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新挑战(文字稿)
中国教育学会 钟秉林
尊敬的王会长、梁局长、各位校长同仁、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有机会能来到长春市11高中来参加这次论坛。首先我想代表中国教育学会祝贺论坛的召开。下面我讲几个观点,什么目的呢,是为了后面的专家报告,包括北师大的乔教授,也包括来自浙江的陈校长,为他们的报告做一个铺垫。我是从三个观点,一个是这次高考方式的改革,这是社会广泛关注的,他首先得明确我们为什么要改,改进目标是什么?第二既然要改的话,沿着哪个方向去改?改革的任务是什么?第三个呢,我们中小学教育如何应对这样一个高考改革的新调整,由于时间问题,不展主要三个观点。
首先,我们改革高考方式,是因为它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教育发展的现实情境,从高等教育来讲,规模急剧扩张,已经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现在我们在读的人数3700万,高等学校数字超过2800万多,专任教师超过157万人,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高校的分层、分类的趋势很明显,人才培养的标准,选拔的标准以及选拔的方式都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从基础教育的发展情况来看,应该说普及程度不断的提高,义务教育免费实施,去年的普及率依旧保持非常高的水准,高中阶段教育、学前教育都在加快的普及,我们现在在读的人数超过2.6亿人,各级各类的学校超过51万所,专业教师的数字已经超过1500万人,在这样一个普及化背景之下,我们中小学教育的课程改革,核心素养的养成,学生评价方式的改革,以及相应的教学方式、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都达到了高度重视的这样一个地步。那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如何打破现在高考的标准比较单一,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的这样一个现象,能够为我们大学的科学选拔合适的人才,能够指导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改革,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快乐的成长,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化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第二个要改革的原因,我觉得高考的公平性遭遇到了挑战,因为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背离了制度设计初衷。比如说有些政策制定,像高考加分,在政策设置的初衷无疑是正确的,是为了打破唯分数论,为一些孩子具有体育特长、科技竞赛获奖、优秀学生干部或是三好生给于适当的加分,但问题是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走样、局部失控,所以要进行改革。另外一方面呢,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产生,使高考的公平性又面临新的挑战,制度设计时,这些问题还不凸显,或者说还没出现,那么随着时间的延续,这些问题出现了,比如具体高考问题,前些年为什么不凸显呢?因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年龄还比较小,还都在上小学,上初中,到了这几年,他们孩子到了要参加高考的阶段,这个问题就凸显了。所以呢,像这些存在问题的时候,我们高考招生制度的公平性不断遭到侵蚀,它不仅严重的损伤了教育的公平,而且冲击了社会的公信力。我们必须通过政府的调整和改革来不断促进入学基础的公平。那么在这个背景之下,我想这一轮新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目标就是三个方面:一个是我们要促进入学基数增值,那就提出了我们如何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第二呢,要科学选拔合适的人才,这就涉及到我们如何进一步优化高校人才选拔标准和评价方式;第三我们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基础教育不断地深化改革。那么在这次高考方式改革的设计中呢,出现了很明显的两个价值取向,一个是通过改革进一步增加学生的自主选择权,我们老谈以学生为本,其实基本就是我们要尊重学生的权利;第二个我们希望扩大高校招生的自主权,2014年国务院发文正式启动新一轮高考改革。所以这次改革的基本策略是遵循规律、试点先行、协同改革、稳妥推进。所以在2014年正式启动改革的时候,启动了上海、浙江两个省份开始了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今年,2017年,他们学生高三毕业,按照新的高考方案全面实施,同时今年又新增四个省份,然后进入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分别是北京、天津、山东和海南。包括吉林省在内的其他省份明年开始逐步的展开,因为我们知道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牵一发动全身,一点都不过分,它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和上亿学生的前途,已经成为社会流动的重要的阶梯。所以如何在这个方面,我们形成改革的共识与合力,需要积极稳妥的推进,不能搞运动,不能翻烧饼
第二方面,既然我们知道一定要改,那么改革的走向和任务是什么?时间问题我就点几句。一个是从招生计划分配来讲,要进行改革,目的就是促进教育公平。比如说我们要通过调整招生计划,缩小省级的,省和省的高考录取率的差异,来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的高考录取率。就是说,我们要通过调整政策,让重点高校面向我们国家连片贫苦地区的农村学生,定向招生,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人数。这种改进附属大学招生名额分配方式能够向人口大省、贫苦地区和农村家庭适当倾斜,11号刚刚公布了今年的高考招生分省招生计划,也明确了今年投到各个省的招生计划的总量只增不减,重点大学在各个省的招生计
划总量只增不减,同时寄希望于通过政府调整来缩小一些省份高考录取率和全国高考录取来的平均值之间的差异,同时进一步提高农村学生进入重点大学深造的数量,这都是体现了通过政策调节来进一步促进入学基数公平,促进教育公平。
第二方面的改革就是计划确定之后,要高考,要进行入学考试制度的改革,一个是改革入学考试方式。比如说本科生和高职高专学生就可以考虑分成两张试卷进行分类考试,上海浙江的一些高职高专学校已经试行了注册入学。在试点省份外语等科目一年两考,同时增加高中学生在高中选本学选考的科目,不再考文综理综了,高中阶段学生在有关的科目当中,自选三门参加等级考试,加权赋分进入高考成绩,进一步完善高考政策,我想这一系列的改革举策,都是指向我们要增加学生的选择权,这些很多都是需要学生自己来选择的。当然同时也可以分散学生集中备考压力,每年六月这样的考试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心里压力过重。另外呢,要改革入学考试内容,主要是在我们试卷当中,要突出对学生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察,同时呢,探索文理不分科,由于我们基础教育过渡强调应试和学生偏科的现象,这个问题可以说高考政策改革的每一项政策的出台,都有争议,都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建议。像文理不分科,我觉得这不光对于我们完善高中学生的学科知识结构,比如进入大学的进一步深造会打下基础,同时对于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科知识结构不完善,偏科,如果说大学还能补课的话,思维方式不完善对于学生的影响到了大学在有些方面补起来也很难,另外呢,改革高考命题方式,包括加强专家队伍的建设,研究考试规律和标准,完善试题库,我想目的是提高我们试题的信度和效度,保证全国命题和分省命题的质量。我说一句,去年我们25个省份都采用了全国卷,还有6个省份用的是自主命题的卷子,说的全国卷不等于全国统一一张试卷,我们的国家特别大,各个省份的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不同,采用的教材不同,教学进度不同,不可能也没必要采用全国统一一张试卷,所谓全国卷,指的是这个省份的高考命题是有国家级的考试机构来负责命题的,实际上是一纲多题。由各个省份根据省里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我想目的是保证命题的质量。高考之后,要进行招生录取了,第三个方面的改革就是招生录取机制的改革,逐步取消录取机制,要改进投档录取模式,去年上海已经合并了一批和二批录取,他的本科招生阶段已经不分批次了,包括北京在内的八个省份去年也合并了本科招生制度的二批和三批,现在只剩下两批,今年和明年都取消。我想取消本科录取批次它的意义在于使我们高校能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放好每一个专业,同时呢,完善平行志愿的投档方式,也可以增加学生和高校双向选择的机会。另外要建立和完善考生综合评价机制。所谓综合评价机制,我们在上海浙江实验中我们可以用两依据一参考来加以描述。所谓两依据:第一个依据就是学生高考的统考成绩,语数外三门,其中外语一年两考,把最好的成绩加进去;第二个依据,就是学生在高中课程中自选三科的等级考核成绩,加权赋分形成第二依据;第三个考核指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档案,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大家看这样一来就能立足使我们评价高中时更科学,内容更丰富,能够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在这个基础上,要建立和完善高校的多样录取机制,高校要积极探索自主录取,比如我们现在有90所大学自主招生试点,就是自主命题。注册录取我们一些高职高专院校正在尝试。定向录取我们面向农村考生,招收他们进入重点大学,这就是定向录取。同时该破格录取的有特殊贡献特殊才能的还要破格录取,但是这一些都要在阳光下进行,通过网上公示,能够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的监督,另外要清理和规范加分政策,完善自主招生的政策,使我们的录高考招生录取工作在一个尽可能公平公正的、公开透明的这样一个环境下进行,我想这是第二方面我们到底要改什么。
第三这样一种改革,对我们的发展,包括中小学,特别是高中,包括大学都提出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我们必须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比如树立先进的教育观,教育价值观,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要促进学生全面还有个性发展。我们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我们老说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前提就是承认学生的差异,研究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选择,鼓励学生兴趣特长的发展。我们要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和学习观,就是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第二方面要构建学生的综合评价体系,包括他们的文化考试情况、包括他们的综合素质测评我们如何去进行,现在上海和浙江在这方面高中正在和大学正在进行合作,积极进行综合素质测评这样的尝试。包括我们综合测评档案首先要可信赖,要是真实的,不能弄虚作假,综合测评档案要是可以比较的,不能全是空话、套话。这样到大学没有任何作用,要能够反映每一个活生生的学生全面发展情况,要强调证据,要有数据、有事实。另外我们的高校一定要使用高中综合素质测评档案,必须使用。另外,包括学生的技能考法,我
们很多孩子具有职业的或实践能力这方面特长和兴趣的,包括普通高中对于通用技术基础和职业倾向和职业潜能的测试,这也是非常必要的。主要是帮助学生发现特长,做出选择。总之,我们评价要能够在发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师素质和改进教学效果这方面功能要下点功夫。第三个挑战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一个是我们必须要改革我们现在高中学校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要能够通过改革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善学生的学习效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转变教师的角色。大家知道,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我们现在人类知识传播的渠道和方式正在发生改变,知识传递方式已经由过去的传统的单项传递,比如校园里就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讲,而转变为多项互动。我们现在学生的知识来源绝不仅仅是校园里边,更不是在课堂上,非常多渠道,非常广泛的,那么这样一个背景使得我们教师的角色就要从过去学生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们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就要形成一个新的学习伙伴关系,要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要能通过积极的探索参与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翻转课堂等等这样的改革来调整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实现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这样应该引起一个高度重视。第二,应对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新挑战,要能够变革学习制度,构建教学新常态,在上海浙江这两个省份,高中学校的分层教学、分组学习、选课制度、走班教学已经成为新常态。而不是过去我们个别学校的这种改革的探索式的尝试,那么我们的中小学如何去应对这样的挑战?同时还提出了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提高学生选择能力。我们怎么样践行选择性教育理念,因为这次高考改革很重要的一点是增加学生选择权,但是谁来指导和帮助学生发现兴趣特长,能够提高学生选择能力,让他们学会选择,做出选择,很重要的,就是要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包括各讲座课程,各种有效活动,包括与高中的社团活动、心理咨询和综合实践如何相结合,我想在这些方面关于高中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改革,南京浙江的陈校长将会给大家从第一线的角度做一个详细的介绍,关于开展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北京师范大学的乔教授等一会在我之后给大家一个精彩的讲座,我今天的发言就是给他俩的发言做一个铺垫。那么第四个方面的挑战就是如何提高教师各种水平,一个是必须改善教师教学能力水平,通过教育培训,加强教学研究,让我们高中教师能够适应学生自主选课,分层教学,第二是教师给我们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能力如何提高,包括我们教师如何发现学生的特长和潜质,如何指导学生选课,如何指导学生规划学习生涯,都对我们教师技能提出挑战。过去这方便我们重视不够,或者紧靠从事学生工作的专职人员,现在看来学校教师要全员参与,尤其是进行学科课程的这样的教师。另外怎样加强师德建设,创新激励机制,这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最后一个方面,我们要探索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我们应对高考改革,绝不是我们高中学校教学层面的问题,它涉及到我们如何调整教学组织,如何改革人事和聘任制,比如说,进校以后都作为行政班,学生选课之后会涌现出大量的教学班,这个关系怎么处理,我们班主任制度是建立在哪个基础之上,教师聘用考核制度如何去完善,如何为高考招生改革来提供组织和制度保证,这都是新的问题。又比如说,我们如何改革教学管理体制,提高教学间的使用效率,新高考方案实施之后,高中学校的教室、实验室资源、教师普遍短缺,当然是结构性短缺,甚至是教务安排我们的课表,我们教室的编排都和过去传统的我们的人工,那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我们怎样加强信息化的建设来应对这样的挑战。总之,我觉得我们的高考一定要注重加强顶层设置,要能够深化中考改革,这刚才梁局长也谈到的,加强行动创新特别强调因地制宜,因校制宜,进行多样化的发展。中国的教育规模很大,不同区域、城乡、甚至同一个学区的差异也很大,我觉得没有一个一刀切的、唯一的应对模式,而是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校情来进行创造性的、开创性的这样的工作。比如上学期,在进行这样的尝试,有的学校可能学生走班教学有一定的困难。那么在教育统筹下,在一个学期内,教师走校教学可以不可以啊,我觉得都可以进行积极的尝试。最后只要实现了我们高考招生改革的目标,就可以。利用这个,我给大家开一个头,同时教育协会作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全国教育学术团体,我们也坚持我们的立会宗旨,充分发挥我们6个功能,发挥我们作为学术社团的这样一个特点,发挥我们刊物的这样一个作用,为全国基础教育包括吉林省长春市中小学教育继续做好我们的服务。
谢谢大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