格、使用方法等主。(二)解题
1.(同学们走近茅以升(出示课件)
茅以升(1896-1989)男江苏省镇江市人。桥梁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早年留学美国,
其博士论文《桥梁桁架之次应力》的科学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
1921年回到祖国,先后主持设
]
计和建造了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民自己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近代化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并担任中外专家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参加了人民大会堂的建造,并担任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组组长;主持修撰了《中国古代桥梁史》。他还为我国铁路运输生产建设提供了大量科研成果,培养了大批人才。他是中国近代桥梁工程学的重要奠基人。
2.趣味谈话
(1)出示(赵洲桥)图片
这是我国现有的最早最完整的石拱桥―――赵洲桥,建于公元610年,由隋朝的李春设计修建的。
(2)出示《飞夺泸定桥》图?片
1935年5月,红军部队从泸定桥上飞越天险,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于大渡洒以南的企图
(3)出示鹊桥
这鹊桥就是喜鹊搭的一座桥,它们真是杰出的桥梁工程师――你们想想看,这天河该有多宽啊!同时也可见桥梁的重要,虽是神仙,也还需要桥。
小结:现实生活中的桥可能不尽如人意,神话传说中的桥又虚幻不切实际。那么,我们能否在科学的基础上设想一些更合理、更完善的桥呢?
:
(三)整体把握1.教学切入点(1)从整体框架切入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地阅读课文,根据相关信息,并用简洁的语言回答下列问题阅(板书)
1、什么是桥?
2、未来的桥有哪些特点?
讨论归纳:
1、(桥不过是一条板凳。它由“桥墩”“基础”“桥梁”三部分组成。)
<学生活动>学生找到课文第二自然段,并大声地朗读。
老师点拨:作者采用了打比方的方法,说明了桥梁的三个要素:桥墩、基础和桥梁。为了让读者对桥梁了解得更加形象,更加具体,作者有一个精巧的比喻说明了桥的形状特点:桥就像一条相符合,板凳的腿就是桥墩,下面的“脚”就是基础,板凳的板就是桥梁。
作者把桥比作板凳,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某些有类似特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些事物,喻的修辞手法,在说明的方法上我们把它叫做“打比方”
。
)比
课文中还有哪些语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呢?
(引导学生找到相应的句子,并大声地朗读出来。)
①桥的构件不再是现在的直通通的棍子,而是柔和的,有如革命根据地一般;它也不是头尾同样
的粗细,而是全身肥瘦相间的。
(分析:桥的构件用“花枝一般”来比喻,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将桥的线条柔和之美尽展无遗;“肥瘦相间”等词的使用通俗易懂,质朴简洁。
)
(2)“再把这样的杆件造成桥的形状,折叠起来,放在身边,如同雨衣一样。带
”说明这种桥便于携
小结:说明文是枯燥无味的,但本篇说明文因为使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我们读起并为乏味,也不难理解,语言生动形象,像这一类的说明文叫“科学小品”
。
将来的桥一定造得: 1、又快又好2、很便宜3、很美4、很低
将来一定会有:1、没有水路桥墩的大桥;桥墩做成空心的箱子,让它浮在水中
2、在很深的淡泊明志造桥,不必把桥墩沉到江底,而把
4、无梁飞渡
3、很小很轻便的桥;
比喻的修辞手法,在说明的方法上我们把它叫做“打比方”明方法。
,课文中还有哪些语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
(1)“示例:桥的构件不再是现在的直通通的棍子,而是柔和的,有如花枝一般;它也不是头尾同样粗细,而是全身肥瘦相间的。
”
分析:桥的构件用“花枝一般”来比喻,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将桥的线条柔和之美尽展无遗;“肥瘦相间”等词的使用通俗易懂,质朴简洁。
请学生仔细阅读全文并用圈点批注法加以标记,然后阐述理由。
教授重点:体会生动形象的语言。
。
除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外,课文还采用了别的说明方法吗?请找到并加以说明。
(举例子)
(1)“将来的桥一定造得又快又好,像南京长江大桥那样在的桥。几个月就可以完成了”举南京长江大桥为例,说明将来桥梁建造的速度很快。
(2)“现在的郑州黄河铁路桥,长约三公里,河中有很多桥墩。的桥桥梁高,跨度长而桥墩少。
”举郑州黄河铁路桥为例,设想将来
(作诠释、列数字、引资料、作比较)
(1)“桥一高,两岸的路面也要高起来,高的路面上又要造桥,这种桥的下面是陆地而不是水,名叫‘引桥’。”作诠释,说明什么是引桥。
(2)“现在的郑州黄河铁路桥,长约三公里,河中有很多桥墩。”列数字说明桥很长。
(3)桥上的人行道上还有小巧玲珑的亭台楼阁,让人们在这长廊中穿过时,引用,体现桥美给人们带来的精神享受。
‘胜似闲庭信步’。
(4)第11自然段中设想将来桥的形状可以是弯曲的,用现在公园中点缀风景的“七曲桥”和“九曲桥”对比,突出将来曲桥的实际作用,体现将来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
师小结:
文章开头借用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神话故事,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恰当而巧妙地说明了桥梁的作用。在说明桥梁的构造时,用“一条板凳“打比方,十分形象而双贴切,可以说是”深入浅出“的典范。另外,如”将来人们全都坐飞机上了天,挤来挤去。桥,就看见‘一桥飞架’
了!“”为大地生色,为江山添娇。
“”几乎是才听说造
‘胜似
“”让人们在这长廊中穿过时,
闲庭信步’。“等等,分别运用了对偶、引用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富有文学色彩。这也告诉我们:在写说明文或其他类型的文章时,应该在准确表达文意的基础上,力争运用多种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三)重点难点突破
课文写于1979年,文中介绍的
8种桥梁在当时都是不存在的,只是一种大胆想象,
,也充满了大胆的想
这些想象新颖奇特,令人惊叹。我们以前读过的一些文学作品,比如《西游记》象。那么,它们的想象是否相同呢?
(在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产品日新月异。那些大胆的想像,现在都已经成为了现实[出示图片]现在造桥的速度越来越快,又便宜还很美丽,桥面也低了许多,节约了成本,还有的桥没有水中桥墩,还实现了‘无梁飞架’
)
1.请学生小组讨论总结:何为想像?想象从何而来?如何才能培养和丰富自己的想象力,提高作文水平?
小结:想象是人将头脑中已有的客观事物形象重新组合成某种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第一,要有丰富的知识。人的想象不可能凭空产生,它需要借助知识。第二,要善于观察。观察是想象的基础,观察越敏锐,积累越丰富,想象力越活跃。第三,要多动脑去分析和思考,培养对各种事物敏锐的感觉。这样,头脑中储存的信息越来越多,想象力也会越来越丰富,写作文时才能超
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创造出完整的新形象。
2、(小组讨论).结合所学课文及平时的生活积累谈一谈什么是想象,自己或与小组成员合
作,想象一下未来桥梁还可能有哪些变化。(灯片:我心中的桥)
3、展开想像的翅膀,对自己生活周围的事物的未来情况作科学而合理设想。
(比如说:住的房子、穿的衣服、用的各种电器、日用品、交通工具等等,都有各自的特点,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请同学们依据现实,进行合理而大胆的想像。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茅以升爷爷写的《桥梁远景图》
,我们不仅了解了科普说明文的写作上的特
)
点,也见识到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各种各样的桥梁,愿我们每个同学都能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祖国未来的希望在你们身上。同时,老师也想说:我们不仅要展望未来的桥,也要架起我们心灵的桥,架起友谊之桥,希望之桥……正如毛主席在《水调歌头。游泳》中所说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