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Cardiovascular Disea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179
抑郁症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效果分析
孟宪波
(吉林市第六人民医院,吉林 吉林 132013)
【摘要】目的 分析对抑郁症的患者予以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60例作为随机分组的研究对象,观察组30例予以高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参照组30例予以假经颅磁刺激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局部脑血流量情况。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PANSS评分、阴性症状评分较参照组患者的没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ANSS评分、阴性症状评分优于参照组患者的(P<0.05)。结论 对抑郁症患者予以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抑郁症;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10.179.02
抑郁症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常见症状为心境低落、反应慢、情绪起伏大、自卑、悲观、失眠甚至厌世出现自杀的想法或者行为。由于社会发展速度快,压力大,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出现轻微抑郁倾向,抑郁倾向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心理疏将演变成抑郁症,对患者的身心造成极大的损伤。目前,抑郁症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更有专家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或成为世界第二大疾[1]。经颅磁刺激(TMS)是通过脉冲磁场对脑组织诱发具有一定强度的感应电流,诱导神经细胞发生极化并产生诱发的电位,进而对脑部的生理功能产生影响[2]。本文主要对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合 并药物治疗对抑郁症的作用进行研究,具体的分析报告如下。
1.2 治疗措施
观察组:指导患者采取坐姿,将帽状治疗体正确佩戴。医生手握探头正对患者的头颅左侧前额叶背侧外,设置频率为10 Hz,刺激的强度为110%MT,刺激时长1 s,间隔20 s,总的治疗时长为20 min,1 d/次,持续治疗10次。治疗期间对 患者使用的抗精神药物种类(利培酮)以及剂量保持不变[3]。
参照组:患者的操作步骤同观察组患者的一致,但是在进行TMS时仅需要将探头垂直于患者的颅骨,无需对大脑进行实质性的皮层刺激。
1.3 疗效评估标准
在治疗前后的2w内对患者进行评估,其中通过PANSS评定患者的精神疾病症状,通过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ADRS)评估患者的一般抑郁症状,使用卡尔加里抑郁症抑郁量表(CDSS)区分阴性、抑郁以及锥体外系等症状。
1.4 统计学方法
针对统计数据中的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应用百分数、(x±s)加以表示,使用x2、t值进行检验,并录入软件SPSS 21.0进行分析,若P值小于0.05时提示组间数据差异显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60例作为随机分组的研究对象,观察组与参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的例数有18例,女性患者的例数为12例,平均年龄(34.73±9.30)岁,平均病程为(10.01±8.56)年,住院次数为(6.89±5.08)次;参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的例数有16例,女性患者的例数为14例,平均年龄(34.20±8.66)岁,平均病程为(8.42±7.16)年,住院次数为(6.07±3.90)次。排除:(1)严重精神系统、躯体疾病的患者;(2)有药物、酒精依赖史的患者;(3)处于妊娠期、哺乳期的患者;(4)在1年内接受过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患者;(5)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没有显著差异(P>0.05)。
PANSS评分治疗前101.50±8.98103.57±9.33
0.88>0.05
治疗后94.49±7.6398.65±6.64
2.25<0.05
2 结 果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PANSS评分、阴性症状评分较参照组患者的没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阴性症状评分均有了显著的减少,且观察组患者的PANSS评分、阴性症状评分优于参照组患者的(P<0.05)。两组患者的MADRS以及CDSS评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阴性症状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45.45±10.2651.79±10.65
2.35<0.05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阴性症状评分、MADRS以及CDSS评分(x±s)
组别观察组参照组tP
n3030
MADRS4.04±2.133.89±2.150.27>0.05
CDSS评分2.10±1.241.79±1.270.96>0.05
51.79±11.8653.54±12.22
0.56>0.05
3 讨 论
据有关文献研究显示,抑郁症的阴性症状主要和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基底核以及边缘系统等部位下降的多巴胺
功能存在联系。高频rTMS对抑郁症的治疗机制尚未明确。但是经过大量的研究认为:高频刺激可以对谷氨酸起到激活作用,通过激活的谷氨酸作用使得神经元易化患者局部
(下转第181页)
2018 年 4月 A 第 6 卷第 10 期Apr. A 2018 Vol. 6 No. 10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Cardiovascular Disea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181
3 讨 论
本研究采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重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与其他手术治疗手段相比较,既有优点,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重度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采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的优点在于,与其他手术方式相比,本方式对患者骨折部位固定更加彻底和持久,并能很好的恢复脊柱三柱解剖结构,对于重塑患者脊柱的张力带作用也有很大帮助[3]。椎弓根固定保留了患者一些脊柱的功能,对脊髓造成损伤的几率很小,也能够把脊柱运动单位解剖状态造成的损伤降到最低,同时可以有效避免切除后路椎板之后的瘢痕继发压迫。前后内固定装置可显着提高脊柱各方向的稳定性,契合生物力学特性。植骨块和内固定装置能够直接重建前中柱骨折椎体和破裂椎间盘的承重功能,并且由于力矩小,力臂短,对于稳定脊柱有较大作用,也减少了内固定装置松动和疲劳断裂的可能性。前面的骨移植床具有大的骨移植物和丰富的血液供应[4]。
本研究采用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重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例也有需要解决的的缺点和不足,主要包括:与单纯的后路或前路植骨手术相比,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手术部位围绕众多主要器官和大血管,首先,手术容易造成大血管破裂损伤,并损害患者的腹腔、胸膜、胸管以及神经根[5];其次,由于手术材料价格比较昂贵,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从而限制了该手术的普及应用;再次,患者固定节段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不超过4节椎骨。
胸腰椎爆裂骨性折通常涉及终板骨折,导致患者椎间盘的小梁结构被挤压破坏。采用椎弓根固定后,一般可恢复受伤椎体的高度。然而,椎体内的小梁骨结构无法同时恢复。在X线检查时,可能会检查出骨小梁恢复的假象,实际上已经失去了结构的完整性,患者往往会出现后期固定装置松动、断裂和骨折高度丢失等现象。Antevil等国外学者[6]认为在椎体空间较大的血肿骨化困难,只有在存在内固定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纤维连接,并破坏椎体骨折的相邻椎间盘。如果脊椎前中柱结构完整性受到损害,并且没有给予有效的骨移植重建,则由于内固定疲劳骨折或骨折椎体塌陷导致的手术失败可能导致错过矫正机会。因此,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行伤椎椎体内植骨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对胸腰椎严重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是集减压、复位、内固定等一次完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患者采用该手段进行治疗手术创伤较大,所以治疗过程中必须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由于我院为中医专科医院,所选择病例样本量有限,后续可加大样本量继续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 [2]
王向阳,戴力扬.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J].中华骨科杂志,2013,26(7):487-490.
沈宁江,林明侠,林庆彪,等.国产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1(12):122-125.
本文编辑:王雨辰
(上接第179页)
的神经元活动,从而促进皮质的可兴奋性;阴性症状产生的关键部位的边缘系统被认为是具有可选择性的激活,加快边缘叶系统和黑质纹状体更新多巴胺的速度;通过海马锥体细胞树突和突触等构造系数的变化,提高患者的学习记忆能力、认知能力;对局部的代谢水平可能会使其升高[4]。为促进患者治疗效果,还应加强护理干预,抑郁症患者大多缺乏自信心,要从心理护理干预帮助治疗抑郁症就应当针对患者需要之处入手,鼓励患者多到室外活动,放松身心的同时再鼓励患者与他人交流,增强自身社交能力。护理人员还可以安排一些轻松的活动让患者主动参与到护理计划中来,增强患者的自信心。
据有关文献研究显示:长期对鼠额叶进行TMS,于海马区可以直观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胆囊收缩素样肽表现增加,对神经起到了保护作用[7]。由于神经分裂症疾病具有复杂性,对于使用rTMS进行治疗的研究效果不一,但是张金术[5]等研究发现:对患者予以重复经颅磁刺激,其阴性症状得到显著改善,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
此次分析中,观察组予以高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参照组予以假经颅磁刺激治疗,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发现: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PANSS评分、阴性症状评分较参照组患者的没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
后,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阴性症状评分均有了显著的减少,且观察组患者的PANSS评分、阴性症状评分优于参照组患者的(P<0.05)。两组患者的MADRS以及CDSS评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可以说,对抑郁症患者予以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魏燕燕,朱俊娟,潘胜珂,苏 晖,李 惠,王继军.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英文)[J].上海精神医学,2017,29(06):328-342.[2]
周 平,张 瑶,谭庆荣.盐酸氟西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伴焦虑症状抑郁症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2017,24(05):715-718.[3]
赵静囡,刘玉路,李 洋,官瑞启,叶军英.重复经颅磁刺激与改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首发抑郁症起效时间的随机对照试验[J].当代医学,2017,23(30):99-101.[4] [5]
宁 可,刘 波.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病患者治疗的应用现状及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18):2188-2190.
张金术.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医疗装备,2017,30(18):195-196.
本文编辑:王雨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